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53章,制定标准与技术扩散

第353章,制定标准与技术扩散

    大汉七年八月十日,长安城,轨道马车厂场。

    徐凡参观马车的生产线。长安轨道马车厂房极大,比大汉最大的宫殿都要大,看上去有点像希望国电影那样的蒸汽朋克,当然在技术上还是远远不如的,但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总大匠刘杰激动说道:“按照陛下的要求,我等辛苦一年,已经可以把所有零件的公差缩小到一分的差距。已经做到了相同格式的零件可以互通。”

    徐凡拿起一个后世传的神乎其技的穿越神器游标卡尺,对着一个马车上承轴的零件量着尺度,发现基本上都在一个刻度上,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精细,但以现在大汉的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而后他又实现了其他几个零件公差,基本上都在一分以内,可以说是极其标准的零件了。

    徐凡看到有的消瘦的刘杰道:“你真的辛苦了。朕只是动动嘴,你们却是跑断腿呀,”

    徐凡在后世工厂里打了两年螺丝,只可惜只是一个做热处理的底层工人,汗水了流了上百斤,但却没学到一点技术含量的东西。

    所以他也只能大而化之的吩咐下面人,做什么零件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再说细致一点的东西,那徐凡只能是抱歉了,他是一点都不记得了。

    实际上的工作,他只能交给刘杰这些大汉本土的顶级工匠来完成。即便大秦已经有比较原始的零件标准体系,但你那也只是能通换一些简单的武器零件。

    想要对马车这样复杂器械进行标准化,难度直接大了两个量级,徐凡集合了整个大汉最优秀的工匠,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做到现在这点。

    刘杰自豪笑道,“都是为了大汉的盛世,为了天下大同,某即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徐凡道:“这套标准已经是极其先进了,你们马车场还要肩负着,把这套标准推向整个大汉的重任。要是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这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就是白费。”

    刘杰迟疑道:“陛下,您集结了天下在好的工匠,才勉强有现在的马车厂,其他作坊根本不具备这种条件,我等于又如何把这套标准推出去?”

    要知道徐凡可没有像项羽那样是烧杀抢掠。所以大秦珍贵遗产都被大汉获取。

    大汉的少府几乎是全盘接管了大秦的少府工匠,大秦少府当中相当于后世八级工的工匠,几乎都被集中在这个车马场,凭借他们高超的手艺,才完成了这种跨越时代的标准化工厂。大汉其他的作坊根本没有这种条件,所以刘杰才迟疑起来。

    徐凡笑道:“人都是一步步逼出来的,当初谁能想到我等能制造出几百个标准零件,让上万个同规格的零件,做的几乎一模一样。”

    徐凡道:“你要把车马厂当成是总包厂,制造一辆马车的几百个零件全部外包出去,外面的工厂只需要制造一个零件一个标准,你们还派遣自己的大匠,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体系,这样难道就下降了。”

    后是苹果公司特斯拉公司的故事,太耳熟能详了,连徐凡一个普通人都听说过,什么总包厂,什么全产业链。

    真正带动技术进步还得看人家资本家,地主老财也只会玩命的压榨牛马。

    徐凡花这么大的代价,弄出这家车马工厂,可不是只是为了赚点利润,而是想通过这家工厂,把标准化的零件扩散在整个大汉的天下。

    刘杰继续问道:“谁会愿意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即便是一个标准零件制造的难度也非常大。”

    但公差限定在一分以内,即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零件,也会变得异常难以制造。

    而且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分工合作,不是小农经济体系当中的那种自给自足模式。

    长安车马厂虽然制定了后世的标准化生产,但他们却是从木材这种原材料打造出一个个零件,要不是炼钢的技术太难,说不得这里还会有一个小高炉。一切的零件都是用原材料自己打造出来的,这才是现在车马厂的生产方式。

    但这种模式却不是徐凡需要的,他需要整个天下都有一套生产的标准,只有这样的话大工业的生产成本才能急剧下降。

    徐凡道:“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就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你们把零件的价格定高点,会有人想办法制造出你们需要的零件。”

    刘杰再次问道:“大汉会需要如此多的马车?”

    半柱香就相当于后世半个时辰,长安马车厂两班倒,每日生产8个时辰,也就是说,一条生产线每日可以生产32辆马车,一个月差不多能生产1000辆载重马车,一年差不多能生产上万辆载重马车。

    即便现在即便现在大汉产业兴旺,重型运货马车需求量极大。但上万辆还是太夸张了,这相当于他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大汉小半的重型马车。

    市场不大也是封建时代工具自给自足的原因,10天半个月才造出一辆马车,要什么标准化零件。

    “死掉一批落后的马车厂,这市场不就出来了。”徐凡淡然说道。

    因为产业兴旺,在大汉几乎每个郡都有自己的马车制造作坊,毕竟制造马车虽然有一定技术难度,但马车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取之方便,做昂贵的重型马车不行,但做一些独轮车,两轮牛车,马车还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这种只有几千钱的牛车马车才是大汉市场的主流。

    像长安城车马厂这样几万钱的载重马车,只有少数的大城市能制造。

    徐凡继续说道:“把载重马车的价格降低一半,2万钱就可以购买一辆。整个关中的道路上一定会是长安的载重马车。”

    刘杰吃惊道:“那长安城其他马车作坊怎么办?朝廷不管他们的死活了?”

    要知道长安城小的造车作坊数不胜数,大的马车厂也有十家。

    徐凡道:“市场就是这样优胜劣汰的,他们想要活下来,就必须要学习我们这套标准,不愿意学的死了也就死了吧。能开造车场的都是有钱人,他们饿不死。至于工匠,只要有手艺在,很快会找到事情做。”

    他本就是要把这些作坊逼进标准化的这套体系来,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这是天下的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从今天开始你们向《大汉月报》打广告,把你们的零件标准全部公布出去,直接向整个关中招募供应商。神器已经打造出来了,那就必须要让世人见识他的威力。”

    “诺!”

    大汉七年八月十五日。

    《大汉月报》刊登了招加盟商的广告,只要按照他们的标准制造出合格的零件。长安马车场就以两倍市场价格收购,而且数量都是上万以上,轰动整个关中。

    长安城,第二工匠里。

    鲁甲拿着《大汉月报》跑进自己的作坊,找到大匠贾逸指着上面车轮的数据问道:“我们能不能制造这种车轮?”

    鲁甲是长安城的原住民,以前也是工匠,但没有太高深的技艺,只会打一些简单的家具,所以在长安城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为朝廷命被打工。

    当大汉取代了大秦,大秦各种繁琐限制人的规矩全部被大汉取消。

    鲁甲可以不受官府限制自由做做事情,再也不用担心朝廷突然征召他服徭役。

    他就以自己的院子做厂房,专门仿制大汉带到关中来的独轮车,独轮车物美价廉,能解决百姓运输货物的需求,市场非常大,鲁甲的创业一炮打响,事业越发兴旺发达。

    有了原始积累之后,他在长安城外的第二工匠里,建了一个半亩地的新作坊,请了十几个学徒,还招募了贾逸作为大匠,开始从独轮车发展到生产2000钱的牛车,4000钱的两轮马车。

    这几年大汉产业大发展,对于各种运输车辆需求极其旺盛,鲁甲的作坊也越发的兴旺,现在鲁甲已经成为了一个家产百万的富一代了。

    但他也不是没有隐忧的,一个月前,大汉官营车马厂,弄出一条什么生产线,吹的神乎奇迹,说什么标准化零件,标准化生产步骤,说是半炷香能制造出一辆载重马车。

    当时鲁甲听到这个传闻是不屑一顾的,他就是造马车,还能不知道造车的难度,不要说半个时辰,就是半个月能制造出一辆两轮的马车都极其艰难的事情。

    当时鲁甲认为是官营马车厂的管事想要吸引天子的重视,才弄一个如此大的弥天大谎,毕竟人家是官营的作坊,赚不赚钱无所谓,能让天子的高兴,得到天子的瞩目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长安马车厂居然邀请他们去参观。

    而他就看到让他瞠目结舌的一幕,一个马车的底板在流水线上缓慢移动,几十个工人不断组装,真用了不到半炷香生产出一辆载重马车。

    要知道载重马车的运输量是普通马车的10倍,因为价格高昂,才有他们这些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但现在大汉的官营作坊一日能生产几十辆马车,这还有他们的活路!

    这一幕成为了他一个月时间的噩梦,他总是梦见无数的载重马车冲长安马车厂,占据整个长安,整个关中,乃至天下。他生产出来的马车没有人购买,作坊倒闭,他再次落魄下来,每次他都被这个噩梦惊醒。

    鲁甲明白自己的小造车作坊想要生存下来,必须要有改变,今天他从《大汉月报》看到长安车马厂要招供应商的广告。他当即决定打不过就加入,成为长安车马场下属的一个供应商。

    车轮看了看上面说的尺寸,而后皱着眉头道:“制造车轮的木材都是用的廉价木材,难度不是很大,但难就难在,他们要几乎一模一样的车轮,公差不能超过丝一分。

    掌柜,您知道这相当于什么吗?这就相当于每个车轮的差距,不能大过一个指甲盖厚度,这根本是在强人所难。”

    “即便是老朽亲自来造,按照他们的模子来做,一天也做不出一个这样的轮子。”

    鲁甲叹息了一声,“这几天我去过好多次长安车马厂,看过人家生产的车轮,真可以做到一模一样,公差不会超过一分。”

    鲁甲看看自己这个草台班子无奈道:“我们的作坊差的太远了。人家的工厂和酒楼一样干净,我们这个作坊跟个猪圈差不多。

    我们这里想坐一辆马车,只能靠凿子刨刀一点点的做。而长安车马厂里面车床,刨床,磨床各种效率是我们几十倍效率的器械。

    你看看上面的需求,光轮子就要4万个,这相当于他们想要制造上万辆载重马车,我们不跟上,以后还有饭吃吗?”

    贾逸看了看月报道:“我们肯定是造不出这样的车轮的,但上面还说提供技术支持?东家要不您过去问问?”

    鲁甲道坚定:“某这就去问问。”

    翌日,鲁甲兴奋的带着一个青年来到自己的作坊道:“所有人把手上的活停一下。”

    伙计听到这话来到鲁甲身边。

    鲁甲指着青年道:“这是长安车马厂的大匠公输佑,他可是我们工匠的老祖鲁班的后人,大家鼓掌欢迎。”

    “啪啪啪”所有的工匠都开始鼓掌。

    但公输佑制止后说道:“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将会改造你们的作坊,改进这里的生产和管理,只有合格之后,你们才正式是我们长安车马厂的供应商,这是非常艰难的改造,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而后公输佑道:“你们现在的俸禄是多少?”

    所以工匠看向自己的东家。

    鲁甲道:“公输大匠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

    于是木匠们道:“我俸禄600钱。”

    “800钱,500钱。”

    大匠贾逸道:“5000钱。”

    这里的工匠大部分都是六百到八百之间,只有几个看上去刚刚成年的学徒只有500钱,鲁甲没有太苛刻工匠的俸禄,但也没有太优待,这基本上属于大汉工匠的标准工资。

    公输佑道:“要做标准化零件,工匠投入的精力和思考更多,俸禄不能低。学徒最低的俸禄要涨800钱,正式工匠的俸禄要涨1200钱。大匠的俸禄要在8000钱以上。”

    这也是徐凡对长安车马长提的要求,要利用技术的优势规范整个市场,徐凡记的苹果公司,就是连工厂的最低工资,工人的福利待遇都要管。这才是真正的一流的企业在做标准。

    反而是那些地主老财,动不动说什么一流的企业要做标准,但他们的标准却是。工人的俸禄先拖着,能拖多久算多久,哪怕是躺在银行里面赚个几毛钱的利息也是好的,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发。

    发挥他们行业领头羊的作用,做到店大欺客,建设费用能垫就垫,不想垫的给我滚蛋,你不垫,有的是人垫,把空手套白狼的封建老财思维发挥到极致。甚至还有想和我做生意,你就要先借我高利贷这种套路。

    草!

    这就是我大天朝的标准,领头羊带头把一个产业给玩残了,拖着整个行业一起下地狱。

    偏偏带头的还都是上面,真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徐凡一个底层的百姓都知道,这肯定是有问题,但裁判根本不管,反而带头作弊。

    而现在徐凡当然制定好的标准。他不会希望这些地主老财会有良心,他只会用技术的优势压迫这些人改进。用法令限制他们的贪婪。在我大汉朝这些作坊主才是被统治,自然是难事累事交给他们来做。

    所有人工匠都惊喜的看向自己的东家。

    鲁甲恶狠狠道:“就按照公孙大匠说的办,从这个月开始涨薪。”

    “多谢东家!”所有工匠欢呼道。

    公输佑在作坊内转一圈,找来纸下了一大堆设备道:“你们这里的设备效率太低了,要全部要换,厂房要打扫,员工也要重新培训,产品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做出来后,质量不合格则要处罚。”

    而后公输佑严厉的看着工匠道:“你们的俸禄比起长安城普通工匠涨了三成多了,得钱多了,要求就要更加严格,达不到标准的工匠只能把你们清理出去,可以接下来的一个月对你们很关键。”

    所有人一震,果然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公输佑对鲁甲道:“这些设备总价30万钱,要是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们长安车马厂可以进行担保进行贷款。”

    鲁甲咬牙道:“某还有些积蓄,足够买这些设备。”

    公输佑道:“好,鲁东家去购买设备,某现在就开始培训员工。”

    “所有人跟着我对整个作坊进行大扫除,不能留下一丝蜘蛛网和一丝灰尘。”

    “诺!”

    而后在公输佑的带领下,所有人把设备原材料搬运到空地上,而后对着厂房进行全面的打扫除。

    鲁甲购买了新式设备,公输佑带领他们在什么地方按照设备,培训工匠任何使用新式的设备。

    而后再带领他们以长安马车厂零部件从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到工艺图纸等,开始制造车轮。

    终于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制造出400个标准化的车轮,被送到长安车马厂进行规格测试,质量测试。

    大汉七年九月五日。

    鲁甲作坊厂的工匠都心不在焉的打扫卫生。

    他们作坊是死是生就看这次的检验了,合格了,他们就可以获得比长安城一般工匠多三成的收入。

    但要是失败了,只怕他们又要打回原形,甚至有可能重新找事情做。

    虽然现在长安城找事情做很容易,但谁也不想再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去适应,他们还是极其热意在现在的作坊做事情。

    快到中午的时候,鲁甲激动道:“我们做的车轮合格了,长安车马场以每个200钱的价格订购了一万个车轮。”

    “万岁!”所有工匠激动道。

    他们不但保住了工作,以后还可以多得三成的收入。

    鲁甲激动道:“我们有现在的成绩,多亏了公孙大匠的教导,所有人鼓掌感谢公孙大匠。”

    “啪啪啪!”掌声极其热烈。

    公输佑等他们停下后道:“我还会留在这里三个月时间,完成对你们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管。

    制造几百个标准化产品和上万个是不一样的,我们还要找到问题,改进问题。只有真正能做到批量提供合格的产品,你们这个供应商身份才算是安稳下来。”

    鲁甲眼含热泪对自己的工匠道:“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得到了长安车马厂的认可,都是大家辛苦做出来的,我们的作坊终于可以生存下去了,但下面的路还很漫长,还非常艰苦,还远远不到松懈的时候。我们继续努力,我鲁甲向你们保证,只要我的作坊还在,就有你们的一口饭。”

    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大汉七年十月五日,长安城,燕宫

    刘杰向着徐凡汇报成绩道:“陛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已经有上千家工厂完成标准化改造了,这些工厂的零件完全可以做到互通互用。即便没有我们这个总包厂,这些工厂也能拼凑出一辆合格的载重马车。”

    徐凡喜道:“你的这个功劳不亚于打赢十万强敌。”

    但刘杰却担忧道:“生产线的产业如此大,车辆卖不出去怎么办?”

    这几个月来,长安车马厂直接把载重马车的价格腰斩,彻底打破市场格局了,长安城生产马车的小作坊倒了一小半,即便大型车马厂也是在苦熬。

    有不少商贾已经把载重马车当成货物贩卖到其他郡县去了,现在连长安城之外的马车作坊都受到影响。

    徐凡道:“朝廷每个月向你们订购500辆载重马车,用来改造客车,解决长安百姓短途客运的问题。只要你可以把马车生产出来,就不用担心卖不出。”

    制造个市场还不简单,直接上客车项目,长安光常住人口就上百万,流动人口加起来超过了120万人。上万辆马车运行在长安城中,不过是洒洒水的事情,和大汉有50个郡上千个县,这些市场全部开发出来,10万辆载重马车可以轻松容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