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月满关山 > 第一章 李家

第一章 李家

    刘氏从噩梦中睁眼,面前没有胡人的寒刀、没有刺骨的冰霜,她躺在炕上,身上盖着硬而厚重的棉被。

    太阳从窗缝里射进来,丝丝温暖洒在刘氏白净如玉的脸上,也洒在婴儿恬静的脸上。

    孩子?

    是了,孩子,这是她的孩子,婆婆说她这一胎肚子尖尖的,一定是儿子。

    刘氏呆滞的表情终于有了些许松动。她侧目静静盯着孩子看了许久,眼中有痛苦,有欣喜,有挣扎,最终化作一汪温柔的清泉。

    也许是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婴儿的手脚挥舞起来,哭声连连。

    她艰难起身,将孩子抱在怀中,脸颊轻轻蹭着孩子的脸。

    “你醒了?”

    刘氏猛地一惊,看见婆婆何氏脸色阴沉着站在炕头。何氏本就显老,脸色一沉,老态更重,面相却不慈祥,反而带着某种说不出的凌厉。

    婆媳关系自古复杂多变,动不动矛盾重重。刘氏和何氏两人更是如此,前一刻和和睦睦母慈女孝,下一刻夹枪带棒冷嘲热讽。

    但这大清早的,刘氏不明白婆婆发的什么疯。她也不想深究,儿子在怀,便可无视所有苦难不公。

    想到这里,她说:“娘,孩子是早产,如果不好好补一补,怕是……“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何氏自然知道什么意思,她这个儿媳虽然看起来珠圆玉润,可寒冬腊月清汤寡水的,能不饿死就烧高香了,哪里来的奶水。

    何况孩子刚过八个月就离了娘胎,不精细着养早晚夭折。

    为娘的心她懂,可对于这个孩子,对于整个李家,也许夭折一个女婴,反倒是好事。

    想到这里,何氏道:“家里现在哪里来的东西给她补?为了保住你们,你爹连夜跑到陈家沟,把家里仅剩的一升油送给陈郎中,人家才愿意出诊。谁想到你肚子这么不争气,折腾了一夜,到最后是个女的。”

    老话说得好,滴油贵如金,想到那一升油,何氏翻个白眼儿气呼呼加了句:“果然是赔钱货。”说完不看刘氏反应,扭头出了屋子。

    刘氏如遭雷劈,她猛地掀开婴儿的尿布,眼睛瞪得浑圆,似要把面前的婴儿盯穿。

    她又生了个女的?不是说她的肚子尖尖的,一看就是男的?大家都这样说,怎么会出错?怎么能出错……

    怪不得……

    怪不得屋子里就她一个人,原来是嫌弃她不会生,原来是嫌弃她生下的这个女婴。只因她又生了个女的,一家人便可对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事情还真没有刘氏想的这么糟糕。

    陈朗中昨晚被强留下来,早上给刘氏看过才走,说大人没啥事,好好补着就行了。孩子也健康,不像早产。李家众人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犯愁,家里实在没什么有油水的东西了。

    不得已,李孝文只得进山碰碰运气,李德洲本要同去,半道被刘进叫走,说私塾来了新的学童。

    至于李敬仪,未满四岁的女童,懵懵懂懂只知道饿了吃吃了玩,这会儿正跟着村里其他半大不大的孩子在村口一斜坡上溜冰,一个串一个,“嗖“一下下去又嘻嘻哈哈上去再下去,简直不亦乐乎。

    家里就剩一个对刘氏意见最大的何氏,说出的话也确实丝毫不客气,怪不得刘氏会多想。

    但刘氏在委屈愤恨的同时,还有说不出口的恐惧。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刘氏的样貌在这十里八村俱是上乘,反观李孝文,单看不难看,但和刘氏放一起对比着看,颇有尖嘴猴腮像。

    至于鲜花为啥插在了牛粪上,也很简单,不能自主罢了,偏刘氏在不能自主前动了能自主的心思。

    生在此地,哪有什么女子足不出户的说法,管你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农忙时节就得出门下地。

    出门多了见的人自然也多。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慕美?

    甘愿娶刘氏的人,能从村头排到村尾。

    而刘氏想嫁的刘进,已是儿女双全。

    心灰意冷之际,李家上门求亲,因着李德洲私塾先生的身份,刘家一口应下,刘氏哪怕万般不愿意,也抵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何况刘氏父亲早亡,是母亲将他们兄妹四人拉扯大,其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一来她不愿也不能忤逆母亲。二来母亲偏心,凡事向着家中哥哥,她在家中受尽折磨,急于逃离。

    就这样,半袋小麦,她在李家落了根。

    既然来到了李家,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刘氏本要死心,可刘进偏有意无意地暗示纠缠。

    这些年,刘进借着向李德洲请教学问之事常来李家转悠。

    终于在一年前李孝文外出之际,刘进逮到了机会,在他半胁迫半哄骗下,刘氏一脚踩进泥潭,她到现在都不确定这个孩子是谁的……

    “娘,丽娘……”李孝文人未进门,声音已传二里地。这一喊直接让沉于往事的刘氏胆战心惊。

    何氏闻声出门去看。只见儿子干瘦的脸上全是笑容,手里拎着一只兔子。兔子啊,何氏的眼睛都笑没了,这谁看了不高兴。

    可不是,这一路往家,大家都说李孝文运气好,先是媳妇有惊无险还添了个千金,又是早起上山逮到兔子。

    李孝文被村人这么一打趣,没有儿子的阴霾一扫而空。

    他还年轻,媳妇也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他爹可是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儿才有儿子的,他才两个,怕什么。

    一家人省吃俭用,熬过凛冬,还怕没有活路?

    大家都是这样熬着的,不也照样世世代代走到了现在。

    这么一想,李孝文看眼前的女儿就顺眼多了,毕竟是自己的骨血,逗着逗着,却是话锋一转:“这孩子,一点都不像我。”

    刘氏本就心虚,被李孝文突然这么一说,差点跳起来,一把搂过孩子发怒道:“孩子这么小,能看出来像谁才怪,再说,你的孩子,不像你能像谁?“

    “是,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李孝文哈哈笑着,顿一顿又道,“女孩子像我可不好,像你才好呢,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

    刘氏没出嫁前就因皮肤白嫩相貌出众而闻名乡里,而今更是风韵独特,笑的时候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弯成月牙状,谁看了谁喜欢,简直人见人爱……除了婆婆何氏。

    刘氏听罢知道方才是自己做贼心虚多想了,又试探性问了几句,见李孝文没有丝毫怀疑,虽然暂时松一口气,可心里终究是疙瘩。

    现在不会怀疑,孩子长大呢?也许是过于紧张,刘氏总觉得这个孩子确实越看越不像李孝文,也不太像自己。

    一旦被发现……刘氏越想越心惊,恨不得立马让眼前的孩子消失。

    李孝文全然不知枕边人作何想法,继续逗着孩子自言自语:“爹爹逮了一只兔子哦。兔子知不知道?不知道啊,毛茸茸知不知道?等会儿爹爹让奶奶用毛茸茸做个肚兜给你穿……”

    肚兜终是没做成。

    李敬仪听说兔子皮要给妹妹做肚兜,也哭闹着要,李孝文只好答应再逮一只兔子,到时候挑大的给李敬仪,小的给妹妹,李敬仪这才止了哭声。

    兔子皮被挂在房檐,最后谁的肚兜也不是。

    晚饭时候,李德洲难得在家,饭毕,要看孙女。李孝文这才想起二女儿还没名字,不由看向父亲。

    之前大家都以为是儿子,打算从敬取序,叫李敬序,谁料生出来是女儿,已经定好的男名就不好再用。

    不等李德洲说话,何氏抢先道:“还取什么,叫招弟好了,给她招个弟弟。别的村儿好几个这样的名,下一胎果然是男孩儿,可灵验了。”

    这……也太……李孝文面露为难,又不好直接反驳,求助似的看向父亲。

    李德洲皱眉道:“李家好歹算得上书香门第,怎可给孩子取这么俗的名字?”

    “呵。“何氏冷笑一声,“书香门第?李老爷,书香门第家的公子,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

    李孝文尴尬地摸摸鼻子,心道大家不是在说名字嘛,怎么好端端扯到他身上去了。

    再看李德洲,这些年早就受惯了何氏的冷嘲热讽,也不生气,平静道:“确实,咱家现在确实是落魄了也落没了。当不得,当不得了。”

    不知想到什么,长叹一口气道:“既已有名字,就不用改了,还叫李敬序,男名招男娃,和招弟同理。以后再有了孩子另取就是。“

    “又不改。说得好听。当初要不是你执意要给孩子起好听的名字,我怎么会一口气生五个女儿后才有儿子。现在又是这样。

    说什么落魄了当不得了,都是狗屁,你就是放不下你那读书人的面子。可是面子值几个钱?孩子饿的嗷嗷叫时你的破书能解饱还是你的之乎者也能解饱……“

    李德洲叹口气,他就知道回家一定是这样。

    早年他还会反驳几句,现在嘛,已经这个年纪了,黄土埋到了脖子根儿,能清净一天就是一天吧。

    李孝文见父亲一言不发着收拾东西,便知道他又要回私塾,眼下这个情况,他也不好阻拦,随口说了句儿子送您,没想到父亲一反常态同意了。

    李孝文进屋给刘氏报备后,父子两一前一后出了门,身后的抱怨还在继续。

    李孝文倒没觉得是母亲在无理取闹。

    李家祖上可能风光过,但那是曾经,如今的李家只是兴陇乡李家村一农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缺衣少食是常态,谈诗书,终究是不现实。

    父亲如今说起来是私塾先生,听着也很体面,可私塾里有几个真正学东西的?不过是嫌孩子吵闹不好经管,放在私塾里面长身体罢了。

    罪人之后,无法参加科考,不参加科考就不能入仕,读书不能入仕,还读个什么书……

    这边李孝文正想得入神,全然没听到父亲在问他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