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会面

    且说,陆游献上五路伐金之策后,不过片刻,便一脸郁闷的出来了。

    赵佐饶有兴致的再次观察了一下对方。

    没曾想这会的陆游还是个热血青年,颇有些愤青的意思。

    只可惜陆游的这番肺腑之言,最终还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毕竟嘛,赵瑗一介郡王,正处于储君之位的激烈竞争中,哪有主导伐金的资格和能力。

    至于让赵瑗上书,转述给当今圣上?

    别闹了!

    当年赵官家明明已经有收复中原的机会,他却一门心思苟且偏安,自个先跪了。

    称臣纳贡割地,一套素质三连令人头皮发麻。

    现在想指望他重新雄起,再次图谋北伐?

    还是看看远处的长江天险吧,家人们。

    好在陆游的言论虽有几分狂放,但赵瑗并不介意,只是表示自己很感动,然后拒绝了对方的进言。

    一腔热血付诸东流,陆游有些遗憾,却也能够理解,明白时机尚未成熟的道理,只好暂且退下。

    陆游退去后,赵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

    接下来就是该他上场的时候。

    很快,里间走出来一个身影。

    却不是原先那位扮演秘书角色的侍女,而是一个魁梧的男子,其人面容硬朗,须发浓密,阳刚之气十足。

    那男子来到赵佐身前,开口介绍道:“俺是李显忠,你就是赵佐?”

    李显忠?

    赵佐立刻回忆了起来,他在前往临安的路上听姚季提过,此人出身将门,果敢有谋,如今是保信军节度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位高权重。

    更关键的是,李显忠便是吴璘曾经提到过的,能在临安照顾他几分的好友之一。

    当年李显忠自西夏率众归宋,接应他的正是四川宣抚使吴玠,是以吴璘与李显忠也算是老交情了。

    原来是靠山到了,赵佐心头一阵轻松,赶忙行礼:“见过李太尉。”

    李显忠并不打算多跟他絮叨几句,摆摆手道:“随我进去,面见殿下。”

    赵佐深吸一口气,跟上对方。

    没走几步路,途经一道垂帘小门,又穿过一扇屏风,赵佐便来到了里间。

    正中有一人端坐,看年龄不过二十左右,眉宇间却满是疲惫。

    自然是普安郡王赵瑗本人。

    赵佐来到屋内,恭敬行礼:“赵佐拜见普安郡王殿下。”

    “嗯。”正在揉着眉心的赵瑗应了一声,随手介绍了一下左手旁的另外一人。

    “这位是徽猷阁直学士,洪皓。”

    乃是一个头发尽白的儒衫老者,看起来饱经风霜,给人一种分外沧桑的感觉。

    赵佐不由得一惊,又是个当下的知名人物!

    洪皓,字光弼,建炎三年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却始终坚贞不屈,直到绍兴十三年方才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

    洪皓朝赵佐点了点头,算是应了一下。

    另一头,李显忠将赵佐带进来后,则径直坐在了赵瑗的右手边上。

    赵佐心中了然,洪皓与李显忠这一文一武,恐怕就是赵瑗目前的左右手,夺嫡之路的重要依仗了。

    换句话说,此三人都是对金国的主战派,目前属于朝堂上的弱势一方。

    怀着几分微妙的感觉,赵佐再次向三位大人物见了礼。

    最先开口的是洪皓:“久闻赵贤侄的大名,你的南山三章名动天下,不知是否还有其他佳作,可容老夫一观?”

    赵佐僵住了一瞬间。

    怎么一上来就问到了自己的薄弱项?

    文采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赵佐老老实实的答道:“臣乃武将,不善文辞。那几首诗不过是偶有所得。”

    洪皓似乎是觉得赵佐在有意敷衍,登时面色变冷,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满。

    赵瑗适时解围,岔开了话题:“赵卿,吴唐卿(吴璘)曾在信中将你一顿夸赞,你可否再为我讲一下此前利州路那边发生的事情?”

    金人犯境一事,虽然朝廷在官方口径上定性成了群盗作乱,闭口不谈隔壁大国的责任,但在座的诸位都不是什么升斗小民,自然明白其中的内幕和底细。

    只是他们毕竟隔得太远,吴璘的书信又篇幅有限,总归了解的不够详细,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赵佐这个当事人,获得更进一步的详细情况。

    赵佐岂能不从,他正是为此而来,当即开口讲述。

    这就又看出三位考官的性格特点与兴趣方向了。

    其中,洪皓重点关注赵佐的文章诗词,偶尔提出一些自己对当地民政情况的见解和批评。

    李显忠言语最少,但听到赵佐鼓舞士气的各种手段以及伤兵营的改进时,态度极为专注。

    至于赵瑗,他问题最多,好奇心最重,却基本上是在听故事,只拣那曲折精彩的部分追问。

    半个多时辰的功夫后,赵佐将此前的旧事叙说完毕。

    没有添油加醋的吹嘘自己,只是隐去了和岳家军相关的部分。

    赵瑗开口感叹:“今日方晓赵卿不易,乃知西北有孤忠!”

    赵佐欠身:“殿下过奖。”

    从对方的表现来看,自己这趟差事应该是过关了,算是基本完成了此次的主要任务。

    没曾想,赵瑗却看起来颇有些意犹未尽。

    按说赵佐是代表吴璘而来,与之前的那些青年才俊不同,主要是汇报工作,而不是投效求职。

    但赵瑗却重新扮演起半个储君的身份,开始问策于臣,他兴致勃勃的道:“如今天下动荡,朝廷内外不靖,我有意图谋振作,革除积弊,不知赵卿有何教我?”

    “这...”赵佐迟疑了。

    倒不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作为一名穿越者,要问富国强兵的办法,他有的是主意。

    小到高炉炼铁、水力风车等技术革新,大到军制改革、政治体制等根本路线,都有着诸多腹稿。

    别管好用不好用,数量上肯定是足够的,说个三天三夜也没问题。

    可话又说回来,赵佐实在是不能回答。

    东西府之争分外凶险,他把握不足,并不愿意掺和进去。

    不过,僵在这里不说话也不合适。

    赵佐想了想,忽然忆起了陆游的发言,顿时计上心头。

    “启禀殿下,臣确实有一言要进。”

    “快快讲来!”

    赵佐清了清嗓子,模仿着陆游刚才的语气,一脸认真的昂声道:

    “臣劾宁远军节度使、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少保杨沂中!”

    “其人德行低劣,人称髯阉,残害忠良,罪无可恕!”

    “臣请斩杨沂中,以谢天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