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来龙去脉

    绍兴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前往桐源山的路上,赵佐与陆游二人接到了李显忠的来信。

    说是李显忠的信,里头其实是普安郡王赵瑗的答复,只不过郡王不好联络外臣,便用李显忠掩人耳目。

    老套路了。

    信里的头一个事,便是说明白了为何陆游会被派去招抚摩尼教徒。

    究其原因,乃是与洪皓有关。

    作为赵瑗的文武两大支柱之一,洪皓如今乃是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在朝野的名望很高。

    但,仅限于名望很高。

    洪皓的官职里,前两项是只领俸禄无事可做的闲职,后一项稍有秘书顾问性质,但又加了个权字,只是暂且代理而非正式任命,其不受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在荒漠中持节十五年的“宋之苏武”,名闻中外的代价就是,洪皓在大宋的朝堂上毫无根基,既无同伴也少故旧,堪称孤家寡人。

    偏偏,其人又是个执拗的小老头,属于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主。

    于是乎,就在前段时间不久,洪皓由于看不上秦桧的做法,又与秦桧起了冲突。

    若只是动些嘴皮子功夫倒还好,关键是洪皓在北边多年,知道不少秦桧原在金国时的底细,这次他兴许是被气急了,一时口不择言,爆出来一个大瓜。

    说的是秦桧当年在金国做汉奸的时候,曾跟着完颜粘罕围攻楚州,起草过劝降的檄文。

    这下可就捅马蜂窝了。

    秦桧已经好久没被人这样打脸揭短。

    于是乎,秦相公的一众孝子贤孙们就对洪皓展开了围攻。

    其中,秦熺就盯上了陆游,原因有二。

    一方面,由于赵瑗不方便直接出面,陆游算作是洪皓举荐的人,赵佐则是李显忠举荐。因此抓住了陆游的马脚,等于找到了洪皓的破绽。

    另一方面,秦熺负责撰修国史,需要将不利于秦桧的内容或毁弃、或改写,于是山阴陆氏、会稽王氏这样的藏书大家,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对秦熺来说,针对陆游乃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在李显忠的信里,赵瑗殷切叮嘱,说是如今洪皓的处境很艰难,陆游一定得将食菜事魔教的事处理妥当。

    否则,此事只怕会成为压倒洪皓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里头所说的第二件事,正是这伙食菜事魔教的情况。

    与赵佐想的稍有些不一样,桐源山的摩尼教徒并没有聚众作乱,或者说,他们将来可能会举旗造反,但眼下还是比较貌似老实的。

    这可不是赵瑗在粉饰太平。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伙摩尼教徒们,至少在明面上,只是在桐源山修行而已。

    做过的最大的恶,就是把山上原有的道士僧人全都赶跑了,占了对方的道观庙宇。

    赵佐这才有几分恍然,他就说大宋朝廷不可能对境内的贼军给什么好脸色。

    不过这件事,难办就难办在这里。

    摩尼教这个东西,源远流长,里头的宗教逻辑非常完备,不是什么寻常的民间小教派,属于斩不断、理还乱、禁不绝的那种。

    群众基础深厚,生命力强到不行。

    眼下桐源山的这伙子人,就具备典型的正教特点,他们对生活艰苦的当地贫民百姓来说很有意义,不仅提供了精神寄托,还有基层的经济互帮互助。

    广德军的官员并不废物,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危险,如果放任这伙教徒不管,早晚会惹出大事来。

    从摩尼教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

    可话又说回来,桐源山的摩尼教众毕竟尚未真的造反,而且民望很高,贸然强行捣毁反倒会提前激化矛盾,真的造成动乱。

    挤破该脓包固然有助于以后的长治久安,但对本地官员的仕途有着重大危害。

    所以动武不是个好办法。

    于是乎,广德军官员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想法:祸水东引。

    简单来说,就是把这帮教徒们请出境外,去别的军州霍霍。

    至于其他军州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

    相信后人的智慧。

    可问题又来了,桐源山的摩尼教首领表示,他们愿意听朝廷的要求离开,唯独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要官府给他们找一本书。

    在李显忠的信最后,提到了这本书的名字。

    《二宗经》。

    “二宗经?”赵佐很努力的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发现两辈子都没听说过。

    他将希冀的目光投向陆游:“务观你听说过吗?”

    唇红齿白的陆游点头道:“我知道。”

    赵佐大喜,连忙问道:“真有这本书?”

    “有。此经全称叫做《二宗三际经》,在《道藏》中有载,源自波斯,乃是摩尼教的汉译经典。”

    见对方如数家珍的样子,赵佐狐疑道:“难不成你家中就有此书?”

    “正是。”

    那可就好办了。

    赵佐不由得心头大定。

    安抚桐源山摩尼教徒的事,能不能完成并不重要。

    只要提供了这本经书,就能堵住秦熺的嘴,将陆游摘出来。

    至于洪学士那边...

    洪皓?愿他长寿!

    洪皓等于在秦桧的脸上抽了一记耳光,哪里还能有他的好果汁吃。

    赵瑗满心想着只要这段时间不犯错,就能保住他的洪先生,堪称大错特错。

    赵佐看的分明,洪皓掌握了秦桧那么多黑历史,之前无事发生也就算了,如今既然爆了出来,秦桧是一定会下狠手处理掉洪皓的。

    不然等对方继续抽自己脸吗?

    更何况,秦相公的脸,那哪是自己的脸,分明是赵官家的屁股!

    所以赵佐眼下的指望,就是将他和陆游二人保住就行。

    不再磨蹭,赵佐赶忙道:“事不宜迟,望务观兄往山阴修书一封,请家中将此经抄写一份送来。”

    山阴距离不远,江南又地势平坦,估计最多有个两三日的功夫,就能将书送到桐源山。

    陆游却摇了摇头:“不必。”

    赵佐诧异道:“这是为何?”

    陆游原地伫立片刻,似乎是在回忆,然后露出几分确定之色:“这部《二宗经》篇幅不长,我可以默写出来。”

    “嘶——”

    赵佐算是开了眼。

    这就是未来的一代文宗的实力吗?

    倒是更好,他们越发节省了时间。

    于是在两日后,赵佐与陆游二人怀揣一本崭新出炉的《二宗经》,来到了广德军的桐源山下。

    远处有一座很显然的道观,里头人数繁多,显然不是寻常的道家清修之地。

    赵佐打起精神,他们的目的地估计就是这里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