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召见

    七月三十一日的早晨,荥阳。

    那个修仓廪的张泽在服完役后,来到了县衙。

    他躬身向门前站岗的厮役问道:

    “敢问诸葛县令可在呀?”

    “诸葛县令接到陛下的旨意,已于昨日午后去许昌了!”

    “啊,谢谢大哥了!”

    一股失望之气写在了他的脸上,诸葛县令去许昌了啊,见皇帝么?我可怎么办,要不先回家吧,反正要割春小麦的,家里多个人手也好……

    这时邢二从衙门中走了出来,见张泽一脸丧气,还以为他是来告状的了,便对他说道:

    “兀那汉子,你来县衙是何事呀?”

    没等张泽开口,边上的厮役便说道:

    “他说他是来找县令的!”

    “有什么事情吗?”

    厮役也不知,便同邢二一同看向了张泽,等着他回答。

    “之前县令说,让我修完仓廪,来找他给我安排事情做!”

    “哦!”邢二这才弄清楚,原来是来投奔公子的,他又和张泽说了他正要去酒楼装修,张泽说他可以跟着去装修,二人一拍即合,邢二做主先留下他,二人就结伴去了酒楼。

    另一边,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的许昌,此刻却是阴云蔽日,其实之前的阴雨天已经持续一个月了,今日还算是好天气。

    午后诸葛诞在天使的带领下,进了景福殿,要面见文帝曹丕。

    这还是他第一次单独面圣,心中不免忐忑,手心都隐隐的冒出了汗。

    进入殿中后,诸葛诞躬身拜道:

    “臣诸葛诞,拜见陛下!“

    坐于案后的文帝良久无言,低头打量了诸葛诞一阵,才说道:

    “平身吧!”

    诸葛诞起身,文帝又说道:

    “孤之前看了你的奏疏,你去了青徐,现下那边情况如何?”

    诸葛诞起身,恭谨地答道:

    “回陛下,臣只回了琅琊,又去了青州治所临淄,一路上倒是未见到乱兵。但是家父被劫持到了徐州,徐州的一些城池已经已经乱了,臣贪生,未敢轻去呢。”

    “哦?你父亲在徐州,作为儿子的,不应该是虎穴也要闯一闯吗?”

    诸葛诞羞赧的低头回道:

    “家父托人带来口信,让我不可去徐州寻他!他怕我也被扣下!”

    文帝了然道:

    “哎,父母之爱子啊。”

    后面的话他没有接着说,沉吟了一会儿。

    文帝又说了诸葛诞的两个堂兄,让他写信劝说诸葛亮、诸葛瑾来投降,诸葛诞爽快地应下了此事。

    过了一会,文帝又告诉诸葛诞,让他准备好,明日随驾东巡。

    “孤便带着你这福星,落水都不死,还是有一些气运的!”

    “唯!”

    诸葛诞心里吐槽道,我这坐船就遇见风浪的能叫福星吗?别再遇见大风浪,赖到我身上,把我一刀咔嚓祭了河神啊,我还要回去开酒楼赚钱呢,这不是耽误人嘛……

    等等!这次曹丕你还真遇到了风暴啊,龙舟都吹的脱离了泊地,飘向了吴国呢!额,你都差点成了俘虏……

    怎么办,怎么办,我又不是孔明,改变不了风向啊!又不能学鲍勋、辛毗那样大胆地犯颜直谏,我只想当一个闲散人员呢……

    文帝挥手令诸葛诞退下。

    诸葛诞便躬身退了出去,到了门口,却见到了司马懿在门外候着。

    阿翁送走了诸葛诞又把司马懿叫了进去。

    诸葛诞暗道,你们这就要来个君臣相知的戏码了吗……

    见司马懿进来,文帝欣喜地说道:

    “仲达来啦,孤正等你呢,孤明日决定离开许昌,你便留下总揽百官、镇守此地好了。”

    文帝又换了副严肃的表情接着说道:

    “司马懿听旨!”

    司马懿躬身答道:

    “臣接旨!”

    “今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司马懿惶恐,苦劝道:

    “不可啊,陛下,不可啊,臣才疏学浅,难当此大任呢,不如让臣随侍陛下左右吧!臣何德何能,能得到抚军这样的荣誉呢,又假节,领兵五千,臣惶恐啊!”

    文帝正色说道:

    “仲达啊,孤事务繁多,日以继夜都做不完,哪有片刻安宁的时间呢。我给你的这些特权,并不是什么荣誉,是让你替我分担一些啊!不假节,如何能杀掉违反军令的人呢,不领兵五千你如何保护自己,保护孤的许昌城呢?哎,你便总领朝政,为孤巩固好后方,孤出征才能无忧呀!”

    司马懿还是一番推辞,最后文帝说了这是君命,司马懿才勉强的答应了下来。

    这时的司马懿还没有领兵出征的机会,等到了黄初七年五月,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北伐时,他也不过是领了偏师守城,徐晃却因退敌之功增食邑了二百户。

    文帝又忿忿道:

    “前两日刘晔、鲍勋、辛毗都劝说孤不要对吴国兴兵,现在四下无人,仲达你从实说来,你怎么看?”

    “陛下,此役之关键在于能否引吴寇主力来决战,只有彻底击垮吴寇水军,才能保证渡江作战后勤运输的安全!”

    “哎,孤与你想的一样啊,当年三路伐吴,孤制止了文烈想要渡江作战的计划,便是担心吴寇的水军主力啊!不过这次不同了,孤亲自莅临战场,指示能够及时下达诸将!”

    司马懿心道,陛下你又自吹自擂了,你那《典论》一出,谁不知道你文武兼备、擅长军事啊……

    但他却奉承道:

    “嗯,陛下英明神武,又倾中国之物力,一定能荡平吴这一隅小寇的。不过,臣还听闻江南冬季气候变换不定,陛下当要小心呀!”

    “仲达勿忧,若是不能平贼,孤便在那江滨长期留驻好了,再在广陵修筑宫殿,随时寻找战机发动灭吴战争,就算不能成功,孤也可以让中军在江边游猎来舒缓心情!再不济,孤便叫士卒在江淮屯田好了,还能就地解决粮饷的问题,省的长途从许昌转运过去了!”

    司马懿从文帝开口便心下感叹了,陛下不说大话不会死啊,你就别说这些没有边际的话了,修筑宫殿,多么不切实际啊,我都不信呢……

    但是当文帝说道在当地屯兵种粮食,司马懿却赞叹道:

    “嗯,陛下英明,就地屯田的确是个好主意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