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绝境通知 > 第五章 面试(下)

第五章 面试(下)

    杜总应该是没有问题了,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赵总,江默随即把目光转向那个英俊小伙。

    赵总看上去兴致勃勃,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你平时做交易吗?”

    江默一时哑然,现在是没有,但十几年之后自己应该算经验丰富。

    “有尝试做一点,不过我是在国外的平台,主要是外汇,商品期货这些。”

    “怎么不在国内做呢?”

    总不能说自己现在对国内股市、期货全无了解,一较真就会抓瞎吧?

    “国外平台的品种选择面大一些,而且杠杆也高,适合我这种梦想着发财的穷人。”

    赵总一乐,紧接着又问:

    “杠杆很高……有多高?”

    “50倍?100倍?500到1000倍都有。”

    赵总应该是觉得不可思议,国内期货一般是10-20倍杠杆。

    “这么高的杠杆,那风险会不会很大?”

    江默愣了一下,斟酌着回答:

    “风险大小取决于仓位,和杠杆本身没有关系,杠杆影响的是……资金的利用效率。”

    这时候杜总替江默补充解释:

    “比如你有一万块,没有杠杆做一单要一千块,十倍杠杆的话要一百块,百倍杠杆只要十块。但是风险是一样的,因为仓位一样。当然,高杠杆的话重仓更容易,也可以说风险高了,但是这要因人而异。”

    赵总表示受教,从表情看,他有些意犹未尽,果然又抛出一个问题:

    “有没有比较欣赏的交易大师?”

    那得看怎么定义交易大师。现任世界首富肯定是交易大师,还有诸多出书的交易大师。名单实在太长了,十几个都能信手拈来。

    巴菲特的名字已经在嘴边了,又被江默强行忍住,他对这位当今的世界首富其实了解甚少,只知道一个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显然不合适。

    巴菲特的亲密战友查理·芒格?江默倒是看过《穷查理宝典》,但如果说芒格的名字,那还不如直接说巴菲特。

    利弗莫尔?一百年前的人了,多次破产而且最终确实破产了,当时连书都卖不出去;因为婚姻失败和抑郁症饮弹自尽,不吉利,略。

    格林厄姆?也是一百年前的人,大学教材里的名字,最终破产,卖书为生,略略。

    江恩?卖书的骗子,略略略。

    艾略特?是个证券分析师都说自己精研波浪理论,但江默一直没搞懂为什么那么浪,不理解,略略略略。

    脑海中的名单迅速变短,鬼使神差一般,江默抖了个机灵:

    “维尔斯·维尔德。”

    果然两人面容同时一滞,显然都没听过这个名字。江默有些赧然。这位人士是许多著名技术指标的发明者,RSI、ATR、DMI、ADX、SAR都出自他之手,但确实声名不显。江默之所以知道,还是他在研究某个交易软件时,发现了一个WellesWilder均线指标,那种极度追求顺滑的曲线,有一种刻意为之的奇异美感。但他对此人的交易战绩一无所知。

    “这人是个指标发明家,数学玩的好,我还是换一个吧。”

    江默思考了好一会。

    “理查德·丹尼斯。”

    赵总茫然依旧,看来这个名字他也没听说。杜总倒是来了兴趣。

    “详细说说?”

    江默尽力回想,梳理思维的同时,字斟句酌地回答:

    “不能说欣赏,但他的交易方法对我确实很有启发。

    “很多交易大师,提供的往往是泛泛的理论,车轱辘话,前后矛盾,而且基本上大同小异。比如一些交易格言,改几个字就能套用到任意领域。而所谓的交易准则,本质上其实是心灵鸡汤,能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但缺乏实战指导意义。

    “至于丹尼斯的交易方法——也就是海龟交易法则,”江默对赵总解释了一句。

    “他给出的是一整套完整的交易系统,包括开仓和平仓的条件、仓位的管理、风险的控制,全都有明确的规则,没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首先是投资组合的概念,也就是说,同时持仓的多个品种,彼此之间不应有较强的关联性,比如有色金属,特别是铜和锌,不能同时开仓,因为它们是同涨同跌的。

    “其次是风险控制,用本金和波动性作参数,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确定具体品种的仓位规模和止损位,把每一单的风险都控制在同一水平。换句话说,同一时间段的任意交易,它们的止损数字是近似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机械式交易;排除心理影响,完全遵照交易系统操作,长远来看,成功率确实高得多。

    “当然,他的开仓、平仓标准挺垃圾的,在那个时代或许可行,现在肯定不适用。”

    注1:用波动性确定仓位和止损,大致意思是高波动性的品种——低仓位、低波动性的品种——高仓位,以将每一单的止损都调整为相近数字。

    注2:经典的海龟交易法则,开仓条件是价格突破50日内最高点,平仓条件是价格突破20日内最低点,这是做多的情况,做空时可类推。

    江默调整了一下坐姿,靠在了椅背上,表示自己已经说完。

    “所以你应该算技术派?”

    “应该……算是吧,不过不是我倾向于技术派;实际上我也知道基本面分析远胜技术分析,所有走势、形态、技术指标,都是基本面演变的后果,用原因来推理结果肯定更靠谱一些。

    “但是我只能——或者说主要——去做一个技术派,因为我既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也没有分析经济形势、供求关系的专业能力,人不能做能力以外的事,对吧?”

    杜总不置可否。

    赵总又问了一个问题:

    “目前在关注什么品种?有什么看好的交易机会?”

    这是问道于盲了,完全没有关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想一想,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那必然是——

    “黄金。”

    杜总嘴角的弧度略微变化,快速扫视了江默一眼,没有再插言要求展开叙述,他招聘的毕竟是一个技术主管。

    之后赵总询问了江默的工资预期,这一般是面试的最后环节。江默坦诚相告,希望能比上一家公司的收入高一些,同时简单介绍了前东家的薪酬构成。对面两人表示完全理解。

    “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期待能和你共事。”

    与两位老总握手告别,顺路和李经理打了招呼,江默转身下楼,认为这次面试非常成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