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浊溪之子 > 第十三章 初入职场

第十三章 初入职场

    01

    回到浊溪,金问山好好地休整了几日。有一天,汪奇请他到家里吃饭,金问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吃饭当天,金问山买了一箱苹果,敲开汪奇的家门。汪奇家在浊溪县城的老城区,是一套80多平米的商品房。这套房,原来是浊溪县规划局的联建房,后面房东工作调动,汪奇爸爸以一个很低的价格拿下了这套房。

    当天,汪奇的父母去乡下收菜了,晚饭由汪奇的哥哥汪涛掌勺。金问山来在厨房门口,热情地喊了声“涛哥”。

    汪涛比汪奇大四岁,除了读书不行,其他方面是样样皆精。他会修电器、做玩具、烧饭做菜,甚至还会打家具。小时候,金问山经常跟在汪涛的屁股后头玩,读了高中之后,玩得渐渐渐少了。

    夹了一口雪菜鱿鱼,金问山赞叹道:“哥,你厨艺真好。鲜嫩弹牙!”

    这倒不是金问山拍马屁,汪涛的确烧得一手好菜。

    汪涛不好意思的笑笑,“这有啥。还是你和汪奇有出息,读书好才是真的好。”

    金问山问:“哥,你还在喜州当辅警吗?”

    汪涛答:“不干了,挣不到什么钱,准备去干建筑工地了。”

    事实上,汪涛不是自己辞职的。他在喜州当辅警时。

    汪奇在大四上学期过了司法考试,再过两个月就能拿律师资格证了,他已和喜州求平律师事务所签了合同,下周开始上班。

    金问山向汪奇表示了祝贺。

    汪奇介绍说:“律师这行业,干好一年能赚几十万甚至更多。不过,头几年收入不会高。自己没有案源,只能给资深律师打打下手,积累经验。”

    02

    喜州是三江省的第三大城市,民营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较富裕。喜州有市北,市南,金海三个市辖区,市北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喜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喜州下辖浊溪、清溪、梅落、呈阳、定微等八个县。

    金问山即将入职的喜州都市报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喜州日报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拥有喜州日报、喜州都市报、喜州晚报,喜州人物、喜州网,三报一刊一网,在当地影响力巨大。

    金问山原本是要进时政要闻部的,但目前各条采访线上都有记者占着,他去了只能当个“机动人”——哪条线的新闻跑不过来,他去顶一下。

    金问山向林默要求,希望能去快速反应部锻炼一下。林默很诧异,别的记者削尖了脑袋想进时政新闻部,这金问山反而要去快速反应部。

    金问山有自己的打算。

    他在时政新闻部,没有自己的跑线,就没有自己的阵地。而到快速反应部,跑的是火灾、车祸、凶杀案等第一现场,对他来说很有增益。

    对于一个人大新闻系的毕业生来说,时政新闻并不难,跑半个月就能上手。他真正需要加强的,是对真实人间的体察,对社会底层之残酷的观察,对工作体能的锻炼。

    林默听了金问山的想法,表示赞赏。

    03

    快速反应部主任黄仲达30岁出头,跑社会新闻和突发新闻已有多年,经验丰富。看到部室里来了人大的毕业生,非常高兴。

    黄仲达说:“我看过你的‘黄牛’稿子,很厉害呀。来咱们快反,屈才了。”

    金问山赶紧说道:“黄主任过奖了,我还是个小菜鸟,请主任多指点。”

    第一个星期,金问山跟着老记者王新乔跑了几个现场,基本上了解了快速反应部的工作流程:接到热线电话,约摄影记者(如果有必要的话),通知车队出发,现场记录、目击者采访、警方信息等等。

    第二周周一,热线接到一个民房火灾。黄仲达派金问山去采访,摄影部派了摄影记者张立德。

    采访车到了现场,民房的火焰已经被扑灭,现场淌满了水渍。金问山拿起采访包,想往民房里面闯。

    张立德拉住金问山,点起一根烟,“别着急,先等等”。金问山不晓得为何张立德拉住他,但他还是照做了。

    父亲金建库曾告诉他,在职场上“少说话,多干活”,能够击败一半的同龄人。对此,他深表认同并认真执行。

    几分钟后,一名揣着照相机的消防员走出来,张立德热情地递过去一支烟,“老徐,可以进去了吗?”

    消防员回答道:“可以了,现场勘验基本结束了,里面有两具尸体,不要碰到。”

    “好咧!”

    “哦,还有。二楼阳台被烧透了,不要站上去,会塌。”

    “好的好的,谢谢啦。那个,金问山,你可以去了。”

    这是一间农民自建房,总共五层,着火点是一楼,被烧黑的楼层有三层。

    在二楼,金问山看见了一具被烧焦的尸体,腹部肿得像个油桶。金问山觉到喉咙发紧,腹部一阵翻滚。

    来到三楼,烧灼的痕迹明显降低。四楼以上没有烧灼痕迹,不过,在四楼至五楼的楼梯上,躺在一具女尸,看起来年龄不大。

    04

    金问山从民房里出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张立德踱步上前,嬉皮笑脸地说道:“问山,里面的风光不错吧。”

    金问山刚想回答,肚子里又是一层翻滚,他再也忍不住了,跑到旁边的灌木丛中,哇哇一阵吐。

    吐完之后,舒服多了。

    张立德递过两张纸巾,“擦擦。多看几次就习惯了。”

    金问山问道:“张老师,为什么这尸体的肚子会胀得那么大?”

    “受高温炙烤后,腹腔和内脏里的气体会膨胀。”

    “四楼到五楼的楼梯上,有一具尸体。那里没有烧灼的痕迹,怎么会死人?”

    “这种农民房,楼梯做在室内,最容易形成烟窗效应。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气体,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狭窄的通道,所经之处,不会有任何活物幸存。”

    张立德接着问:“这具尸体,是不是表面完好,头朝楼梯上方躺着的?”

    金问山吐了吐舌头:“张老师,你是进去过?现场和你说的一模一样。”

    张立德笑笑,“看多了,能猜到。”

    新闻,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很多老记者,学历并不高,但凭着“腿勤、眼疾、嘴甜、脸皮厚”等街头智慧,做出了一番事业。

    张立德便是这样的人。他今年38岁,在喜州日报干了16年。两年前喜州都市报创刊时,他被总编辑林默挖过来,担任摄影部代理主任。

    一年前,摄影部举行部主任选拔,陪跑的摄影记者夏春意外当选主任。从此,张立德开始了躺平式上班,每个月就拍个七八张现场图片交差。

    由于张立德资历老,夏春不敢给他指派任务。由于心怀愧疚,林默也不大管他。

    张立德社会经验丰富,为人爽快,知道报社的许多八卦。金问山喜欢这种人,一有空便找他聊天,给他带烟。两人渐渐成了好朋友。

    05

    经过几个月的一线奔波,金问山熟练地掌握了突发新闻的采访技巧,也学会了如何与社会上各色人物打交道。他深深得感受到社会是一个大学校,里边儿尽是些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

    进入腊月,春运开始了。

    1月25日,一辆由喜州开往湖南湘西的长途客车,在定微县县城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侧滑并撞上护拦,司机与前排两名乘客受伤。

    金问山当时正在定微县采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接到消息后立马赶到事故现场。事故车辆的车头把护拦撞出个大凹,尾部斜向快车道。

    由于金问山离现场很近,他到的时候,高速交警尚未赶到。

    车里的乘客,除了少数几个留在车上照顾伤者,其余的都来到了应急车道。女人们在闲聊,男人们在抽烟,小孩子们在大人身边跑来跑去。

    从喜州到西部诸省的这条高速,刚开通五个月。这些从喜州回家乡的农民工,是第一次坐上行经高速的客车,他们并不知道在高速公路上逗留的危险。

    金问山也没上过几次高速,但他看过一个的三江省公安厅制作的警示片,说次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所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15%。

    金问山赶紧大喊危险,指挥众人撤离高速公路,躲到旁边的一处小山包上。

    几名妇女可能是嫌麻烦,嘴里嘟囔着,抱怨金问山让他们撤离。

    人群中一位年长的男人开骂了“你们这些哈宝,懂个锤子?记者叫你们撤,你们就撤。人家文化人,还害你不成?”

    众人转移到小山包约一分钟后,一辆挂车奔驰而来,速度很快。司机在100多米处开始鸣笛踩刹车,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挂车一头撞向客车,发出一声巨响。小山坡上的众人都惊呆了。

    高速交警几分钟后赶到现场后,发现挂车司机已当场身亡。挂车严重超载,20吨的车拉了50吨的货。

    交警了解清楚原委后,重重地握住了金问山的手,“金记者,要不是你,这回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呀。”

    乘客们纷纷跑来向金问山道谢,刚才抱怨的几名妇女,脸上一阵阵发红。

    春节休假回来后,金问山拿到了市委颂发的“喜州好市民奖”,获奖金5000元。喜州都市报借机宣传了一波,也奖励了了金问山5000元。

    正月十五,喜州都市报的传达室里,收到一些寄自湘西的腊肉,莓茶,苗绣等土特产,是客车上的乘客寄给金问山的。金问山只留了莓茶,把其余东西分给了同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