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9章 阿尔兹海默症

第9章 阿尔兹海默症

    老徐自认为不是一个传统守旧的人,往前二三十年,他也经常去跳迪斯科,去录像厅看录像。

    不过他作为过来人,对于这些结婚办酒的事,倒是颇为认同。

    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办酒的厨子,这是他的营生。

    再者也是因为这种结婚办酒的事,确实能给新婚的小夫妻一定的实惠。

    一场酒席办下来,按照一个人送两百块钱的礼金,一桌八个人,平均就是一千六,一共四十桌那就是六万四千块钱,刨去基本的酒席的费用,还有结婚的婚车、喜服、场地布置、活动主持的司仪以及拍照录像的花销之外,最后应该还能剩下个一两万块钱。

    这对于一些刚结婚的新人来说,算是很不错的实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酒席上的菜一道一道的端上桌,眼看着就快到头碗菜了。

    老徐抽空用衣袖抹了一把汗,招呼儿子道。

    “你去问一句主人家,是不是该上头碗了。”

    老徐的儿子“嗯”了一声,赶紧去找人。

    按理来说,这种酒席上菜的事,一般都有东家的人盯着,一来确定有没有偷工减料,再者也是为了配合整个婚礼的进程。

    不过这年头都图方便,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似乎也没人在乎了。

    老徐虽然叫儿子去问,但是他自己这边的动作却不停,还是在不断的往外端菜。

    等到人回来报信,他直接就招呼着几个帮工上菜。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的婚礼司仪也接到了通知,拿着话筒喊道。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感谢各位百忙之中莅临周府,今逢喜事,周家公子周兵和田家小姐田佳佳喜结连理……”

    司仪说话的时候,正在吃席的众人纷纷站了起来以示尊重。

    其实按照红白事的规矩,结婚一般是不需要宾客站起来,不过各家有各家的规矩,老徐也只是看个热闹。

    他一边紧锣密鼓的端菜,一边招呼着手下的帮工尽快把菜端上桌。

    一般酒席吃到这儿,一部分人就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就等着试试头碗菜是什么味道。

    老徐作为一个老厨子,自然很清楚传菜的节奏,现在必须尽快把菜传上去,免得到时候人一走,凉了场子。

    一道道菜不断的上桌,平均也就是三五分钟不到的样子,与此同时,吃剩下的盘子也被收下来,在老徐身后不远处摞了一堆。

    远处传来几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婚礼的司仪这边刚把话说完,头碗菜已经陆陆续续的上了桌。

    结婚的新人开始挨着酒桌敬酒,这场酒席也逐渐进入了后半场。

    老徐面前本来五六米高的蒸笼已经被三三两两的清空,只留下最底下的四五个蒸笼还放着糯米饭和夹沙肉之类的尾盘。

    老徐总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他一边招呼着帮工上菜,一边顺手从桌上端起一个不锈钢的茶盅,本来打算喝口茶歇会儿,没想到这一伸手端着那不锈钢茶盅竟然直发抖。

    看着不锈钢茶盅里的茶水泛起阵阵涟漪,老徐下意识的玩笑一句。

    “还真是怪事,现在端杯茶都还端不稳了?”

    老徐的儿子闻言,回头看了他一眼,关心道。

    “要不你去歇会儿?”

    老徐摇了摇头,笑道,“可能是端菜端多了,手有点儿酸。”

    这种几百人的流水席,单靠着他一个人厨子带着几个帮工兜着,这工作量自然不小。

    别的不说,老徐从早上天还没亮就过来,一直到现在大中午,从头忙到尾基本上没离开过灶台。

    红砖灶台里面的蜂窝煤渐渐燃尽却还是带着灼灼热浪,烤得老徐满面红光,汗水都在脸颊上直接化成了汗霜。

    只不过说来劳累,老徐看着微微颤抖的手,心里还是泛起了嘀咕。作为一个老厨子,这切菜的手都不稳了,那这一辈子的刀工就算是废了。

    虽然办流水席,对于刀工并不是特别讲究,肯定也比不上那种国宴水准,但是这手抖起来可不是小事。

    远处来吃酒的人们推杯换盏之间,显得热闹而又喧嚣,老徐的心里却是一凉。

    不等他多琢磨,东家的人就走了过来,招呼道。

    “徐老师,菜都出齐了嘛?”

    “对头,都出齐了,我最后再加点青菜叶子,煮个叶子汤就差不多了。”

    “那你自己看时间吃饭哟,我这边还有点事就先去忙了。”

    “没关系,你去忙你的。”

    老徐满面堆笑和中年男子客套了几句,对于这种客套话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不过既然东家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招呼着儿子准备吃饭。

    “你把桌子上面这些调料收拾了,等那几个帮厨的回来就吃饭。”

    “好。”

    老徐的儿子点了点头,一如既往的少言寡语。

    老徐倒也不在意,拿起水瓢把铁锅里面蒸菜的油汤都舀了出来,重新倒了清水进去。

    以前八九十年代在农村办厨的时候,这种带着油星的汤一般都是直接用来煮菜的,毕竟那年头吃点油星也不容易。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然也讲究起来了,吃饭吃到最后的清汤,一定要口味清淡,如果油星多了,反而容易被来吃席的宾客埋怨。

    老徐简单的清了清锅,转头把青菜叶丢进铁锅里面,稍微加点盐和味精,这就算是齐活。

    正好儿子那边也摆好了桌子,现在就可以直接吃饭了。

    老徐以前去饭店当厨师的时候,工作餐都是饭店里面的员工自己私底下做,不可能和客人吃一样的菜。

    在农村办酒席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一桌酒席少说千八百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办厨的厨子可以凑合吃一顿酒,那是因为酒席上有东家的亲戚朋友帮忙,厨子只有一个人,凑合着加双筷子就能吃了。

    现在办一条龙的流水席,办厨的厨子自己要带帮工过来帮忙,加在一起就是六七个人,差不多就是一桌人,自然是不可能正儿八经的上桌吃席的。

    不过办席的东家一般都不会明说,甚至还会主动邀请办厨的厨子去吃席。

    老徐自然很清楚这就是东家的客套而已,客客气气的推辞一番,现在就凑合着炒几个青菜吃,其他的鸡鸭鱼肉全都要给办席的东家留下。

    这些事都是一些人情来往的规矩,虽然没人提醒,但是他也得知道分寸。

    正好他这边简单的炒了几个菜,帮工的几个中年妇女都回来了。

    老徐招呼着众人坐下,说道。

    “来,大家今天都辛苦了,先随便吃点儿。晚上应该就没这么多人了。”

    其中一个中年妇女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吃酒席的宾客,估摸道。

    “应该还是有个二十多桌,这回头排都有四十五桌,来的人还是不少。”

    “听说今天结婚的这个周兵他老汉以前是麻柳县开砂石厂的老板,今天这个排场已经算是小的了。”

    “砂石厂是赚钱,那这个周老板怕不是有个几百万?”

    “这年头几百万算啥子,最起码有个千把万才算是有钱。”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开来。

    正在这个时候,之前招呼着老徐可以吃饭的中年男人又走了过来。他见老徐和这几个帮工都在吃青菜小炒,顿时招呼着几人去吃席。

    “你们怎么在这儿开小灶诶?这就没意思了,走走走,去前面找位置坐下吃,这么多菜都吃不完,客气这些干啥子。”

    说话间还拉着老徐就走。

    老徐赶紧推托道。

    “算了算了,我们这边都已经在吃了。”

    “哎~徐老师,你这就没意思了。那这样,你们不好意思过来,那我给你们端几个菜过来,你们就将就一下。”

    老徐摆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多麻烦你的。”

    “有啥子好麻烦的,我马上给你们把菜端过来,那边有好多头碗都没动过。”

    中年男人言谈举止很是热情,乍一听起来,好像还挺真心实意。

    不过老徐早就明白这里面的人情世故,自然是不能厚着脸皮去坐正桌的。

    东家请客,那是东家大方。

    老徐自己是个打工的,和人家非亲非故,肯定心里要有点数。

    很多人常常说社会上有许多勾心斗角的事,其实往根儿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挺勾心斗角的,这一点老徐的体会算是最为深刻。

    他办过不少结婚酒,也办过不少头七的大夜,有的东家就很体面,哪怕心里憋着火,说出来的话还是客客气气的。

    有的东家就是一言不发,直接挽起袖子就开吼,再不然就掀桌子动手,最后闹得众人都不愉快,传出去还让街坊邻里议论很久。

    归根究底,所谓的勾心斗角,其实就是要有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是什么身份就做什么事,说什么话。

    东家是主人,那就应该尽可能的维持体面,毕竟这酒席摆来就是给外人看的。

    老徐是个来帮忙办席的厨子,就应该知道自己是个帮工,不能贪小便宜,丢人现眼。

    这句话换算到工作中也是如此。

    老徐就一直觉得儿子的工作不顺,一方面固然是就业形势和大环境的影响。

    再者,他应该也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经验。这年头很多年轻人也是如此,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

    要不就是太过自我,很多事都太过于想当然。

    要不然就是太相信领导画大饼,一味的把场面话给听进去了,最后被开除的时候反而情绪崩溃,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

    老徐想到这里,突然很想给儿子传授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只不过又担心他听不进去。

    老徐也年轻过,自然很清楚年轻人的心态。

    谁没有年轻的时候,总感觉好像自己就什么懂,什么都会,但是真的处处碰壁之后才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徐琢磨着让儿子吃点亏也好,混社会,混社会,肯定是要混过去才能长教训。

    现在的年轻人不比他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的老骨头,他们那会儿都是十五六岁就自谋生路,二三十岁的人生阅历基本相对于现在年轻人三四十岁的水平。

    在这一点上,老徐一直算是相当自傲的,好歹以前吃过的苦都还算是有价值。

    在这纷繁的思绪间,刚才说话的中年男人已经端了几个菜过来,老徐又客套了几句把人劝走,之后才坐下来吃饭。

    一开始,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是这一筷子夹起一块白切鸡吃了一下,他突然感觉这鸡肉没什么味道。

    并不是咸味不够,而是整块鸡肉好像都没什么味道。

    他心里陡然惊了一下,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也僵硬了下来。

    正巧这个时候,旁边的几个中年妇女聊起了退休的话题。

    “对了,你们晓不晓得现在交15年的退休金,退休之后每个月可以领得到好多钱?”

    一个中年妇女回答道,“应该就千把块钱,我听说我们这是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不一样。城里面退休的人,好像是一个月五六千。”

    之前提问的中年妇女有些吃惊,“差别这么大啊?”

    那个搭话的中年妇女摆了摆手道。

    “哎呀,不要想这么多,有就可以了。以前我们这些农村的,哪有啥子养老保险哟。以前我隔壁有个老太婆,七老八十了每天还要去挑粪种菜,后来听说在田里面一下子就摔死了。”

    “田里面也能摔死人?那田里的水怕是有好深哟。”

    “唉~那个老太婆听说是得了老年痴呆了,年纪大了,手脚不听使唤,一摔下去就爬不起来了。”

    那中年妇女对此唏嘘不已,其余几人倒是没什么反应。

    老年痴呆这种事,听起来还是离她们很遥远的事。

    不过这话落在老徐耳朵里,莫名的让他的心咯噔一跳。

    他现在这年纪,算起来也差不多是该有这些老年病的时候了。其实他以前很少得病,最多也就是得个伤寒感冒,这大半辈子走过去,勉强也算是个没病没灾。

    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征兆,还真是他有些猝不及防。

    他本来还琢磨着能不能再干几年,至少赚点钱,让儿子把媳妇儿给娶了,现在却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一时间,让老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正琢磨着要不要抽空去医院看一看,但是转念一想又担心如果真的查出来什么大病,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老徐就这么心情忐忑的吃完了饭。

    没等他再仔细琢磨琢磨,先前来打招呼的中年男子又走了过来。

    “徐老师,我们晚上大概还有二十桌左右。你看我们今天晚上要不要加点菜?”

    “都可以。”老徐心不在焉的敷衍一句。

    那中年男子略显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明明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有说有笑的,没想到现在听这语气好像还有点儿脾气。

    老徐见那中年男子不说话,这才回过神来,强打起精神道。

    “主要还是看你们想怎么办?如果想简单点儿,那我就再去买点青菜,到时候将就今天中午的剩菜,搞几个简单的家常菜。如果你们想搞的正式一点,那就另外定几个菜式。”

    中年男子问道,“还是适当加两个菜嘛,预算大概在300块钱一桌左右,你看添得到几个菜?”

    老徐办厨多年,经验也老道,一听这个数目,直接就报了几个家常菜。

    他是自己办席,本身在食材选择这一块的成本就比较低。

    300块钱在外面的饭店里面吃,一道菜最少也要五六十块钱而且分量还很少,但是在老徐自己下厨首先分量有保证,再者菜式的花样也会多一些。

    中年男子明显对于这些菜式也没什么研究,听老徐推荐了几个菜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道。

    “行,那就这样。徐老师,那就麻烦你再辛苦一趟。”

    “没事,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老徐说话虽然客气,但是脸上的笑容明显有些兜不住。

    所幸那中年男子也要忙着去应付宾客,两人简单的聊了几句,他转头就走了。

    办席东家一走,老徐就如释重负的坐回了板凳上。

    这次晚上又加了二十桌,对于他这个办流水席的厨子来说,意味着能多赚一份钱。

    要是以前,他估计还挺开心的,但是现在他却高兴不起来。

    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是化作了实质,那沉酣的空气伴随着红砖灶上残留的热浪,犹如温暖的重压像冬夜里厚厚的棉被捂在他的脸上。

    老徐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熟睡中陡然惊醒,却又动弹不得。

    一股无法言喻的陌生和恐惧,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