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10章 人生短短几个秋

第10章 人生短短几个秋

    接下来的一整天,老徐都惴惴不安,好像下一秒就要撒手人寰一样。

    所幸他到底是做了几十年的厨子,做菜已经形成了习惯,再加上晚上的酒席相对而言花样没有那么多,最后只是加了一条鱼,一个鱼圆汤,两个家常的小炒菜而已,其他的菜基本上都是中午没吃完的菜又热了一遍。

    六点一过,伴随着鞭炮声响,安置房楼下的酒席又热闹了起来。

    老徐又领着几个帮工开始传菜上菜,晚上的活儿明显就轻松多了。

    几人半个小时就上完了菜,三三两两就开始往灶台这边收碗筷。

    老徐留下了两个中年妇女洗碗,剩下的人则是上菜,这样一边洗碗一边上菜,最后收拾的时候会快一些。

    没过多久,酒席就散了场。

    老徐这边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把最后的几桌一收拾,老徐就把那几个帮工的中年妇女叫到一起,随便说了几句场面话,一一给钱让她们离开。

    临到了最后那个中年妇女的时候,老徐一边从兜里掏钱,一边抬头看了她一眼,突然说了一句。

    “你是不是以前新民村二队的那个王幺妹?”

    “……”

    中年妇女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

    “是啊,我就说你很面熟,早上喊你徐德全,你还装起认不得我的样子。”

    她说着,脸上满是笑容,虽然已经老了很多,但是眉眼之间依旧有几分当年的模样。

    老徐看着她笑容灿烂的样子,不知为何,突然有些拘谨。

    他倒不是对这个老同学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这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他也没混出个什么名堂来。

    其实两人也不是几十年不见,充其量就是十来年不见而已。

    以前九几年的时候,农村还没怎么发展,老徐在村里办席的时候和这些老同学也都有来往。只不过零几年之后,他这小儿子要上高中,农村的高中教学条件不是很好,他就带着儿子交了钱去了城里读高中。

    这一走,转头再回去就已经是农村改拆迁的日子了。

    他也来不及和以前的这些熟人打个招呼,转头回到城里又忙着一些生活的琐碎,如今再见到这些老熟人,不免有些感慨。

    不等他多说两句,王幺妹就看了看老徐的儿子,笑道。

    “这是你儿子啊?都这么大一个了,长得好高哟,现在是读书还是工作了?”

    “已经工作了。”

    “那可以撒,你现在就轻松了,儿子长大成材该孝敬你了。”

    “孝敬啊,怕是还不好说。”

    老徐笑着玩笑一句,回头看向儿子时,儿子的脸色有些尴尬。

    他也不好继续调侃儿子,便没有继续往下说。

    王幺妹和他这个老熟人久别重逢,一时也有些惊喜,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嗔怪道。

    “我看你现在是有点儿飘了哟,上午跟你打招呼,你啷个装作认不到人呢?”

    “……”

    老徐讪笑不语,只能装傻充愣。

    虽然没有解释,不过这熟人重逢,一个是流水席上的厨子,一个是打杂工的临时工,的确是境遇有一些惨淡。

    王幺妹捋了捋耳边的乱发,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感慨道。

    “德全儿,你还是可以撒,今天怕是又赚好几千哟。”

    聊到这个,老徐的腰杆稍微挺直了一些,笑道。

    “没那么多,赚点辛苦钱。”

    “啥子辛苦钱哟,你哄我不懂是不是?我又不是头一回来安置房帮忙了。一般这种酒席一桌六七百的报价,你最起码要抽一百块钱一桌,今天中午就是四十多桌,你最起码赚个四五千,是不是?”

    王幺妹和以前一样,口齿伶俐,略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架势。

    老徐笑了笑,装作没听见似的。

    不过这话是这样说,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老徐自己是办厨的厨子,很清楚其中的门道。他这一行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明面上虽然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实际上刨去这些帮忙的帮工工资,最后也就是两三千块钱左右。

    这收入说起来夸张,实际上现在这年头,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工、木匠之类的工作也基本上是三百块钱一天起步,多的也可以做到五六百块钱一天。

    如果是搞装修,按照计件来算的装修工,一天干一千多块钱也不算难。

    老徐现在办一次酒席赚个两三千块钱,说起来很赚钱,但是一个月最多也就这么办个两三回,如果是淡季,那更是一个月可能都开不了一次张。

    如果不是有以前在农村办了很多年的酒席,勉强还算是有一点口碑在这里,他甚至连这点辛苦钱都赚不到。

    王幺妹见他总是笑笑不说话,砸吧了一下嘴又换了个话题道。

    “对了,你不是还有一个闺女的吗?她现在应该早就结婚了吧?”

    “嗯,结了。”

    聊到女儿,老徐脸上的笑意淡去了几分。

    相较于儿子的不着调,女儿没能嫁个好人家,其实反倒是让他更为揪心。

    毕竟儿子再怎么晃荡,总归是能随便找点事做,混口饭吃倒也不算难。但是女儿如今嫁了人又要带孩子,不仅会受到婆家的冷眼,自己想要找份工作也很难,到时候一辈子这么寄人篱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幺妹虽然看出来老徐的笑容有些勉强,却还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唉~这闺女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说是不是?那你这个小少爷结婚没有诶?”

    “他?”

    老徐回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玩笑道。

    “他打光棍撒,现在潇洒得很,反正自己赚点儿自己用,天天啥子都不愁。”

    “……”

    老徐的儿子挠了挠鼻梁,没有吭声。

    这种隔代人的玩笑话,他这个小辈一向是不好接话的。

    老徐见王幺妹一直问他的近况,便也顺口问了她一句。

    “我记得你好像有个闺女,她现在怕也有个二十多岁了?”

    “二十六,她还在读研究生。”

    “哟,那不得了哟。”

    “啥子不得了哟,现在读书没什么用了,好多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也晓不得还能供她读几年。”

    王幺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明显淡去了几分。

    这话聊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都是一些人到中年的琐碎。

    老徐一向是不喜欢聊这些的,正好这个时候,办席的主人家的那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老徐和王幺妹客套了一句。

    “我这边马上要过去算账,我先过去一趟。”

    王幺妹见他要走,这时才想起来,招手道。

    “那你留个我的电话嘛,以后办席可以找我来帮忙。”

    老徐嗯了一声,拿出手机记下了这个老熟人的电话,这老友久别重逢就这么匆匆忙忙的散了场。

    遥想以前在农村的时候,那个时候赶个集,站在路边都能聊个一上午,如今反倒是没什么可聊的了。

    老徐来不及感慨,转头就和办席的东家算起账来。

    那东家的中年男人相当爽快,一见面就拿出一叠钱,客套了一句。

    “徐老师,今天麻烦你啰。”

    “不麻烦,今天的菜还可以吧?”

    “你毕竟是老师傅,水平还是没得说。”

    客套了几句之后,中年男人数了数钱,说道。

    “今天中午是四十五桌,后头加了两桌。晚上是二十二桌,你看对不对?”

    “没问题。”

    “我们之前定的中午一桌650,晚上是300,总共就是中午的47桌乘以650等于30550,再加上晚上的22桌,一桌300,就是6600,加起来总共就是37150。”

    中年男人把钱数好,又特意拿出计算器当着老徐的面算了账。

    这是他们这老一代人特有的习惯,算工钱的时候都是钱货两清,有板有眼的当面把账算清楚,再给现钱。

    老徐其实早就算过了,大概就是这个数,自然也不再多理论,又说了几句客套话,这就算是做完了这一单活儿。

    这年头做一条龙流水席就是这样,有包工包料的做法,也有包工不包料的做法。

    前几年的时候,一般办席都喜欢包工不包料,办厨的厨子带着人和锅碗瓢盆过来,然后大概给一个材料单子,主人家自己去买材料,厨子就只负责做。

    不过一般情况下,办席的主人家一般都比较忙,其实也没时间亲自去买菜。

    再加上如今人情越发的淡薄,真的出了什么事,无论是结婚还是殡葬,真正能帮上忙的人其实也不多。

    所以渐渐的,办流水席也开始流行包工包料的做法,反正是预定了一桌的餐标,具体是哪几个菜,全部都定下来。

    至于怎么做,用什么材料,全都让办席的厨子自己去处理。

    虽然这样一来,办厨的厨子肯定会多吃一点回扣,但是对于主人家而言,其实也还是花了那么多钱。

    至于最后做出来的酒席,其实也不会太差,毕竟办流水席本身就全靠着口碑撑着,很多时候如果实在是钱不够,有的厨子甚至还要自掏腰包顶着。

    毕竟干这一行,全凭口碑,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坑一个算一个。

    老徐能够做这么多年,自然是懂分寸的。

    他接过中年男人递过来的一大叠钱,仔细的数了数,每数一张都会过一下手感。

    虽然这年头已经没什么假钱了,但是这种事其实也说不好。

    他这次办席,明面上是赚了三四万块钱,但是办席的规模也不小,足足四五十桌差不多四百多人的酒席。

    这工作量可不小。

    再加上这三四万块钱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材料钱,如果全部刨出去,落在他口袋里的钱也不算多。

    酒席上的几道大菜,鸡鸭鱼肉之中,鸭子稍微便宜一些,一般也是四五十块钱一只。

    他是在菜市场一次性批发过来,一斤算八块钱,一般的鸭子活的四五斤,杀了之后去毛去内脏就只有一半,摆在盆里看起来还不怎么上相。

    偏偏这已经是算是很降低成本的办法了,再往下降低只能用那种白羽鸭,炖煮起来就有一种腥膻味。

    这味道别说是那种经常吃酒的老饕客,就是一般人也能吃得出来差别。

    单单这一道鸭子的成本就是五十多,再加上一些酸萝卜作为配菜,粗略估算硬成本就是五六十。

    这样的菜还有好几道,林林总总的算起来,600块钱一桌的酒席,其实材料费就要算一多半。再加上办席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全都是临时租的,这些也需要算费用。

    所以最后算起来,哪怕是办这种四五百人的大席,落在老徐口袋里的钱也不多。

    老徐清点完这次的工钱,从里面又数出来五十张。

    这五千答应给女儿的钱。

    本来厚厚的一叠钱顿时少了小一半,老徐正打算把剩下的钱都收起来,突然眼角余光注意到儿子在旁边看着。

    老徐笑了笑,难得的问了一句。

    “你要不要点儿生活费嘛?”

    “不用。”儿子摆了摆手。

    这倒是让老徐稍微感觉到一点儿欣慰。

    这千把块钱不算什么,但是儿子如果找他要钱就意味着儿子现在都二三十岁了还没法自立。

    这对于一个老父亲而言,实在是莫大的打击。

    毕竟他现在眼看着一天天的老了,儿子却连自己生活都做不到,这让他怎么能安心。

    老徐和儿子没聊两句,远处就传来了几声“嘟嘟”的喇叭声。

    这是来收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的人。

    老徐领着人去检查了一下桌椅板凳有没有损坏,顺便打算结一下款。

    那个出租桌椅板凳的老板,姓郑,家里排行老五,所以一般认识的人都叫他郑老五。

    郑老五原本也是一个办流水席的厨子,便花钱置办了这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

    赶巧他在农村的房子还没拆迁,地方够大,正好能妥善的放置这些东西。再加上这几年农村的人逐渐进城,他在老家也没什么生意,所以就做起了这些桌椅板凳的租赁生意。

    老徐和他很熟,见面免不了问候几句。

    “最近生意好撒?”

    “好啥子好,一个多月都没开张了。你今天怕是又赚个万把块钱哟?”

    说话间,郑老五掏出一包十五块钱的龙凤呈祥,拆开烟盒给老徐发了一支。

    老徐知道郑老五不抽烟,他其实也不抽,但是他知道别人递烟,不管抽不抽都要接着,这算是一种不用明说的规矩。

    自古烟酒茶局从来如此,大抵是一种人情往来的默契,亦或是陌生人之间初次见面的一种示好。

    比如敬酒端杯的姿态,上酒桌的言谈举止,喝茶的规矩等等,说来繁琐,其实归根究底就是要对别人释放善意,也要及时的回应别人的善意。

    就像是丛林中的野兽,陌路相逢,总会有有一方先退后,另外一方才会作出反应,这样才能聊得起来。

    老徐和郑老五虽然认识,但也是在做生意,所以闲聊之间,免不了问几句最近的行情。

    郑老五叹了一口气,无奈道。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会办流水席?都流行去大酒店吃酒了,我看我们这一行是干不了几年啰。”

    老徐对于这种论调早就习以为常,也不想继续聊这些老生常谈的事,便随口问道。

    “以前三队不是也有个姓郑的厨子吗?他现在还在办厨没有?”

    “你说小郑五啊?他早就报销了。”

    “死了?好久死的?”

    “死了好几年了。”

    “真的假的?他不是才五十多岁吗?”

    “这有什么,现在的人也说不准。再者说,五六十岁稍微得点病,最多也就熬到七十,还不是该死还是死。”

    郑老五一边闲聊,一边往他的小三轮上码放桌子,全然没有注意到老徐的脸色有些差。

    老徐本来收到工钱,心情稍微好一些,现在却又陡然变得沉闷起来。

    人一旦到了五六十岁,不可避免的就会担心这些问题。

    不过对于老徐而言,他现在还真不想死,他总担心儿子还没结婚,也担心女儿在婆家过得不好。

    这不想还好,仔细一想还真有点发愁。

    郑老五收拾了一下桌椅板凳,见老徐没吭声,眼看着这些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主动挑明道。

    “老徐,你没得其他的事了撒?”

    “……哦,差点搞忘了。”

    老徐猛然回过神来,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还是老价钱嘛?”

    说着,他拿出五百块钱递给了郑老五。

    钱不算多,毕竟是一锤子买卖,总共就用一天时间,锅碗瓢盆的这些都是洗干净再还回去的。

    郑老五对此倒也欣然接受,毕竟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十天半个月都用不了一回,放得久了还容易生锈,能顺便租出去赚钱点也是好事。

    老徐送走了郑老五,转头没忘了和儿子把地上的杂物又扫了扫,这才带着儿子坐上了回去的公交车。

    坐到半路,他又去了一趟菜市场,把今天的菜钱都给结了,毕竟越是熟人,在钱上面就越是不能马虎。

    正所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这种事拖不得。

    老徐处理好这一系列的琐碎事情,坐着晚班车回家,一天的疲惫到这里才算是彻底爆发。

    他只感觉腰酸背痛,正打算进屋里烧点水泡个脚,没想到刚一走到门口,还没打开门就听见一阵小孩儿的哭声。

    听着声音,分明是一个小丫头的哭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