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20章 婚姻本就是一场修行

第20章 婚姻本就是一场修行

    老徐听到动静,一边习惯性的用围裙擦了擦手,一边走了出去。

    女儿从门外走了进来,她披散着一头长发,没有拿什么行李。

    老徐探着头,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她的表情,又在她身上打量了一眼,确定她没怎么伤着,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女儿和女婿打架,把女儿给伤着了。

    或许是意识到气氛有些沉闷,女儿走进屋里就抱起了坐在沙发上的小外孙女,小丫头脆声脆气的喊了一句妈妈,伸出手抓了抓她的头发。

    看着母女俩儿坐在沙发上,老徐本来还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一时默然。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了一句。

    “既然人回来了,那我开始煮鱼了,鱼煮好就可以吃饭了。”

    老徐的儿子似乎也觉得气氛有些沉闷,便跟着去厨房拿了碗筷,摆在桌子上,准备吃饭。

    父子俩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外面的母女俩儿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家里的气氛有些古怪,但又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老徐的儿子虽然和他姐的关系不错,但是长大之后也难免有些生疏,至于老徐就更够呛了。

    他和儿女的关系一向不算亲近,平时和儿子都没什么话聊,更何况是女儿。

    老徐像是大部分传统的父亲,虽不至于沉默寡言,但总归是很难表达出自己复杂的心绪。

    厨房里。

    老徐一改之前的义愤填膺,气愤不平的样子,反倒慢条斯理的做起了水煮鱼。

    他之前设想过女儿回来之后的情形,他会大声的数落女婿的不是,表达自己对他的不满,坚定的站在女儿身边,一定会为她撑场面。

    再不然,他也应该第一时间去牵着女儿的手,给她一个拥抱,关心她,问她这两天去了什么地方,过得怎么样。

    只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老徐还是沉默着回到了厨房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他打开锅盖,锅里熬煮的汤底沸腾翻涌,一股麻辣鲜香的香气扑鼻而来,到底是几十年的手艺,这调味的确是没得说。就是水烧开之后,冲淡了里面放的油底,本来爆炒调料的时候放的油就不多,这一下更是只剩下了几点油星子。

    老徐对此不以为意,只是端起铁锅,直接把这一锅汤底倒进了旁边的不锈钢盆里。

    随后把铁锅稍微洗了洗,直接放在燃气灶上空锅烧尽水分,再加上一大勺猪油又混了一点菜籽油增香,再把之前切好的大葱和花椒、干辣椒放进热油里面爆香。

    趁着油底爆香的时候,老徐直接把先前过了油的鱼片,全都倒进了不锈钢盆里,再把铁锅端起来,用这一锅大葱热油直接浇在这些鱼片上面。

    霎时间,一股热气腾起,热油混着汤底,滋滋作响,油光十足,一股麻辣葱香直接就窜了起来。

    一道正宗的水煮鱼片就算是做成了。

    这道菜的亮点就在于,最后要再浇一遍热油,直接浇在鱼汤上,把汤面都封住,看起来整盆鱼都是油。

    一来感觉上用的油多,比清汤寡水的看起来更有食欲,再者这热油封住了汤面,就把热气也给锁住了,可以把之前过油的鱼片再给焖熟。

    如果之前做锅底的时候直接放油,那放再多的油被水一煮也会翻底,看起来油水就不多了。

    这一盆热辣的水煮鱼,只是看一眼就感觉胃口大开,老徐招呼着旁边的儿子让开,他自己亲自端着这不锈钢盆摆在桌上,招呼道。

    “来嘛,来吃饭了。”

    坐在沙发上的女儿拉着小外孙女走了过来。

    正好老徐的儿子把碗筷拿过来,老徐便顺手把接过碗筷,递到了女儿手里。

    这简单的举动,算是他难掩的关心。

    女儿似乎也有所触动,低着头接过碗筷,不敢抬头看他。

    毕竟她的这场婚姻本来就是她自己的错误选择,现在变成这个结果,说是咎由自取也不为过。

    如果老徐年轻个五六岁,或者是老伴儿还在,那老徐现在估计会冷嘲热讽的挖苦她几句,数落她当初不听老人言,找了一个没用的丈夫。

    不过现在老徐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再加上老伴儿也不在了,他对女儿的境况也当初的恨铁不成钢,到如今只剩下了最简单的不舍和关心。

    老徐难得的没有数落女儿,看着她这低头沉默的样子,反而像是心头突然被一根细针扎了一下,一时竟有些不敢面对女儿,转头就走进厨房里。

    厨房里。

    老徐的儿子还在收拾碗筷,他见老徐进来,顺口问了一句。

    “不是吃饭了吗?你还要做什么菜?”

    “你去吃吧。”

    老徐只是随口敷衍一句,点了火,又把铁锅放在了灶上。

    厨房本来就不大。

    老徐的儿子拿着碗筷站在旁边,稍微有的有那么一点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拿着碗筷走了出去。

    没一会儿,老徐听见两姐弟聊了几句。

    女儿问了儿子一句。

    “你这两天都在家里?”

    儿子答道,“嗯,在投简历找工作,暂时还没收到回复。”

    女儿又问道,“上一家没干了?”

    儿子说,“嗯,我辞职了。”

    话说到这里,姐弟俩儿就没说话了。

    老徐听了几句,莫名的有些感慨他这老徐家这一家人的关系还真是有些生分。

    别人家一大家子,好像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说有笑的,什么事情都能聊得来,但是在他家里面,这一家老小感觉都没什么话可说。

    老徐从小到大,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和儿女的关系生疏,算是比较正常的,没想到他们姐弟俩儿也不怎么聊得来。

    这倒也不是说,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没什么亲情观念,而是年轻的时候,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各有各的境遇和烦恼,自然就没什么心思伤春悲秋。

    老徐以前也不太明白,父母为什么让他要经常去几个哥哥家里多走动,甚至连过年一起吃团年饭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和几个哥哥在一起吃饭。

    后来到了岁数才明白,一家人再怎么样也是一家人,不说别的,至少死的时候还能找个人帮忙抬棺材。

    人活到六七十岁这个岁数,也就算是活明白了。

    老徐现在就想着该怎么和姐弟俩说一说,让他们的感情不那么生疏。

    老徐一边这么随意的想着,一边把中午剩下的剩菜都给简单的热了一遍。

    其他的炒白菜、炒土豆丝都没怎么热,就热了个红烧肉和白萝卜炖肉。

    他在厨房忙活了没多一会儿,儿子总算是想起来他这个父亲还在厨房里忙着做菜,便招呼了一句。

    “别忙了,来吃饭了。”

    “来了。”

    老徐把红烧肉倒进小盆里面,端着菜走了出来。

    “来,还有一个红烧肉,妍妍喜不喜欢吃红烧肉?”

    他逗了小外孙女一句,那小丫头一听这话,下意识的就要伸手去抓肉。

    女儿见了便拍了她一下,提醒道,“拿筷子吃,谁跟你说用手抓菜的?”

    小丫头愣了一下,一张小脸儿眼看着皱成一团儿,这突然被数落一句,好像又把她给惹哭了。

    这种五六岁的小孩儿是最爱哭的年纪,动不动就哭得哇哇哇的。

    老徐不想破坏这久违的家庭聚餐,赶紧把自己的筷子递了过去,笑道。

    “你妈说得对,吃饭要拿筷子吃。”

    女儿见他把自己的筷子拿了出来,推辞道。

    “没事,她自己有筷子,你坐下吃饭嘛。”

    老徐刚一坐下,端起碗夹了一块鱼肉片,招呼道。

    “今天这个水煮鱼片,感觉怎么样?辣味各方面都还合适吧?”

    “……”老徐的女儿和儿子都没说话。

    老徐不免有些尴尬,他这是老一辈习惯的客套,一般吃饭的时候都会招呼一句,一来可以活跃气氛,同桌的人三言两语借着对菜的点评就把话说开了,再者吃一些大菜的,招呼一句也有不吃独食的意思。

    以前在农村办酒席的时候,一般吃炖的鸡鸭,像是鸡鸭腿这种有搞头的东西,一般都会互相谦让一下,让给叔叔伯伯这种长辈或者村里的村长、队长。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没有这种默契,吃饭的时候也不会特意的招呼了。

    老徐把鱼夹在碗里,正打算尝一口,突然回过神来,说道。

    “哎哟,差点忘了我还给妍妍准备了点巴沙鱼片,我去端出来。”

    女儿闻言,立马劝道,“不用了,爸,将就吃就行了。”

    “没事,已经做好了。”老徐很坚持。

    他从厨房把之前过了油的巴沙鱼片端了出来,又拿了一个汤勺专门舀了几勺鱼汤泡了泡,介绍道。

    “这个鱼是已经过了一遍油的,加点鱼汤稍微烫一下就完全熟了。沿海那些专门吃海鲜的人,有的还要专门吃生鱼片,这种鱼片如果按照沿海的做法,直接过一遍油,鱼肉变白就差不多了。”

    老徐的女儿这次倒是没有闷着,顺着他这话说道。

    “煮鱼还是要煮熟,尤其是这种白鲢、花鲢都是淡水鱼,没煮熟的话吃了要长蛔虫。”

    “蛔虫?”

    老徐本想杠一句,是谁说吃生鱼会长虫的,不过话到嘴边,他又收回了话,转而关心一句。

    “妍妍现在在吃打虫药没有?”

    老徐的女儿解释道,“她还小,一般要七八岁才吃。”

    这三言两语之间,父女俩儿的关系好像近了一些。其实按照老徐以前的习惯,他总是喜欢处处挑刺,最后闹得大家都下不来台,现在算是长进了。

    老徐聊了两句,本想问一下女儿和女婿吵架的事,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直接过问。

    正好这个时候,他突然瞧见小外孙女正眼巴巴的看着面前的水煮鱼,瞧着那小眼神估计心里都馋哭了。

    这丫头正是贪嘴的时候,大人吃什么,她也想去吃一口。

    老徐看着她那馋嘴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拿着筷子翻找了一下,专门挑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

    这里的肉虽然也有鱼刺,但都是大刺,没有那种小鱼刺,拿来喂小孩儿特别合适。

    像是鱼嘴和鱼肚尖上的那一层软油脂也挺合适喂小孩的。

    老徐把这鱼肚肉夹到了女儿的碗里,说了一句。

    “喂给你闺女尝尝,她都看了好久了。”

    老徐的女儿看了看一旁的小丫头,说来宠溺又不乏几分责怪的意思,只能试着找补道。

    “她不喜欢吃鱼,我和张勇就天天吃鱼,她一点儿都不爱吃。”

    说是这么说,但是这小丫头好像还挺机灵,忙不迭的把鱼肉都给吃了,顺便砸吧了几下嘴,好像还挺回味的。

    这也算是打了她妈的脸。

    明明之前说她不喜欢吃吃鱼,她现在还吃得有滋有味,这不是拆台是什么。

    老徐算是看出来,这小丫头瞧着年纪不大,心眼儿却不少,以后估计也不是个省事儿的主。

    这玩笑之余,老徐从盆里面把鱼尾巴夹了起来。

    临吃之前,他还是习惯性的招呼一句。

    “鱼尾巴,你们谁要吃?”

    老徐的儿子和女儿都摇了摇头。

    老徐笑了笑,说道。

    “一看你们就是不懂吃鱼,这鱼尾巴可是好玩意儿,以前多少大老板都抢着吃这个鱼尾。”

    老徐这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按照他以前办席的时候听那些沿海回来的大老板,闲聊时的说法,这鱼尾肉其实是最嫩也最入味的,其次就是鱼肚子下面的那一层油脂,还有鱼头两边的月牙肉,听说也是最好吃的。

    一般吃席的时候,如果有人先去吃那鱼头上的月牙肉,那就说明他说过不少鱼,是个懂行的食客。

    不过对于老徐而言,他倒是没有那么多讲究,他自己平时就喜欢吃鱼肚子上的肉,没有小刺只有打刺的那几块,至于其他部分的鱼肉,他觉得吃起来很麻烦,尤其是鱼头和鱼尾更是要吃很久。

    现在的人其实大部分也没那么多讲究了,也不流行吃什么月牙肉,吃什么鱼头鱼尾,大家都是喜欢鱼肚子上,刺比较少的肉。

    一场酒席上的蒸鱼,一般吃到最后鱼身子都吃完了,就只剩下一个鱼头和鱼尾巴。

    老徐觉得,以前流传出什么鱼头鱼尾好吃的说法,其实和吃酒席要打包剩菜回家喂狗的说法差不多。

    实际上以前农村的时候,哪有那么多猫猫狗狗要喂,大部分去吃席的人都是把这些菜打包回去自己吃。

    鱼头鱼尾好吃的说法,应该也是吃酒席的时候一条蒸鱼吃到最后,有人舍不得这鱼,所以就编了个说法,说是鱼头鱼尾是好东西,你们不懂行,那我就来吃了。

    这就和老一辈人在酒桌上都会介绍一下菜名或者是说什么菜好吃是一个意思,他虽然要吃这个菜,但是也要招呼大家一起吃,这样才不会显得冒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前一些虚头巴脑的说辞也没人编了,甚至吃席的时候剩下一堆鸡鸭鱼肉都没人乐意打包了。

    年轻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打一声招呼,吃饭的时候客套两句,大家都在一起闷头吃饭,气氛也显得很尴尬。

    老徐还是喜欢以前农村吃饭的环境,吃饭的时候有人会招呼一句,不管是什么菜,大家都讨论一下做法,聊一下味道如何,聊着聊着这话也就说开了。

    老徐夹着鱼尾巴,吃了好半天,这才把鱼尾巴上的鱼肉都吃完。

    一抬头,面前的水煮鱼里面还剩下两个大鱼头。

    一看这架势,老徐也只能硬着头皮收拾了。

    他还记得小时候,父母难得吃顿好的,总是会找个借口,说是不喜欢吃或者是不能吃这些东西,再让给他吃。如今等他也到了岁数,这才明白哪有什么不喜欢的道理。

    一条鱼就那么点儿肉,好吃的其实就那么几块而已,其实都爱吃,只不过因为当时的生活困难,所以很多东西,家里的长辈愿意让给他们这些小辈罢了。

    老徐吃着鱼头,感觉这鱼头吃起来也麻烦,抽空一抬头就看到小外孙女正愣生生的看着他。

    老徐看着这小丫头那一脸呆萌的样子,不经笑了笑,招呼道。

    “愣着干什么?吃饭啊,来吃点这个巴沙鱼片,都是没有刺的。”

    他这才发现女儿没喂这小外孙女吃饭,略带不悦的催促道。

    “你这个当妈的也是能干,这鱼片都煮好了,你给她夹点在碗里嘛。”

    女儿似乎是这才反应过来,心虚的理了理额前的刘海,拿起小外孙女面前的白瓷碗,给她夹了些鱼片。

    老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摇头,只觉自己这闺女说是都当妈的人了,这外孙女都五六岁了还这么没记性。

    老徐本想多说她两句,但是话到嘴边,看着女儿略显憔悴的面容,他抿了抿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也是过来人,知道把一个孩子拉扯大的不容易。

    小外孙女早就馋了半天了,现在好不容易能吃到鱼了,顿时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

    看着这小丫头吃得这么起劲,老徐暗暗感慨之余,干脆直接问了一句。

    “我听张勇说你和他吵架了?”

    女儿似乎也知道瞒不住,故作随意的说道。

    “他给你打电话了?”

    “下午过来了一趟,他跟我说你们吵架了,问我你回来没有。”

    老徐说得坦诚,毕竟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没必要添油加醋的带入个人情绪。

    女儿虽然佯装平淡的问了一句,但是明显从婆家跑回来,对她而言也很丢面子。

    她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眼看着就要哭了。

    一时间,不说老徐,就连老徐的儿子见了,也假装拿着碗筷去厨房里盛饭,不想让姐姐尴尬。

    相较于儿子的避让,老徐倒是很是直白,他并没有在意女儿的情绪,自顾自的拿起筷子拨了拨碗里的鱼头,说道。

    “两口子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打架闹离婚也是常有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妈以前和我结婚的时候,还不是三天两头就吵架,吵完就跑回娘家去了,我好几次都是大半夜去娘家把她找回来的。当时你外公可没我这么好的脾气,他真的是提着扁担追着我满院子打,最后过年的时候我还是提了两块腊肉去他家里拜年,毕竟这是我老丈人,我确实也没话说。”

    “……”女儿低着头没说话。

    倒是一旁的小外孙女一边吧唧嘴,一边时不时的抬头看老徐一眼,一双黑溜溜的眸子带着几分好奇和茫然的神色。

    这丫头现在还小,还不知道老徐说这话的意思,也不知道她妈此刻心里的煎熬。

    事实上,婚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本来就是一种枷锁,一种折磨。

    无论是要生儿育女,还是要面对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和亲戚,对于夫妻双方而言都是莫大的难题。

    老徐以前结婚那会儿,很少有自由恋爱的,大部分都是媒人介绍相亲,然后看着合适就结婚了,所以真要说起来,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感情。

    不过即便是这样,老徐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对自己的媳妇儿充满的感激和爱慕。

    以前的日子过得越难,他现在回想起来就越有成就感,越是感觉自己这辈子值得。

    老徐知道女儿现在心里很委屈也肯定对生活有很多不满,不过他还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劝道。

    “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都不会顺利。你看我,十五岁就学厨,你知不知道,我当时学厨是什么条件?我第一天去学厨就把手切了,第二天照样做墩子,准备各种材料一直忙到后半夜,那个时候还是腊月,我切白菜切得我手都快没知觉了,我师父当时还催着我赶紧切,我完全不敢发火,因为来之前是我妈求着师父收我的,他们觉得送我学厨,以后可以混个温饱。当时我师父一个大师傅收了七八个徒弟,一到办厨的时候,我和我师兄弟满院子跑,洗菜的,切菜的,烧火的,干得热火朝天。”

    老徐说到这里,不自觉的有些感慨,就故意去逗了逗正在吃饭的小外孙女。

    这小丫头突然被他摸了一下脑袋,一下子还不乐意,不耐烦的摇了摇头,抬头恼了他一眼。

    老徐见状,笑道,“好啊,你还敢瞪我一眼。”

    玩笑间,他看着女儿低着头不说话,他又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继续说道。

    “你听我说起这些,肯定也没什么感觉,其实你只要想想,我当时学厨一直学了五年,学到二十岁才出师,当时我以为我终于混出来了,可以当大师傅办席了,可以赚钱养家了。”

    “……”

    “结果你猜怎么着?没人要我,根本就没人请我去办厨,我十五岁学厨,学了五六年,学完之后竟然没人要我,你知不知道我当时的感觉,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是天塌下来又能怎么样,我没地方可去,我就只能回老家去了,你爷爷奶奶那个时候还在种地,你四伯那个时候才十三岁,我这个当哥哥的回家之后能干什么?还是只能种地,没有别的办法。”

    “……”

    “人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根本就不像你想象那么顺利,但是不顺利归不顺利,日子还是要过,还是要生活。”

    “……”

    “我当时十五岁去学厨,一直跟着师傅吃住,回家的时候和你爷爷奶奶他们相处起来,关系很陌生很生疏,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家的人一样。”

    “……”

    “你想想,我十五岁就被抱出去了,二十多岁突然回去,就像是凭空多出一个弟弟妹妹一样。不过你爷爷奶奶还是认我,让我在家里帮忙,后来我又去找了我师父,我经常去看他,去他家里面走动。我们学厨的几个师兄弟就我一个人经常回去看师父,他办厨的时候我也去帮忙,一直这么断断续续的帮到了二十多岁,后来你妈也是师父办席的时候,有一个媒人帮忙介绍的,结婚的时候我还找我师父借了三百块钱。”

    “……”

    “结婚之后,我还是完全没有任何出路,就一边种地一边抽空去师父那边帮忙,后来你出生了,家里条件实在是困难,我就跟着村里的人去外面打工。之后三十多岁了,我记得是三十三岁那一年,我才第一次接到村里面的王队长家里办丧事,听说我会办厨,让我去办了第一场酒席。那个时候我学厨多少年了?差不多快二十年了。”

    “……”

    “我学了二十年的厨子,三十多岁才办第一场席,一直到现在,其实说白了也没赚什么钱。我经常说,我这一辈子什么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独就是结了个婚,把你们两姐弟养大了。我对你们姐弟俩儿也没什么期望,没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都不图你们来给我养老,唯一一点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的生活。”

    老徐絮絮叨叨的半天,这些话说来零碎,也不知道女儿听进去了没有。

    他这会儿回过神来,不忘问一句。

    “我跟你说,你听见没有?”

    女儿这才“嗯”了一声,算是稍微有点反应。

    老徐略微有些不高兴,“你嗯嘛,我跟你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这个老头儿是说空话。我跟你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一件事,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不如意,生活不如意,事事都不如意,你要学会适应,学会接受这些不如意。你看张勇,当初是你带回来的,你当时说你要和他结婚,现在你又一天到晚和他吵架,你觉得他身上毛病多不多?”

    “……”女儿没有吭声。

    老徐继续追问道,“我问你,你觉得他身上毛病多不多,你连他有什么问题都说不出来,那你这次和他吵架就是你不对了。”

    女儿被老徐这么一激,总算是开口了。

    “我就是觉得他不上进,没什么出息,结婚这么多年了,钱也没挣多少。”

    老徐这下算是找到了把柄。

    “他不出息是这一天两天的事?当时你带他来见你妈,你妈有没有说过他的条件不好?你当时为什么愿意嫁给他,现在为什么又不乐意了?”

    “……”女儿闷着没吭声。

    老徐继续劝道,“你说他没出息,不能挣钱,那你有没有上过班?你去赚过钱没有?赚钱不是想当然的事,你既然嫁给了张勇,你就要好好的跟他持家。毕竟你和他现在是两口子,要赚钱也好,要带孩子也好,你要和他商量,找出一个合适的处理办法。如果运气不好,没赚到钱或者是出了什么意外,那就再想办法,我和你妈还不是这么过来的。”

    “……”女儿还是低头不说话。

    老徐看着她这样子,也不知道她听见去多少。

    他突然很想喝点酒,不过家里也没什么酒,上一次灶台上有瓶老白干,本来是当去腥的料酒,结果前两天女儿过来也被他顺口喝了。

    老徐抿了抿嘴,起身从茶几下面翻出了一包茶叶,往自己那满是茶垢的保温杯倒了一点,自顾自的泡起了茶。

    他这是故意给女儿一些思考的时间。

    毕竟人总有冲动的时候,女儿刚和女婿吵完架,现在还在气头上,肯定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冷静冷静。

    老徐知道女儿也是快三十岁的人了,应该也明白这些道理。

    这些话,如果说给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者是什么公司老总听,那估计还真没什么用,但是对于老徐和老徐女儿这样的平凡老百姓而言,的确都是一些真心实意的话。

    老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人这一辈子,的确没几件是称心如意的事,如果真的万事如意,那老徐早就成亿万富翁了。

    恰好也正是因为事事都不如意,所以才要学会接受这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才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老徐这辈子办酒席,十里八乡,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过不少。

    既有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懒汉,穷光棍,也有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老板,这些人如今过了几十年,老的老,死的死,曾经风光八面或者是被人暗里戳脊梁骨,如今全都是笑谈了。

    有的大老板,有钱有势,身家几百万,风光一时,过了两年又突然听说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

    有的穷亲戚,一辈子种地,既不做生意也没搞什么养殖,最后人到中年赶上拆迁,莫名其妙的就得了几十万。

    对于老徐这个岁数的人而言,他也算是看淡了这些是是非非。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老话的确是不假。

    老徐吹了吹保温杯里面的茶叶沫子,趁热抿了一口,又回去继续给女儿做思想工作。

    虚的聊完了,接下来就该说实在的了。

    “张勇打你没有?”

    老徐突然这么问一句,还是把女儿问得一愣,随即便摇了摇头。

    “……没有。”

    “那还差不多。”老徐也松了一口气,“过日子是过日子,但是如果他打你,那就是他不对。如果有这种事,你随时可以回来找我,要不然找你弟弟也可以。”

    说这话的时候,老徐歪着头看了一眼躲在厨房里的儿子,一时真是有点不好说。

    不过现在不是说他的时候,老徐收回心思,继续劝女儿。

    “其实说白了,两个人结婚总是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不管是他睡觉打呼噜,还是性格方面有问题,还是说赚钱能力不行,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你选择和他结婚,那就要尽量适应这些不如意,一起尽量改变现状,如果改变不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你也不用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女儿“嗯”了一声,看样子应该是想通了。

    老徐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张勇现在这个情况,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你自己的条件也不是特别好,我作为当爹的,其实说实话,我是不鼓励你轻易离婚的,你本身学历就不高也不会什么谋生的手艺,如果这么离婚了,以后一个人带孩子也很难过。现在张勇本身对你也没什么意见,他还亲自过来找你,就说明他还是愿意和你过日子的。你就回去先和他再处一处,不管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想另外做一行生意,你都可以回来找我商量。”

    说到这里,老徐虽然说得顺口,但也不忘提醒一句。

    “当然,做生意还是要量力而为,你弟弟也没结婚,再加上我自己还要留点棺材钱,这些情况你也要考虑。你是我闺女,我们父女俩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些话,我也跟你讲清楚。”

    女儿听他都说到这个份儿,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她其实也一个很独立的女人,要不然以她和女婿的家庭情况,想要把这个小外孙女拉扯到五六岁也不容易。

    只不过如今这小丫头眼看着就要到了读书的年纪,各方面的花销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她的心里估计也着急。

    老徐刻意提醒她一句,就是担心她回头脑子一热,非要租个房子做什么服装生意或者是开饭馆,那如果再亏个三五万的,生活就更难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