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26章 年年月月花相似

第26章 年年月月花相似

    这种鱼虾蟹做起来就是比较简单。

    老徐提着菜回家,前前后后总共也没花多长时间,这菜就做好了。

    一份红烧的干锅娃娃鱼,一份清蒸的蒜蓉龙虾。

    本来按照正常的做法,这龙虾应该是在锅里油炸,再加奶油,做成甜口的洋西餐。不过老徐买菜的时候没有准备这些调料,家里的调料又没这么齐全,所以干脆就按照一般的做法,做了一个简单的蒜蓉龙虾。

    虽然这样处理,肉质会比较柴,但是主要是给小外孙女吃的,这小孩儿的嘴应该也没那么刁。

    剩下的娃娃鱼就比较适合中餐的做法,红烧做干锅的烹饪方式对于老徐而言,算是手拿把掐,问题不大。

    做干锅鱼的材料,首先是去腥的葱,姜,蒜。

    其次就是川渝地区常见的调味料,花椒,干辣椒。

    最后是作为配菜的青椒丝和洋葱丝。

    这种红烧做干锅的办法,很适合一些肉质比较老又担心腥味重的海鲜,比如常见的干锅吃法就是干锅鱿鱼或者是干锅牛蛙。

    老徐这次吃娃娃鱼也是用的干锅做法,就是担心娃娃鱼的腥味太重,所以特意用辣椒来盖一盖,没想到出锅之后看了一下,感觉还挺不错。

    改刀切出来的鱼块大小匀称,白色的鱼肉煎过之后呈现出淡淡的焦黄,干辣椒和洋葱的味道略微带着一点辣香味,仅仅只是闻一闻就让人胃口大开。

    老徐把菜端上桌,回头又把桌上已经快冷了的剩菜端进厨房里面,招呼儿女道。

    “你们先去吃,我把这点剩菜热好了就过来。”

    女儿皱眉劝道,“这点剩菜还热什么,将就吃吧,你一天天的,每顿饭都去买这么多菜又吃不完。”

    还是老徐的儿子知道他的脾气,招呼道。

    “算了,姐,我们先去吃。爸的脾气是这样的。”

    经他这么一劝,女儿也只好跟着走了出去。不过今天老徐特意买了这么贵的菜,女儿也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先吃,便夹了一块龙虾盛在碗里,招呼着她闺女道。

    “来,拿去给外公吃。”

    小外孙女倒也听话,捧着碗就跑进了厨房里,献宝似的把碗高高的举起来,奶声奶气的喊了一句。

    “外公~”

    老徐瞧见她这可爱的劲头,说是一天到晚忙得腰酸背痛,这下也觉得值了。

    他笑着“诶”了一声,顺口夸道,“你还是机灵,还知道端着碗来找我。”

    说话间,老徐接过饭碗,顺手拿了一双筷子正打算把这块龙虾吃了,没想到眼角余光一瞥,正好注意到小外孙女正眼巴巴的望着他。

    老徐禁不住哑然失笑,他早就知道这丫头是个小馋嘴,今天下午他去别人家里面做厨,这丫头就眼巴巴的在厨房门口看了好久。

    不过她还算是性格不错,一般的小孩儿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一句话说不得就要伸手过来要,如果不给,那看着看着就开始哇哇哇的哭了。

    这小外孙女也就是前两天被她妈丢在这儿的时候哭过一回,老徐带着她的这两天,她一直乖乖巧巧的,还从来没有闹过脾气。

    一想到这里,老徐也不由得有些感慨,顺手夹起龙虾,递到了她的小嘴边,招呼道。

    “来,你先来一口。”

    这小丫头早就盼着好久了,小嘴儿巴巴的,张得老大,说是想要一口全部吃下来,但是临到了入口的时候,还是心虚的只是咬了一小口。

    老徐本来还想叮嘱她别吃虾壳,没想到这丫头倒是机灵。

    老徐今天晚上做龙虾的时候比较仓促,直接是把龙虾尾带着虾壳切成了几块,没有耐心细致的把虾肉挖出来。

    这种切法对于大人而言自然没什么,但是对于小孩儿而言还是有些拌嘴的。

    老徐看着她啜了啜小嘴儿,似乎是带着些回味,便笑道。

    “怎么样?好不好吃?”

    那丫头抬头看了看老徐,抿了抿嘴儿却是摇了摇头。

    老徐笑得更是开怀,玩笑道。

    “不好吃就对了,你这丫头也是山猪吃不来细糠,这好东西还不会吃。”

    说是玩笑,老徐也不忘了教育这丫头几句。

    “是不是长教训了?你记着,不用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追着去做。别人抽烟喝酒,你看着觉得新鲜,其实哪儿有那么新鲜,就跟这龙虾一样看着好看,其实也就是这点儿意思。”

    “……”小丫头一脸呆萌的看着老徐,这些话明显是教育得太早了。

    她这个年纪别说什么抽烟喝酒了,连油盐酱醋都分不清。

    老徐笑着摇了摇头,寻思着以后等她上了初中高中,说不准就得教她这些了。

    这世上很多东西其实就和做菜一样,酸甜苦辣,各有滋味,一事愁来一事忧,不能光看着别人的好,也要在心里琢磨琢磨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老徐倒是没嫌弃自己这小外孙女吃了一口的龙虾,自己直接一口把剩下的给吃了。

    入口之间,这龙虾肉没经过调味,虾肉的气味很淡,远不如一般的小河里面的小虾米带着很浓的虾鲜味,这种龙虾肉吃起来的口感和小龙虾差不多,肉质很柴就跟着那种煮过头的水煮蛋一样,木木的,一点儿也不嫩滑。

    吃起来的确是没什么意思,就是吃个派头。

    其实这些所谓的山珍海味,大部分也都是吃个过场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厨师的加工和一种仪式感。

    这种大龙虾如果让老徐自己一个人买来吃就没什么意思,倒不如一家人买一只来吃个新鲜,有个闲聊的话题。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其实传统文化赋予食物的内涵,并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这些菜上所寄托的人文价值。

    同样一道菜,和家里人吃,在酒桌上吃,在结婚酒上吃,在长辈的葬礼上吃,都有完全不同的滋味。

    老徐一边嚼着这龙虾肉,一边看着面前的小外孙女。

    这丫头也是脾气怪,刚才让她吃,她说不好吃,现在老徐把这龙虾肉吃了,她又眼巴巴的望着。

    老徐也不惯着她,一边把虾壳吐出来,一边玩笑道。

    “嘿,你这丫头也是脾气怪,见不得别人吃好的?还是说别人吃的东西就要香一些?”

    “……”小外孙女闷着没说话。她毕竟年纪还小,不太懂这些玩笑话该怎么回答。

    老徐笑了笑,拍了拍她的小脑瓜,招呼道。

    “去吃饭,叫你妈给你多夹一点龙虾来吃,免得你以后眼巴巴的望着别人吃。”

    小丫头这下听懂了,迈着小短腿,端着空饭碗,咚咚咚的就跑了出去。

    她一走,老徐回头也打开燃气灶,伴随着淡蓝色的火焰一窜起来,老徐脸上的神色又恢复往日的平淡。

    锅里逐渐升温,隔着铁锅都能感觉到一股热浪升腾开来。

    老徐趁着热锅,直接把中午的剩菜炒土豆丝倒进了锅里,只听着“噗呲”一声,一股油烟味迎头窜起,混杂着土豆的香味和油烟气在不算大的厨房里面散了开来。

    老徐很喜欢做这种中餐炒菜的油烟气,有一种洋西餐没有的热闹和烟火气。

    他尤其喜欢炒土豆丝和炒白菜,这些相对而言比较普通的家常菜,对他这种老厨子而言更有情怀一些。

    炒土豆丝一定要脆,炒白菜就一定要软。

    做炒白菜,一定是那种圆圆的菜包白菜,本身水分比较少,不至于炒着炒着突然就变成了煮白菜了,其次这种圆白菜控制好火候,可以炒出焦香味,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甜味。

    老徐虽然是川渝地区的人,渝州的传统家常菜其实不是白菜,而是莴笋菜和东汉菜、豌豆尖这样的绿叶菜,但是他自小吃的白菜也不少。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大部分农村里面的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都是种地卖菜为生。

    之前还是生产大队的时候,老徐的父母都是一直为生产队种地,年底还要交公粮,后来生产队散了,他们自己种地也是比较有生意头脑。

    别人都在种水稻的时候,他们就改种菜地,专门去买了种子,种一些本地没有的胡萝卜、白菜之类的菜。

    虽然都说什么老农民老农民,但是在老徐眼里,他的父母都属于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上绞尽脑汁,卓有智慧的聪明人。

    老徐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像父母一样头脑灵活,要不然赶上九十年代那一趟下海潮,说不准他真能发觉点儿什么商机之类的。

    厨房里。

    老徐拿起一旁的油壶,稍微加了些油。

    虽然这是中午的剩菜,但是土豆丝还是要油一点才有卖相,才好吃。

    看着锅里煎炒的土豆丝,老徐莫名的觉得很奇怪。

    人的记忆真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的事情一瞬间就忘了,有的事情隔了几十年都还记得。

    老徐如今已经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年纪了,他却还记得他小时候的事,记忆里父亲和母亲的模样都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那些事情却依旧是记忆犹新。

    无论是掰包谷的玉米地,还是割稻谷的水田,还是猪圈里面的嗷嗷低鸣的猪,如今想起来,都仿佛还在昨天一样。

    不等他多回想一会儿,厨房外传来了女儿的声音。

    “爸,你先来吃饭嘛,一会儿菜都冷了。”

    老徐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答应道,“马上来。”

    以前家里就老徐和儿子两个人,平时吃饭也不怎么说话,大概是因为都是两个大老爷们儿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女儿回来了,隔三差五的就听见她招呼一句,老徐的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该说不说,这嫁了人的女人,的确是方方面面都要毛躁一些,说话也直率多了,这屋里本来还有些沉闷,但是女儿时不时的招呼一句,屋里的气氛倒是莫名的热闹了许多。

    老徐一边端着炒土豆丝走出厨房,一边寻思着确实应该找机会给儿子张罗一门婚事了。

    家里有个女人,的确是要热闹一些。

    要不然儿子这么一直闷下去,不知不觉,这日子就过去,转头混过了三十岁,再一转头四五十岁就混到头了。

    他琢磨这些的时候,把土豆丝端到桌上,习惯性的招呼一句。

    “来,尝一下这土豆丝,下饭得很。这娃娃鱼怎么样?老不老?”

    女儿接话道,“还行,肉还是比较嫩,跟草鱼、鲤鱼差不多。”

    她说话的时候,很是自来熟的夹了一块娃娃鱼到老徐碗里,倒是让老徐有些受宠若惊。

    他记得自己一般都是给这俩个孩子夹菜的,没想到现在也到了女儿给自己夹菜的年纪。

    老徐笑了笑,端起碗吃了一口娃娃鱼。

    入口之间没什么盐味,辣味也不太明显,就是味精的味道比较重,娃娃鱼的肉质始终还是比较老,吃起来有点像是隔了一顿饭再煮的水煮鱼,不过这鱼皮倒是富含有胶质,吃起来跟牛蛙或者是胡子鲶鱼的感觉差不多。

    老徐知道自己这味觉不太行了,所以也没有评价具体的味道,只是点了点头,说道。

    “还可以,这个鱼皮还可以。”

    他做菜都是凭借着这些年的经验加调料,做菜加几勺盐、几勺辣椒面,这些他都是心里有数,所以味道应该是到差不差的。

    女儿和儿子这次也没说菜有什么不对味的地方。

    老徐一边吃饭,一边不忘招呼女儿,照看好小外孙女。

    “给她多夹几块龙虾嘛,这姑娘盼得很,让她多吃点,免得以后再去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吃。”

    女儿闻言,一边顺手给这小丫头夹了一块龙虾肉,一边好奇的问了一句。

    “她什么时候去看别人吃龙虾了?”

    老徐倒也没有瞒着,随口说道,“今天下午宋老三叫我去金悦国际帮忙,到别人家里做菜,就是做上门做菜那种。这姑娘就看到我做龙虾了,一直在门口望着我。”

    女儿一听这话,不免觉得有些丢脸,低头看了她闺女一眼。

    小丫头这个时候还不明白什么人情世故,一脸茫然的看着她,油光发亮的小嘴儿啜了啜,还不停嘴儿。

    老徐的女儿见状也没舍得说她什么,只是转移话题道。

    “金悦国际是高档小区,那家人怕是还有钱哟?”

    “一般化,房子装修得还可以,但是吃的也比较简单,就是一些基围虾、生蚝、桂鱼、牛肉之类的东西。”

    老徐夹起一口土豆丝,这话语之间还真有点儿村口老头指点国际局势的意思,明明自家就这个经济条件,他这说起来还挺傲气。

    不过他这话倒也没说错。

    现在的生活条件普遍还是在变好,至少在吃的花样上来说,其实大部分的人吃的都到差不差了。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那个时候有钱的万元户,开采石场的老板或者是什么服装厂的老板,那一天不说别的,就是吃个红烧肉,煲个酸萝卜老鸭汤,那还真是眼巴巴的看着,一般人还真是吃不起。

    那个时候,不是逢年过节,一般人可能个把月,甚至是几个月才能吃一回肉。

    现在条件好了,鸡鸭鱼肉这些都比较常见了,像是龙虾鲍鱼这些,如果是逢年过节,稍微花点钱也可以买一些基础款的来吃个新鲜。

    像是老徐平时看看手机短视频,里面的一些有钱人吃饭,动辄花个几千上万去所谓的米其林高档餐厅,吃的菜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无非就是摆盘花哨一点,稍微取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头,什么东北野山参,什么内蒙野牛肉,本质上其实也就是鸡鸭鱼肉而已。

    不等老徐仔细讲讲今天都帮着做了什么菜,女儿就随口问了一句。

    “那你这种到别人家里面现场做菜,可以赚好多钱?”

    “这个我还没问,是宋老三找我帮个忙,本来是他自己接的生意。”

    老徐吃了一口土豆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他儿子今天骑电动车被人撞了,他赶着去医院,所以就让我去帮忙了。”

    这话在此刻聊起来稍微有一点沉重,不过这年头的确是人多车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意外。

    人这一辈子,从最开始皱皱巴巴,巴掌那么大的小孩儿,一直长得一百来斤的大人,乍一看几十年转眼就过去了,其实这其中经历的各种意外和难处还真不少。

    不说这些小孩儿夏天去鱼塘里面洗澡淹死的,横穿马路被车撞的,就说一年到头的感冒发烧就足够让人愁的。

    仔细想想,把一个小孩儿抚养长大,本身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老徐心中一时有些感慨,正想说点什么,兜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老徐把手机翻了出来,一看来电显示,果然是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电话正好就是宋老三打来的。

    老徐放下筷子,接起电话道。

    “喂?”

    “喂,老徐啊,今天帮忙的钱,我马上转给你。”

    “这个不着急,你儿子的事怎么样了?”

    “没多大的事,就是小剐蹭,问题倒是不大。”

    “那就好。”老徐也跟着松了一口气,都是小老百姓,他也挺忌讳听到这些意外的。

    宋老三的语气也比下午的时候轻松了一些,闲聊起了家常。

    “你的手艺还是可以哟,老板今天都夸你做菜做的可以,尤其是那道小炒黄牛肉,炒得一点都不老。”

    老徐得意一笑,这下倒是不谦虚了。

    “那肯定可以哟,颠锅的时候,锅里面的火都差点把我的眉毛给烧了。”

    宋老三也是同行一听这话就猜到他一定是用的猛火爆炒。

    “火大了,如果是小厨房确实还是比较危险,一般在大排档烧这种菜就要容易些。”

    “就是地方太小了,锅和灶台都不方便。”

    老徐说得随意,顺手夹起一块娃娃鱼,说道。

    “对了,今天我去菜市场买了条娃娃鱼做了干锅。我外孙女和女儿都回来了,我买条鱼来招待她们。”

    “娃娃鱼现在应该是二三十块钱一斤吧?”

    “对头,你也买过娃娃鱼?”

    “早就买过了,我应该是最早吃的那一批,滨江路菜市场,我经常去逛。”

    “那是,你还是要勤快些。”

    老徐知道宋老三的脑子灵活,算是他们这几个做厨子的同行里面最勤快的一个。

    一方面他的年纪相对小一点,再者宋老三以前是在大酒楼里面做过大厨,所以比老徐这种办流水席的老厨子的眼界要宽一些。

    正所谓一行有一行的门道,老徐对于宋老三其实也挺佩服的。

    两人闲聊了几句,老徐本想说两句,但一想宋老三还在医院,便也不好再打扰,只道。

    “行,那就先这样吧,有事你再给我打电话就行。”

    宋老三也没有挽留,“好,那你慢慢吃饭。”

    电话挂断之后,老徐看了看手机。他不太会用这种智能机,尤其是触摸操控的方式一直不太习惯,所以每次挂电话都要看一眼有没有挂断。

    这几年的科技的确是发展得很快。

    老徐记得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他跟着村里面的小年轻出去打工,去录像厅里面看录像,电影里面流行的就是bb机和大哥大电话。

    等到他赶时髦买了个bb机,结果过了没两年又不流行bb机,开始流行手机了。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这种外国牌子,就是看到路边打广告的康佳手机就咬了咬牙买了一部银色的翻盖手机。

    人其实都一样,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赶过时髦,老徐也跟现在的小年轻追求苹果手机一样,有一段时间很喜欢折腾这些电子产品。

    不过他毕竟那个时候还要去打工,再加上那时候的手机还没有这么多玩法,最多也就是打电话发短信而已。

    后来他结婚之后有了儿女就没怎么琢磨这些东西了,等他过了几年再一看,不知不觉这种按键手机都不流行了,开始流行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了。

    他本来想买一部老牌子的诺基亚,结果这牌子还倒闭了,想要换一部三星的,结果价钱还贵的吓人。

    最后只能跟着电视上面的广告,买了一部vivo的,感觉倒也可以,就是每次接打电话的时候,他这手总感觉不太好滑动上面的按键。

    正当老徐看着手机研究的时候,突然听到几声脆声脆气的咳嗽声。

    他回过神来,抬起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小外孙女正在咳嗽。

    一旁的女儿拍了拍她的后背,责怪道。

    “喊你不要吃辣椒,你非要吃。”

    老徐一听可心疼坏了,“这小孩儿懂什么,你不要喂她吃这些。”

    说话间,他赶紧起身去给这小外孙女接了一杯热水。

    幸好上次女儿过来,他叫儿子去扛了一桶纯净水回来,现在临时喝点水的确是方便一些。

    他接好了水,赶忙递给女儿,让她喂给小外孙女去去辣味。

    本来这道干锅鱼就是他准备给大人吃的,没想到这小丫头还知道吃个咸淡,好好的龙虾不吃,非要吃这干锅鱼,以后去读书了,怕不是一天到晚逮着那些麻辣小零食吃。

    老徐瞧着她跟那小金鱼喝水似的,一口一口的在碗里嘬出一阵阵涟漪,刚想说她两句,这下也不好开口了。

    正当老徐看着这小丫头正觉得乖巧的时候,女儿突然提了一句。

    “我今天和张勇去谈了一下,他脾气还多大。”

    “……”老徐闻言,脸上的笑容淡去了几分。

    他之前还想重新撮合一下女儿和女婿的事,但是现在谈不拢,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说到底,这毕竟是自家的闺女,如果实在是谈不拢,那他也不能催着女儿回去。

    虽然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分析,老徐还是觉得结婚之后就应该好好过。

    婚姻说白了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看得顺眼是一回事,过得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

    结婚其实和人生一样,人这一辈,福祸无常,谁也说不出个定数。

    有的两口子,最开始结婚的那会儿甜蜜得很,过了两三年就开始要死要活的闹了。

    有的两口子,一开始可能看不顺眼,但是过了两三年说不定就过得顺利了。

    老徐对于女儿的婚事,一向是劝和不劝分,他还是想让女儿尽可能的再相处一下试试,毕竟婚姻本来就不是看起来那么美满幸福,多的是一些琐碎的烦心事。

    不过眼下,他肯定是不能逼着女儿回去,只能换个说法道。

    “那你就在这儿住两天嘛,反正我也挺喜欢你这姑娘的,你看她一天到晚吃得多乖。”

    说话间,老徐伸手去捏了捏小外孙女的小脸儿。

    不想他刚夸这小丫头乖巧,这丫头还把脸一歪,竟然还直接和他拆起台来。

    老徐嘿嘿一笑,又追着捏了捏她的小脸儿,玩笑道。

    “好家伙,你还敢跟我摆脸色。”

    这小丫头被他这么逗一句,越发的不耐烦了,气鼓鼓的看了他一眼,说是在发脾气,但是瞧着反倒有些可爱。

    老徐笑着逗了逗这小丫头,说是逗小孩,不过也没忘了招呼儿子吃完饭去收拾屋子。

    毕竟家里就这么大点地方,还得腾出地方给女儿和小外孙女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