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动乱将起

    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春华秋实,岁月如歌。

    夏日炎炎,绿树成荫,时光如夏日炙热,热情奔放,充满活力。

    秋风飒爽,金黄的叶子飘落,时光如秋叶飘零,沉静深沉,充满成熟。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时光如寒冬凛冽,宁静祥和,充满安宁。

    四季更替,时光流转,岁月静好,如歌如诗。一晃就是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郎已到了而立之年。

    这些年来,陈逸过着寻常富贵人家的日子,娶妻生子,教书育人。

    在金手指的帮助下,陈逸的教学能力,天下闻名,弟子遍布天下,皆有所成,

    天下之人莫不想拜入陈逸门下,天下尊称陈逸为“天下师”。

    突然的一则消息打乱了陈逸的生活,

    太康二十五年,河南人赵敢反,从者近万人,皆青壮,兵甲俱全,一时间朝廷震骇,

    天子一边下令严查通敌者,一边任世家之人李修为将,率三万人前去讨逆。

    赵敢起事之后攻无不克,所破之城,皆灭其中世家豪族,

    所得财物自取一部分,余者分与百姓。遂施恩于百姓,从者剧增。

    不出一月,席卷河南半境,人数增至五万余人,皆为青壮,不纳老弱妇孺。

    其中多为山贼流寇,江湖人士。遂严军法,以成战力。

    世家闻之大怒,皆出财出人,使李修军中人数达至五万,天子闻此事,未变色,

    只又遣五万人至李修麾下,勒令其速速平叛。

    叛军闻朝廷大军至,据汴梁而守。朝廷攻城半旬,城坚而难克。但城中叛军似只有三万之数,

    李修知之,不以为然。言朝廷十万大军至,叛军皆如鸟兽散,寻常之事而已。

    半旬以来朝廷损兵两万有余,城中叛军也仅剩不足两万之余。再过半旬,必破。

    突然朝廷传来信报,叛军流窜至山西,突袭太原,有内奸作乱,里应外合,太原已破。

    太原王氏等世家豪族祖地皆被屠。李修收到信报先是自责中了叛军的计,又是大急,叛军离他陇西李氏也不远了。

    李修速派被世家所掌控的四万兵马往山西调动,余四万兵马继续围城。

    然李修驰援心切,行至太行山之时,只是匆匆派了些许探马探查,便下令继续行军。

    副将李刚询问将军,太行山险,何不细细探查。

    李修闻言,我亦知其险,不过其一我军需要赶紧赶往山西歼灭叛军,不然你我祖地不保矣。

    其二我军行军多为急行军,敌军难查我军踪迹,所以难以设伏。

    言罢李修便督促大军速速通过此地,待到大军行至一半,两侧突然喊杀声四起。

    李修大惊,我中伏矣。遂下令后军速速撤出谷中,前军亦不回返,速速撤离。中军随我冲杀,今日之败是本将之过,本将与将士们同在。

    李修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李刚护佑其左右。问之何不让前后军一起冲杀,李修一边冲杀一边回到,

    敌军消息如此灵敏,定知我有四万大军,亦敢伏之,说明他有信心吃掉我四万大军。

    今日之败已无可避免,我所能做的便是以我残躯挡住敌军,让前后二军撤退为朝廷保留实力。中军深陷谷中,已无路可撤。

    激战半响,李修披头散发,身边仅余数十亲兵。李刚早已死在大纛之下。

    叛军慢慢散开一条道路,赵敢慢慢走上前去,念老将军也算一个汉子,激战至此,给你一个机会自刎吧。

    李修抬了抬眼,老夫死则死矣,不过有两事不解,还请将军解惑。

    第一,那朝中内奸究竟是何人,使我军情报泄露至此。第二我大夏盛世景象,百姓安居乐业,何故要反。

    赵敢闻言笑了笑,嘴角略带一些嘲弄。此事事关重大让李修附耳过来,讲与其听。

    李修放下武器走到赵敢跟前,赵敢在李修耳边轻语几句。李修瞳孔放大,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仰天长叹,何至于此!

    赵敢担心李修说出不该说的,直接一剑了结了李修。李修频死之际,看着赵敢,说到你们赵家果然都是疯子。

    赵敢听到之后,笑了笑,仰头看向天空,中午的阳光有些刺眼,刺的他眼睛都流出了泪。是啊,我们赵家都是疯子,为了理想不要命的疯子。

    李修的亲兵看到李修被赵敢一剑刺死,都双眼赤红冲杀上来。赵敢只是摆摆手,放箭。

    顿时万箭齐发,李修亲兵无一存活。副将来报,将军朝廷前后两军撤离太快,只留下一半。

    此战我军伤亡五千余人,朝廷伤亡近三万,一万有余溃逃。此战大胜。

    赵敢问副将,阿乐,我们都是疯子,我们会成功的对吧,让你们跟着我们后悔吗?

    赵乐点点头,阿兄,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一定会完成先祖所志,阿乐和兄弟们都是自愿参与的,

    不愿的族人我们也安排改名换姓到安全的地方生活了。剩下的族人都是自愿跟随你和毅哥儿的。

    赵敢听完点了点头,是啊,接下来就该毅哥儿登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