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五章 一切都烂透了

第十五章 一切都烂透了

    老头子真的快不行了。

    这是李贶生时隔三年后,再一次见到老头子时,最初产生的想法。

    第二个想法则是,他也许要做好老头子可能明年或者后年就会死去的准备。

    老人勉强的睁开了眼睛,看见了李贶生后,试图从床上起身,可尝试了好几次仍然没有成功。

    一旁的卫兵试图上去搀扶,被老人阻止了。

    “不用管我,我还没老到需要人帮助才能起身的程度......好吧好吧,也许是到了这个程度了,但让我这个老人有点自信好吗。”

    从声音和话语上听,倒是还有着不错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李贶生有些放下心来。

    还能说话就好。

    “贶生?回来了。”

    “是。”

    又是几次尝试之后,老头子放弃了起身的想法,转而就原样的躺在床上,同李贶生说到:

    “去外面看过了?”

    “看过了。”

    “有什么想法吗?”

    “日本的市场需求大概能够满足江淮那边一两年的订单,但接下来,他们还是得去寻找新的市场。可据我所知,天朝目前能将一到两个军连同后勤完整投放的范围里,日本已经是最大最繁荣的国家了,如果中原还需要更多的市场......那么他们要不然只能盯上欧洲,要不然只能盯上天竺。”

    “你觉得这可行吗?”

    老头子的思维仍然很清晰。

    虽然为了照顾老人,李贶生刻意将自己的语速稍稍放慢了一些。但一连串的话语下来,对于老头子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否能够理解其实并不一定,更别说还能抓住重点,做出反应了。

    这种情况让李贶生更加放松了,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要老头子还能做出清晰的判断和思考,还能用声音发出命令,那么一切都好说。

    而李贶生在稍稍有些放松的心态下思考了一会儿后,对老头子认真的说到:

    “我认为不可行,现在天朝能够直接介入和统一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及需求曲线的一个巅峰值了,即使进入了天竺和欧罗巴的市场,介于运输损耗的问题,那边的市场是不足以应对现在的手工业规模的发展速度的。”

    这是天朝如今最大的问题。

    天朝过去的产业资本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新兴技术带来的红利,以及农村保障体系被实行后,满足了生产需求的农村开始产生大量的生活需求,铁器,衣物,盐巴......这些需求造就了江淮地区的手工业规模急速扩大。

    而现在,农村的需求已经被渐渐满足,手工业规模仍然在不断的扩大后,天朝不得不开始向外追求市场的扩大,以获取更多的销售订单。

    从这方面来说,江淮地区大量的手工业工坊,的确已经开始从封建式的生产机构,转型为资本式的商业机构了。他们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来自于朝廷或者封建统治者的命令,而是为了追求资本上的利益而主动的扩大。

    即,哪怕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自我扩大的手工业产业仍然会保持一种高速的发展,并且为了消化新增的产能而主动的扩大市场。

    这个时候,生产已经不再是作为消化土地剩余产出的手段了,而是作为获取他者剩余价值的手段。

    “我在日本的时候,江淮系的新文官和我联系过,虽然他们表现出似乎很轻松的样子,但在我看来,他们的情况恐怕已经很糟糕了,以至于当北方展露出一点想要发展地方手工业产业的时候,他们立刻就做出了反应。

    而且,江淮地区,特别是环太湖地区的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迫于生存压力下的不断竞争。那些工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和稳定的销售路线,并且需要不断扩大生产,才能一次性购买更多的原材料,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价。

    于是,江淮地区的大部分工坊出于这些需求,往往集中在了应天,苏州,扬州等几个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大量的人力和资源都向这一地区集中,结果就是,产能的确增加了,可同时,市场的需求增长完全跟不上,廉价的劳动力往往在五到八年后便会失去劳动能力,然后迅速的死去,底层的生活水平相较于二十年前,甚至是五十年前,都没用明显的增加。

    内部消费能力的停滞,导致现有的市场消费能力极其有限,不解决这一点,外部的市场也是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的。到头来,我们仍然将不得不面对最危险的情况——产能超出市场消费能力,产品无法经过销售转变为商品,在逐渐降低的利润下,大量的工坊将会破产,倒闭,然后就是。

    数十万,乃至于数百万的失业人口,大批依靠着手工业产业为生的,转型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村破产,依靠着农村保障体系勉强还能吃一口饭,苟活下去。”

    “......真是够古典的经济危机啊。”

    老人的语气听上去有些低沉,但隐隐约约又有些高兴,在嘀咕了些李贶生听不清楚的话之后,老人再一次晃了晃头,看向李贶生,说到:

    “也就是说,纯粹的扩大市场,你认为是不可行的咯,那如果能提升内部市场的消费能力呢?你认为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吗?”

    “速度跟得上产能的提升吗?”

    “也许能,也许不能......呵呵,如果是在五十年前,或者四十年前的话,恐怕我必然会有相当的信心说能吧。”

    “您有办法解决?”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在思考社会问题该如何解决时,一般是不将科学技术的发展纳入思考范围的。因为那东西,至少现在来说还是太赌运气,说不定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产业,甚至改变世界的技术,也说不定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搞不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呢,我这个老头子,虽然忘了不少事情,但脑子里还是姑且剩下了一些的。”

    “......”

    “你看上去好像并不满意。”

    “我是以为您能给出一些......更好的建议。”

    “第一,我不是神仙,我不一定能够给出更好的建议。

    第二,我不是救世主,为什么老想着要让我这个老得连尿床了都只能等着别人来帮忙收拾,现在还只能躺在床上的老头子给你们建议呢?

    第三,我是皇帝,难道你还期盼着我给出那个你想要的答案吗?”

    老人说得有些嘲讽,也有些急迫,导致说完后咳嗽不止,李贶生只好上前不断轻微的拍着老头子的背。

    但老人没有接受,在稍稍缓过气之后,老人挥手试图推开李贶生。

    老人的力气是绝不足以推开在底层和工人混了好几年,之后又在战场上和后方实实在在的干了几年的李贶生的。但李贶生还是在老人的手接触到自己的一瞬间向后退了几步,看上去就像是老人真的爆发出了巨大的力气,将李贶生推开了一样。

    “咳...咳咳.......说,咳,说说吧,为什么你不满意我给的建议。”

    “......我在来顺天的路上遇见了徐元朴,他们当时在一个村子里做实验,用得机器...是您给他们的吧。”

    老人看了李贶生一会儿,笑了。

    “对,是我给他们的。”

    “您知道他们用来干什么了吗?”

    “干什么了?老头子我可没那么多精力猜这些了,你再浪费些时间,说不定老头子我又得困了。”

    “......他们拿去耕田,想要用来替代耕牛。”

    “嗯,很不错的想法。”

    “错误的用法。”

    “错误吗?”

    老人笑了笑,看着低头,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情的李贶生。

    “你又怎么知道那是错误的呢?”

    “您和我说过那种机器的用法!”

    “我说过的就必然是真理吗?”

    “至少您亲眼看见过那种东西的正确用法,我不明白为什么您非要让小徐他们拿去乱搞,也不愿意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用法!”

    “贶生,你觉得我还能活多久?为什么要把期望放在我身上呢?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罢了。比较幸运的看过一些东西,懂得一些东西,仅此而已,我不是什么神仙。

    或者说,贶生,你再害怕些什么呢?”

    李贶生抬起了头,眼神里掩饰不住的恐慌彻底暴露了他的想法。

    “我在害怕什么,难道老师您不清楚吗?

    您的系统,到底去什么地方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