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个人番外——关于李贶生

个人番外——关于李贶生

    正德皇帝朱厚照曾经严厉的批评过李贶生太过极端,过于偏颇的相信了尼采的理论。

    而李贶生当时则针锋相对的回应到:

    ‘我到底都会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对于这一点,老头子曾经相当不屑的批评过,认为李贶生算个狗屁的民族主义者,李贶生的民族主义,那大抵会是汉人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民族主义。

    简单来说,李贶生在受到尼采的理论颇深之后,一直试图将汉民族塑造为一个完美的超人民族。

    如果不能成为完美的民族,那么,李贶生宁愿汉民族在一场涉及到整个世界的伟大革命之中轰轰烈烈的死去。

    要么成为完美的民族,要么死去。

    这样极端的思想在李贶生身上,伴随着其成长并没有消失,反而愈发的根深蒂固。虽然大多数人面前李贶生都没有表露出这一点来,但对于老头子来说,李贶生想什么则完全隐藏不住。

    李贶生理想中的汉民族,必须是伟大,完美的,每一个汉人都应当充满了一切强者或者说超人所具备的素质,智慧,坚定,强健,偏执......同时,为了做到这一点,汉民族必须抛弃一切束缚于他们自身的历史,传统,道德等符号和抽象事物。

    在李贶生眼里,会被汉民族所称赞,吹捧的孔子儒家文化,和数千年的历史其实是汉民族的负担。他认为汉民族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备着超人的意志和思想,可这些却被一两个人的理论和那些早已经死去的朽骨及历史压制住了,导致千百万个超人的汉民族个体却不得不被束缚在一两个人所设下的囚牢之中,只为了几个皇帝,一小批权贵的权力欲。

    这简直就是对于整个民族的犯罪,汉民族本不应该是这样的,汉民族本应该有着更多的伟大思想,本应该有着更多的伟大人物,可现在,他们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这座囚牢的受害者。

    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最终让李贶生演变为了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进而开始有着不少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大多瞒不过保卫局的监视,李贶生也没想着瞒,几乎是光明正大的串联着一批和他年龄相近并且有着类似思想的年轻人。

    这种显得似乎有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不少年轻人之中却受到了相当热烈的欢迎。他们不一定都是支持李贶生那种‘汉民族要么伟大,要么死去’的极端思想,但他们自身同样是在新式教育下长大,自认为自己比起那些老人更加能够适应当下,思维更加开阔,进步,能力也更强的。

    可他们却因为资历的问题,不得不被一批批老人们压在头顶......这样的现状使得不少年轻人都渴望一次抛弃传统的变革。

    当然,他们之中,有多少会在自己爬上高位之中,一如他们曾经所厌恶的老人那样,死死的抓住权利不放,也不得而知。

    总之,保卫局将李贶生所做的事情,和李贶生串联起来的,那个松散的小小神秘社团性质的组织汇报给正德皇帝后,正德皇帝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然后将报告批注了保密字段后,送到了档案库存档。

    保卫局不知道正德皇帝的意思,于是处于保守的态度,只是继续保持了对于这个小型结社的监视,但效果其实并不算太好......因为保卫局发现,派去监视的不少保卫局人员,甚至也因为对李贶生的思想感兴趣而加入了结社,虽然貌似出于李贶生对保卫局的善意和信任,这些人员仍然忠诚的执行着监视任务,但他们写的报告哪怕在详细,也没人敢信了。

    偏偏保卫局又没法因为人员的倾向而不断的调换人员,然后将那些疑似‘叛变’的人员清理了——保卫局不是什么一群机器人组成的铁血无情的组织,他们大部分成员都是人,也有着自己的立场,思想,情绪和欲望。

    李贶生是正德皇帝指明的政治继承人,对于保卫局来说,他们的性质和政治原则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投靠旧势力推出的兴王那边去,而李贶生就是迟早会从正德皇帝手里接受保卫局的‘太子’,他们干嘛非得得罪自己未来的上司呢?

    更何况,陛下不也没对李贶生说的那些东西提出彻底的否定嘛?而是以一种暧昧的默许态度成为了李贶生所说的那些东西的存在和传播,保卫局之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李贶生说的没错,最多是温和派觉得汉民族可以变得更好,而激进派认为汉民族就是没有成为完美且伟大的民族,也不至于去死这种区别。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变化,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让正德皇帝开始意识到,中国,或者更加具体一点,指汉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不断的提高。一如法革之后的法兰西一般,虽然遭到了惨痛的打击,但不妨碍每一个法兰西民族的个体都为自己民族的进步和伟大感到骄傲,认为自己的民族有义务也有责任带领着全世界的民族得到进步和解放。

    而如今的汉人甚至更强一点,他们不仅在思想上无比骄傲,在现实的暴力和经济上,他们同样是如今的世界第一。

    这样的地位使得汉民族主义几乎无法压制,哪怕遭到一两次打击也不可能,就如同法兰西民族在法革后也遭到过失败,但法兰西民族主义并没有就此崩溃一样,除非是一场彻底毁灭汉人政权的打击,否则,大抵汉民族主义也会发展到类似的程度吧。

    察觉到了这一点后,正德皇帝的确如同保卫局所想的一般,没有相关阻止类似的思想传播了,甚至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不过,正德皇帝最后还是将李贶生调去了日本,以压制李贶生那种极端的汉民族主义在国内过度的发展。

    这只是单纯的延缓手段,不可能阻止汉民族主义的发展,但正德皇帝也没想过要阻止。

    至少相比起封建式的民族道德和民族传统主义来说,至少这种建立在思想革新及自由主义思想下的进步民族主义也算是更好的选择。

    封杀了这样好歹要强调汉民族必须进步才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民族主义,那绝不代表着民族情绪和民族主义的思想会就此断绝,毕竟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除非正德皇帝将所有人的想象全部抹杀,或者以更高结构的想象去统合人们,否则,民族主义就是必经的一环。

    而前者正德皇帝不会选,那无疑代表着保守,落后的做法,违背了正德皇帝个人的立场原则。后者则做不到,因为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没有物质,正德皇帝无法凭空搭建一个想象共同体出来。

    阻止了进步的民族主义思想,只会给那些落后保守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来生存的空间,相比起这样的结果,还不如让李贶生来宣传他的尼采式超人民族主义呢。

    李贶生本人倒是满不在乎这一点,就如同李贶生也不在乎个人崇拜的问题一样,相较之下,也许是没有经历过未来那么多的现代性辩论和思想冲击,李贶生显得更加的‘现实’一些。

    他直接指出,只要老头子还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只要他们还是以这个国家为基础推动着进步,那么,汉人就会因为国家及社会的进步而必然的进步,这样进步以及同国外的对比,不可能让汉人不感到骄傲和进一步的思考。

    不进则退,在他们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上,他们必然的选择只能是不断的前进,一旦停下就是他们的失败。在这一基础之上,考虑什么民族主义的危害性质实在太过于抽象和不现实。

    再说了,老头子对于民族主义的担忧也不是基于民族主义本身的,而是基于民族主义在对于封建性和保守主义的保留上的。关于这一点,李贶生也觉得纯粹就是一个笑话。

    别的民族主义不提,至少他的汉民族主义,完全是建立在对于‘正德皇帝’这一想象共同体的存在上成立的,完全抛弃了那些传统和历史,以至于,相信和支持他的汉民族主义的人里,其中有接近三成都是非汉民族的人,如满人,藏人,苗人,彝人,蒙古人,朝鲜人......等等存在。

    这看似奇妙的一幕,实质上是建立在这些异族人渴望一种‘超民族’的成立的思想上的。相较于朝鲜人,蒙古人这样的民族分划,无论是人口,思想,智慧还是力量上都要远超周围民族的汉民族由于自身的地位实在太过崇高,反而瓦解了一部分自身的民族特征。

    这是相当简单的例子,狼和狗之间,熊和老虎之间也许有着不同种族的区别,但对于人类来说,人类却可以简单的用动物来概括这些种族,纵使人类会承认自己也是动物的一种,但无疑,没有人类会指的认为这种人类这一‘动物种族’是真的同什么狼,狗,熊,虎一样的存在。

    汉民族本身在东方的形象就近似于一种人类之于其它动物的超民族形象,虽然因为宋亡于元而短暂的跌落过,但随着正德皇帝上台后,这种超民族的地位再一次伴随着汉人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又一次的腾飞而恢复了。故此,无论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是暹罗人高棉人什么的,他们都认为汉民族主义,或者说汉民族不是什么狭隘的独立民族概念,而是一个包含东方各民族的超民族概念。

    你是蒙古民族,你是朝鲜民族,你是暹罗民族,你是高棉民族的,但难道你们不用汉字嘛?你们不用汉语嘛?你们不学汉人的文化,不模仿汉人的制度嘛?汉人的商品,汉人的文化甚至同大量民族自身的存在形式甚至无法切割的时候,自然,便也会诞生‘汉民族是超民族,我也是汉民族的一员’这一的思想,和‘汉民族是各民族的完美体现,各民族的进步就是将自身变为汉民族’的思想开始传播。

    兴王及那些旧势力在不少异族人看来都是不讨喜的,甚至哪怕是因为政治立场和原则,希望天朝也实行标准的家天下,嫡系子嗣继承制度的各邦国国王们,其实也或多或少的表示过支持李贶生的意思。

    他们认为,兴王及背后的旧势力是汉民族之中被切割和抛弃的落后部分,这些落后部分无法促使整个汉民族的进步,因此为了保住汉民族的超民族地位,便采取了封闭式的保守姿态,不愿意同外人交流,只想着靠着前人的遗产在自己的想象中维持自身的超民族地位。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这些国王和邦国贵族们当然是不会反对中原旧势力的,最多有一些希望能够加入汉民族或者让自身民族变为汉民族的一员的学者和年轻人们反对而已。毕竟大多数国王和贵族也是不愿意抛下自己的权利,跑去中原当个普普通通的小权贵或者富家翁的。

    可问题是,这样的保守姿态可是会影响到贸易利润的!影响到自家赚钱的多少,那就不得不让一些国王和贵族宁愿冒着自己的统治法理受到损害,也要反对中原旧势力了。

    顺便一提,很难说汉民族是超民族的思想在这些邦国的传播是否也是这些王侯将相们为了这一点而故意放行的。毕竟,将汉民族吹捧为超民族,以此为瓦解掉自己国家和民族同汉民族的联系,也算是他们未来在极可能同中原旧势力的冲突中,保卫自身统治法理的一种手段。

    毕竟嘛,别人汉民族是超民族,不是我们这些普通民族能够比的,别人能够让一个没有血统关系的无关异姓者继承原统治者的地位,也是因为他们更先进,更厉害,可我们又没到汉民族的那种水平,我们干嘛要效仿他们呢?

    简单来说,就是另一种类似于鼓吹‘我们生产力不如他们,所以不能采取他们那样先进的生产关系’的言论,这倒也的确能够迷惑住不少人。

    无论如何,在兴王及背后的旧文人们仍旧因为正德皇帝的病危而开始蠢蠢欲动的时候,在他们眼里,被‘流放’到日本三年,已经失去了大量政治资本的李贶生,实际上,则在不少地方,成为了某种民族主义的象征存在。

    ‘我到底都会是个民族主义者。’

    这句话,事到如今连正德皇帝也没法否决了,毕竟,哪怕李贶生以后背叛了民族主义,背叛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大抵也是无意义的。他只会被快速的切割出他所提出的民族主义的概念。

    而象征着民族主义的李贶生这一形象,早就同真正的李贶生无关了。

    从这点上来说,李贶生的确到底都会是个民族主义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