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三章 外来者

第三十三章 外来者

    “看看!这就是扬州的工人们,他们坚持住了!他们都是好样的!你还打算在这里看到多久!直到他们死光为止吗?!”

    李贶生看着被拍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的文件,摇了摇头,说到:

    “当然不,我现在就出发。”

    此时,距离军队进入扬州,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天。

    除了最初的几天,军队封锁扬州导致情报大多断绝以外,伴随着因为城内物资匮乏和军队的兵力问题,不得不解锁了封锁后,来自于扬州内部的情报也再一次传递到了北方。

    李贶生惊讶且兴奋的发现,扬州的劳工们干得很好,甚至好到超出了他的想象。

    从军队进入城市的第一天起,扬州的劳工们就采取了最激进的斗争路线,将残余的支持者集中在了城东的几处工坊和仓库里,用各种家具,机器和杂物堵塞了街道,又利用地形的复杂限制了炮兵的发挥后,一场场激烈且残酷的巷战随之爆发。

    劳工民兵们依托着简陋的工事层层抵抗,甚至在街道各处堆放了炸药。而不同于在城市中作战显得束手束脚的军队,劳工民兵们一旦确定某条街道被军队占领,便会立刻引爆炸药,毫不在乎损失。

    反正这一带的平民早已经被转移走了,而至于工坊的机器什么的——那些权贵们甚至都不愿意给劳工一点点的福利,宁愿招来军队将他们杀光,那他们凭什么还要考虑到权贵们的财产?

    如果劳工无法获得利益,那么这座城市的一切即使被毁灭也无妨。

    反正等到毁灭之后,权贵们或许会失去财富和权利,导致他们的没落,但劳工们本就一无所有,比起以前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一激进的口号在某些人的传播下被刻意放了出来,反而让一部分本就反对在城市里开战的扬州士绅更加的趋于保守和反对立场。他们认为劳工民兵在军队入城后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力量,残存的数百人根本不足以为惧。他们本应该同劳工民兵们谈判,给予对方一点好处,然后让对方放下武器投降的。

    可是为了几个同人口贩卖有牵连的劣绅,却要把大家的财产都放在危险的境地下,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样的指责并没有影响到太多,一来是时间太多,同时即使在军队入城后,议会也因为人口贩卖的原因丧失了太多的统治法理,不得不委托军队临时负责扬州的管理和治安——毕竟他们无法让不久前才因为人口贩卖而群情激奋的扬州市民们,转头就看见那些同人口贩卖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的地痞流氓们,换了身皮就上街负责治安了。

    说来也是可笑,属于议会的武装力量和士绅们各自的武装力量在纺织工起义的初期就被清洗了一遍之后,如今,议会能够掌握的力量居然只剩下了这些地痞流氓。

    本地的士绅必须考虑到他们家族在扬州的未来,无法得罪扬州市民太过。可同时,由于本身家族在扬州的势力和财产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们也无法放弃对于这些敢于挑战自己统治权力的泥腿子们的彻底清算。

    而那些主张放弃清算的,多半都是即使离开扬州,也可以靠着名声在别的地方当议员的家伙。他们大抵没有那么在乎扬州本地势力的利益,也对于扬州的权利没有那么执着。

    这部分人很少,影响不到大局。

    这些是问题,但不算是大问题,伴随着军队开始认真,没有士绅会认为,那伙龟缩在城东的反贼余孽们能够干出点什么事情来——对于议会来说,他们甚至更关系恢复扬州物资供给的问题。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真正影响到扬州现状的,居然是那些过去被蔑视为蛮夷的异国雇工们。

    伴随着扬州从起义纺织工的控制下重回到本地士绅的统治下后,一部分士绅和商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试图恢复本地手工业生产了。可问题是他们遗忘了一件事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起义纺织工们夺取了扬州后,其实也做了一样的事情——恢复经济生产。

    为了达成这一点,起义纺织工们几乎重新梳理了一遍各方的商业协议,在不断的妥协和谈判下完成了一部分工坊订单的重组及增加。

    然后,本地士绅和商人们又来了。

    他们对这些明显倾向于劳工福利优待的商业协议以及大量充满妥协意味的订单极为不满,试图依靠自己过去的人脉关系恢复曾经的商业网络。但这样频繁的变动直接让大量商人对扬州的经济生产恢复失去了信心,开始大规模的离去。

    一名商人甚至如此对他在扬州的一位好友说到:

    ‘我在你们扬州定了五千匹棉布,原本今年四月说还要拿到手,为此,我去租了两间仓库。可是现在,你们连两千匹棉布都拿不出来了,却要和我说着修改协议,你知道如今每一天我都要为两间仓库的租金花多少钱吗?你知道我背后的那些衣物工坊现在每天都在催促我把多少棉布送过去吗?如果你们不能及时的恢复整个扬州的生产,而是在这里和我谈论关于您经济上的损失的话,那么,就请您自己谈论去吧,我宁愿去买那些四川人花大价钱从西南运过来的棉布,也不会再来买你们的棉布了!’

    这是相当直白的发言,并且伴随着这一直白发言的,则是大量商人的离去,诸多的物资无法通过商业渠道朝扬州聚集,这就是令本地士绅们感到恐惧的了。

    说实话,扬州的物资如果在严格的配给制度下,是足以让扬州市民们维生的。当初起义纺织工们也从未担心过扬州会爆发饥荒之类的,虽然粮价会上涨,但仍然在掌控之中。

    问题是对于大规模的手工业产业来说,这样的物资流入就是完全不够的了。因此,大量的士绅不得不开始想办法收拢物资和资金,以恢复及维持当下难以为继的产业。

    而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为军队也需要补给,特别是入城的军队在理论上是违命行事的情况下,野战军的后勤体系本来由总参负责,如今总参仍然只会将物资运输到入城军队曾经的驻地——安庆,而入城军队需要自己派遣人手将物资运到扬州来。

    这导致了入城军队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让己方有限的兵力不至于太多的被浪费在运输物资上,只能放弃运输占据运力太多且低效的粮食,军装等物资,转而尽力运输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

    这就使得如今入城军队的基础物资,是需要扬州市民供给的。

    本地士绅不仅没法同军队争夺这部分的物资,甚至为了保证自己在地方上的名望,他们还不得不一次次的请求军队减少对本地物资的索取,以让市民们好歹认为议员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如此,一些家中产业已经濒临破产边缘的地方士绅,终于无法忍耐,选择了极端的行为。

    他们开始派人散播谣言,并且鼓动起那些因为人口贩卖而愤怒的市民们,将这些市民尚未散去的愤怒引向了扬州府中的异国人。

    ‘人口贩卖其实都是那些没有道德的蛮夷做出来的事情’

    这样的流言开始流传。

    绝大部分市民没有那么愚蠢,那些异国人来天朝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想要享受到天朝国民的待遇。为此,他们必须在天朝工作超过十年以上才能得到认可,中途有任何的犯罪记录都会被立刻驱逐或者判刑,大部分异国人怎么可能敢做人口贩卖这种事情。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偷东西自己用,人口贩卖,抛开其中有悖于大众道德认知的部分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交易行为,一种商业行为,只不过买卖双方交易的人而已。

    一群异国人,他们怎么可能做到在国内搭建起一个商业体系?确定被贩卖的人的价值,运输人口的网络,估价体系,交易体系,确认体系,这些不是本国人几乎都不可能办得到的。

    但这并不妨碍这样的言论被一部分人用来当作迫害异国人的借口。

    扬州几十万市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相信,或者说故意相信了这样的言论,然后去迫害那些异国人们,也足以对这座城市不到万人的异国居民产生巨大的威胁了。

    而大量的地方士绅则趁此机会没收了大批大批异国人的财产,甚至以惩罚为借口,将这些异国人转到了自己的工坊里做苦工。

    正德六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军队入城的第三天,扬州城里,被组织起来的两百余人冲进了一处聚集了大约五百名暹罗人聚集居住的街巷之中,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暹罗人大约被打死打伤四十余人,而冲进街巷的天朝人之中,也死去了七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