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四章 谁来负责

第三十四章 谁来负责

    扬州城在很久之前就拆除了城墙,此后,城内和城厢的边界其实已经很模糊了。

    而在行政定义上的扬州府范围内,大概则居住在约两万人左右的异国人,其中派出商贩等存在,企图依靠做工成为天朝国民的异国人,大约有一万三千人左右。

    其中,吕宋人,暹罗人和高棉人最多,朝鲜人及南越人由于其所在地区在划分上已经成为了天朝的自治州,和岭南那一堆自治州类似,算是本土范围,因此反倒不需要跑来做工。

    对于这些异国劳工来说,他们的处境在天朝绝对算不上好。相较于大多数依托着农村保障体系,实在受不了也可以回老家种田的入城劳工,和少部分虽然是佃农出身,在农村没有土地,但靠着同为汉人的缘故能够抱团加入工会或者工联,争取庇护的汉人劳工来说,他们无疑是所有劳工之中社会地位最为卑微的一部分。

    商人和工坊主们完全将他们当作了廉价的劳动力,对于这些人而言,一群蛮夷,连汉话都不一定说得好,汉字也不一定会认,管理起来麻烦,做事也低效,如果不是廉价,谁会雇佣这帮家伙?还不如雇汉人劳工呢。

    而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经济利益对他们的帮助不算太大,可一群语言不同又有着各自族群认同的异族人,太容易闹出点事情了,对社会秩序也不好,因此,大多地方官员对于这些异族人的态度也极为恶劣。但凡涉及到异族人的盗窃,抢劫事件,几乎是不带任何调查便会索性以惩罚异族人了事。

    大多工会更是不会接纳这批异族劳工,在工会看来,这些异族劳工一个个索要着低廉的工钱,却干着漫长疲惫的活,将他们工会成员的工作给抢了不少,还破坏了当地的雇佣标准,于是大多数情况下,工会都成为了主动参与排挤和迫害外来劳工的主力。

    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可想而知的是,当扬州陷入了物资匮乏的时候,一群因为过去的贫穷和卑微地位而习惯了囤积物资的外来劳工,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了。

    五月二十三日,暹罗人聚集地,吕宋人聚集地都不约而同的受到了袭击。到二十四日,袭击范围进一步扩大,不明群体开始有组织的对这些异国人的聚集地采取了暴力进攻,打死打伤数百人,抢走了大量的物资和财产,一部分异国人失踪。

    而事后,由于扬州地方衙门早已经崩溃,议会又没有武装力量维持治安,军队则专注于军事进攻起义纺织工,将这部分事情完全交给了议会的缘故,议会随意派遣了几名议员代表在简单的调查后,宣布这是那些反贼的残党做的事情。

    谁会相信这种鬼话?

    议会代表在二十四日上午做出了这一结论,下午,暹罗人,吕宋人,高棉人,乃至于缅人,禅人,马来亚人和孟加拉人,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异国人群体领袖都聚集在了一起,开始商议着对抗城内弥漫的,迫害外来者的氛围。

    他们都清楚这一氛围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的,大部分扬州市民压根就不会做这种蠢事,大家都是住在这里的,把别人逼急了,难不成要把他们这一两万人给杀光吗?只要还留着点人,剩下的人要报复,遭殃的还不是扬州市民自己?

    会干这种事情的,只有可能是那群在别的城市有着大宅子,或者住在坚固宽阔的府邸里的豪商士绅们,以及他们手下那些要钱不要命的地痞流氓。

    可了解了这一点有什么用呢?扬州几十万人,那些豪商士绅们哪怕只能调动百分之一,也足以让他们这些外来者被压着打了。毕竟说是一两万异国人,但其中除去老人小孩,能拿着武器去反抗的也就一万出头,而且他们各自之间也不是没有冲突。

    高棉人和暹罗人之间天天打架,吕宋人甚至还要分个北岛来的还是南岛来的,婆罗洲来的文莱人天天歧视嘲笑同样来自婆罗洲岛上的,别的邦国的人。

    让这群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敌,也许还是去跪下来向那帮豪商士绅们求饶,让对方放过自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

    更何况,这些头领们大多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他们平时被汉人打压,转过头就靠着剥削家乡人赚钱,大多数真正的底层异族劳工一边被上面的‘老乡’‘同胞’所压榨,一边被对方按着头教导着:

    ‘这都不是我的问题啊,我要你把工钱给我一半,可我给你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房子,我帮你找到了工作,我让你免于被那些汉人欺压,你可不能怨恨我,非要怨恨的话,你应该怨恨那些汉人才是。’

    这样的鬼话。

    于是,在二十四日的当晚,当那些过去不断的压榨着他们,从他们手中夺去工钱的‘头领’们宣称必须团结起来,可手段却是让他们待在家中,千万不要反抗的时候,大量底层异族劳工的愤怒在一瞬间爆发了。

    二十五日凌晨,一些人发现了某处原本属于泰米尔人的聚集地里格外的安静,不久后,有人走进街巷,却发现这里遍布尸体。

    在恐慌与混乱之后,人们将街巷中的尸体清理出来,最终确认了总共十九具尸体,在这些尸体之中,有人认出了泰米尔人的头领。

    二十五日下午,有军队拦截了一群企图从军队控制区穿越街道进入起义纺织工的控制区的异族人,这些异族人携带了大量的火油。

    扬州城内拥有着大量的木质建筑,虽然天子曾经提出过关于大城市防火的问题,设立过分区防火带的构想,但在高速发展下,扬州其实根本没有精力和钱财去建设什么防火措施或者调整建筑密度。一旦城内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军队在被吓了一跳的同时,一方面将拦下的火油展示给扬州市民,指责起义纺织工们试图毁灭扬州。一方面则由曾庆余不断的催促着部下赶紧解决战事。

    曾庆余也感觉到了急迫,起初他以为军队最多只需要一天就能击破这些乱民,三天之内就能平定扬州。可如今,三天过去了,那些乱民越打越坚定,越打越顽强,反倒是他这边因为私自调动军队已经开始受到总参的问责了。

    而且,他也收到了一些通过私人关系得到了情报。

    在北边徐州带着的那个李贶生,已经准备南下了,如今正大规模的集结民兵,调动了徐州,海州,淮安和凤阳四个州府的民兵,总计四千多人,看上去像是要暴力介入的样子。

    曾庆余有胆子私自调动军队杀死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乱民来给自己换取军功,但他可没胆子真的在本土打内战。

    毕竟私下调兵也有着扬州叛乱的名义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曾庆余部从安庆出发,在接近扬州的地方进行常规演习,正好遇上扬州叛乱,受到扬州议会邀请入城平定叛乱。

    这是有依据的,虽然牵强了点,但至少这么个流程在。

    但要是真的跟李贶生带着议会民兵在本土打起来了......

    那他就是打内战的罪人了,李贶生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但估计有天子保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他曾庆余的前途就完蛋了。

    他要求两名步兵营长加强进攻规模,但两位营长已经懒得同这个在天竺打了太久的仗,已经把脑子给打坏的战争疯子说什么了。

    曾庆余在天竺打得只不过是一群蛮子,最多有葡萄牙人和帖木儿人卖给那帮蛮子一切过时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火绳枪,跟那些家伙打,纯粹靠士气都能打垮对方的。

    可他们现在的敌人是什么人?是他妈的和自己一样的汉人,这不是指的什么汉人都是神仙,天生力大无穷,无所不能什么的,而是,汉人中识字的更多,受过的教育更多,他们接受过组织,在工坊里同样有着明确的纪律性,他们中不少人参与过民兵训练,同时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信奉的理论。

    除了单兵战术和重武器上他们和这些敌人大抵有些差距以外,其它的,无论是军队还是这群纺织工,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的。

    加大进攻规模?那只会让死的人更多而已!城市就这么大,街道就这么宽,束手束脚的不敢破坏城市的军队,把街道堆满了人也只不过是让那些纺织工的枪炮多杀点人而已。

    走出曾庆余设为临时指挥部的小楼后,两名营长互相对视,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由其中一位主动打破了沉默:

    “这次之后,我打算退伍了。”

    “就这样走了?”

    “我三十九了,不退伍其实也没什么可干的了,你知道的,我十六岁当兵,本来再过两年干满二十五年也就该走人了,只不过是提前了点而已。”

    “......没有必要吧。”

    “不,有必要,我的营都是徽州出来的同乡,和你不一样,你是外地来的,但我总得为这帮小家伙考虑一下。打外敌我没意见,全死光了我也能挺直腰杆子回老家,但现在......我该这么回去跟他们的爹娘说,他们的儿子死在了打自家人的战场上,所以,我不干了。”

    这名营长像是放下了什么,突然变得洒脱起来,转身对着小楼中的不知道谁高喊:

    “我去你娘的,老子不干了!”

    片刻之后,小楼中传出了曾庆余恼怒的声音:

    “卫兵!把他给我抓起来,关禁闭!暂停他的职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