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五章 暴力机器就是暴力机器

第三十五章 暴力机器就是暴力机器

    五月二十五日,起义纺织工的控制区失去了一半,但同时,他们内部的士气却愈发的高涨。

    起初,没人想得到他们居然能够坚持这么久。

    天朝人对于野战军其实是有一种近似于迷信般的依赖和憧憬的。

    曾经,大明还维持着卫所制度和军户身份的时候,虽然大人物们仍旧喊着不能让两宋神州陆沉之事重现的口号,作出了一副看重兵事的态度,但实际上,人们对于军队的看法依旧是趋于负面的。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上来看,在农业社会中,这样的态度到也不能算是错误的。毕竟供养军队需要大量的钱粮,而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民众将大量钱粮拿去供养军队,的确会生出怨气,特别是当军队对于他们的生产安全并没有明显的保护时。

    不少时候,边疆民众可是很难说到底是蒙古人南下劫掠的次数多,还是这些丘八抢劫自己的次数多的。

    这就是一种死结了,本质上,军队是无法产生经济利益的。在中原王朝最巅峰的唐帝国时期,也是依靠着府兵这一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组成的群体,外加上唐军对于商业的保护才导致了军人地位的提升。

    可大明的卫所能保护什么经济利益?是那帮晋商出关贸易的商队需要他们保护了?还是东南沿海的海商需要他们保护?不,在漫长的时间里,大明的卫所压根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经济利益,反而成为了某种商业经济的负担。

    这一现状直到正德二年,第一次军改后才开始慢慢改善。

    野战军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以机动作战,保卫东南沿岸受倭寇袭掠的商人作为核心,军队第一次得到了地方上的拥戴和支持,也在社会经济上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当时的野战军绝不算强,但强不强并不重要,因为得到了地方支持后,野战军大可以失败一次又一次,在无数次的失败重建中吸取经验,最终成长起来。

    东南沿岸的抗倭战争最终演变为了由地方工农产业支持的野战军,对抗海商支持的倭寇的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野战军赢了,并且站稳了脚,从此成为了天朝工商业的保护者,军人的地位也随之增高,卫所制度被取消,过去的户籍制度改革后,参军更是成为了某种荣耀的事情。

    之后,天朝的国土在明面上虽然看上去没有扩大太多,但实际上,天朝几乎连年征战,可却神奇的没有受到国内的任何指责。

    因为每一场战争都被控制在了能够确保胜利及短期利益和长久利益相统一的程度。

    经典的例如高原战争,野战军第七军从四川出发进入吐蕃,放在过去只会被声讨为穷兵黩武,浪费钱粮去征服一片贫瘠的土地,可现实是,那场战争受到了四川大批商人的支持,商人们通过茶马古道拼了命的替第七军维持物资补给,最终让第七军完成了统一吐蕃,使吐蕃内附的战略任务。

    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四川商人各个都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希望大明东征西讨吗?当然不是了!实际上的原因只有一个......伴随着四川手工业产业的发展,大批手工业品随着茶马古道涌入高原后,引起了当时高原诸部落的消费浪潮,最终,为了防止高原的财富不断流失,一些高原部落采取了封锁的姿态企图禁止来自四川的大批手工业品流入高原。

    也就是说,这批人,居然!他妈的!敢!不买我们的东西!

    那就开战吧。

    一场场战争,其首要目的被设立为了经济,其次是政治,最后才是军事。

    确保了经济胜利,政治不败之后,军事上是否胜利其实已经根本不重要可,反正天朝输得起,失败几十次,几百次都能不断的重组军队,直到最后的胜利。

    在社会舆论的倾向,经济的利益和政治上的支持中,野战军逐渐演变为了如今的形象——过去兵匪不分家的印象只残留于极少部分老人的大脑之中,更多的人,将野战军视为了天朝的保护神,战无不胜的绝对暴力象征。

    虽然这一印象在二十一年前的大叛乱中出现了裂缝,可随着正德五十一年的陕西大地震,野战军出动四个军全力救灾后,人们对于野战军的印象又重归巅峰时期了。

    和这样的敌人作战,其压力也可想而知。

    在起义纺织工当中,他们最好的设想也不过是凭借着城市的复杂地形坚持三到五天左右,然后尽可能等待李贶生的到来并争取一个存活的机会。

    在卓后人发表了演讲后,这一设想再一次被提高,但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去。大部分民兵觉得他们也许有希望撑下去,但仍然认为打败军队是不现实的,他们最多通过不断的抵抗,扬州市民的不满和鼓动起支持者,来让军队选择放弃镇压他们的想法,争取到一个让军队保持中立的机会。

    在这一设想中,他们也只觉得自己大概能够坚持十天就很了不起了。

    可现在,他们几乎已经坚持了半个月了。

    第一批异族劳工突破了军队的控制区,用着结结巴巴的汉话向卓后人和葛凌召表述了自己等人希望加入他们的意图时,更是震撼到了起义纺织工们,卓后人和葛凌召也是极度惊讶的。

    他们现在残存的兵力已经不足两百人了,其中一半受了伤,五分之一的人急需治疗,情况可以说已经很糟糕了。

    可这时候居然还有人来加入他们?

    据这些异族劳工所说,不知道为什么,军队对于这片城区的封锁宽松了不少,才让他们得以进来加入起义纺织工们。

    而被问及为什么要加入的时候,这些异族人则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被欺负的活不下去了,你们不欺负我们,我们就跟你们干。”

    从二十五日开始,陆续有异族劳工及少量此前未能及时赶来汇合的民兵(反正当事者是这样说的,葛凌召和卓后人也不想纠结这些人之前到底是怎么想的)突破封锁,前来加入起义纺织工们。

    起义纺织工的兵力一度又恢复到了三百多人,甚至比之前还要多。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还带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

    “李先生要南下了,我听说,李先生组织了四千多民兵,应该是被惹怒了,要替我们死去的同伴报仇!”

    这样的想法有种浓厚的‘天子是好心的,只是被身旁的人蒙蔽’了的自我安慰感觉在里面。卓后人看着这些因为某个人要来了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士气的起义纺织工们,不免倒是有些嫉妒了。

    他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跟这群家伙混在一起,结果某个人只是听说要南下了,比自己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加起来都要有用。

    真是......虽然他好像也没做太多的事情。

    卓后人在短暂的抱怨后还是很快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过从这大抵也看得出来,也许他并不是真的那么想要去死,只不过是以死为借口催促着自己做事而已。

    否则,一个打定主意要死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的。

    卓后人装作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似的,仍旧在欺骗着自己,不得不说,他还挺享受这种感觉的。通过‘我可是打算去死的人’来强化自己的内心,让他的的确确取得了一些心理上的优势后,现在他又第一次真正的利用了自己作为穿越者的知识,取得了眼前这些纺织工的信赖。

    哪怕只有几百人,可,就算放在前世,又有多少人能够让几百人信赖自己呢?

    这才是穿越者该有的待遇嘛!

    不像是在那群文人精英当中受到的,即使自己表现出了足够的学识和能力,仍旧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被排挤和打压,相比之下,这些大抵会被文人精英们讥笑为愚昧者的纺织工们,给卓后人的感觉更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