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四章 农村!

第十四章 农村!

    “那个人可信吗?”

    “比大多数人可信,但不要放松警惕,别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

    “这话包括你?”

    “哈,介入扬州我都拖了不知道多久,你以为你们那些写来骂我怎么还不赶紧介入扬州的信我没看吗?那时候你们有没有把希望放在我身上?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你的意思,只是大家觉得,那还是太早了。”

    正德才六十一年。

    这个数字对于过去的皇帝们来说,也许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能够掌握天下至高至上的皇权长达六十一年,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对于劳工们来说,这个时间还是太短了。

    短到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想这些不如自己多努努力......那边的!安全生产这几个字你没学过吗!晚上给我滚到夜校来,今天我得让你写上几百遍安全生产!”

    李贶生拍了拍和他搭话的一名工联成员的肩膀,然后扭头便看见一名工人随意的靠在了一台水力机械的旁边,立刻大吼起来。

    那名工人被吓了一跳,然后有些慌张和迷茫的左右看了看,最后还是被一批的负责人抓去批评警告了。

    “那是最近才进城的临时工,农村来的,不怎么识字。”

    “农村的情况很糟糕吗?我记得农村教育是有补贴的才对吧。”

    李贶生有些疑惑,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上,虽然生产手段仍然是手工业,但其型式已经和工业生产没有什么区别了,而这样的生产也对劳工素质有了很大的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工坊乐意雇佣城市劳工和本地劳工的原因,一开始倒也不真的是因为什么歧视,只是单纯的,城市劳工和本地劳工都受社会秩序的约束较深,纪律性更强,而且就算闹出了生产事故,也能找到他们。

    可大部分外来劳工,特别是农村来的,习惯了农村里的人情社会关系和农业生产的随意性,纪律性并不好,常常闹出一些乱子。而且由于其根深蒂固的‘赚了钱就走’的想法,导致这些人没有归属感,总觉得大不了走人就好,结果就是闹出一大堆生产事故后,工坊主们又往往找不到罪魁祸首,连一点点的补偿都拿不到。

    “生产秩序和生产纪律还是得抓,这方面不能放松。劳工比那些地主乡绅很好的地方就在于劳工代表着更高效和进步的生产力,放弃了更加高效和进步的生产,那就是放弃了我们最强大的力量,得不偿失。”

    “不是我们不想抓,光是这个厂子,一共一万六千多的劳工,民主生活会要开,劳工夜校要进行,民兵训练要严格,现在还要抓生产纪律,我们人手实在不够啊,我现在每天睡三个时辰都不到。”

    “......这里有多少工人加入了工联的?”

    “七十多人。”

    好吧,也许是有点少了。

    李贶生不得不做出了妥协,只能说到:

    “那就安排民主生活会做一做讨论吧,让工人自己讨论一下肃整生产纪律的事情。”

    “......我觉得您对工人们现在的觉悟实在有些高估了。”

    说到底,大部分劳工也没那么多政治热情和觉悟,相比起每天讨论些管理问题,生产问题这些似乎和工人们无关的话题,实际上,在民主生活会这个听上去似乎像着这么回事的活动里,大部分工人讨论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多聚在一起吐槽一下工资太低,然后觉得该涨工资了这一类实际上根本不着调的意见。

    因为就连涨工资这个相对统一的意见,大部分工人们都没个准确的想法。有的人觉得应该翻倍,有的人觉得现在也够花了,只要工作能稳定就好,还有的人则觉得涨个一两成就不错了。

    混乱,无序......即使是亲手打压了工会并建立了工联的李贶生也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起目前仍然更像个草台班子的工联而言,至少工会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组织体系和动员体系,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组织起几千上万的劳工进行运动或者集体罢工,也代表着他们至少能够统一劳工们的最大公约数。

    这一点工联暂时还做不到。

    “不过,你们这里的工会成员似乎很少啊。”

    “嗯,以前这里的城市劳工和本地劳工居多,那时候工会成员很多,只不过你知道的,从年初开始,日本那边的军火订单就少了很多,之前不是征日战争又结束了吗?这里就开始减少生产了,有一大批城市劳工被调去了松江那边的军火厂,工会成员也跟着过去了不少。”

    啊,所以像军火厂这种有最高政治优先度的官办工厂也开始招纳临时工了吗。

    毕竟平时要维持一万六千人的成本还是高了点,如果全都是城市劳工的话,光是各种补贴和福利就得把利润榨光了,所以当战争结束,订单开始出现下降的情况下,索性选择调走工人,然后雇佣更加廉价的外来临时工吗?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怎么样。”

    “......哈?”

    “你听说过最近投资海外贸易的风潮吧。”

    “嗯,听说过,不过我总觉得不对劲。”

    “你的感觉是对的,这里面有问题,我这次到南面来,就是那群江淮系的王八蛋请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猜他们给了我什么作为请我来解决的代价?”

    对方懒得猜,这让李贶生觉得有些尴尬和无聊。

    “唉,那群人决定推动重建南直隶区划,我之后会担任南直隶经济发展和生产规划委员会的总负责人,以及南直隶全体民众永久议会的总负责人。”

    “全体民众永久议会?”

    “对,以前的议会不是以行政区划作为标准设立吗?全是地方议会,参与者也都是本地人。但你知道,江淮这帮的外来者越来越多了,所以我觉得再以地方行政区划作为议会标准已经不太合适了,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话,议会里会参杂太多诸如本地商人,店主,房东之类的‘中产阶层’,不利于劳工影响力的扩大。”

    毕竟以后的劳工,大部分都会是外来的劳工。

    “实际操作上会比较困难吧?”

    “其实也就是取消地方户籍限制,之前不是把兵户匠户之类的给撤销了吗,也算是那一系列改革的延申吧,之后按照人口代表制来,取消现在的地区代表制。”

    也就是说,类似于劳工人口明明占据多数,却因为大多劳工只能居住在廉价偏僻的城区,而只能选出优先的几个地区议员代表自己说话的情况将会消失。

    而如果用人口作为代表,推选议员的话。

    这座城市里,哪个群体的规模能够和劳工规模相提并论?

    “先在苏州试点?”

    “不,先去松江试点,松江现在的行政区划简直就是最愚蠢的蠢货设置的,低效又麻烦。”

    而且,也得整合一下现在的生产组织,开始着手认真应对【郁金香危机】了。

    对于这件麻烦事,李贶生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他目前唯一能够想到的,也就只有通过铁路建设计划逐步的承接起已经被【郁金香危机】所集中起来的资本,慢慢化解问题了。

    这需要时间。

    妈的,怎么什么都需要时间。

    真希望能够跳过这些时间,只需要说说话,产业工人就能从地上冒出来,技术工人就能自动出现,一个个农民临时工就能突然充满了觉悟,立刻放弃落后低效的农村生活,宁愿自己受尽压迫和剥削,也要为工业化做出一份努力。

    然后大家聚在一起,说消费就消费,就积蓄就积蓄,把资本全部集中在一起,三年完成工业化,五年全面去小农经济,十年基本建成全产业工人国家。

    要是能这样就好了。

    可惜做不到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