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五章 实用

第三十五章 实用

    在过去,天朝的一批新文官在崛起的过程中,为了同时扩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曾推出过一批桌上游戏。由于其昂贵的价格和繁琐的规则,导致这一批桌上游戏最终演变为了中上层既得利益群体的子嗣们才会去游玩的东西,从利润上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赚钱的业务。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新文官们习惯用此类的手段去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例如他们希望天朝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时,就会推出城市经营类的桌上游戏,而如果新文官们希望通过战争扩张利益,则就会去推出军棋类型的桌上游戏。

    这种手段的效果到底有多少不好说,但是在扬州,杭州,苏州这样的大城市里,找来几个人,在几座热闹的茶馆里,当着闲来无事又偏偏对国家大事颇为上心的闲汉的面,玩上几句此类的游戏,总会引起这些人的讨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治舆论。

    而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充斥着讨好意味和宣传意味的游戏,它们通常都是采用了正德早年,即正德元年到正德二十四年间,一系列早期战事为原型制作的军棋游戏,以宣扬当今圣上的英明神武。

    大部分玩过的人也的确会认同这一点,因为相比起现实,这类军棋游戏已经无疑是简化了太多的繁琐事务,才能做到还原当初的情况。

    他们无法想象当初的正德皇帝到底是如何指挥那个尚不成熟的新军体系去同蒙古人作战,并且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的。

    难不成在现实里,天子还能如同玩军棋游戏一样,看见敌人的全部动向,清楚敌人的目标和行军路线,甚至比敌人自己都可能更了解敌人的军队情况吗?

    还真能。

    在系统的帮助下。

    敌军尚未完成集结,老头子就能得到情报,敌人的物资还在集中,老头子这边就能开始着手指定应对计划。敌人的大军刚刚开拔,老头子甚至已经完成了反击的准备。

    绝大部分情况下,那些可怜的蒙古人甚至刚刚到长城,就能看见已经完成了整备和集结的军队正在迎接他们的到来,之后,蒙古人甚至总结出了必须分散逃窜的经验,因为一旦他们集结起来,正德皇帝就能立刻确认其位置,小规模的队伍也许还会被忽视,但大规模的部队则无一例外,都会被准确的找到其位置和路线后围剿。

    蒙古人的战略机动优势在这一情况下显得是如此的脆弱,以至于很长的时间里,大量蒙古部族开始远离南方和东方的草场,尽可能的向西逃窜了,最终造成了瓦剌的西迁,蒙古东部名义上虽然仍然臣服于瓦剌,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混乱的自由地区。

    当然,这些就和天朝没太大关系了。

    回到眼前的话题上,李贶生对这段历史是有过了解的,因此,他大抵是能够充分理解到,同这种敌人对抗是多么让人绝望的一件事情。

    不能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停留,不能进行大规模的集结,物资的运输都只能依靠小范围的多批次运输,以小规模的队伍进行对敌人不断且连续的袭击,看不见尽头的战斗。

    别说是一群起义的农民了,就连百战老兵都不一定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坚持下去。

    因为根本没有意义,连胜利的希望都看不见。

    而眼前这家伙居然还能坚持下来,不管成果如何,至少现在还想着跑到天朝来要援助而不是放弃斗争,已经很难得了。

    当然,不排除这家伙就是来要笔钱后跑路,享受生活的可能性。

    “援助的事情,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希望赛里斯能够为波兰农民兄弟们提供武器援助和人员训练上的支持,就像你们为葡萄牙的基督兄弟们所做的一样,我们在波兰没有办法建立起任何一个长久的、足够大规模的据点,我们只能在波西米亚、匈牙利乃至于尼德兰和葡萄牙建立据点,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赛里斯的援助,在俄国的东方发起进攻,让......”

    “这不可能,我们现在没有直接进攻俄国的打算。”

    天朝的核心领土距离俄国的核心领土还是太远了,更别说中间还隔了一個瓦剌。

    就算李贶生希望能够限制俄国的发展,但绝没有疯到直接去进攻俄国的。

    完全是吃苦不讨好的行为,进攻的军队数量少了,没什么意义。去多了,光是后勤就能让天朝彻底破产。

    天朝距离莫斯科最近的一个大城市还是张掖府,而从张掖府到莫斯科都差不多快有五千公里了。

    只要是没疯的人,都不会想着跨越五千公里去进攻一个正在崛起的地区强权国家。

    而俄国真正的核心地带甚至还不在莫斯科,而是以涅瓦以南,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地区。

    也就是说,哪怕一路打到了莫斯科,对俄国的战争潜力削减的恐怕也极度有限。而到时候,天朝遭遇的恐怕就是己方的命令得从五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发出,前线只能选择自主作战。而俄国人靠着系统则可以随意集中优势兵力袭击后方乃至于围剿天朝的小规模部队。

    这压根就不可能打。

    李贶生理想中的,天朝和俄国的战争应该是在十到二十年之后爆发的。那时候天朝已经打完了内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以倒逼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而这种优先重工业发展的思路也许在和平时期并不合适,但在战争时期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到时候,哪怕俄国有系统的帮助,天朝也可以在爆发出来的生产力下通过大规模修建的交通网完成本土防御体系的搭建。同时应对系统这样的敌人,野战军这一类职业化合同兵的作用也会被削减,转而用大规模的民兵进行取代。

    这才应该是理想中的流程。通过天朝的综合国力优势,在本土作战中打防御反击作战。

    而如果俄国不进攻天朝,那就更好了,到时候就是看谁发展更快了。

    总而言之,李贶生没有现在就对俄国采取武力措施的想法,即使他有,他也不可能说服国内的新文官认同和支持自己。

    真想要天朝全心全力的去援助自己的话,那这帮人不应该找李贶生,而是应该去找老头子。

    哦,他们现在估计也没法去找了。

    李贶生抬手打断了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的拉法尔,带着某种决然的语气回应到:

    “我们现在以内部优先,对于波兰的援助,我们还是会以金钱为主,而武器援助和人员训练,天朝距离波兰太远了,这样做的效率太低也不现实。我建议你们最好还是寻求德意志诸侯的帮助,我想,他们对于已经打到了他们面前的俄国人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安全感的。”

    拉法尔明显对于寻求德意志诸侯的帮助并不是很愿意.......毕竟是胡斯宗的信徒,估计的确是挺反感德意志诸侯的。

    但这一点上,李贶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他说的是事实,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上来说,波兰人都只能依靠自己反抗俄国人的统治,他们不可能去希望一个万里之外的国度帮助他们打跑侵略者,以换取自己的自由。

    那不现实。

    更主要的是,天朝内部的情况也不好。

    “不过天朝愿意接受和庇护任何流亡者,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

    俄国人有系统,不用在乎学者和知识,但我们可需要这些。

    李贶生对拉法尔拱了拱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