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无心证道 > 第二十六章 盛情之邀

第二十六章 盛情之邀

    出了百香阁,身上也沾满了香。这种清冷的淡香与烟柳之地可以说是全然不相匹配,不过又总是叫人想起阮阮的绝色姿容,她身上自有一股冷气、一股傲气。或许这也是百香阁成头牌的要求?

    又想到东方那个闻香的神情如痴如醉,李不渡顿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走路就走路,你这么喘气干什么?”东方回头道。

    “你是不是喜欢上那个阮阮了?”李不渡道。

    东方一副了然的表情,“我在想,这么冷的天,她穿得那样少,不会冷么?”

    “我们是来捉鬼的,师父。”李不渡想到那女人确实穿得很少。

    东方从善如流的点点头。

    随后便在城中随便找了间客房住下,离所谓的祖宅还不算太远。所谓修缮祖宅,怎么也得跑得近一些吧。

    第二日,大早。

    有人叩响了客栈的门。

    来人素衣装扮,头戴斗笠,一副侠客装扮。

    李不渡一眼认出,这就是阮阮,不着华服,一身素色,清丽尤甚,将她那一股挺拔和骄傲都发挥到了极致,他心道不怪东方也要另眼相看,在风月场上却无魅色,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普通美人能做到的。

    东方请她坐在对面,将金簪置于桌面,

    阮阮一见金簪,眉间微蹙,泪眼朦胧,一只手紧紧攥着胸前的衣服,骨节发白,浑身颤抖,几欲落泪。

    要么情真意切,要么演技特好。李不渡心道,想到之前英娘的一席话,不由想到这些。

    “这,这是我姐姐的东西。”阮阮声音颤抖,双眸含泪,望着对面的东方。

    “姐姐,姐姐她还活着吗?”阮阮急切地问道。

    东方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她眼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灭了,只定定地望着那金簪,过了一会,轻声道:“二位公子,最近城里不太安生,两位还是快点离开吧。”

    李不渡和东方对视一眼。小帆大约也是这么一番说辞,只是他一个外城乞儿,什么事情都只能听个大概。但阮阮平时出入贵族宅邸,即便是不刻意打听,也能略听一二。但李不渡心中仍有疑虑。

    “我祖籍在此,此次便是为了修缮祖宅,我们不会离开。”东方莞尔。

    “此处是是非之地,若公子听我一句劝,还是少沾惹。”阮阮低眉抚摸着的金簪,悲戚道。

    东方一笑:“可阮阮姑娘如此天姿绝色,仍在这纷争漩涡当中,叫我于心何忍?”

    阮阮抬头,她未着浓妆,素雅宜人,眼神微敛:“阮阮谢于公子抬爱,只是此番阮阮偷跑出来,若是时间太久,恐被发现,若能与于公子再叙是阮阮的福气。”

    说罢,边带着斗笠,款款走了。

    “她不简单。”李不渡道。

    东方一挑眉:“何以见得?”

    李不渡道:“那晚上她便似有似无得和你接触,今天先是那么悲痛姐姐,最后还是不忘楚楚可怜一番,先前看似是好意提点他们快点离开,实际上还不是为了之后的欲擒故纵?”

    这语气简直就像一个苦口婆心的爹,生怕自己养的白菜被猪拱了。

    东方一白近来恶补了许多话本字,觉得李不渡神情和语调都很怪异得很,李不渡被他看得浑身发毛,打了个冷颤,“师父,还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要说,一路上用钱开路,打赏太多,我们已经快没钱了。”

    银子都是从千少爷和颜少爷身上出的,他们来人间可谓是赤条条的来的,唯一能用来换钱的也就是东方头上的簪子,东方还非常阔绰的送给了给他们渡船的艄公。在这人间大家都是认钱不认人,没了钱神仙也走不动路,除了不用吃饭其他事照样要花钱。

    东方支着下巴,沉思一番,灵机一动,“不如这样吧,我出五千两白银,修缮祖宅,你替我写张告示,张贴在城里,如何?”

    “不如何,我们连五两都没有了,你哪里来的五千两。”事实上,李不渡长这么大连五十两都没见过,五千两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你不写我自己写。”东方一白见他不乐意干活,也不生气,自己一高兴写了好几十张,又让李不渡用仅剩的银子买了两身华服,再将告示拿出去贴着。

    从下午开始来人就络绎不绝,纷纷表示自己可以效犬马之劳。还有些人表示,即便是眼下帮不上忙,之后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

    五千两的威力就是这么大,东方一白得意地看着李不渡,像只狡黠的猫。但他现在在守株待兔,那只兔还没来,他也不能掉以轻心。

    忽然,门外的队伍散开,有惊呼,有议论,只见一蓝袍小厮双手拖盘,盘中有一张红色请柬。

    “万老爷请于公子到府上一叙,还请公子收下请柬,附赠薄礼一份。”来人道。

    东方抬袖拿起请柬,烫金纹样,墨香浓郁,成色上乘。

    敬启者:

    余闻贤侄归家,不胜欣喜。此间为兄偶得珍宝,秋高气爽,值此良辰,于三日之后,设宴于寒舍,邀贤侄共品佳肴。酒以会宾客,赏异宝。

    一小厮将一旁的礼物献上,揭开见一支孔雀翎。

    “我定修书告知家父万大人的一番好意。”东方欣然纳下。便旁若无人开始和其他来人交谈,并不招待不同之处。

    这万家,就是现在这百花城中炙手可热的名门望族,家里爱好养孔雀,孔雀翎就是他们对外示好的标志,也是展现自家财力和威压。这万家时不时就请城中名门望族相聚,品茗闻香,展现家中珍宝。一来是拉拢,二来打压,三来也是为了展现自家的高雅志趣。万家子弟众多,有个情种,就是那英娘口中要帮冯盈赎身的万少爷了。只是这万家子嗣众多,到底是众多少爷中的哪个外人就不得而知了。所谓道士不可进城,所有人对内城之事讳莫如深,恐怕和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万家,来者不善啊。”李不渡看着众人因为天色已晚,都已经回家去了,摇摇头道。

    东方点点头。

    “要是他查出我们是假的怎么办?”李不渡对这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把戏还是将信将疑,穿帮之后这里就别混了。

    “不会这么快,我写得地址已经在南境,等他们真的查到想必我们已经事了了。”

    “终于走了。这么多人,我还怕这小小客栈容不下这么多人啊。”那流气宗的弟子一遍从门前经过,一边风凉道,那语气分明就是在说,有钱你怎么不上好的地方住去,还挤这小破屋,声音高调到生怕李不渡他们听不见。

    李不渡他们在此逗留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们。那五个流气宗的弟子要不是查到了什么又怎么会在此流连数日。只可惜一群自大过头的蠢货,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仙躯在此便有什么不同,便以自己名门弟子招摇过市,没成想一招不顺被挡在门外,此等小事又若是动用法力自伤又显得不太合算。只能终日在外城游荡。

    这也是此行的凶险之处,倘若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对待李不渡和东方的态度尚未可知,与人斗没有几个高手,无须法力也能全身而退。和神斗,身法武功上的优势就大大缩小了,原本法力高的在这里却成了劣势,那就胜负难测了。

    好消息是,他们藏到今天那几个弟子还没发现他们的身份。

    三日之期已到,盛宴之上,觥筹交错,群贤毕至。有人吟诗作对,有人品鉴字画。

    少顷,诸位上那以为胡须泛白的老人两手一按,众人的声音便小了下去,大家都知道此番前来是有珍宝要赏,便安静等待。

    小厮捧着覆盖红布的珍宝走来,至于宴厅正中,轻轻放下。

    万老爷示意他掀开覆布,众人屏住呼吸。

    居然是一只玉龟,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众人自然是夸赞一番,恭维两句。

    “这玉乌龟,是我有一日偶得,说是与城南于家颇有渊源,今日我也宴请了贤侄来赏玩一番。”万老爷满面红光,春风得意。

    东方微微一笑,“没想到老爷对我家的乌龟有如此大的兴趣。只是这玉龟太重,想来当年我爷爷走得太急了些,随手发卖了去,原我都快不记得了,万老爷今日这一番提点,倒叫我想起了这桩事。”

    这玉龟确实相传和那于家祖宅有关,传闻于家本想修缮祖宅,结果在地里挖出了一只玉乌龟,于家人觉得这是吉兆,奈何当时于家生意吃紧,将乌龟发买了,没多久,于家就举家搬迁,这事在当时算是一件逸闻,李不渡他们翻阅了各种典籍,在于家逡巡许久,确认是确有此事。

    万老爷被众人捧惯了,这玉乌龟又是别人当成宝物送给他的。他原本想拿出来下一下这于方时的面子,没想到于方时举重若轻的一番话,到叫他像是个没见过宝物的乡巴佬。一时间有些脸色有些不好看,李不渡坐在旁边,心里七上八下,咚咚打鼓。他是作为李不渡随侍的身份在这里的。他平时没见过这种场面,只得僵直地站在后面,仔细观察别人的随侍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下面是奏乐环节,舞女们身披轻纱,从那巨大的孔雀屏风后鱼贯而出,香气扑鼻。最后一个,就是那阮阮。

    侍女们一个一个桌子的斟酒,动作几乎分毫不差,到了李不渡,有礼有节地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李不渡突然觉得后背有些发毛,不知道为什么。

    后面,众人又要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人,可吟诗作对,可吹拉弹唱,总之,要让众人叹服才行。李不渡觉得这一行人,来者不善,不由得为东方捏了一把汗。这一路走来,他是没发现东方有任何这方面的天赋。

    鼓乐齐鸣,歌舞大作,酒气飘香,不似冷秋。

    原先李不渡以为东方一定会被点到,没想到东方气定神闲地坐到了最后一轮。

    正当李不渡要松口气之时,那玉质牡丹就停在了东方的手上。

    若是世家子弟,得有一项是拿得出手的,不然不是纨绔,就是假冒。

    东方面色和缓,起身行礼,请万老爷上琴。说罢,又邀请阮阮姑娘伴舞,二人一人谈琴,一人起舞,是那《琼州仙子》。

    阮阮浅笑盈盈,在大厅中央起势,东方稳坐琴后,轻抚琴弦,音律似水流泻,先是缓慢,似涓涓细流,流润人心,而后激荡,如滚滚江水,惊涛拍岸,伪音婉转悠长,似舟中妇人的哭泣。

    阮阮的舞姿先是柔美娇媚,而后有力,身上的柔软的纱裙好似铠甲战袍,最后幽怨深邃,宛若一朵莲花抱蕊,蜷缩于大厅之中。

    此声凄惨,李不渡竟然也忘记了这是他师傅所奏,只是他突然好奇,此曲为何取名琼州仙子。

    一曲毕,众人神色各异,有的不屑,有的赞许,李不渡注意到,席间有一老人,鹤发白眉,眼神直勾勾地顶着东方,所有所思。

    “于公子,在下敬你一杯。”万公子对着东方,举着手中酒杯,文质彬彬。

    东方回到自己的案前,举杯回敬,仰头将一小杯酒悉数灌下肚。

    李不渡正愁着自己什么时候能跟东方说话——这里主子不说话,侍从也不会跟主子说话。他怕自己贸然行动坏了规矩,露馅了就不好了。东方此刻软绵绵地栽倒在地,李不渡一惊,酒里有毒?

    不,这酒是刚刚一起斟的,不会有毒。是东方不胜酒力,晕过去了。

    李不渡看着东方两颊绯红,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道:“我家公子不胜酒力,今日在兴头上,不想扫了大家兴致,我先带着公子离开了。”

    “不如就留在这里吧。”万公子看了看周围,不等东方回答,就着侍女来给他们领路了。李不渡道了声谢,便不再挣扎。

    刚把东方放上床,那侍女恭敬道:“我叫小蝶,万公子安排我在这客房伺候于公子,于公子有事尽管吩咐。”

    小蝶脸上也有那种让李不渡有些发毛的笑容,他有些烦躁道:“来一碗醒酒汤吧。有劳了。”

    小蝶顺从地下去了,把醒酒汤喂完,小蝶正打算离开。李不渡就叫住了她。

    她有些不解。

    “我在城外听闻道士不能进内城,小蝶姑娘可否告知究竟背后有什么玄机?我家公子初回故居,诸事不明,还请姑娘指教。”

    小蝶露出一个惶恐的表情,推脱道:“不敢不敢。那是老爷吩咐的,老爷的话就天。老爷也是为了道士好,来了这里的道士,没有一个能回去…”

    “那此处可有什么怪异?”

    小蝶嗫嚅道:“那是主子的事情,我们这种下人不能妄加谈论…”

    李不渡看了小蝶这幅样子,觉得烦躁无比,道:“你主子给你月份,你帮你主子做事,这就够了,你告诉我,也不算妄加谈论,我不过是打听打听,毕竟谁家也不希望祖宅附近有什么不好的东西,是吧。”

    小蝶依旧为难,揪着裙裾,指节发白,急得要哭出来了,可是又眷恋地看着李不渡一眼,“我…我也不知道…万家,万家原本的祖宅不在这里…我在这里做活,不至于流落街头,我…我不能背叛万家…”

    李不渡本来还想说一句你又不姓万,但看她内心挣扎煎熬的样子还是算了。

    “问到什么了。”东方酒醒,推开门,揉着太阳穴,眉头微蹙。他此刻一身素色,长发披散,如画中仙。

    李不渡看着小蝶说什么也不肯做出背弃主人的事情,心里无奈,只好让他先走。

    “此处气息浑浊。”东方颇为忧虑,一方面,是鬼魂聚集太多,神通就越大,那么他们也越难处置,第二,墨琴传了新消息过来,说是鬼魂都在往一个方向移动,就是人间和仙界的接口——微云海。

    鬼魂在人间横行,肆无忌惮,使得人间黎民百姓苦楚难言,又借人身渡过微云海,往后在仙界便肆意而为,逼得仙界人不得不落入鬼道。人间之人少,那么鬼界之鬼气就少,那么如此之多修鬼道之人就因为鬼气不足而互相争斗或者衰竭而亡,又是一批巨大的浩劫。届时,仙界人界鬼界都将万物覆灭,生机不复,从而轮回,一如新世。

    “晚上我去闹鬼的地方看看吧,看看能找到什么线索。”李不渡道,东方点点头,他现在的线索就是稳住万家,留在万家,这样才有机会从内部了解万家过去的秘密。

    傍晚,李不渡整装待发,小蝶似乎发现了什么,悄悄拉着李不渡问他去做什么。

    李不渡看着小蝶这样子,觉得心里可怜,便都告诉了她。

    没想到小蝶拉着李不渡的手袖,近乎哀求道:“别去,去哪里和送死没区别的!”

    李不渡凝眉,他生得一张风流浪子脸,这凝眉之间,少了三四分的放荡,多了三四分的认真,小蝶脸一红,心一横,道:“哎呀,我实话就跟你说了吧,很久以前,我们老爷有个大女儿,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要跟她的贴身侍卫在一起,老爷怎么会准许?要我说这小姐也是脑子一时糊涂,老爷阻拦之后还帮那个侍卫求情,老爷放了侍卫走,但是怎么能让这种人出去污了小姐的名声呢?所以姥爷就…就…”

    小蝶用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李不渡点点头,小蝶继续道:“小姐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这件事,直接跳井了,也真是想不开…”

    “再后来,那口井就成了鬼井,据说小姐成了水鬼,但凡去了井旁边的人,都会死在里面,而且还有人晚上在墙外面听见有人呜呜地哭。”

    “近来老有人死在井里,虽然大家不说,但心里总归是觉得已故的小姐出来害人,老爷心里也不舒服,所以请了好几个道士来做法,可是那几个道士来一个,就死一个。别人家都说小姐怨气重得很,道士根本不管用。”

    “后来老爷一怒之下不欢迎任何道士进内城。所以我说,三少爷请你们做客,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小心你的小命。”小蝶关切道,好像接下来要丢命的不是李不渡而是她一样。

    李不渡于心不忍,轻轻安慰了她一下,此刻她的神情才有些像人,而不是如刚才一样的傀儡。

    夜晚时分,李不渡往从前的万家老宅去了,不像于家老宅,只有院中肆意的枯草能看出这里已经长时间没有人生活的痕迹了,李不渡心道这里也没多少奇怪的地方,无论是气息还是景色都正常得很,哪里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怕不是人以讹传讹,才传出了些恐怖的事情。

    正当李不渡准备离开时,一行人谈笑风生逐渐逼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