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牛散重生 > 第六章 忆往昔 4

第六章 忆往昔 4

    “嗯,今年高考题目比较难,我这分数本可以上之江大学的,但是去之江大学拿不到奖学金。这事你先别跟爸妈说,这钱我到京城有用。”

    “老爸老妈年纪大了,钱留在他们手上远不如留在我手上产生的作用大,跟你说是想告诉你,你现在努力换来的每一个分数,在生活中都能换成钱,书中自有黄金屋,是真的,你要好好读书。”

    “知道了,哥!”

    “你先回去吧,现在4点半,直接回家,到家还能赶得上晚饭,没几天就开学了。回家记得跟爷爷和二姑说下。”

    刘文谦答应一声,推起自行车就走,回家还三十里路呢,虽说夏天昼长夜短,到家也差不多快天黑了。

    刘文泰躺倒在草地上,翘起二郎腿,呆呆看着头上的柳树发呆。

    重生回来两年多了,太极拳早已练得滚瓜烂熟,前阵子卖西瓜的时候为了抢地盘,还跟几个水果贩子狠狠干了一仗,一打二还轻松打赢了。

    大学也根据规划考上了。父母亲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延续前世的轨迹再亏20万,如果自己发展得够快,想来是亏不了那么多的,也许一两年就能让他们回老家来了,也不用在山上再干六七年重体力活。

    都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在外地发展哪有那么容易的。这也是刘文泰前世虽然家财万贯却选择在家乡发展的原因了。想来当年杭州马和小马哥也是这么考虑的吧。

    三个姐姐仍然跟前世一样,只要人没事,有自己在还怕没个着落吗?

    最担心的倒是弟弟刘文谦,前世复习了一年只考了个普通本科,毕业后回甫城当了个中学老师,不能算差吧,也说不上好,收入稳定,生活安逸而已。

    只是以弟弟的智商,努努力其实是可以上重点的。自己没有重生也就算了,但这不是重生了吗?有自己这个外挂大哥在,总得想着走得更远一点吧?

    想想又不犯法是不是,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是不是?

    想了一堆破事,才想起还没给刘明打电话。为了节省来回车费,刘明今年暑假没回来。

    左右看看五六十米开外有个电话亭,推起自行车就过去了。

    “喂,是我。”

    “兄弟明天出发?”

    “嗯,找你办点事。”

    刘文泰弹开烟头,又点上一根。

    “什么事你说。”

    作为刘文泰光屁股玩到大的死党,两人之间是用不着客气的。

    “你看看能不能帮我借点钱,不论多少,越多越好。”

    “上大学第一年你家应该拿得出学费,你这是想做事情?”

    刘明对刘文泰家里情况一清二楚,虽然潦倒快十年了,但刚上大学,那么多亲戚,再小的红包也能把第一年的学杂费给凑齐活了。

    刘文泰对刘明家里情况也是清清楚楚,父母两个都在服装厂打工,因为两人年纪大了,计件工资是干不过小年轻的,一年撑死一万五。

    兄妹两个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中专,每年也是没什么钱余下来,只是没什么外债而已,所以没指望刘明能借给自己多少钱,只想着刘明有没有要好的大学同学那边帮着借一点。

    “上大学后想找点生意做。”

    “银行账号报来,我问下,有多少都给你汇过来,到时候给你电话。”

    “行,你记下。”

    报了两遍银行账户,又让刘明报一遍确认,出发前最后一件事搞定了。

    挂了电话,刘文泰重新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打开存折,看着上面的数字36000。

    没看错,36000。父母给了5000,今天大姐给了2万,存了19000,1000给了弟弟刘文谦,口袋里还有二姐塞的200和三姑妈塞的50,加上自己几十块零钱。

    存折上多出来的12000,是自己暑假将近两个月卖西瓜赚来的。

    有没有搞错,大姐两口子上班还是技术工,一年才2万工资,刘文泰不到两个月卖西瓜等水果赚了12000?

    没搞错,表哥厂里是有脚踏三轮车的。

    刘文泰每天早上从批发商手里批了水果,主要是西瓜和梨,先到教师楼卖一圈,所谓教师楼就是前些年县里为了改善甫城教师们的生活而集资建的一片楼,三个小区住着全县几乎一半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及其家属。

    而这些老师在暑假里几乎每个都在家里带学生,少的七八个,多的几十个,越是一中的老师带的学生越多。

    刘文泰第一天去就碰到了自己高三的数学老师郑海涛,聊天时听到刘文泰说家里可能凑不够学费,所以出来赚点,郑老师就每天都在他这儿买一个西瓜,有时候也买点梨,夏天嘛,西瓜和梨解渴。

    然后教师楼三个小区的住户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却凑不起学费,天天在这儿摆摊卖水果,于是刘文泰的生意爆了。

    说起来之江省商业氛围浓厚,没人觉得摆摊经商丢人,这是不幸中之大幸。

    作者早年去北方游历,有不少地方的年轻小伙子宁愿每日瞎混也不愿意去摆地摊,他们考虑的主要不是赚不赚钱,而是觉得没面子,这是南北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

    再加上刘文泰成绩不错,考上的又是重点大学,就有那么一点引人同情的味道,自己出来摆摊赚钱又让老师们觉得这孩子自强,所以都愿意关照,反正要买水果,买谁的不是买?

    刘文泰每天先到教师楼卖一圈,基本上要跑三趟批发市场,然后回表哥家里吃午饭,吃完赶紧去批发市场,拉了水果再去工业区卖一圈。

    工业区有点远了,三轮车骑过去要四十多分钟,中午饭点的时候,各个工厂的员工吃完饭会出来溜达一圈,一般都会买点水果零食什么的。

    晚上从六点到九点再卖两车。所以他一天的销量是六车水果,将近500公斤。一斤赚个三四毛,薄利多销,一天就是三四百块利润。

    7月9号高考结束,中间还有两天估分填志愿,又回家休整了几天,到8月25号将近40来天,正好14000左右。

    花了2000来块买了些衣服,行李箱,书、手表之类的,剩下来12000左右。

    同学聚会什么的倒是没人组织,只能说90年代的学生还是情商稍低,或是因为一中的学生把精力都花在学习上了,全校高三6个班,就没听说有哪个班高考后聚会过,都是上了大学后才慢慢组织起来。

    这两个都是人口密集区域,教师楼那儿不正好暑假嘛,老师们都在家,还都带着学生补课,学生家长经过的也不少。

    你说旅游?不存在的,那是2005年之后的事,2005之前只有学校领导才会考虑在暑假出门旅游。各课老师都尽量多带学生,不然哪来钱建集资房?

    是的,在1999年,哪怕是沿海发达省份的之江,小城市里的老师们也是没什么消费能力的,当然生活还是过得去,比农业工作者的消费能力要强得多了,但比一般的企业主还是有较大差距。

    从1978到1999年,整个之江的消费主力,一是私营企业主,二是体制内员工。

    下岗工人?这问题在之江也存在,不过之江由于之前本就没什么国企(相比其它省份是少得太多了),又兼之经济发达,经商思维泛滥,这问题不算太严重。

    很多国企和集体企业都卖给私人了,私企也是要工人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工人下海了,嗯,差不多就是这么消化掉的吧。

    扯远了,所以现在刘文泰手上的现金“高达”36000元之巨,再就看刘明能帮忙借到多少了。

    在这个之江人均收入6000-1万之间的1999年,他手上这笔资金,用来启动一个项目,基本够了,更别说开学后还有2万奖学金。前世的2003年,自己刚白手起家的时候手上也就一万块钱而已。

    暑假卖水果两个月赚12000,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当初我也是白手起家来的,呵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