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才

    天网公司办公楼顶层,天下科技终于不再停留在纸面了,从深城回来后,何天明就买下此处,将整个公司都搬了过来,而这一层,则单独划给了天下科技。

    这里原本是那家企业销售部的各领导办公室,现在则被改成十几个独立的办公间外加一个小会议厅,何天明已在门户网上发了招聘广告,正打算招几个全职研究员。

    三楼左边的第一间办公室内,一位青年男子正向何天明告知工作进度。

    “何师弟,图片压缩算法我帮你暂时改进了一下,现在勉强能用当前网速浏览了!”

    眼前说话的这位师兄叫张东诚,本是张教授带的科研助手,被何天明打听到后,缠着他邀请了好几次,才答应偶尔过来帮忙的。

    “还是师兄你厉害,我自己忙活了几个月,最终却一直卡在显示速度和质量不能兼顾上。”

    “那是你没找对平衡点,这些我已经帮你解决,剩下就得靠你自己,而我也该回去了,老师那里还有些任务要忙。”

    “那我送送师兄吧!”

    何天明并未出言挽留,毕竟当初说好,他就是偶尔过来攻关难题的。

    随后起身陪他一起出了办公室,打算跟着到楼下,嘱咐一声司机。

    两人顺着楼梯来到二楼,何天明扫视了一眼正忙碌的员工,这层属于天网公司的采编组和新组建的网络技术处,其装修格局与原公司差不多,半开放的大厅仍旧给了采编组使用,而对面的独立间,现在则是网络技术处的办公室与公司机房。

    也没去打扰他们,何天明继续跟着师兄下到一楼,此层跟二楼一样的布局,大厅是天网公司的销售部,旁边则是各管理层的办公室。

    整幢楼房只这三层,原本属于一家集体企业的销售员办公处,钱勇报上来后,何天明随他过来一看,立马就喜欢上了整个地方,跟着掏钱都把它买了下来。

    出了办公楼,就可瞧见整个公司内的全貌,这是一个有着水泥围墙的老式办公大院,

    院内主要建筑就是身后的这幢三层红砖楼,矗立其正北方,用于人员办公,两侧还各建有一些服务性房屋。左边那栋二层小楼属于食堂,楼上住着两名厨师,楼下是厨房和用餐大厅。食堂旁边紧挨着自行车雨棚,已经放了十多辆。而右边则是一整排平房,那是给勤杂人员用的,除了四名保安的值守屋,两位保洁阿姨也给了一间,她们虽不算全职,但累了也可休息下。

    院子中间的空地则是停车场,此刻正停着一辆二手桑塔纳,这也是那家集体企业重组时买的。

    “何总!”司机小刘从驾驶位上下来。

    他也是原先那家企业的下岗职工,当然不是什么贴身司机,只是小车班的普通一员。

    “小刘,你开车将张师兄送回复旦!”何天明嘱咐完司机,又对张东诚道:“师兄,今天辛苦你了,回去代我向教授问好!”

    “有事打电话!”张明诚点点头,也没与他客套,直接上车走了。

    何天明则重新回到三楼办公室,打开旁边的测试电脑,将张师兄的算法亲自实验了下,发现他刚才的说法太过谦虚。

    如果从网民的角度看,这已经能正常用了,偶尔的几下不明显卡顿,专业人士会认为它还有问题,普通用户就觉得,以当前的网速,此种状况是合理的。

    但何天明毕竟也自认专业,所以他将算法又导入自己的研究用电脑,开始仔细分析张师兄改过的那部分,打算在此基础上,能继续将它加强。

    当人专注一件事时,会感觉不到任何时间流逝,也不知过去多久,何天明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何总,我是前台小于,公司来了一位面试者,说是来应聘数据库工程师的,高副总给那人做过初试了,但专业问题还得靠您,他让我请示,是让面试者上楼还是您亲自下来?”

    这位于欣欣姑娘是新招进的专职前台,毕竟销售业务扩大后,经常会有客户来公司参观拜访,再让打字员兼职就显得怠慢人了。也因此,何天明又招了一名副手,虽说这位叫高培江的中年男子对互联网方面不太专业,但管理公司的一些日常,他还是合格的。

    “既然老高觉得那人初步达到要求,那就让他直接上来吧!”

    何天明挂了电话,起身来到沙发旁,先泡了两杯茶,接着就开始期待,这广告都挂上去近一个月了,才首次有人来应聘,希望会是个开门红。

    不过一会,就见一位二十八九岁小伙从门外进来,一身整洁的褐色色西装,头发却显得很是随意,表情则带有几分肃然。

    “你好,我就是天下科技的负责人!”何天明主动起身与他握了握手。

    “你好!”青年却显得有些寡言。

    “请坐,喝茶,介绍下自己吧!”

    双方落座后,那青年双手捧着茶杯也没喝,只是低头看着:“我叫陈健东,本地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正在甲骨文公司实习,这是第二年。”

    何天明很是诧异,想了下道:“那你怎么回来了,你这种人才,在灯塔国应该很受欢迎吧!”

    “家里出了变故,只能中断留学。”陈健东显然不想在这方面多谈。

    “怎么会想到来我们这种初创公司?以你的海归经历,国内应该有许多企业和高校都抢着要吧!”

    这一点也是令何天明为最诧异的。

    陈健东回应的很是无奈:“不想离家太远,”又默然一会:“还有,我需要很多钱。”

    “多少?”

    “10万块!”

    确实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以普通家庭来说,目前沪市的人均月工资大概900块,不吃不喝算上,怎么也得存上10年。而以当前事业单位的规定和国企的现状,显然不会预先付钱给他。

    “行,既然你是从国外回来的,那咱们就现实点,只要你表现出应有价值,10万块我可以预支给你!”

    陈健东豁然抬头:“怎么表现,需要多长时间?”

    “我的专业不是数据库方面,公司拥有一种独创的压缩算法,我打算将它与数据库结合,重写一种新架构,你能帮我什么?”

    陈健东眼睛一亮:“BOSS是想打破国外对数据库方面的专利垄断?”

    何天明惊讶了一下:“你怎么想到这么远的?”

    对他称呼自己的国外叫法,何天明也没在意。

    陈健东想了下,有些黯然道:“我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告诉我要立志报国,所以我大学选的理科,留学时又对软件编程感兴趣,等接触后却发现,数据库才是基础,而这块国内却没怎么重视,国外却走的很远了。”

    “所以你最终转而去研究数据库?”

    陈健东点点头:“我没BOSS看的那么远,在国外时,我曾读到过一本叫'中国可以说不'的国内杂文,那上面说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点我在灯塔国感受最深,既然国家终究要发展这行,自己不如就学点最基础的,这样的作用也许更大!”

    何天明顿时肃然起敬,自己有着后世国内的教训,才毅然决定从基础做起,而他们这代人,只是单纯的想要为这个国家尽力做点什么。

    虽然已决定将留下此人,但该走的程序还得走完:“那你先在外面找间办公室,将内部服务器上的门户网数据库优化一下,毕竟我当初用的是开源版本,而你进过它们公司,对它的产品架构应该更加了解!”

    随后何天明又决定活跃下气氛,拍拍他道:“你什么时候将那本书拿过来,我帮你签个名吧!”

    “什么?”

    何天明指着自己:“我,'小手冰凉'”

    陈健东顿觉惊喜:“BOSS,那书真是你写的?”见他点头,跟着又感慨道:“你不知道,那本书给在国外的我们,鼓足了多大劲,只要见过灯塔国那种发达,就没有不对国内丧气的。”

    “所以国家才要抓住这次工业革命,准备迎头赶上,大家一起帮着努力吧!”

    陈健东奋然的点点头。

    陪他在三楼随便找了间办公室,又给他开通服务器权限后,何天明就重新回来,拿起电话打给前台:“小于,一会陈健东下来,你领他先去高总那儿办理手续,再通知财务给他预支10万块,嗯,我说的,就这样吧!”

    既然是位优秀人才,那就得给些特别照顾。

    下班后,何天明与两女各骑一辆自行车,一路嘻哈着回出租屋内,虽说他已有了点钱又有车,但他自认还是个学生,没必要太过高调,而她俩也更喜欢这种,跟随下班的人潮,彼此相伴着归家,就仿佛中学时代,放学后一起去打饭,心里总带着放松和期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