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你悟了什么

    彭华母女俩告辞后。

    将二女送至会客厅门口的老道士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驻足良久,抚须轻叹。

    “出来吧。”老道士头也不回地突然说道。

    那位引着母女俩来到后院的中年道士面色尴尬地从内门走出,冲着老道士微微鞠了个躬。

    “师尊。”

    “你都听到了?”老道士问。

    “是,师尊。弟子只是无意间驻足,听到师尊讲起修炼的法门,故而停留聆听,继而有所悟,并非故意为之。”

    老道士“嗯”了一声说:“你悟了什么?”

    中年道士恭敬地说:“内丹一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弟子愚昧,自认为练气者,需吐故纳新,将呼吸之气引向丹田,若是能够气沉丹田,便可入道。

    “只要肯下功夫练习静坐,到了相当时间的火候,生理的气机,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变化。弟子跟随师尊修炼多年,却始终只差临门一脚便可入道,方才弟子听闻,来客中的年轻女子竟能跟随师叔祖的讲经进入先天之境,由此可见,弟子等修道之人若是能得到师叔祖的指点,必然能够脱胎换骨,蜕变重生。”

    老道士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所以文慧你的意思是……”

    (文慧是中年道士的道号)

    “师尊,您说的那位师叔祖若是果真道法高深,已入先天之境,为何不将其请至太上宫,好生供养,传经于我等弟子,也好壮大太上宫的声望,引天下人来拜。”文慧认真道。

    老道士笑而不语。

    时间一长,文慧的脑门上慢慢浮现出一层细密的汗水。

    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道:“弟子绝无冒犯师尊的意思,弟子只是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要论道法之精纯,师尊才是如今道学界的翘楚,世人所公认……”

    “行了。”

    文慧立刻住嘴。

    普玄指了指挂在墙壁一侧的水墨版八仙画像。

    “文慧,你可知这八仙分别是如何成仙的?”

    文慧忙道:“弟子知道。”

    “你详细说来听听。”

    文慧道:“八仙之首铁拐李,名叫李玄,幼年时被太上老君点化,一心向道,忘却红尘。终于有一天,达到了灵魂与肉体分离的境界。李玄每次灵魂出窍总是让一个徒弟看守肉身,有一次李玄灵魂出窍,徒弟家中恰巧发生大事,只能将师父李玄的肉身焚烧,李玄回来找不到肉身,慌忙之际,在山间碰到一个坡脚和尚的尸体,借尸还魂。此时,老君又来了,他告诉李玄,修道修的是心,而不是形。经过老君再次点化,李玄最终以坡脚和尚的形象,位列仙班。”

    普玄点点头。

    文慧继续道:“汉钟离曾是位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兵败后归隐修道,期间偶遇了东华帝君,获得东华帝君的点化,并授予一把芭蕉扇。

    “八仙之中,最为年长的便是张果老了。相对于铁拐李和汉钟离,张果老并没有仙人点化,他是自行修炼成仙的。

    “吕洞宾,全真教的祖师爷,是八仙中最为风度翩翩的神仙,在修道之前,吕洞宾是位儒生,但是他三次考科举都没有中。汉钟离十次点化吕洞宾,最终吕洞宾放弃了科考,修仙了道,位列仙班。

    “何仙姑十三岁那年,上山采药遇到了仙人。此后,何仙姑时常造访岭南,在罗浮山中又遇到了吕洞宾,经过吕洞宾的点化,何仙姑成为八仙之一。

    “蓝采和生平乐善好施,不修边幅却内心纯真,有一天,蓝采和在酒肆中豪饮,看见汉钟离派下的一群鹤,蓝采和恍然大悟,驾着鹤成仙去了。

    “韩湘子与蓝采和一样,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热衷于饮酒,喜欢道法,常年的形象是一个邋遢的道士。最终,韩湘子被吕祖点化成仙。

    “曹国舅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之后告别家人归隐学道,数年后达到了心神合一,几近了道的状态。有一天他撞见了早已成仙的吕洞宾和汉钟离,被点化成仙。”

    老道士道:“说的没错。你可知,为师让你细数八仙成仙的经历所为何故?”

    文慧愣了愣,“弟子不知。”

    “八仙之中,唯有张果老一人只凭自己修道成仙,其余皆是得到了仙人的点化才脱胎换骨,一朝悟道登天。”普玄道,“道藏中的《神仙传》、《列仙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描绘的神仙,大部分也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得以位列仙班。”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也是如此。《庄子·在宥》篇说,黄帝在位十九年,教令通行天下,听说神仙人物广成子住在崆峒山,特地前往请教‘至道精微’。

    “广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如今咱们念诵的道家典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云笈七籤》中记载,今传《灵宝经》者,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予轩辕黄帝。”

    普玄道:“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不说旁人,咱们道教文化就有一种靠天吃饭、幻想仙人来救赎世人的传统。因而,古往今来学习道家神仙、方士丹法之人,认为只要有了明师的指点,传授一个千古不传的秘诀,就可立地成仙、白日飞升。‘一枕游仙梦不成’,结果空劳幻想、贻害无穷。可笑可叹,可笑可叹啊。”

    文慧此时哪里还听不出普玄话语之中隐含的责备意味,忙低头道:“弟子错了。”

    普玄叹道:“《说郛》上记载了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听说一个修道的人已经活了二百多岁,还很年轻,便向他求教修道的诀窍。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人听了以后便说: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何必修道。

    你师叔祖常年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方圆百里杳无人烟,一人苦修,无欲无求。

    反观我太上宫,自从三十年前成为景点向世人开放之后,太上宫弟子便与红尘纠葛不清,世俗名利、权利金钱、香车美女都成了我们修道途中的魔障。

    文慧啊,为师问你一句,你现在能否立刻丢掉手机,抛开你那太上宫得道天师的虚名,抛掉人们的崇拜和女人们的爱慕,舍弃你山下的豪宅与名车,归隐山林,诚心求道,不再为凡尘所累,你能做到吗?”

    文慧“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个响头,“弟子知错。”

    普玄背着手缓缓道:“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想学成某一门的专长,必须舍弃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何况要想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如果不绝世间多欲之心,又想达到超世逍遥之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对于常人来说,求道,无非就是求得一个长生不老,这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可偏偏它也是阻碍修道最大的原因,是心魔。

    “唯有像你师叔祖那般,修的是天人合一,修的是普度众生,心系天下人却唯独忘了自己,只有这般,方有可能成就大道。”

    文慧一脸愧色,“弟子悟了。”

    “起来吧,这些话不仅是说给你听的,也是说给为师自己听的,你我皆沾染了太多的红尘因果,今世不求悟道成仙,但求心安理得、坦坦荡荡,如此,也不枉这一世为求道之人。”

    “谢师尊点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