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人间修仙指南 > 第九章 蓄谋已久的相遇

第九章 蓄谋已久的相遇

    老道一个人住在村东头。

    沿着贯穿村子的主路一直向东,当水泥路渐渐变成了夯实的土路,在一片废弃砖厂旁有一个树枝围成的篱笆小院。

    小院中间是两间破瓦房,白色的墙皮脱落殆尽,露出了块块红色的砖头。

    一间瓦房用做厨房,在屋内墙角处的纸箱子里堆放着一些老头子的宝贝,据说这都是祖师爷们传下来的秘籍宝典和道教灵宝。

    温良经常想着哪天灶台蹦出几个火星子,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老头子却是丝毫不担心。

    另一间屋子用来吃饭睡觉。

    温良先一步推门进到屋内,老道后脚进了屋。

    房间正中间摆着一张方形木桌,旁边散着两把椅子。西边靠墙处有一张床。房间虽不大,但家具更少,显得有些空旷。温良把东西一股脑地丢在桌子上,回手按开了墙上的风扇开关,房顶的吊扇吱吱地转了起来。

    “好热,热死我了,有事还非得回来说。”温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仰头望着头顶的风扇出神了几秒,“老道,你住的这么偏,是不是早就想着这一天了?”

    老道从床底掏出一瓶新的二锅头,放在桌上:“俺住的偏是图个清静。早就和你说过不要心急,来龙去脉都会告诉你的,知道太早对你并不是一件好事。”

    “好好好,那你快说!你也就我一个徒弟,有什么事也别藏着掖着了。”

    老道又拿来两个白瓷碗放在桌上,将酒一一倒满。

    “小良,十九年前俺来到温家村,但足足等了五年,才敢和你正式相见,还记得吗?”

    “我那时候才五岁,有点印象,但不深。”温良的声音中带着迟疑,眼睛微微眯起,努力从把记忆碎片拼凑连成线,“可为什么要等五年呢?”

    “你命中注定有此一小劫,我如果过早干预,只会助长此劫的难度。”

    当温良还是个小孩子时,温妈的小卖店事业刚刚起步,每天忙活着店里的生意,老温也经常跑长途不着家。小温良在每周五放学后,都会准时被送到到爷爷家住下,等到第二天一早,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跟着爷爷去果园。

    温良爷爷在年轻时举全家之力,承包了一个大苹果园,足有数十亩地。

    一进果园,小温良便放飞了自我,双腿像是装了马达一样,上蹿下跳,爬树掏鸟,施展一身本领。爷爷在果园里施肥剪枝,也没工夫管他。奶奶年纪大了,根本跟不上温良飞奔的速度,几句唠叨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每年的四五月份时,苹果树的枝头便缀满点点白雪,苹果花开了,养蜂人也会在这时如约而至。

    听奶奶说,那个养蜂人姓王,开着一辆轻卡拉着几个大蜂箱,年年春天都会到这里。

    老王四十多岁,听口音是南方人,高高瘦瘦,满脸皱纹,皮肤晒得像是块抹了油的黑炭块。

    他在前些年讨了个媳妇,小他十多岁,头发枯黄,干干瘦瘦的。听说是他去四川山里放蜂时遇到的,这个女人爱坐车,虽然老王只有一辆风吹日晒的破烂轻卡,她也还是跟了老王。附近好多果园户都爱打趣老王,说他老牛吃嫩草。

    女人很少说话。

    老王在各家放蜂采蜜,进进出出时,她就在车边收拾做饭。

    而老王走南闯北,是个健谈的人。据他说,每年春天,他都会掐好时间,自南向北赶花期;等到天气渐渐寒冷,就回南方过冬。花开在哪里,人就赶到哪里。

    小温良是个不怕生的性子,一来二去间,没几天也和老王混熟了。

    “小良诶,你可离他远点,被蜜蜂蛰着可不是开玩笑的。”每次看到温良靠近,奶奶总在一旁担心。老王听到这话哈哈一笑,脸上的褶子都堆到了一起,掏出一小罐蜜,示意小温良张开双手。蜂蜜浓稠透明,从罐口到掌心,拉出了一条长长的半透明丝带,甜滋滋的味道,足够小温良舔着吃上小半天。

    于是小温良每年都盼着果树花开。

    在温良五岁那年的春天,老王与之前一样,如约而至。带着几个蜂箱,在各家果园进进出出,指挥着小蜜蜂从早到晚,飞来飞去,采足了蜜。不到一周,小蜜蜂们就完成了授粉的任务。

    这天一早,老王就到了各家清点账款。

    女人早早地把蜂箱和锅碗瓢盆等打点整齐,等老王回来后一起装入后车厢,前往下一站。轻卡的后车厢上盖着一个高高的黑色大棚,里面装全了老王走南闯北的一应家伙式。眼见太阳到了头顶,老王才回来,天黑之前还要赶到下一家安顿下来。老王赶紧上车打着火,卡车的尾气口像是个哮喘的老人,呼呼地酝酿了几次,终于喷出了阵阵黑烟。

    “腾腾腾腾腾”,发动机的声音传出老远。

    小温良此时正趴在果园门口的空地上,胸口贴地,屁股朝天,屏气凝神地苦练弹珠的准度。紧紧地闭住一只眼睛,努力用另一只眼的目光画出一条完美的直线,蓄满力的手指瞄准弹珠,整装待发。

    “哎,这不是小良吗?”

    忽然听到有人好像在喊自己的名字,小温良愣了一下,手中不自觉地卸了力,弹珠斜斜地飞了出去,懊恼地抬头一看,想看看是谁这么不合时宜打扰自己。

    原来是老王开着车停在一边,好像是要离开了。

    与我无瓜,小温良又低着头再次瞄准。

    “小良,一个人在这玩呢?”

    “嗯。”

    “你爷爷呢?”

    “在里面剪果枝。”

    老王一听心里有了底,当即推开车门,下了车,摇了摇手中的蜂蜜罐子:“叔叔要走了,要不要最后再你吃一口蜂蜜?”

    “要吃的。”

    小温良没犹豫就站起身来,抬头望着老王,乖乖张开了双手。浓稠的蜂蜜顺着罐口缓缓流下,像是涌动着的黄金,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就是小温良脑海里最后的记忆了。

    再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爷爷奶奶在一旁抹着泪。听妈妈说,那个女人在派出所里交代了,说她生不出,但就是想要个儿子。

    “那我是怎么回来的?”小温良渐渐回过神,那时的他并不理解那个女人的“想要个儿子”,对他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晓得遇到了危险。

    “是孙道长救了你。他堵住了桥,拦住了杀千刀的老王,一把他推进了河里,然后就把你从后车厢抱出来了。”

    河上那座桥是从果园那片丘陵向外走的必经之路。

    当时老道就在桥的另一头,见那辆轻卡上了桥后,远远地朝桥面上撒了一把长铁钉,根根闪着森白的冷光。迎面驶来的老王见状已经感觉不对,额头冒汗,慌了七分,但还抱着一丝丝的侥幸心理,想下车理论一番,蒙混过关。

    老王刚一下车,老道并没给他开头的机会,飞出一拳,正中老王面门,当时就见了星星,紧接着右腿侧踢,正踢中老王的膝盖窝,踢得老王一个趔趄,老道顺势就把他推进了河中。

    老道毫不拖泥带水地跳进后车厢,抱出了昏迷的小温良。

    那时的民风还保留着最后的几分淳朴。在河边柳荫下坐着一些乘凉的老大爷们,瞧见有热闹早就围了上来。他们起初还纳闷,怎么二话不说就打了起来,此时见状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大家纷纷凑上前,三拳五脚,一起制服住了刚爬上岸的老王。

    回过神后,老大爷们对面前这个不起眼的道士惊为天人——原来高手真的在民间啊!自此,老道一下子立住了人设,“孙大师”的声名在三乡五镇中渐渐流传开来。

    事后,温良一家杀鸡宰牛登门感谢,盛宴款待,自不必多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温良爷爷红着脸说道:

    “孙道长不只是救了小良,更是救了我们一家人,对小良、对温家都有再造之恩。要是不嫌弃的话,让小良认您做个干爷爷,给您养老,鞍前马后,绝无二话。”

    老道一听此话,酒气瞬间散了七八分,目光灼灼地盯着温良爷爷说道:“俺们出家人不讲究这个。俺也自觉与这孩子有缘,一直没收过徒,不如就挂个外门弟子的名号,你看如何?”

    温良爷爷自然是无所不可:“一切依您所说!”

    “我没什么别的宝贝,这里有一块开过光的石头,这些年来一直随身携带,就作为给孩子的见面礼吧!”

    自此,老道就成了小温良的便宜师傅,小温良也成为了回龙观新的传人。

    ……

    “其实那次不是刚好,而是我在那里等你,等了五年,等你命中的这一小劫,等咱之间的师徒之缘。”老道笑着拿起一杯酒放在温良面前,浓烈的酒香飘出来,“尝尝吧,压压惊,要不然下面说的这些事情,俺怕刺激到你,接受不了。”

    温良盯着面前的这碗酒,神色错愕,舔了舔嘴唇,表情逐渐凝重,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温良其实清楚,老道确实有点忽悠人的真本事,经常三番两次地见不到人,一直藏着掖着好多事情没透露。

    说归说,笑归笑,虽然温良从来没把老道想的那么简单,但是我靠,搞没搞错?

    温良轻轻吸一口气,抬眼直视老道,尽量不露声色地说道:

    “我那时候才五岁,根本记不清楚当时的情况。但事发那么突然,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记得俺的师承吗?”

    “回龙观。”

    “没错,回龙观每代弟子多的时候能达数百,少则三五人。”

    “到你这代,就一根独苗了。”

    “每代多少人不重要,但每代的真传弟子仅一人,真传弟子间存在独有的传承方式,就是给你的那块石头。”

    “让我猜一猜,你是不是要说因为你是上一代的真传弟子,而我是下一代的真传,所以你能感应到我的位置?”

    “没错。”

    老道点了点头,把酒杯推到了温良的面前,朝他努嘴示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