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十七章 杀人先诛心

第十七章 杀人先诛心

    张邦昌真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他聪明一世,怎么就想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他迎元祐皇后入宫,本来是为了表示他的归正之意,可到了赵构那里,被有心人另一番解释,却成了他居心叵测、贼心不死的证据,搞得他百口莫辩,想死的心都有。

    事情是这样的。

    元祐皇后入宫后,张邦昌便让蒋师愈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济州见赵构,并把迎接元祐皇后入宫,垂帘听政的事情跟赵构报告,想在赵构面前卖个好,给自己加点印象分。

    没想到这件事在汪伯彦嘴里却成了他贼心不死的罪状,理由是当初宋太祖代周自立后,尊柴荣老婆符皇后为“周太后”,并迎入西宫居住。

    张邦昌尊元祐太后为“宋太后”,他是想学宋太祖!

    汪伯彦的理由说牵强确实牵强,可要说张邦昌完全是无辜的,好像又有点洗脱不了嫌疑,要不然你为什么偏偏要搞“宋太后”这个名号呢?

    叫别的不行吗,比如“好太后”、“贵太后”啊,难道字典里就剩下这一个字了?

    这种事有点像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反正说不清楚。

    据说赵构听罢,脸色阴沉如水,吓人得很。

    都说文人的嘴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真是一点没错,杀人诛心呐。

    本来是讨好之举,眨眼就成了居心不良的铁证,跟谁说理去?

    可话说回来,张邦昌也喊不出冤来。

    枪打出头鸟,墙倒众人推。

    张邦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注定是众矢之的,人家不趁机捶你,才怪呢,怨得谁来?

    被赵构在“小本本”上记了一笔,张邦昌后悔也没用,只能赶紧补救。

    他赶紧让礼部尚书谢克家和赵构的舅舅韦渊带着“大宋受命之宝”传国玉玺,以孟太后的名义,请赵构继位。

    赵构当时的反应很强烈。

    他“痛哭流涕”,坚决不肯,说自己何德何能,居此大位,请另选贤能吧。

    另选贤能?

    你是说真的,还是开玩笑啊?

    老赵家就剩你一根独苗,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怎么另选贤能?

    赵构推辞地情真意切,发自肺腑,非常“走心”,其他人也没有掉链子。

    于是乎百官劝进纷纷,可赵构像是铁了心地不肯。

    汪伯彦说靖康这个年号,不就是立康王的预兆吗,这是天命人心啊,天命不可违!

    (这都行,汪伯彦还真有一腚水平。)

    一扯到天命,康王有点松动,说要再考虑考虑。

    这时候,吕好问这个“关键先生”又再次站了出来。

    他给赵构写蜡丸书信说,你要不当这个皇帝,“恐有不当立而立者”。

    (潜台词:戏演演就得了,别太过。)

    啥啥啥?

    不当立者?

    还有其他选项?

    赵构敏感的神经一下子被刺激地跳将了起来,这才“勉强答应”先暂时处分军国重事。

    行了,接下来就按剧本走吧。

    古代特别注重仪式感,而且对“3”这个数字情有独钟。

    祭祖拜神要三牲,点香要三根,杀头有三声追魂炮,结婚成亲要三拜九叩,见皇帝要三呼万岁,还有三皇五帝,三星高照、三阳开泰、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之类,不胜枚举,好像事情成不成,全看能不能凑成三。

    连当皇帝也得三劝,好像皇帝是天底下最没人愿意干的差事一样,得好劝歹劝,连哄带骗。

    百官一劝进,no。

    百官二劝进,这个……,no。

    百官三劝进,唉……,好吧。

    终于答应了,众人长舒了一口气,激动地三呼万岁。

    这套路满级。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赵构既然答应“勉为其难”,那麻溜地回开封登基吧。

    开封?

    赵构一听,死活不同意,这回是真的不同意。

    开封什么地方,对他来说是噩梦开始的地方,更是陷阱,金人三番五次想把他骗回去,万一又是个坑呢(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可不想跟着老爹老哥他们去放羊。

    济州的百姓听说赵构要继承大统,恍然大悟,难怪这几天城里红彤彤的像火烧,于是纷纷请愿,让赵构在济州就把事情给办了。

    赵构有点犯难,他心里是不情愿的。

    济州才是个三线小城市,太局气,这么万众瞩目永载史册的事,在这里办太掉价啊。

    就像人一辈子一次的事,怎么不得找个星级宾馆吧,没有五星,四星也行呀,你整个如家、大排档啥的,磕碜不磕碜。

    就在赵构犯难的时候,宗泽来了一封信,提了一个绝佳的建议:

    去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办。(至少得算四星吧)

    理由更让人无法拒绝:

    应天是艺祖(宋太祖)兴王之地,而且取四方中,位置绝佳,风水又好,还有运河漕运便利,没有第二个地方比这更合适的了。

    (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大宋四京之一。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登基即位后,因自己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自驾临应天府,建应天府为南京。

    可以说,应天府是老赵家正儿八经的龙兴之地。)

    赵构二话没说,下令去应天,他也总算听了一回宗泽的话。

    四月二十五日,赵构到达应天府,元祐皇后令有司置办登基所用车驾仪仗器物。

    四月二十七日,张邦昌赶到应天,恸哭流涕,请求死罪。

    赵构慰劳说,一切都不追究,不追究,你不但无罪,而且有大功,我不会忘记你的。

    张邦昌听罢,破涕为笑,逢人便夸赞赵构是个圣明大度的天子。

    没两天,应天府南门外幸山专门为赵构登基用的“中兴坛”也修好了,从开封置办的仪仗也运到了,万事俱备,就等黄道吉日,赵构这个幸运儿便可以站在人间至高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