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26章 论制度的生成2

第26章 论制度的生成2

    “罢了,话题偏咯!就说这废除宰相制,那得权衡利弊,作出弥补。”

    “永乐大帝的5人内阁制度,替皇帝预批奏折,将建议写上,最终再由皇帝审批。起初挺好,到后来,还是叫文官们抓住空子,玩成四不像!”

    “可至少,这内阁制度在永乐大帝期间,是非常好的制度!”

    朱元璋喃喃自语,“内阁,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倒是个好办法!”

    朱标凝眉,“先生,如此巧妙的制度,难道还有漏洞不成?”

    “带入三问,再适当假设,很快就能发现诸多细小弊端!”

    “首先,这内阁居然是从六部中调来的低阶官员,在批注建议时,总会带着利益倾向。”

    “而皇帝不是万能的,当某个观念先入为主,诸位觉得会不会影响到皇帝的判断?”

    朱标恍然,“先生所言极是!”

    朱棣眉头耸动,这内阁制度是我提出来的?

    “通过假设,那么就知道如何规避,比如这群皇帝的幕僚,首先得是各方面的人才,其次,这些人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

    “再假设,若这些人干一段时间,会被其他官员收买拉拢,亦或是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在外面为所欲为!”

    “无限假设,再来解决!”

    “如何解决,比如皇帝软禁他们,当然为了人性化,提前定好年限与奖励,比如三年内不得与外界联络,三年后做的好,可调出去任官等等!”

    “这样的幕僚团队,不分出身高低,比如懂水利的大匠,懂商业的掌柜等等,毕竟每个人擅长不同!”

    “皇帝又岂能样样精通,所以每个皇帝都该有这么一拨人,就像暗卫一样,默默替皇帝工作。”

    朱元璋赞同地点点头,“长生小子说的不错,咱也该组建这么一帮没有官身的人!”

    “所以啊,陛下,您写皇明祖训,就多写人生感悟,剖析人心本质等一些理念性的东西,让后世子孙能更好地识破高呼圣明之后的阴暗!”

    “而不是写那些制度,将儿孙困死!”

    朱元璋点点头,他心中已有计较。

    陈长生朝马皇后一礼,“小子不太懂礼仪之道,言语多有不妥,还请皇后娘娘见谅!”

    马皇后一开始确实很难适应,不过也算是看出了陈长生的不同之处,并无嫌隙,笑呵呵道,“你这后生,咱喜欢的很,句句都是在为我朱家天下,实为难得!”

    “后生,可有婚配?”

    朱元璋与朱标有些不忍直视,这问题坦白局里有讲过。

    陈长生笑的牵强,好在提前打了预防针,否则真就要被赐了婚,纯纯把自己给绑死。

    “多谢皇后娘娘关照,我是不想,也不敢结婚的!”

    “哦,这是为何?”

    朱元璋忍不住抢话道,“妹子,你是不知,这小子说的冠冕堂皇,他怕他儿子会造反,哈哈哈哈!”

    几个皇子也跟着呵呵大笑,儿子还没有,就害怕儿子会造反?

    马皇后笑的慈祥,“你这后生,就是与旁人想的不一样,好好的男儿,岂能无后?”

    陈长生一脸无奈,“我若娶妻,总是有可能架不住枕边风,生下儿子,毕竟为人妻者,怎会甘愿不生孩子!”

    “若有了儿子,我难道会不喜欢?”

    “喜欢吧,那就得好好教育!”

    “可陛下大度能容得下我这危险分子,下任帝王能容得下我那儿子吗?毕竟他受我真传!”

    朱标插话道,“既然你的儿子有才,那下任帝王自当爱惜,委以重任才是!”

    “我的太子爷啊,您试想一下,一个人掌握着与这时代不符的东西,他若不甘寂寞,不管造反成功与否,都是对百姓的祸害!”

    “战火起,最无辜的就是百姓!”

    “诸位别劝,待此间事了,我就去寻个道观练剑去,待修行小成,就仗剑天下,专杀那祸害!”

    朱元璋心头一紧,随即又释然!

    朱标摇头轻叹,“先生高节!”

    朱元璋问道,“可是咱还有很多问题要问!”

    陈长生点点头,一次性说清楚也是自己的本意,

    “先说陛下之私心,自然是希望朱家江山长存!”

    “有了这个诉求,就得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一系列制度。”

    “那么首先就要解决继承人制度。”

    “再说陛下既希望子孙兄友弟恭,又想他们都能活的很好!”

    “那就要解决藩王制度。”

    “此外,陛下大抵要问询的都是公事!”

    “文学方面,哪怕我不提供任何新学问,只要君子六艺能生发,必然带动更多学问,文艺兴隆指日可待!”

    “武之一道,募兵,退役制度已经给陛下了,大抵陛下关注的是钱财。”

    “这更简单,每个士卒都在皇家钱庄里有账户,这钱上官贪不走。”

    “未来,根本不是兵多就有效的,在乎的是纪律,武器,仅此两项!”

    “而陛下以及后世皇帝根本不用担心军权旁落,因为钱和装备都是皇帝给的,将官也只是领俸禄的高级兵罢了!”

    “先说装备,只靠种地,大明再强也就堪比李唐盛世,想要强出1倍,甚至无数倍,靠的只有匠人,各种匠人!”

    “百家争鸣的结果,天下读书人不再只有科举做官这一条路。”

    “会医术的可以在医馆谋职,懂商业的能进皇家钱庄,懂农林、畜牧的可以研究如何提高良种、肥料、家禽的更快生长,懂建造的可以进工程队,等等。”

    “那么如何解放匠人,又涉及到制度问题,还是用三问以及假设,总能拿出好的制度来!”

    陈长生站立而起,深深叹了口气,庄重开口,“未来的城池没有围墙!”

    众人大骇,“没有城墙?”

    陈长生点点头,“这就是适才诸位王爷问我要炮,我没有作出答复的原因。”

    “城墙拦不住这炮,而这样的炮,对于未来装备发展,不过是入门之道罢了!”

    “未来战争,比的不是谁勇武,谁人多,就是比装备,城墙毫无意义!”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是拥有别人不敢来犯的恐怖武器!”

    “正因为如此,以后的武器研发,生产,配给,只能控制在皇帝手中。”

    “皇帝一心建设国家,制度不断完善,一心为大众谋福利,百姓是不会反的。”

    “甚至到后期,百姓家中都能在官府登记购买火枪,试问,还敢有人依仗权势无故欺负他人吗?”

    “这样全民皆兵的国家,不欺负他国,已是别人的幸运,谁敢来犯?”

    朱元璋连连摆手,“长生小子,此举不妥!”

    一众藩王也是脸色难看,“若如此,岂不是很容易聚众作乱?”

    陈长生笑答,“这一切建立在,国家有更厉害的火炮,火炮等又不会给民众;而且军中装备的火枪肯定要比百姓手中的好;”

    “更重要的是,全民教育,每个孩子能说会跳时,就得进学堂,免费学习几年书本知识。”

    “当然,更高深学问,还是要花钱学的。”

    “全民都有了礼仪、忠君、爱国的教育,懂得大是大非。”

    “而且只要努力劳动,吃的饱,穿的暖,谁有这个能力挑动百姓作乱?”

    众人若有所思!

    “所以,对未来皇帝,各行各业的领头人,都有严格要求。”

    “这就得说回皇帝继承制度。”

    “为了确保陛下的朱家江山永存,皇帝一心为民是必须的,其次皇权的继承经不起阴谋、诸王内乱、皇帝过于年幼无知、皇帝突发恶疾等等不得不去防范的隐患。”

    “适才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老朱您应该知道行不通,除非您不想打破300年朝代的魔咒!”

    朱元璋脸上写满了犹豫,众人也在紧张关注他的表情。

    倒不是他们有大位之心,而是一旦是个无能、幼小无知的皇帝继位,玩丢了江山,倒霉的是他们整个朱家!

    朱棣这时候不能再潜水了,朝朱元璋一礼,

    “爹,大哥,孩儿非是有异心,只是长生之言,确实需要慎重。”

    “一旦某个皇帝继位时还不足年,亦或是其人表里不一,亦如故事里的战神,或如宋朝的那些个皇帝,弄丢了江山,我等朱家后人皆要遭到清算!”

    其他几位皇子也纷纷表态,“爹,四哥(四弟)说的在理,您还需慎重啊!”

    朱元璋望向朱标,朱标当即表态,

    “爹,您是知道我的,我对大位并无野望,只是希望咱朱家江山稳固!希望万千黎明百姓,能在我朱家统治下,安居乐业!”

    朱元璋脸上渐渐露出笑意,“如此就好!”

    “咱也是这么想的,所谓嫡长子制度,只是不希望你们兄弟之间伤了和气,不曾想竟有如此弊病!”

    “这皇帝长寿却反倒成了皇权继承不稳的原因之一,着实是叫咱没想到啊!”

    “父皇,孩儿们都盼您能长命百岁!”

    朱元璋微笑点头,望向陈长生,“咱都不知遇上你这小子,是庆幸还是祸害,总之这些日子,咱就没安生过!”

    陈长生一脸无奈,他也不想啊!

    “长生小子,其他制度,咱倒是可以缓慢推进,这皇位继承制度却是马虎不得,你既然提出来,就说说你的构想,否则人心不稳呐!”

    陈长生拱手一礼,“陛下心胸宽广,海纳百川,长生佩服!”

    “首先,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皇帝子嗣必然不会少,这也是未来国本的保障!”

    “皇帝幼子们的培育,当交给各自的生母,不可假他人之手;”

    “此中有两好处,其一有母爱陪伴的孩子大抵能保证其心理健康;其二幼儿的教育与安危,在后宫形成良性竞争。”

    “是慈母多败儿,还是淑德贤惠,亦或是心性尖酸、歹毒,都能影响到各皇子的心态养成。”

    “待孩子们到了七八岁,接受皇室统一教育,主打一个公平。”

    “至于散学后,各自母亲的额外教导,还是那句话,做娘的想孩子能有什么样的德才,就怎么去以身传教!”

    “教坏了,那也怨不得旁人!”

    “皇室统一教育,需要分很多类别,学堂内的自不必说。”

    “学堂外的,诸如学会花钱逛街,入工坊学习、甚至亲自参与做工,远距离游学等等!”

    “待皇子们成年,就下放各地,隐姓埋名,从一村亦或是一县做起。”

    “这期间依然要主打公平,谁破坏规则谁出局!”

    “这些皇子们就这么按照正常考核做官或者晋升。”

    “直到在任皇帝宣布禅位,召回在外优秀者,这优秀者大抵不止一人,则皇帝主持皇族全民投票制度。”

    “让所有藩王投票,就像世家选取下任家主一般!”

    “新皇登基,册封其他优秀者为藩王,又有太上皇协助,想来是个众望所归的年轻皇帝。”

    众人皆在思索,陈长生也不急,安静喝茶。

    “众藩王,既然可选择,也可废止,皇室成全一旦有7成反对,则另选!”

    “毕竟不排除像吕氏母子那类演戏水平出奇好的!”

    “制度没有一成不变,总是要不断改善。”

    马皇后豁然扭头,“吕氏?”

    这一声,将众人也从思索中拉回,纷纷反应过来!

    太子豁然起身,“先生说的是孤之侧妃?”

    其余几位皇子相互交换眼色,多是脸上写满恍然!

    朱元璋满脸煞气,目光灼灼,静待下文!

    马皇后胸口起伏不定,急切问道,“后生,你之前说陛下年迈被骗的声名大损,还说本宫有重大失职,莫非指的就是这吕氏?”

    太子朱标急不可耐,“先生,还请教我!”

    陈长生长叹一声,

    “唉,我也不知此举该是不该!”

    “说她罪不可赦,可终究因缘际会为大明朝带来了永乐大帝!”

    陈长生行了个环礼,“诸位,后世有个词语叫蝴蝶效应!”

    “蝴蝶轻轻煽动翅膀都有可能带来气候变迁!”

    “我本逆天而为,逆了这时光长河!我的一个举动,就会破坏历史!”

    “那故事里前所未有的惨烈,我既然来了,就不可能再让它发生!”

    “但总有那么一些美好,是真心不想被改变!”

    朱元璋气笑,“你怕咱的一个决定就断了永乐大帝之路?”

    “皇上英明!”

    “咱也不能保证,你先讲讲看!”

    “那还请诸位,尤其是太子爷,秦王、晋王保持冷静,长生医院很快就能建好!”

    朱标还好,朱樉、朱棡齐齐喷出一口茶水!

    “皇后娘娘,您如今已康复!”

    马皇后微笑点头,“还是多亏了你!”

    “洪武十五年八月,史上的大事件,马皇后病逝。”

    马皇后当即有些坐不住,却被朱元璋一把拥住,“妹子,你已病愈,莫担心!”

    太子朱标出言安慰,“娘,都是那群庸医勿诊,以后不会了!”

    “吓死我了!”

    “还好,还好!”

    “娘,您放心,孩儿以后就去长生医院学习,以后您的安康就包在孩儿身上!”

    几个藩王纷纷长吁短叹,对自家老娘,那是个顶个的关心。

    马皇后连连点头,“都有心了!”

    “在后世有个不成文的认知,谁获益谁的作案动机最大!”

    “贤德的太子妃早逝,谁获益?”

    众人都没想到这一茬,经提醒皆倒吸一口凉气!

    朱标对常氏那是真爱,即便后来吕氏被老朱强行扶正,也不曾偏爱。

    仁慈宽厚的朱标觉醒了朱元璋的霸道血脉,满身杀气,“孤之爱妃竟是吕氏所害?”

    陈长生虚手安慰,“太子爷莫急!”

    朱元璋冷冷道,“标儿稍安勿躁,待听完再议!”

    朱元璋心里已经给吕氏判死刑了,作为杀伐果断的帝王,都不需要更多理由,谁受益,谁有罪,后世这认知很有道理!

    “史上并未记载常氏之故与吕氏有关,也仅仅是猜测,并不能作为证据!”

    “可嫡长孙朱雄英呢?又是谁受益?”

    这一问如惊雷,连马皇后都不淡定了,更何况朱家父子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