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31章 朱标的圣人之道

第31章 朱标的圣人之道

    应天城燕王府,这是燕王朱埭分封北平前,朱元璋下旨建造的府宅;落成在这一条街的王府,并非一座,而是很多座,以供足年纪出后宫,却尚未分封的皇子们居住。

    “姐,我这大侄胖嘟嘟的,真可爱,来,叫姨娘!”徐妙锦正逗弄蹒跚学步的朱高炽。

    小胖墩张开双臂朝娘亲求援,被20出头的婀娜妇人一把抱入怀里。

    美妇嗔怪道,“你这丫头,尽作这不着调的打扮,干脆让高炽唤你妙锦舅舅,如何!”

    “才不要,他都已经有两个舅舅了,怎么着也该有我这样一位漂亮的小姨娘才是!”

    “那就给自己好好拾掇一番,想来陛下那里也不会再有赐婚的打算,待姐姐这几天打探打探,京城里可有哪家门当户对,赶紧把你的婚事办咯!”

    徐妙云一边为朱高炽整理衣襟,一边继续说教,“唉,娘亲走的早,咱爹也不管管,由的你胡闹,明年你都20了,还真要做那老姑娘不成?”

    徐妙锦噘嘴小声嘟囔,“徐皇后说的对,小女子就要做那老姑娘…”

    徐妙云又羞又恼,扬手作势要打,“死丫头,休得胡言乱语…”

    正打闹间,有下人来报,“王妃,秦王、晋王、周王来了,燕王殿下通知您一齐去迎接!”

    徐妙云将好大儿转交给乳娘,淡淡道,“知道了,这就过去!”

    徐妙锦眉飞色舞,“姐,我跟你一起去!”

    燕王府,中门大开。

    朱棣携徐妙云,添头徐妙锦,在门口迎客。

    “二哥,三哥,五弟,快请入内!”

    “见过秦王,晋王,周王!”*2

    “哎呀,弟妹啊,几年不见,愈发美颜动人咯!”来自朱棡。

    “恩,我四弟是个有福气的!”来自朱樉。

    “见过四哥,见过嫂子!”来自朱橚。

    “当不得叔叔们夸赞,快请入内,茶水点心已备好!”徐妙云应对大气而不失礼节。

    一众人在中堂入座,少不了又是一番寒暄。

    朱樉直奔主题,“四弟,我和老三明日就要离京,此来有两件事要同你商议。”

    见切入正题,徐妙云屈膝一礼,“几位叔叔先聊着,妾身去张罗午食!”言罢,拉起不情不愿的徐妙锦,就要退去。男人家议事,女子哪有掺和的余地。

    朱棡急忙招呼,“弟妹无需避嫌,此间之事无甚机密,再者,弟妹女诸葛之名家喻户晓,正好帮我等参谋一二!”

    徐妙云朝朱棣投去询问的眼神,朱棣点头,“既然三哥如此说,妙云你便留下吧!”

    “姐夫,那我呢?”徐妙云一脸期待。

    “你?”朱棣有些脑壳疼,这个小姨子,她不走寻常路啊!

    朱樉摆手,“无妨,妙锦智计无双,帮着查漏补缺也是好的!”

    徐妙锦满脸笑意却迎上了自家姐姐的白眼,缩脖子吐了吐舌头,反正本姑娘就是赖着不走了,几位王爷讨论的事,必然是与那陈长生有关的。

    朱棣开口道,“二哥,你继续,小弟洗耳恭听!”

    朱樉不紧不慢,押了口茶,点点头道,

    “其一,老爷子安排我和老三分摊你北平防线。北平人马是你一手操持,此间种种,还需细说于我等知晓。”

    朱棡点头附和。

    朱棣笑的豪爽,“哈哈,二哥,三哥,此事轻巧,待小弟写几封召令,交于王府长史与一应将官,届时二哥,三哥只需安排得力统帅去接管便是,小弟保证,北平人马钱粮一应物资,绝不会有阳奉阴违者,否则任由两位哥哥军法处置!”

    朱樉点头。

    朱棡快人快语道,“老四,你真舍得?”

    这人马是一回事,还有北平王府里的家底,那又是一回事。

    朱棣笑道,“三哥,昨日种种,咱们兄弟皆是全程经历了的,这天下要大变样,我朱家男儿又怎能不一马当先?理当弃小家为大家,各自分工,精诚合作,为这大明江山,更为子孙后代!”

    朱橚拱手,“四哥高义!”

    朱樉、朱棡交换了眼神,反正老四将来是要当皇帝的。

    朱樉道,“那我与老三就笑纳了!”

    朱棡道,“四弟放心,有我和二哥把手,定保边塞安稳无疑!待你们将那些条条框框整理好,尽快给咱送些新炮来,我和二哥好将这塞外先锤服成咱大明的肉食场,少不得还要去外面走走!”

    徐妙锦与徐妙云互视,美目连连,“新炮”,“肉食场”,“外面走走”,信息量很大!

    朱棣点头肯定,“两位哥哥放心,小弟定不拖了哥哥们的后腿!二哥要说的这第二件事,是关于藩王制度吧?”

    朱樉直言不讳,“正是,此事涉及我等一众兄弟以及未来儿孙们的前程,而我和老三即将离京,大哥,老五又各有职司,想来这事的细枝末节的敲定,父皇还是要落在你身上…”

    “弟明白,涉及我朱家未来万千子孙的大事,不尽快敲定下来,搁谁都寝食难安!”

    “只是,哪些行业能纳入藩王集团,未来成长性如何,够不够养活朱家子孙,够的话这利益又如何分润,袭爵考核又如何考,诸般问题弟弟我心里也没有谱啊!”

    “这…”朱樉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明白并非老四在推诿。

    朱棡也是一脸便秘,这所谓的集团一看就是能挣大钱的,迟迟定不下来,直教人心痒难耐!

    眼看气氛陷入了僵持。

    徐妙云微笑道,“诸位叔叔莫忧,解铃还须系铃人…”

    徐妙锦眼珠咕噜噜一转,嘴角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姐姐说的对,还是得那陈长生出面解惑才行!”

    嘿嘿,本姑娘倒要见识见识你这三头六臂!

    朱橚面带为难道,“怕是不容易请吧,拜帖都未必能送进陈府!”

    朱棡一脸不屑,“老五说的什么屁话,咱一帮王爷有请,那是看得起他!”

    朱樉呵斥,“老三,莫要犯浑,此子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帮衬我大明,当得起你我敬重!”

    转而望向朱棣,“老四,爹那边不是准了你的出入,想来你这未来的永乐大帝请他过来一叙,他还是很乐意的吧?”

    朱棣被戴了顶天大的帽子,一脸便秘,“那…二哥莫要打趣,弟这就安排人持我拜帖去请!”

    大厅里一群人在憋笑。

    徐妙锦更是笑的花枝乱颤,被姐姐狠狠掐了一把。

    再说陈长生这边。

    练完剑的陈长生,正在两个小丫头的伺候下洗澡,这也是早、晚的必修课。

    敲门声响起,

    “少爷,有燕王府上送来的拜帖,请您去赴午宴。”

    陈长生嘀咕,“燕王?不是晚饭,而是吃中午饭?这离午饭时间也就三两个小时而已,这么仓促的吗?”

    春一道,“少爷,这确实古怪了些,常理来说,投拜帖后总要隔上一两日…”

    夏二打断,“许是燕王殿下有急事寻少爷,否则不会无端失了礼数。”

    陈长生点点头,他大概知道什么事了,无非是塞外吃紧,不能长时间离了藩王镇守,那么如此仓促邀约,十有八九是商议藩王制度的细则。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急,毕竟关乎每一个皇子皇孙的身家前程。

    “知道了,更衣!”

    门被推开,文静手捧一套干净袍服走了进来,

    “少爷,那今个就穿这一套吧,与您喜爱的款式一样,不过是颜色搭配上,略有不同。”

    这大姑娘,唉,第二次了,少爷我光溜溜的,不要面子嘛?

    一番拾掇,又是丰神俊朗佳公子,陈长生对这套蓝白灰三色混搭的同款很是满意,夸赞道,“文管事,有心了,这颜色搭配,少爷我很满意!”

    “少爷喜欢就好,不过以后可就不是少爷独一无二了,宫里已经在张罗类似款式的成衣,想来之后大街上穿的人也就多了。”

    “无妨,好东西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拥有!”

    文静美目连连,“少爷就是与旁人不同!”

    经过中庭,一群人正在体能训练,段洪迎了上来,

    “少爷,蒸汽车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陈长生点点头,“将那面给工匠讲解用的小块黑板带上吧,入了燕王府大概要用到。”

    “是,少爷,您先上车,小的随后就到。”

    陈长生踏过金砖铺就的门廊,恰好遇到朱标正从街对面的车驾上下来,赶紧上前两步,

    “太子爷怎么有空过来?”

    陈长生还不清楚昨日他离去后,老朱一家子的分工。

    朱标摆脱了枷锁,精气神都好了一大截,

    “哎呀,标此来是为求学,怎当得起先生亲自出迎!”

    陈长生语塞,迎?我没迎啊,嘿,这不巧了嘛!

    隐去一抹尴尬,抓住重点问道,“求学?太子公务繁忙,不怕误了国事?”

    恰在这时,段洪带着几个下属抬着一面丈许长的黑板,凑了上来,

    “少爷,可以出发…啊,太子殿下?”

    “参见太子…”段洪作势要下跪行礼,朱标赶紧打断,“起来,莫要喧哗,孤私服来访,无需大礼参拜!”

    “是,殿下!”

    “先生这是要出门?”

    陈长生尴尬点头,“燕王那里可能有点急事,邀我过去一叙…”

    “也好,我便与先生一道而行,一来有些话要说与先生听,二来也正好去见见二弟,三弟。”

    “秦王、晋王也在?”

    “恩,一大早就去了,我五弟也在,本来老十三他们几个年幼些的也吵着出宫,被我劝住了,先生提出的藩王集团他们都很关切。”

    陈长生点头,自己猜的不错,“既如此,太子若不怪罪长生僭越,便与我一道乘坐这蒸汽车吧!”

    “先生与我不必讲究那些虚礼,蒸汽车如此神异,我求之不得!”

    段洪殷切打开车厢门,待两人上车后,一拱手,“就由卑下为太子、少爷掌车!”

    两截车厢,后一截上了6位,4个陈府的,2个太子身边的近卫,车厢中间还横插了一面黑板。

    朱标入座后好奇地打量车厢里的一切,“先生,这坐椅很贴合身体,又极为柔软,是填充了棉花吧?”

    “倒不是棉花,而是家禽的短羽与绒毛,高温蒸煮后,晾干,再填充进皮革,比之棉花来,更柔软也更保暖些。”

    朱标有些想象不出,追问道,“比棉花还要柔软保温?”

    恰在此时,蒸汽车预热结束,噗嗤噗嗤声逐渐急促,车子开始缓缓启动。

    朱标抓紧了座椅两侧,面色微微紧张。

    片刻后,车子越来越快,而颠簸程度却是很轻微,朱标脸色逐渐放松的同时,喜色上涌,

    “先生,这蒸汽车竟然无甚颠簸,比之乘坐马车要舒坦很多,除了这声音大了些。”

    陈长生略显尴尬,摇头叹息道,

    “这车委实粗糙,盖因为很多工艺以如今大明的根基,还实现不了。只说海外有一种橡胶树,收割其胶脂,再经过特殊制作,能产出极其柔韧耐磨之物,且这物还弹性十足,充入足够空气,圈绕在车轮上,则车子的速度可以再提升一两倍,且颠簸更小,更为安静,还不会伤及路面。”

    朱标一脸急切,“先生,这橡胶既然如此重要,不如请先生指个方向,我去安排人为先生取来!”

    “太子爷,急不来,咱不能什么都跟我脑子里的场景比,总之这世间每一样事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是暂时不显,等待我们去发掘而已。”

    “如今咱大明自己内部的种种还没理顺,就像是地基还没牢固,又岂能着急着盖上层建筑!”

    朱标一拱手,“先生说的是,是标心急了!”

    “对了,先生,昨日父皇同意免了我太子子衔,允我在先生之新学以及教化天下上努力而行,标以后就要拜入先生门下了,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陈长生既意外又带着赞许,不愧是老朱,

    “太子爷这般可觉委屈?”

    朱标笑容真挚,“怎么会,正如先生昨日之言,那个位置对我来说就像一座大山,时刻压迫的我难以喘息,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让我无法拒绝,无法言苦,若有得选,我宁愿如五弟那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不自在!”

    “如今先生提出那更为合理的皇位继承制度,标是真的欣喜万分,大位就该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去做,只有那样才是对天下,对我朱家未来负责。”

    “先生不但将我从深渊中解救出来,还给标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

    说道这,朱标上半身一躬到底,“标遇先生,如获新生!”

    陈长生受了这一礼,又还了一礼,

    “万民有朱标,何其幸也!”

    朱标侧了侧身,一脸谦逊,“我之道路还望先生多帮扶!”

    陈长生沉思片刻道,

    “开万民之教化,需有国策相辅佐,至少书本、学堂等费用离不开朝廷支持,标立朱学,一部分来自儒家传承,一部分以我之杂学为基。”

    “朱学分两部分,入门级,适合启蒙,以3-6年为宜,偏重儒家经典及算术;”

    “初级教材,3年,适用于将各行各业的基础了解以及简单应用。”

    “以7岁孩童为例,经过入门、初级教材教导后,也就14岁左右,此时作为分水岭,一部分以后补或学徒的身份进入各行各业,想来过不了多久,就能胜任各种职缺。”

    “另一部分则不满足现状,欲在其中某一学科中攀登高峰,是借鉴古之杂学也好,自己埋头实验探索也罢…这样的人多了,各种各样的新生知识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那时,作为教化天下的开创者,便是真正的收获季节,你以及你未来的门生们,会将各种学问发扬到何种程度,怕是我也无法想象!”

    朱标双拳紧握,满脸憧憬。

    “可这样,你也只能算半圣,因为你的朱学来自先贤,来自我,而你有的只是教化之功,而这教化之功多半还得与朝廷,与龙椅上那位分润。”

    朱标笑的淡然,“纵然如此,标无憾矣!能为大明百姓谋福,能为大明强盛做贡献,是我身为朱家子嗣当仁不让之事!”

    陈长生心有不忍,多好的朱标!

    私心来说,陈长生该自己来做这件事,名字都想好了——《长生门》。

    仗剑游天下,惩奸除恶的同时广收心性好的门徒,一路游学授课,多年后门生遍天下,那该是多少众生愿念!

    可朱标呢,如此心性纯良,身份如此尊贵,年纪轻轻痛失妻儿,间接因为自己弃了那个位置,虽然原本的历史他也没当成皇帝。

    正思索间,车开始减速,目的地要到了…

    “朱标,你的另一半成圣之路在于创建一门全新的学问!”

    朱标紧绷上身,目光灼灼,眼中渴望毫无掩饰,古人皆重身后名,为朱家天下付出是应该的,但若能青史留名,谁不想?

    “《社会学》,需要你亲身去经历,去探究,去整理,再成书!”

    “我也只能给你指个大概方向。”

    “从一个村庄开始,他们的现状,他们的诉求,他们的陋习,他们需要的里长该有什么样的能力与权柄,除了里长之外,他们是否还需要朝廷委派其他吏员,这样一个村子如何才能尽快将日子过的好起来;”

    车子已经停稳,段洪真正离开驾驶室,陈长生语速加快,有时候灵感就是那么一闪而逝…

    “再到一个县,从多数百姓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真切去了解,该需要多少个职权部分,如何真正做到吏治清明、各司其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走访、观察民众,代入百姓遇到的一件件事,很复杂,很繁琐,却非常重要!”

    “到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县太爷,他就算长八条腿,16只手臂,也处理不完这些事,索性就不处理…”

    朱标目泛精光,“先生,我大概明白了,治理一个国家,得从最底层考虑,百姓的不同需求代表着需要有不同朝廷机构负责管理…”

    陈长生点点头,朱标一点就透,人家只是见识不如后世,但心智绝对是人中龙凤!

    朱标继续道,“先生大概是说,彻底了解一县,再到一省,除了朝廷机构,包括当地特色,商贾之道,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等等,将之尽可能详尽地造册。得此书者,上到朝堂,下至百姓,都能从中找出优缺以改善,亦可掌它省之信息通有无…”

    陈长生点头,“这算是一本关乎民生,关乎朝堂架构的百科全书,一旦问世,则史无前例!待你的朱学完成可供启蒙的入门学说,就可游走天下,广收门徒,掌教化的同时,去完成这样的壮举,期间种种困苦,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此岂能不是圣人之道!”

    朱标目露坚毅,“此道,标虽死无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