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30章 上阵父子兵

第30章 上阵父子兵

    “父皇,儿臣连后宅都管理不好,又如何有能力掌管天下万民,还请父皇免去儿臣太子之衔!”朱标伏地跪拜,态度恳切。

    朱棣心头酸楚,赶紧打断,“大哥不可!”

    接着也跪了下来朝朱元璋道,“父皇,孩儿根本没有觊觎大位的念想,陈长生之言不过是未来的一种可能,如今皆可预防,就算大哥将来真的有背疽之患,有长生医院在,又何惧之!”

    其他三兄弟也是苦苦劝慰!

    朱元璋与马皇后交换眼色,皆有欣喜,兄友弟恭,这才是真正让老父母欣慰之处。

    “你们都起身吧,其他弟弟妹妹都还小,国家大事暂且还轮不到他们触碰!”

    “来,老二,老三,老五,你们三兄弟各自说说那藩王制度的优劣!”

    朱樉的秉性老成持重,并不犹豫便开口道,

    “回父皇,儿臣以为随着咱朱家子嗣开枝散叶,数量必定是巨大的,若全靠国家供养以及分封,越往后越容易拖垮国家财政,封地越来越多,也会逐步侵占百姓的生活空间,长生所言不错,这不是减少俸禄就能解决的事。”

    饶是朱棡在封地肆意妄为,经过这一番透视未来,也默默点头,毕竟把朱家江山掏空,意味着自己的后代也会不得善终。

    朱樉继续道,

    “大哥做太子也好,将来继承皇位也罢,咱们作为手握兵权的藩王,必然是拥护大哥的。”

    “可大哥的后人,或者儿臣的后代,谁都不能保证彼此和睦共存!”

    “既然如此明显的弊端存在,为我朱家江山,更为朱家后人,儿臣觉得陈长生所提出的藩王制度确实值得父皇借鉴。”

    “正如陈长生所说,国家有一些特殊行业,绝不可假民间商贾之手。”

    “这样的行业关乎国家运转,又确实有着一定的利益!”

    “皇帝要忙于治国,那这些特殊行业正是需要信得过的人管理。”

    “孩儿实在难以想象,除了我朱家自己人,还有谁更合适!”

    “但涉及具体哪些行业,利益又如何分配,甚至公主、驸马是否要参与进来,藩王子弟的考核方式,未通过考核的儿孙是否还能享受国家供养等等,皆需父皇定夺!”

    “最关键是,当某个皇帝昏聩无能,我等一众朱家后人能有投票权,儿臣个人觉得十分有必要,以免出现类似于故事里朱允炆之流的皇帝,那对我朱家子孙以及大明江山的伤害,让人难以承受!”

    朱棡接话道,“二哥所言极是,但弟有补充!”

    “哦?”朱元璋有几分诧异,这莽撞的老三居然还能给老二作补充?

    “老三,你说说看!”

    朱棡心中有些许畏惧,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应用陈长生的所谓假设法!”

    “皇家银行成立后,士卒的饷银都是由皇帝直发!藩王们打理藩王集团,自然不会再染指兵权,若遇上二哥所说的昏聩皇帝,就算全票反对,就不怕被一锅端了?”

    虽然表达的不够条理清晰,但大家都明白了,皆若有所思!

    朱元璋微笑夸赞道,“老三倒是活学活用!”

    “这个假设提的好啊!”

    “不过倒也容易解决,军制迟早要改,咱定下规矩,军队分日月兵符,日由皇帝执掌,月分11块,由藩王集团11位执事各执一块,当有7块月符同出,则日符暂时失效,待选出新皇再重授其日符!”

    众人皆在沉思可行性,朱元璋踱步突然补充道,“月符仅在选举、废立期间有效。”

    朱棣却有不同意见,“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军权非儿戏。”

    “哦?”朱元璋面色认真,“老四,你且说说看!”

    “是,父皇,儿臣以为,三哥所言已是极端。”

    “先说这皇子培养计划,再说这一众皇子隐姓埋名外放数年,一个人的心性可以持续伪装,但政绩却做不得假!”

    “一众藩王选择了他继位本就有从龙之功,再者藩王集团是帮皇帝打点特殊事业的,利益与皇帝一致。”

    “藩王们又不掌兵,也不干涉朝政,得是多么极端的皇帝,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屠戮自家亲戚!”

    “再者,经过百家争鸣,大行教化于天下,那时候的百姓早已明辨是非,更何况百里挑一的朝臣?”

    “又岂会坐视如此惨剧发生?”

    “难道这位皇帝要灭世不成?”

    “所以,孩儿认为,若制定完善的继承制度,并由一众藩王集体投票,出来的帝王,绝无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既然有了禅位制,规定了皇帝在位的年限,给了藩王选举权,绝不能再给废立权!”

    朱棡尴尬回应,“老四说的对,倒是我钻牛角尖了!”

    “看来这假设法,也不能乱假设!”

    “爹,孩儿错了!”

    朱标附和道,“父皇,四弟果然思虑周详!藩王集团本就是个利益集团,如若再有废立皇帝,甚至掌控军权的权利,那反而是坏事!”

    “如四弟所说,新皇通过种种教育与历练,最终被大家认同并选举而出,怎么可能不堪到极点?”

    一众兄弟齐齐点头。

    朱元璋笑骂,“咱差点叫老三带进沟里去!”

    “不过嘛,这假设法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咱发现了,不能让藩王们拥有废皇帝的权柄!”

    “而且也再一次证实这皇位继承法的可行之处!”

    马皇后笑着附和,“倒也还有个好处!”

    “哦?还有咱没想到的好处么,妹子,快给咱说说!”

    “如此,后宫各家再没那些阴暗算计,各人心思都放在如何教好自家孩儿身上。”

    “正如那后生所言,不管嫡庶长幼,人人都存有那么一丝希望,都有个奔头,公平公正。”

    “唉,早些如此,老大家的惨剧又岂会发生!”

    众人皆若有所思。

    是啊,若一开始吕氏就看到希望,又岂会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选择这种卑劣手段出头?

    朱元璋不忍马皇后悲伤,朝朱标投去目光。

    朱标赶紧表态,“母后还是要注意身体,孩儿的事,孩儿会处理好!”

    马皇后还是有些不忍心,“允炆他?”

    “母后放心,允炆年幼,虎毒尚不食子,孩儿会好好教导,包括允熥,争取叫他们将来都能通过藩王集团的考核!”

    没提吕氏,大家都懂,这等丑事虽不宜公开,但吕家一族必被清算,借口嘛,随便!

    有些事,必须朱元璋开口,反正大伙都知道,原本的历史轨迹,朱标也没能当皇帝。

    现在不但有了更长命的机会,还有极大可能成为朱家圣人。

    “你们大哥的请求,咱允了!”

    其他几兄弟皆露出惊讶的表情。

    朱标喜形于色,赶紧大礼拜谢,“谢父皇恩准,儿臣日后定将教化大业坚定不渝地施行下去!”

    老朱抚须微笑,“老大,咱会全力支持你的成圣之路!他们不是嘲笑咱粗鄙么,就是叫他们瞅瞅,我朱家圣人必将名流万古!”

    “标儿,你的太子之位咱暂时不动,待方方面面安稳些再提不迟!”

    “是,父皇!”

    “不过,你以后不用处理政务,且去长生府上小住吧!”

    “咱观他是个不肯受羁绊的人,在他离开前,尽量多学些本事!”

    朱标大喜,“是,孩儿定会好好求教!”

    朱元璋又转头朝朱樉望去,笑问,“老二,你可对太子之位有想法?”

    朱樉噗通跪地,“父皇,您别开孩儿的玩笑,孩儿胆小!”

    又转头问朱棡,“老三,你呢?”

    朱棡一脸生无可恋,“孩儿只想领兵出征,待父皇您整顿好军制,给孩儿指个方向,那个,最好是倭国,孩儿替您去搬银山!”

    朱元璋又转向朱橚,朱橚赶紧跪地求饶,“父皇,孩儿心向长生医院,若父皇应允,孩儿定将此类医院开满整个大明!”

    只剩朱棣站立不安,这一个个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朱元璋最终望向这个神情外貌最酷似自己的儿子,笑容满面,

    “永乐大帝么?”

    朱棣脸都黑了,赶紧下跪,瑟瑟发抖。

    包括马皇后在内,其余几人都是幸灾乐祸,笑的胳膊腿乱颤。

    “永乐大帝,叫咱说你啥好呢?咱给你娶了个那么聪明贤惠的媳妇……”

    “罢了,为了咱老朱家的传承,还是叫你娘给多张罗几房吧,那皇位继承制度咱就不替你操心咯!”

    朱棣瑟瑟发抖,“爹,您别说了,孩儿根本没有继承大位的念想!”

    朱元璋不容置疑,“那怎么成,咱老朱家,既要圣人,也要能比肩秦皇汉武的永乐大帝!”

    “爹……”

    “莫要作女儿姿态!”

    朱元璋转身回归座位,“都起来吧!”

    一众儿子排排站好。

    “老二,老三,你们先回封地,顺带着把老四的一亩三分地也给守好咯!”

    “儿臣遵旨!”*2

    “待咱整顿好军制,仗有得你们打,不过为了日后藩王改制,你们的子嗣能有个好成绩,能启蒙的都送回来,跟着你大哥好好学习!”

    “多谢父皇!”*2

    “老五,太医院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咱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将他们的家学都给咱拿到台面上来,照着长生医院的制度,咱不养废物!”

    “儿臣遵旨!”

    “老四,皇家银行的一切由你去做主,特许你有进出长生府邸的权限!”

    “儿臣领命!”

    “老大,除教化外,允熥也需好生教导,将来特许他与老四家的孩子们一道竞争大明第三世皇位!”

    朱标有些不知所措,一时间不敢应答!

    朱元璋朝朱棣望去,朱棣赶紧应答,“父皇,大哥,本该如此!”

    朱标略一思索,毕竟他对自家小儿子亏欠太多,“如此,孩儿替允熥多谢父皇,多谢四弟!”

    朱元璋叹口气,开启了教育模式,

    “你们呐,其实长生那小子说的分毫不差,皇帝也不过是个职业。”

    “如果有的选,咱宁愿领一路兵马,杀入敌境,好不快意!”

    “咱难道不想四处走走,看看大好河山?”

    “咱难道愿意整日泡在奏章里,亦或是跟那群臣子斗法?”

    “个人有个人精彩活法,一大家子和和睦睦才是正解!”

    ……

    翌日。

    奉天殿。

    朝会如火如荼。

    朱元璋抛出了议题,就眯眼假寐,坐看一群小丑相互打擂台。

    朱标表面上还是太子,不过这个早朝做完样子之后,他再也不用看这群跳梁小丑。

    以前这些文臣,在他眼里都是大才,学问高山仰止,人品更是高节;

    可如今被陈长生扒开了其来历根脚,述说了其背地里的藏污纳垢,实在是叫他倒胃口。

    回忆起以往朝堂上的一幕幕,更是凸显出比比皆是庸碌之辈。

    就这么一个商税,一群人差点打起来,反对的理由个个是冠冕堂皇。

    朱标瞄了一眼上方的父皇,再回想以前的自己总是跟着文成一起与父皇唱反调,想来父皇那时候一定很失望吧!

    先生说的对,大秦就算扶苏顺利登基又如何?还不是要被忽悠瘸咯!

    眼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几位官员,再难招架一群文臣的引经据典。

    朱标回归心神,罢了,也该替父皇做一回恶人了,这仁慈宽厚的太子之名,见鬼去吧!

    怒而起身,“够了,尔等这般作态是要将朝堂当菜市口不成?”

    武将们本都在习惯性神游万里,太子爷居然发威了?这一下子都来了精神!

    文官们告罪一声,纷纷退回各自班列,心中嘀咕,太子殿下怎会如此愤怒?咱平时不都这般么?

    朱标直接点名,火力全开,“兵部给事中,你说,你反对开征商税的理由是什么?”

    一中年酒糟鼻官员出列,恭恭敬敬一礼,

    “回太子殿下,微臣以为商贾不事生产,逐利而往,要对他们开征商税,他们必定将税赋强加在物价上,最终吃亏的还是百姓!”

    朱标微微点头,“礼部侍郎,你的理由是什么?”

    又一肥胖官员出列,“回太子殿下,臣以为对商人实施庇护,与我朝重农抑商的国策不符;商人本就奸诈,若再得朝廷庇佑,岂不是要横行无忌,礼乐崩坏啊,殿下!”

    朱标有些没有耐心了,“你们还有什么反对理由,一个个出列奏来!”

    “太子殿下,开放商贾必将引起奢靡之风,届时人人学为榜样,该如何是好啊!”

    “太子殿下,臣以为征收商税会引起商人们的抵制,届时物价飞涨,一物难求啊!”

    ……

    朱元璋望着台下出列的数十位大小官员,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继续看戏。

    朱标叹息一口气,这就是先生口中的士大夫啊!

    “这本就是户部的事,与尔等职权有何瓜葛?”

    “商人抵制,物价飞涨?商人既然都唯利是图,你要挣2两,总有商人觉得挣1两就够,甚至有人只需要挣半两,薄利多销,孤不为商贾也知晓这浅显的道理,你们口中奸诈的商人岂会不懂?”

    “天下商人何时这般团结了?不都巴不得自己的货卖的比别家多,比别家快吗?”

    “假设朝堂上不从了尔等,可是要下朝后私会密谋,煽动背后商贾们罢市,然后这应天府一物难求,物价暴涨,说不得还有乱民被蛊惑,聚众生乱,可对否?”

    一众朝臣愕然地望着挥斥方遒的太子殿下,心中叫苦不迭!

    太子殿下,您变了呀!这可如何是好啊,咱们期盼已久的圣君,唉!

    “户部尚书!”

    “太子殿下,老臣在!”

    “商税征收具体细则,合法经商商贾的优待政策等,你户部先列章程吧,待拟定后再奏报父皇定夺!”

    “是,太子殿下!”

    “当务之急是尽快制作并颁发商贾,作坊经营许可证,登记在案。各地衙署同步执行,若登记之信息与将来经营有偏颇,则取缔经营资格。”

    “老臣明白了,请太子殿下放心!”

    朱标目光在出列众人身上打量一遍,冷冷道,

    “你们爱弄出什么动静,尽管去弄!”

    “咱大明真正的百姓如今都在为温饱努力,有多少人舍得花钱,又能受多少影响?”

    “诸位都是经历昨日大朝会之人,一个个不思求变,妄图逆势而为,终将被淘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