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29章 论制度的生成5

第29章 论制度的生成5

    陈长生点点头,

    “要知道,这些缙绅豪族不知道有多少银子埋在地窖里。之前说过,银钱不流通,那就无法对社会产生价值,反而世面上缺少银钱周转,这些人囤积大量现银,一到灾年,就大肆囤积粮食,发国难财!”

    “并且这些地窖满是金银的土财主,也不舍得投资诸如作坊之类的,反而是每到灾年,就大肆出手囤积田地!”

    “银行吸收这些闲置的银钱,看似付出了些许薄利,但国家却可调动这些钱财,诸如全天下大修水泥路等等!”

    “当然,即便是皇帝,亦或是户部尚书,动用这银行里的钱暂作他用,同样要支付利息,也要按借据定时归还!”

    “这皇家银行是国家经济命脉,虽由陛下掌控,但它不是陛下的钱袋子。”

    “一旦哪个皇帝管不住手,肆意挪用,那就是在挖国家命脉,自毁长城,切不可存一点侥幸心理!”

    朱元璋点头,朱棣也点头,这不得不防!

    “银行之利在于那些有本事却苦于没资金的人,通过一定的审核,将钱财借给他们,并收取比存款高出一倍左右的利钱。”

    “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守财奴将地库里的银子,拿出来给其他想要干实事的!”

    “统治者利用银行这个机构,就可坐看全国各行业人才平地起高楼,还能赚一波差价,岂不快哉!”

    “前提是皇帝老爷制度跟得上,路引、商人不可穿丝绸之类的种种限制,您得放开,只要他们不做违背大明律法之事,那就都是您该保护的子民!”

    “陛下您该巴不得这些有钱老爷都大把花钱大把享受呢!”

    “他们花了钱,就有人挣钱啊!”

    “不但不限制,还明确告诉他们,你们放心大胆地炫富,只要不违法,你富可敌国,皇帝也保你无事!”

    “当银行通行天下,慢慢地,大家都养成有钱放银行的习惯。急用钱也可问银行借,不怕被那些黑心放贷者敲骨吸髓!”

    “那时候又一个好处出现了,皇帝可以清晰知道每家每户的钱财,哪家突然多出一笔来历不明的钱,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

    朱元璋叹服,“如此说来这皇家银行筹建,刻不容缓!”

    一众皇子纷纷表态,“父皇,儿臣愿带头存钱!”*4

    朱元璋笑容满面,“尔等有心了!”

    “当咱们大明愈发强盛,周边那些小国国人会将印有咱大明皇帝头像的精美纸币当作是真正的钱!”

    “纷纷拿出金银来兑换!”

    “一方面咱们大明银行疯狂吸纳周遭金银,另一方面,当一个小国连钱都是用咱大明的,想盘他,制裁他,甚至缓慢用文化彻底征服,不都是大明皇帝说了算嘛!”

    一群人倒吸一口凉气,兵不血刃啊!

    “皇家银行每年赚出来的那部分钱财,属于皇帝可支配的。”

    “加上藩王集团运营的那些特殊行业分红,以及全国各地矿产租赁等这些钱财,才属于内库,而内库其中的两大开销必不可少!”

    “其一,军备研究!”

    “其二,通过银行为每一个士卒开户,由皇帝内库直发饷银到每一个兵!”

    “彻底断绝文人对军权的染指,对作战的指手画脚;”

    “也断绝底层士卒跟将官造反的可能性!”

    朱元璋,朱棣纷纷目露精光!

    “当然,如此一来,对皇帝个人素质要求更高,必须是一心为民,而不是那种昏聩,喜怒无常之辈!”

    “所以,藩王集团本就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当某个新皇帝严重威胁国体,诸藩王可全民投票,来决定是否罢黜,重新选择其他,毕竟与这个皇帝一起历练的皇子中,优秀的肯定不只他一个!”

    朱棣连连点头,毕竟他那些个后代真是一个个都很废物!

    朱元璋既已知道明朝历史走向,再有历代王朝的昏聩帝王还少了?

    “咱觉得不错,家主能力不够,那一大家子就坐下来重新选一个家主就是!”

    马皇后也认同,“咱也觉得长生说的有理有据,如此不但朱家兄弟同心,也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陈长生乘热打铁道,“在后世,想当一方父母官,候选人都得走街下乡,宣讲自己若是当了官,当有哪些政策,如何带领大家过的更好!”

    “若是人们选了他,最终这人是在哄骗大家,那结果可能这人一家子连门都没脸出!”

    “老百姓最实在,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拥护谁!”

    “若是陛下让他们都能吃饱饭,哪怕陛下没有军队护持,百姓们都能一个个扛起锄头挡在陛下前面赴死!”

    “他们可不是那帮嘴上喊着忠君爱国,却背后藏污纳垢的程朱之流!”

    朱标脸色有些不好看,火辣辣的,以前谁要这么说,他必然反对,可如今知道那帮士大夫们干的那些勾当,真正是痛心疾首,信仰崩塌!

    朱元璋笑的开怀,“咱当初也是穷苦出生,谁要是对咱好,必然是舍得卖命的!”

    陈长生补充道,“皇家银行初开,必然会触碰很多人的利益。”

    “他们大抵能用的手段就是挤兑。”

    “先安排分批存,待银行储备金银多了,均衡调度到其他银行后,再鼓动百姓扎堆取钱!”

    “一旦某地的银行被挤兑,短时间其他银行又不能及时运过去现银,那么老百姓拿着纸币却兑不到银子。”

    “届时,就会引发动乱!”

    “这些缙绅文人,造反是没本事的,但制造舆论,搞些假海盗,假山贼,亦或是这种鬼魅伎俩,却是信手拈来,不致命,却恶心人!”

    朱元璋杀机毕露,“他们敢!”

    显然他已经把银行当作国家命脉了,敢对银行下手,有几个脑袋?

    陈长生苦笑,他就怕老朱会这般处理,所以才刻意提醒,

    “就是知晓陛下的性情,才刻意提醒。”

    “很多时候,暴力解决不了事情,人家存钱,取钱,犯王法了吗?”

    朱元璋呆立当场,“这,这……他们恶意挤兑,这难道不犯法?”

    “您有这条法律吗?”

    马皇后难得见自家丈夫在外人跟前吃瘪,噗嗤,笑出声来。

    “一个国家强盛之后,就会慢慢朝人权,法制化社会发展!”

    “人权,其实也是律法中的一部分。”

    “后世的法律多到需要有人专门学法律这一门学科,这种人未来一部分从事刑名,县令只管政务,案件之类就由专门学习律法之人主管,而且缉拿罪犯又有专门的部分,各自职权分的很明确,就是怕不懂装懂,草菅人命,也怕缉拿之人滥用权柄。”

    “法律就像制度一样,需要不断完善,朝堂当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研究并不断推出新的法令。”

    “比如专利法,所谓专利法很重要。我辛苦发明的水泥申报给国家,获得一定年限的独断权。”

    “之后,我可以选择一次性变卖技术,也可以与多人合作,分润他们未来的利润。”

    “若是没有专利法保护,当水泥问世后,却被别人模仿了去,亦或是被某个位高权重的人讹诈了去,您觉得黑暗吗?”

    一群人异口同声,“黑!”

    “可若是没有专利法,我去状告谁呢?模仿我的人或许会说,我祖宗早八百年前就弄出水泥了,我家只是没有公开罢了…”

    “如此倒打一耙,真正人间惨剧啊!”

    “要知道,诸如医学,诸如改良高产粮种等等,那是要数代人呕心沥血才侥幸成功的。”

    “一面世,就要被模仿,所以,如今大伙都把书本,秘诀藏得死死,国家能进步吗?”

    “最终反而是外国人漂洋过海,花大价钱来买典籍,买匠工!”

    朱元璋糟心无比,一众皇子也是个顶个的憋屈!

    “重八,这专利法还是得尽快啊!”她一个不干政的皇后,心里都憋屈的慌!

    陈长生安慰道,

    “皇后娘娘莫焦急,这又非陛下之过!”

    “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社会就一直如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士大夫们这一套蛊惑了多少朝代,多少帝王?”

    “活该他们跪迎新主,却被一个个被严刑拷打,整整拷打出7000万两!”

    “转头高呼奴才叩见万岁爷,一个个头顶剃的光秃秃,张口闭口奴才自居!”

    “那时候他们一个个再也不口称清流,不敢跪宫,不敢死谏咯!”

    “毕竟奴才就是奴才,主子一个不高兴,打死他们跟拍苍蝇似的!”

    “哪像汉家朝代的这些帝王,都忌惮自己被扣上昏君,暴君的帽子,所以士大夫们有恃无恐!”

    “咱们大明朝出了诨号水太凉的江南文人之首,朝堂重臣,不知笑掉了多少后世人大牙!”

    陈长生老毛病又犯了,终究是心里那团意难平太意难平!

    “人一个流落风尘却青史留名的绝美才女,就是看不下去那末世之景,女儿身报国无门,一心想嫁个才子,妄图辅佐夫君为国效力。”

    “结果却被享誉江南的清流名仕收为了小妾,一副忧国忧民,出口成章的朝堂大员,家中资产数百万两,比一年国家税收都多!”

    “大民覆灭,小妾与他说好的一起投水,以身报国。”

    “小妾跳完了,又被这厮给捞上来。小妾怒问,为何不跳?”

    “诸位猜,这位装了半辈子的清流名仕怎么答?”

    “水太凉!”

    “先生之前说了他的诨号!”

    朱元璋又气又笑,整张脸憋的通红。

    马皇后笑骂,“行啦,想笑就笑!”

    朱元璋这才放肆大笑起来,笑着笑着,老脸上泪水滑落!

    “爹!”“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唉,真是苦了我那后世孙咯!”

    陈长生十分好奇与不解,朝朱标拱手问道,

    “太子殿下儒学造诣深厚,长生有一困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太子爷解惑!”

    朱标回礼,“先生请讲!”

    众人也好奇,什么样的问题,居然陈长生这样的人都弄不懂,要问太子!

    “朱熹他自己都有很多女人,却言,灭人欲而存天理,何解?”

    朱标哭笑不得,朱熹他老人家……罢了,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此言不能从表面来解读,实为劝人控制过度的欲望!”

    陈长生恍然,“如此倒是我狭隘,错怪了朱老先生!”

    众人齐齐点头,陈长生这态度不错。

    陈长生以茶水在桌上写字,众人纷纷朝字望去,这字看着简单,又有不同,但大抵能顺句子独得出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长生边写边道,“古人就喜欢把简单的句子复杂化,口呼教化万民,却害怕太简单,让他们失去了卖弄的资本!”

    “太子殿下教我,我当回赠一礼!”

    “此乃标点符号,”陈长生蘸水在一边继续写,

    “此乃逗号,意为一句话没到底。”

    “此乃句号,表示一句话完结。”

    “此乃问号,表示疑问。”

    “此乃感叹号,表示剧烈的心情。”

    “此乃省略好,表示剩余的无需再写,读者应当懂得后面省略的内容。”

    “最长用的,便是这逗号与句号。”

    “那么诸位请看!”

    说罢,在那句话上标注变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标心神恍惚,“啊,这,这…先生,非是作此解啊!”

    这是在篡改圣人言呐!

    几位皇子个个恍惚,尽管他们学业并不如朱标优秀,可先生分明不是作此解啊!

    朱元璋抚掌大笑,“好,好,好一个逗号,句号,当真是妙用无穷!”

    “哈哈哈哈,咱觉得就该这般断句!”

    “百姓若明事理,便由的他们;百姓不能明辨是非,那就教化他们……”

    “哈哈,咱就觉得这般作解,才是正理!”

    “咱怎么可以愚弄百姓?想来圣人也不该存愚弄百姓之心,否则岂能被称为圣人?”

    朱标呆呆地望着洋洋得意的朱元璋,父皇啊父皇,先生不知其真意,难道您也装糊涂吗?圣人勿怪,圣人勿怪啊!

    朱棡率先声名立场,“父皇说的对,圣人岂能愚弄百姓,定是教授我等学识的夫子学艺不精!”

    其他几人面面相觑,罢了,于是也含糊附和,“三哥(三弟)说的对!”

    朱标不敢和老朱顶雷,可自己这群弟弟一个个倒反天罡,转头怒目而视,

    从老二开始有一个算一个,都笑的尴尬。

    “太子爷,莫要如此,圣人之言言在千百年前,许多并不适用当下;若圣人真那般厉害,天下早大同了!”

    “我之前曾说,发扬君子六艺的同时,汇集一帮老学究,将学说中的一些经典整编出来,再利用这标点进行断句,整合出一套只需花费几年功夫,就能读完的儒家经典,以此作为树立品德,教化万民的标准。”

    “真正将圣人学说发扬光大,岂不是一桩美谈?”

    “人除了学习修身之道,总还是需要学习其他本领的,算学,天文,地理,冶炼,矿藏,修桥,建造,水利,农桑,商业,机械,航海,医学,制药,军工,军士学院,律法等等!”

    “这些都需要被发扬光大啊,岂能仅仅一个儒学就要学十几载?”

    “您当是这些皇室子弟中最有学问的人,带头将这一门门学科建立雏形,才有后人不断发扬光大啊!”

    “而您,作为主持者,必将门生遍地,青史留名啊!”

    “孔圣人不过是周游列国,门徒三千,创立儒学!”

    “可您,一旦完成这些为国为民的诸多学科雏形,教化的可是天下万万黎明百姓,您不是圣人,谁敢言圣?”

    轰隆!

    朱标如同脑袋里闪过一道霹雳,仿佛是寿数将尽的筑基大圆满修士,一朝顿悟,摸到瓶颈,金丹之路,就在眼前!

    “圣人……”兄弟几个齐齐嘴巴大张!

    老朱正愁这皇位到底咋整,老大,老四……

    咱老朱家要出圣人,圣人呐!

    永乐大帝,圣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咱老朱,统统收下!

    马皇后也是眼神透亮,长生这后生可真是一颗七巧玲珑心!

    这些繁杂的学科,每一门都利国利民,以标儿的学识,又有这后生的辅助,再有这身份便利,教化万民,门生遍天下,可不就是老朱家的圣人嘛!

    陈长生捏起一片薄瓜,细细品尝,他这样劝导,自然是存着私心的。

    教化万民,朱标领头确实合适,他辅助一波,信仰照样收割。比他自己劳心劳力去做新学,那顺利多了!

    再者就是存了朱标与朱棣的冲突,不管如何,在百废待兴的时代,需要的是雄主。

    老朱可以,朱棣可以,朱标不行!

    但老朱不可能把制度一下子改完,待老朱去了,若是叫守成之君上位,不说继往开来,不开倒车都算烧高香!

    陈长生毕竟是外人,一些大事作决断,并不适合他在场。

    起身,朝朱元璋、马皇后的方向躬身一礼,

    “陛下,皇后娘娘,天色将晚,还请准许我先行告退!”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长生小子,今日倒是辛苦你了,早些回去休息,你的付出,咱搁在心里!”

    马皇后也送上关怀,“府上缺啥,叫下人提一嘴,咱给你安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莫要太过劳心!”

    “多谢陛下,多谢皇后娘娘!太子爷,诸位王爷,长生先行拜别!”

    诸皇子齐齐起身抱拳,“慢走!”

    朱元璋朝某个方向打了个手势,幽灵般的二虎现身,

    “先生,请跟我来!”

    陈长生点点头,“有劳!”

    毕竟这后宫可不是寻常人乱闯的地方,偌大皇宫,没人带路准迷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