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 第二十六章 重任!

第二十六章 重任!

    朱元璋走了。

    朱棣却还站在原地,等到他爹彻底消失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大明朝的四皇子才郁闷转身,踢着地上的小石子,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哼,父皇真是老糊涂了!”

    李九江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朱棣的话他无法苟同,朱元璋怎么会糊涂呢?应该是老奸巨猾!

    毕竟,朱元璋拍他的肩膀,和菩提祖师打孙悟空的脑袋有什么区别?皆饱含深意,皆没有选择。

    诚如此刻,看着满面迷茫的朱棣,李九江只能迈步上前:

    “殿下为何发出这样的不敬?有事做,不是很好吗?”

    朱棣嘴角一撇,当然,还是要先扫视四周,确定御书房内外真的无人,才朝着李九江摆了摆手:

    “九江你就不要再替父皇说好话了,本王不傻的,什么委以重任?说来说去,爹还是没把成立讲武堂的事放在心上,不然的话,干嘛让咱们两个人负责呢?”

    李九江眉毛一挑:

    “殿下此话,可有点灭自己的威风。”

    朱棣还是撇了撇嘴:

    “本王倒是不想灭,可本王有自知之明,虽然咱们两人,都有那个经天纬地之才。可输就输在年轻呐,朝廷上的事一概不懂,既如此,我们怎么成立讲武堂?难不成跑街市上逮着人就带进宫?”

    李九江面露无奈,所以说为什么非要拉着我见君献策呢?即便事已至此,只能翻篇,李九江还是忍不住一叹:

    “唉,殿下现在总算知道臣的难处了吧。先前在大本堂,不管我怎么说,你就是不听,当然,仗义是无错,我也很感激,可功劳哪里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就像陛下适才所言,他不能只听我们的片面之词,就头脑一热,着手让人去办。最起码,也要有个成功的例子,不然的话,百官非但不信服,还会死谏!”

    朱棣面色一怔,这个词眼可有点严重:

    “死谏?他们死谏这干嘛?成立讲武堂,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不需要上课!”

    李九江肩膀一耸: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拿蓝玉将军举例吧,他是我朝现如今不可或缺的武将,这一点,陛下知道,太子殿下知道,我们亦知道,那么蓝玉自己,能不知道吗?”

    “既如此,若是蓝玉得知陛下要成立一个供人习武知兵的机构,就不免会想,如果可行,今后的大明岂不是要出很多武将?而万一这里面,真有几个大才,后来居上,盖过了他,那么今后的日子,哪里还能好过?”

    朱棣双眼微眯,一瞬间戾气十足:

    “没厨子还不吃饭啦?蓝玉再厉害,也是我们老朱家的臣子,父皇要是执意成立讲武堂,他能拦得住?”

    李九江抱着胳膊:

    “那自是不能,哪怕再来一百个蓝玉,也不能。可明面上不能,私底下还不能使绊子吗?更何况讲武堂想要真正的成立,离不开文武百官的支持,偏偏这件事,就是要招他们的忌。”

    “大明不止有蓝玉一个武将,可即便是魏国公、中山侯这样的老将,也会对此心存芥蒂的。”

    朱棣浑身一颤:

    “不可能,天德叔和汤伯都是跟父皇从小一起长大的结拜兄弟,无论父皇要做什么事,他们都不会阻拦的!”

    李九江摇了摇头:

    “不,臣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会阻拦,而是无法认同。毕竟,这是一种观念的革新!”

    “古往今来,想要封侯拜将,要么入朝为官,要么沙场征战。可现在,有这么一群青瓜蛋子,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打仗,对于魏国公和中山侯乃至我爹这样的武将而言,这简直荒唐!”

    “甚至在一部分上,这否定了他们的人生,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随陛下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艰难开创大明的人生!即便那些青瓜蛋子,最终还是要去战场上历练,可跟他们的付出相比,还是太轻易了不是吗?”

    朱棣听到这,大脑早已是一团乱麻,人也彻底慌了:

    “那……这么说,我们根本成立不了讲武堂啊!”

    李九江再度一摇头:

    “不,还是可以的。”

    “怎么做?难道,靠文官?”

    朱棣眉头紧皱。

    李九江却是冷冷一笑:

    “呵,那就更不可能了。武将的心存芥蒂,其实很好解决,因为他们有一个通病,好面儿。所以,即便感受到了压力,也不会直言,不然的话,岂不是反证自己怕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文官就不同了,他们的嘴总是天花乱坠,纵然事情已经被他们颠倒黑白,可表面上,还是能大义凛然,为国为君。尤其是成立讲武堂这件事,会让他们觉得舅公有意重武轻文,既如此,就算被廷仗,也要百般阻拦。”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真有的说。我朝初立才七年,正是发展经济,积攒国力之时,切不可穷兵黩武,还望陛下三思,甚至,就连我们的夫子刘伯温,也会这样劝谏舅公的。”

    又是一番沉重的话,压的朱棣快要喘不过气来,总感觉突然间,全世界都跟自己为敌了呢。

    “不是,九江,照你这么说,我们成立讲武堂,好像是错的哎?”

    李九江嘴角一勾:

    “怎么会错呢殿下?臣已经说过了,这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可惜的是,文武百官理解不了,但万幸的是,陛下理解了。”

    “而这,就是最大的正确。因为不管是刘夫子还是魏国公亦或者其他人,能有今日的地位,说到底,只做对了一件事,那便是从龙之功。”

    “如果当初,他们选择为北元效力,如果殿下,是陈友谅的儿子,我是张士诚的甥孙,那么此刻,我们还能在这里聊如何成立讲武堂吗?所以,陛下的委以重任,真的是委以重任啊殿下!”

    此话一出,聪明的朱棣很快就反应过来,当即倒吸一口冷气:

    “嘶,难道……”

    “不错,只有交给殿下负责,讲武堂才有成立的可能。”

    李九江点了点头道:

    “殿下刚刚,不也认为陛下是在打发您,而生闷气吗?那么在文武百官的眼中,讲武堂就更不会被重视了,因为那只是陛下万般无奈,才放任自己儿子胡闹的举动。况且,殿下只有十四岁,而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纵然是皇子,又能干出什么大事呢?”

    “但正因为此,殿下才能在不被人使绊子的情况下,帮陛下成立讲武堂。彼时,有了成功的例子,陛下才能堵住百官的嘴,让他们信服。”

    听完这番话,朱棣才算是大彻大悟,拍着大腿,激动个不停:

    “我的天,原来如此呢,父皇真的好厉害,好英明神武啊!”

    “是吗?”

    李九江歪了歪脑袋,就是故意道:

    “殿下你刚才好像不是这样说的。”

    朱棣脸庞一红:

    “哎,刚才我那是胡说的,毕竟父皇怎么会老糊涂?只是,成立讲武堂,究竟要怎么做呢?”

    话充满了疑惑,可朱棣已经在直勾勾的看着李九江,虽然他还是那个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竹马竹马,可有一些不懂的地方,问他真的能得到答案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