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谋士单挑吕布,很正常吧 > 第十六章 张子布持才孤傲,非良才之选

第十六章 张子布持才孤傲,非良才之选

    荀彧和戏志才看到曹操如此兴奋,知道徐州的事情应该是成了。

    只是他们不清楚千金买马骨指的是什么?

    放下手中的信之后,曹操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自明眼光果然长远,这一次徐州答应给我们十五万石的粮食。”

    “虽然说能够要的更多,但是自明却觉得咱们应该向陶谦要人!”

    荀彧猜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

    “可是被困于下邳的张昭张子布?”

    听到这话曹操经不住拿起信来再看了一遍,同时说道。

    “不止,连郑玄都被他说动,随后会赶到兖州来。”

    “另外他会想办法把张纮也请过来,这江东二张的名气可是不小啊!”

    这让荀彧脸上露出一抹赞叹之色。

    说老实话,曹操的名声可是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爹乃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

    十常侍之乱,让东汉文人对于太监可是一点都不待见。

    如果不是曹操个人能力卓绝,要不然他也没有机会入主兖州。

    虽然说袁绍用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邺城。

    但是人家后台硬啊!

    其次名声好,四世三公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要不然韩馥也不会在担心之下自尽而亡。

    郑玄这种大儒,要是能够来到兖州的话意义非凡。

    这也能够吸引不少读书人前来兖州,人才随之而充盈。

    于是荀彧便开口说道。

    “恭喜曹公,贺喜曹公,若是此事能成的话,兖州定矣!”

    但是曹操可没有这么乐观,捋着自己的胡须,脸上的笑意缓缓消退。

    “可是兖州乃是四战之地,并不足以凭借,徐州也是打算借我之力以自保。”

    “若是将来袁绍做大,我兖州未必能敌。”

    这时候戏志才则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自明此一去在徐州做下好大的事情,恐怕所图非小。”

    “如果我所料不差,他谋的是整个徐州!”

    曹操一听,眼睛顿时一亮。

    “此话怎讲?”

    戏志才便开始分析道。

    “陶谦之子能力平平,在徐州无甚威望,而且陶谦年事已高。”

    “依托陈氏父子与徐州富商糜竺来治理徐州。”

    “曹公只要有耐心,等到陶谦病重,或是撒手人寰。”

    “在此等情况之下,徐州为了自保,自然就会依托于曹公账下!”

    怪不得曹操对于戏志才如此看重。

    他的这个说法,基本上把赵宁的心思猜了一个一清二楚。

    相比于江东孙氏和尚未崛起的刘备。

    曹操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没有门第观念。

    戏志才虽然出身贫寒,但是的确有才华,曹操与之相见之后就引为知己。

    如今还在袁绍帐下混日子的郭嘉,也是出身贫寒。

    跟曹操见了一面之后,便委以重任。

    袁绍难道那么糊涂,不知道郭嘉的本事吗?

    实际上是因为袁绍要借助袁家的声望来招纳士族子弟。

    短短时间之内自己身边已经有了不少人才。

    既然大家都有才华,寒门出身的人自然就要靠边站了。

    这是阶级立场决定的。

    而曹操能够主动打破这个壁垒,能够立下后来的种种功业也是正常。

    听到戏志才这番话以后,曹操笑着说道。

    “志才所言不错,我心中也是如此作想。”

    “这一切都是有赖于自明在徐州的谋划。”

    “我得自明,简直是如虎添翼!”

    荀彧心中也是非常感慨,没有想到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有这样的心思。

    一开始还觉得,这样的人不去冲锋陷阵而来当谋士是有些贪生怕死。

    可是到了如今赵宁的表现已经完全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

    眼光之长远,心思之缜密,可以说是一时之选。

    既然这做法非常合曹操的心意,于是回信很快就被人给送出。

    这信一共有两封。

    一封就是曹操写给徐州牧陶谦的。

    另外一封是写给赵宁的,让他全权处理徐州之事。

    这就相当于说他不管在徐州做什么,曹操都认!

    赵宁心中也是非常的感慨。

    曹操能够成事,绝对不是偶然!

    虽然都说他多疑。

    可是在徐州这件事情上,他秉承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这也让赵宁更加有信心将此事给做成。

    次日一早,他便带着书信前去拜访陶谦。

    将信看完之后,陶谦的脸上也是充满喜悦之色。

    “如此一来,徐州与兖州能够两家结好,当真是一件幸事。”

    旁边的陈登也是笑着说道。

    “徐州与兖州一衣带水唇亡齿寒,当今天下将乱,若彼此扶持,必定能够护佑一方百姓。”

    糜竺轻轻点头,很是认同的说道。

    “这当真是一场喜事,可喜可贺啊!”

    从这话里面就能听出来。

    不管陶谦也好,陈登糜竺也罢,他们希望的就是守住徐州,避免出现刀兵之祸。

    说白了就是守成之辈,没有进取之心。

    既然这样,那赵宁就吃定他们了。

    于是赵宁笑着开口说道。

    “听说张子布因事得罪陶公,我听闻此人颇有才华,想要登门拜访。”

    “不知能否成行?”

    这时候陶谦因为徐州和兖州结盟一事,心中高兴的很,想也不想就答应到。

    “那张子布持才孤傲非良才之选,若是自明有心自可前去。”

    陈登听到这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想要开口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这事情陶谦早就答应下来了。

    不过陈登觉得要等一等,最起码要弄清楚赵宁想要做什么再说。

    就是这样,所以糜竺这边一直都没给回话。

    身为谋主,陈登心里面很清楚,乱世将至,想要护一方平安。

    光有钱粮和士兵还不行,另外还必须要有人才。

    张昭现在虽然说身份不高,但是也是名声在外。

    陶谦一开始是准备一杀了之,也是陈登在旁劝阻。

    这可并不是因为他对张昭有什么好感,而是为了长远打算。

    不能因此让天下多数人觉得徐州不是容人之地。

    而糜竺对于此事无可无不可,只不过就是一个读书人罢了,有没有没有太大关系。

    赵宁就是察觉到这一点。

    所以主动提出,听到这话以后当下便笑着说道。

    “如此便多谢陶公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