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8开始追风逐浪 > 第28章 大哥的婚事有了动静!

第28章 大哥的婚事有了动静!

    你的段落中并没有发现错别字,字词的使用都是准确的。接下来,我会帮你将段落修改得更加通顺:

    你一个小公社主任,居然还要设调研员配参谋,你以为你是谁?郭大胆的做法让宿建平大为不满。

    不过,好歹还是争取到了一点实际利益。借着调研员的这个身份,可以对目前公社的产业有个深入的了解,这对往后的发展还是很有益处的。

    得到了调研员的身份后,从第二天开始,除了写作外,宿建平便骑着自行车去公社的大小产业闲逛,美其名曰搞调研。

    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宿建平算是基本摸清了新寨公社的产业家底。

    公社办的企业中效益最好的是纸袋厂,效益最差的是水泥厂。

    影响这两个企业效益的最大因素都一样,源头都在隔壁公社地界上的地区水泥厂那里。

    纸袋厂是地区水泥厂唯一的纸袋包装供货商(在水泥粉末太细,化纤包装还不普及的情况下,牛皮纸袋是水泥必不可少的包装材料)。靠着地区水泥厂这个大客户,纸袋厂的效益相当可观。纸袋厂有统筹职工九十多人,年产值接近十万。

    有人受益的同时就有人受害。按道理来说,在这个时代水泥是高端货,应该不愁销路。然而,偏偏新寨水泥厂属于特例。它是新寨公社投资最大,综合效益最差的产业。

    水泥确实是刚需,但也得质量过得去才行。总投资只有五十万的水泥厂,可想而知工艺水平是什么样子。这么说吧,新寨的水泥厂就和大炼钢铁的土高炉一样,纯粹是个面子工程。

    隔壁就是工艺质量过硬的地区水泥厂,如果有人买土作坊新寨水泥厂产的水泥,那这人绝对有些问题。

    当然,新寨水泥厂的水泥也不是完全没人买,只不过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三百多号统筹工的大厂子一年的产值还没纸袋厂高。若不是老郭为了面子硬撑,这个企业早就入不敷出关停了。

    受地区水泥厂影响的不止这两个企业,新寨制麻厂、新寨石字厂,同样是围着地区水泥厂讨食吃。在社办产业中,唯一与地区水泥厂在业务上没什么关联的只有糖蒜厂一家。

    糖蒜厂的效益虽然没有纸袋厂那么好,但起码不会入不敷出。产品主要靠供销社这个渠道往外销,日子还算过得去。

    社办五大企业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另外还有六个生产大队办的产业。这六个产业说好吧,效益很一般,说不行吧,起码没赔本。没有特色、前景有限,这就是宿建平对他们的看法。

    “宿调研员,你既然在调研咱们公社的产业,那我就给你反映反映情况。水泥厂那块一直拖欠着我们的货款,越拖越多,再这么下去,我好好的一个厂子就要被他们给拖垮了,你说怎么办吧?”调研员这个虚职也有人找事,宿建平本想再详细摸摸纸袋厂的情况,结果被厂长贾种安给堵在了车间,向他反映问题。

    这老小子是没事找事,水泥厂和纸袋厂之间的烂账公社里哪个人不心知肚明。你贾仲安也是公社大员之一,怎么不直接去找郭大胆吐苦水?

    感觉被人当软柿子捏了的宿建平,没好气的说道:“贾厂长,你们厂子要垮了?这可不是小事,走,咱赶紧到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看看这事该怎么办。”

    被宿建平拽着就要往公社走的贾仲安一下不淡定了,连忙拨开了拉他的手:“哎呀,我就是给你反映反映情况,我们厂子好好的,谁说厂子要垮了?只是要你重视一下这个事,你可不要兴师动众。好了,情况我也给你说了,我这边还有别的事要忙,你继续调研。”

    说罢,贾仲安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车间,自顾自的回办公室去了。

    老小子估计是觉得宿建平频繁的来纸袋厂有可能影响他的利益,专程跑过来上眼药。被宿建平给将了一军,只得灰溜溜地逃走。

    宿建平确实对纸袋厂有想法,不过不是现在。综合几个社办企业来看,纸袋厂这个包装产业,他觉得在未来是有一定前途的。他想深入了解一下目前厂里的工艺水平,以及琢磨、琢磨将来有可能提升的方向。结果刚有点念头,就被有心人起了警惕之心。

    他警惕他的,咱琢磨咱的,暂时进水不犯河水,没必要理会。

    ……

    当下时代还推行的单休制,只有星期天是休息日。周六下班,宿建平骑车回家。刚到家里,就被老爹和老娘叫到屋里谈事。

    “老二,四队里的杨在雄媳妇给你大哥介绍了门亲事,说是下周礼拜六的时候要来屋里看房子,咱得准备一下。”一进屋,老爹就将事情说了出来。

    大哥的亲事有了动静?这是好事啊:“大,要准备啥?你说一下。”

    “也没啥大的准备的,房子要收拾也来不及,我想着你能不能搞一张水泥票,完了让你三爹把屋里的锅台给打成水泥的,人家来看房子的时候也好看一点。”

    “行,我明天去想办法,买一袋子水泥回来。对了,沙子,明天让老三和老四去河坝里淘些,打锅台是小事,费不了多大劲。”

    “能弄上水泥就成,你大哥这边的新衣裳也做好了,到时候你请个假到屋里应承一下,有你撑门面,成的希望更大一些。”

    “行,到时候我请一天假,到屋里帮着把大哥的这事给弄成。对了,女方的情况你们打听了没?给我说说。”

    “打听了,是杨在雄媳妇的姑舅,滩谷公社的。先前的男人走了,带着个儿子,年岁比你大哥还小两岁,属相也合适。”

    二婚还带着个儿子?怪不得杨在雄媳妇要介绍给大哥。也行吧,在农村大哥这年龄,找个没结过婚的确实不容易。

    “女方先的个婆家那边没麻烦吧?”

    “没麻烦,她先的个婆家那边有三个儿子哪,男人走了后,女娃子就带着儿子到了娘家,回来都一年多了,还能有个啥麻烦?”

    “那就好!带个儿子就带个儿子吧,咱屋里也不缺那一口饭。大哥能把家成了,以后过日子也就整装了。”

    “就是的、你大哥一头子的事了了,再给你找上个媳妇,我和你妈的心也就安下了。老三和老四还早,暂时不愁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