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8开始追风逐浪 > 第39章 一切都在酒里

第39章 一切都在酒里

    从燕京回金州的火车上,陇省文协和出版届的众人一路是欢歌笑语。全国性的大奖还是首届,只有二十五个名额,自家省份的作者能占一席之地,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回到金州后,不仅省文协举行了庆功会,省宣传口也没能免俗,也专门组织了接待宴,庆祝本省作家宿建平载誉而归,在文化战线上为省争光。

    在文协的庆功宴上,《陇省文艺》的编辑张子欣又一次找过来约稿。她已经听说到宿建平将最新的作品投给了《沪上文艺》,怨念相当大。

    面对张子欣含幽带怒的埋怨,宿建平只能推脱道:下次一定。抄书这玩意也很费功夫的好不好,新的抄书方向到现在还没眉目,并且现在抄书的动力也少了很多,啥时候能给《陇省文艺》一篇稿子,真说不定。

    张子欣也是个明白人,知道一开始约一篇大稿子并不容易,她准备退而求其次,先从小稿来。让宿建平写一篇关于《一次别离》和《新湾词典》的创作谈在自家杂志上发表。

    创作谈?这玩意不错啊,部头小、也不用费什么心思,提笔胡吹就行,还能挣稿费,宿建平满口应下了这事!

    应酬完文协和宣传口,获奖的收尾还没算完,省报约了个专访、省文化口的几个领导又专门进行了约见,忙忙碌碌一周时间,宿建平都在金州城周旋。

    得干点正事了,领奖的这段时间里宿建平想通透了一件事,倒爷这活暂时不适合开展。对自己来说,最现实的路还是要在公社这边打基础。

    麻袋厂这个平台虽然不是上佳之选,但好歹有运气成了一把手,主动权这块会比较强。再到那儿去,想要当家做主可能性都不大。所以、麻袋厂的业务这块,要重视起来。

    ……

    “同志、我和你们苏厂长已经约了电话,他在办公室等我。”省水泵厂是宿建平选的第一家业务突破口单位,毕竟在小舅家和他有一面之缘。昨天在招待所拨了名片上的电话,苏全福厂长热烈欢迎宿作家到访他们厂。

    “你是宿作家吗?”水泵厂门卫应该是被打过招呼,见宿建平面生,便试探着问了一句。

    “我是宿建平。”

    “还真是宿作家,赶紧请进、我领你到我们厂长办公室。”

    门卫很是热情的带宿建平到了苏全福的办公室,见到正主后,受到了热情之极的接待。

    先是谈话、接着就是领他到厂区参观,中午的时候还安排到厂子内部的小食堂吃一顿便(大)餐。

    对于宿建平推销麻袋的事,苏全福毫不推辞,当场表示定五千个麻包支持宿建平的工作。

    水泵是机械类产品,麻包这种包装物肯定是需要的。不过水泵产品的价值比较高、出货量有限,能一次性订购五千个件麻包已经够给面子的了。

    只是、这点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本着薅羊毛薅尽的原则,宿建平在午餐期间,又向宿全福说道:“苏厂长、能不能再麻烦您件事,帮我约一下金州这边你比较熟的厂子的相关负责人,我请他们吃个便饭,顺便推销推销我们厂里的麻袋?”

    “老弟、你能让老哥帮这个忙就是认老哥这个交情,这事老哥给你张罗。这样吧、也不要去外边找地方了,就在我们厂小食堂,明晚我给你组个局。阀门厂、建工局的头是我的同学,这会就打电话给你约……”苏全福相当热情的应下了这事,当场就拉着宿建平去他办公室打电话约人组局。

    交浅而言深,定有古怪,凭着一个作家的身份,宿建平不相信苏全福会如此积极的帮自己这么大的忙。

    让他如此积极热情的原因,肯定和小舅目前的身份脱不开关系。

    像水泵厂这种厂子,他们的产品出口创汇没啥竞争力,但他们有进口设备的需求啊,而小舅正是这方面关键的卡脖子人员之一,与宿建平搞好关系,在苏全福这样的人看来,就是与小舅搞好关系。

    扯着小舅的皮,宿建平组织了一场小饭局,入局的人层次真不低,都是苏全福一个圈层的,省属、市属的几个重点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二把手几乎都来了。

    饭局的地方是借水泵厂的、饭菜也是人家的,不过宿建平也懂点礼数,没有全吃白食,酒是自己从外边买了带过来的,一瓶八块钱着实出了一笔大血。

    酒足饭饱、宿建平顺势做起了推销员,直接开口央求众人照顾照顾生存不易的社办产业。

    “建平老弟、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都是为了公家,力所能及、老哥几个一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不止是这事、往后有用的着老哥们的,你尽管张口,咱不差事!”喝的满面红光的省阀门厂厂长王世坤搂着宿建平的脖子拍起了胸膛。

    “有老哥哥们的照顾,建平的工作就好干多了。啥都不说了,一切都在酒里,我再打一圈,敬老哥哥们一杯。”端着酒杯,宿建平又打了一圈庄。

    直喝到了后半夜,宿建平才踉踉跄跄的回到招待所。这顿酒局有收获吗?好像是有收获,喝酒的众人都表态说要照顾麻袋厂的生意。至于说收获到底有多大,那就不是酒桌上能定下的了,还得继续跟进才行。

    第二天酒醒之后,宿建平赶紧到招待所前台,要了电话给公社拨过去。

    “郭主任、你让牛副厂长赶紧拿着厂里的章子和合同到省文协招待所和我汇合,省里这边有几个厂子要和我们签供货合同。”要通了郭天顺的电话后,宿建平说了让他派牛育森来省城和自己一道落实定单的事。

    “我这就让牛育森到省城找你,建平、这次大概能签多少单子?”郭天顺满口答应,顺便问起具体的业务量。

    “一次能出个几万件麻包吧?不过我想着看能不能和这几个单位签个长期的供货合同,好让厂里的业务稳定一些。”

    “能签长期供货合同最好签长期供货合同,有了省里的厂子的业务,我看他地区水泥厂的人还怎么到咱跟前摆谱?”宿建平被地区水泥厂气的不轻,郭天顺同样是苦地区水泥厂久也,能与省里的厂子做业务,这是让整个新寨公社扬眉吐气的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