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思考,生活,随笔 > 第二十二章 捷径等于陷阱

第二十二章 捷径等于陷阱

    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想着快速成功,甚至想着一夜暴富有人想去炒股,结果,跌进了股市欺骗的陷阱中,有人想要去炒各种各样的电子盘,结果亏得倾家荡产,所有的失败案例都在显示,想要成为财富自由,真的没有捷径可走。

    想走捷径的人,要么是走了更多的弯路,要么是掉进别人精心编制的陷阱。

    大多数的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更没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长期积累和不停努力而绽放的花朵。

    有人说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成功,取得了别人一辈子看不到的胜利,那这些人是不是天之骄子呢?这些人也是在一步步的努力之上达成的胜利果实,因为别人看到的是他突然间爆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却没有看到他的父辈,他的祖辈在为他今天的胜利成果付出了多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成功没有一蹴而就,成功更没有天上掉馅饼,成功和胜利都是一点一点的,努力积累起来的胜利果实。

    有人花大价钱去报名一些所谓成功学的培训班,或者是一些秘籍经验类型的培训班。不过他们花大钱的培训班或者是辅导班去了之后,才会发现原来这些辅导班只是将各种的大道理具体化,或者说将各种的大道理一讲故事的方式体现出来,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但是仔细回味回味,却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成功辅导班都是在摆大道理,也是在强调坚持努力树立目标去强调各种各样的花里胡哨的一些东西,而所谓的成功干货你只能去报名更高费用的辅导班这个类型的套路。

    但是去了更高费用的辅导班之后,你会发现成功的结果可能是千变万化,但是成功的道路往往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不懈的去努力。

    所以所谓的成功捷径都是别人精心编制的套路,靠人不如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成功,钱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花在别人精心编制的陷阱中。

    你将时间,将金钱用在哪一个方面,你的人生就会向哪一个方面运动。

    曾经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发现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很多国内的学生到了国外之后,都会去主动的帮助国外的那些寄宿家庭做一些日常的杂物,或者是一些普通的家务,当时还觉得这是中华美德,礼仪至上。

    但是后来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才会听到那些人的吐槽,那些在寄宿家庭的学生,在国内的时候是整个家庭的宝贝,父母主动包揽家务,爷爷奶奶也是天天笑脸相迎,虽不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但都是宝贝的不得了,也没接触家务。

    但是到了国外之后,那些寄宿家庭,可不会这么客气,比如吃完饭之后,就要求寄宿的学生收拾碗筷打扫家务,因为这是他们的义务劳动,不然的话就会被赶出去。

    当然也有留学生反抗,但是去了很多学校的寄宿宿舍之后就会发现,寄宿宿舍里面也不如中国大学那么安定,所以转了一圈只能是再次回到寄宿家庭,付出劳动兑换寄宿家庭的接纳。

    当然这些事情只有在留学生之间才知道,他们是不会给国内的家人诉说,毕竟在中国人的心里报喜不报忧,这是远方游子的必备技能。

    只有在我们这些留学生一起集会的时候,才会翻翻吐槽那些寄宿家庭是多么的刻薄,有的留学生学习比较好,然后寄宿家庭就要求这些留学生教那些家庭孩子的中文,还有一些基本的中国礼仪,而且还是不给钱的那种。

    假如在中国的话,这种情况早就会被留学生的父母大闹一番,但是在国外,留学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所以在国外的时候留学生也会逐步的学会了什么叫做拒绝,假如超出了你的范围,就要认真的去拒绝。

    这个时候寄宿家庭的人知道你的底线是在哪里,在日后相处中也会知道什么才是你会做的,什么是你拒绝做的,如此相处下来呢,也算是比较的和谐。

    但是想想在国内的时候,办事往往就夹杂着人情。

    特别是在亲戚之间很多事情都是以亲戚的名义,或者是以人情的名义要求你做这做那,如果你不做的话,对方就会站在道德高点说“哎呀,你这个孩子出去了之后就瞧不起人了,或者说你当年小时候还受过人家的恩惠,现在怎么把人家给忘了呢?

    所以国内的留学生到了国外之后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适应期,这个适应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拒绝学会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以人情为基础,而是以价值交换为基础。

    比如当时在德国的一家寄宿人家,那一家人是几十年前的老华侨,他们对国内的留学生虽然热情,但却不会以国内的各种人情事故来处理事情。

    当时自己也算是幸运,在进入寄宿家庭的第1天的老华侨就说了很多关于德国的一些处置方法,或是一些留学生容易犯的问题,当时自己感觉非常的幸运。

    不过,在下一秒,这个老华侨呢就要求,我把国内的一些礼仪,还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去辅导他的孙子。

    在我目瞪口呆的眼神中,老花桥解释这就是等价交换,也是一种信息交换。

    他给我说了在德国应该避坑的一些信息,那当他孙子要回国去寻根的时候,也得由我提供的相关方面的信息。

    可以说那个时候就知道了,为什么在国内的人情世故往往就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所谓的人情往往是不经意间,而且人情可还可不还。

    遇到那些脸皮厚的就是一个劲的占小便宜,心理烦,但碍于面子也不能说。

    不过,在国外基本上不会存在这种忌讳,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想要让别人给你做事,那你就得先付出对等的回报,或者是超出你做事情的代价,不然的话就没有人去给你做。

    虽然想想好像是有点不通人情,但问题是越是这样非常分明的价值交换,也会让人觉得相处舒服,这也正好对应了中国古话中的亲兄弟,明算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