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思考,生活,随笔 > 第二十三章 留学往事

第二十三章 留学往事

    再一个呢,就是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拒绝。

    现在中国的发展中已经开始慢慢的学会拒绝,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大家族在一起,互相之间不懂得拒绝,只知道好好是是是,当你费劲巴力的给亲戚办完事之后,对方连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觉得亲戚之间不需要说声谢谢,然后你会觉得非常的郁闷。

    其实拒绝是一个必备的生活技能,在拒绝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只能是他人眼中廉价的劳动力,因为你不懂得拒绝你,就会损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变成别人的工具人。

    在国外留学期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是中国的留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一起搞科研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教授部署一个项目,中国的留学生,哪怕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也会说他可以试试,但是外国留学生哪怕没有能力去完成,他也会很自信的说他会去做。

    这也许就是国家之间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留学生总是想要谦虚,但是这种谦虚往往是非常吃亏的。

    在国外,大部分的人眼中谦虚,其实就相当于是没能力或者说谦虚就相当于能力低下,因为在国外是非常崇拜强者愈强,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所以在国外的留学生也得慢慢的去学着,哪怕自己不强也得装出一种很强悍的样子,那样的话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在国内的话,这种装腔作势的样子会被人说是装叉。

    回国之后发现,随着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装×,这种行为也是在普通大众的眼中逐渐的由贬义词变为中性词。

    因为很多时候你就得去装,不装的话别人就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事情或者是很多模棱两可的事情,往往在你强势的装×之下,对方就会屈服,对方就会答应你的条件,这就是装×的好处。

    有时候看看国内金融领域的一些诈骗,包括国外金融领域的诈骗案,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那个诈骗的人一直在装×或者是拉着一些名牌学校的人,或者是一些名牌的专家一起入伙装×,结果呢就让人民大众觉得这些诈骗团伙就是一个专家团伙,从而掏腰包让他们去理财,但却不知道那些人,其实就是装叉装出来的效果。

    再者就是装×,往往有品牌效应,尤其是国外的某些专家,在国外本就是不入流的小教授,但到了国内,就被捧起来了,还给数倍于国外的出场费,所以,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一些爱财的教授也有意无意的谈我们留学生的背景,若是那个留学生有财有势,那就是教授眼中的香馍馍,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拿到各种奖学金和奖章。

    当然,作为回报,这些得奖的留学生就得为这些在当地不入流的教授推荐给国内企业或者高校去赚出场费。

    在国内的金融市场理财或者是各种的基金,已经被很多人所厌弃,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没有看到收益,只看到那些专家装叉,让人觉得这就是忽悠,然后一来二去的就没有人再去管那些什么排名或者管一些专家,只会去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搞钱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去管那些专家如何的高声阔谈,而是那些装叉的人装的多么高大上,因为赚钱向来都是简单明了的事情。

    就像在金融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个人去投资的时候,如果对方把他的项目说的天花乱坠,或是各种的专业名词非常多,让人有一种听不懂但是感觉高大上的意思,那这个时候这个项目就要特别的慎重,最好不要去投这个项目,因为好的东西不需要粉饰外表。

    但是当一个项目说的非常的简单,通俗易懂,而且能够让你清楚的明白它其中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规划,这就说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有清晰的规划,他也知道钱到底用在哪个地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这个时候这个项目就会比较的稳妥。

    举个例子,就像马云当年去拉投资的时候,他不会去把电子商务说的天花乱坠,或者是去将电子项目商务说的高大上,而是直接简单的说电子商务可以逐步的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购物方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总体来说就是,电子商务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这就引发了大量的投资人员,眼前一亮,从而放心的去投资。

    通过这些案例呢,就是说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奔着简单去,不要想的高大上,不要幻想的太多,幻想的太多就会犯一个追求完美的毛病。

    无论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在爱情中追求完美,往往最后一场空。

    在外面留学的时候,会感觉现在西方的教育比较的松弛,但是这些松弛呢,仅仅是表面上的,因为西方教育无论是考试还是各种的学习项目答案呢,都和国内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

    西方的教育允许学生进行千奇百怪的答案,也支持学生进行自我的思考过程。

    比如在西方的大学里边,无论学生提出多么千奇百怪的答案,教授都会让这个学生将他的答案和思维过程,然后进行成体系的叙述,只要能逻辑过去,答案都是无所谓。

    因为在国外的大学教育往往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科学态度,而不是斤斤计较与某些固定化的答案。也不像中国的大部分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或者是高中的教育,都是要求统一标准的答案。

    当时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德国的一些本地教授就说,中国的应试化教育学的都是普鲁士式的教育。

    因为在德国尚处于普鲁士时期,普鲁士就是用这种硬式化的教育教育出适合于社会大生产的工具人,但是在德国二战之后,却发现工具人的教育不适合于更加快速的社会节奏,所以德国的教育就逐步转向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

    但是在国内,要么是一刀切的应试教育,就比如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要么就是一刀切的素质教育,直接就是放养学生,甚至连排名都没有来麻痹学生的学习动力,这让人感觉有点过犹不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