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思考,生活,随笔 > 第四十六章 职场需要底线,不需要面子

第四十六章 职场需要底线,不需要面子

    正是因为这种坚果坚守底线,而且敢于亮出底线,但是在谈判桌上却可以和对手谈笑风生的自信与处理方式,让北联知难而退。

    在这个时候,往往最不重要的就是面子,面子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

    但是在国内的职场,往往会因为一些面子而被别人拿捏,这是让别人感觉非常愚蠢,但是当事人会感觉非常憋屈,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产生面子问题。

    因为面子往往就意味着是一个弱点,而且越要面子的人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是背后却会被人看不起,因为面子一文不值。

    假如去认真的观察社会,也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越是那些爱要面子的人,其实他们本身真的没有多少面子;越是那些不要面子的人,反而会在后来的某个时间段突然崛起,会非常的有面子。

    面子,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体现,还不如说是一种束缚人的囚笼。

    在被面子束缚的囚笼里,里边的人有苦说不出,外边的人笑呵呵的看着里边的人在愚蠢的做事。

    所以怎么才能更好的避免面子而出现的束缚性问题呢?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之所以会出现面子,往往是和聪明挂钩,或者是和实力挂钩,因此当一个人想要摆脱面子的问题,那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别人比自己聪明。

    哪怕自己有能力有实力,也要让别人表现的更加有实力,更加的聪明,也就是很多网络所宣传的苟道。

    大智若愚,让别人去争锋好胜,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别人打扰,不让别人嫉妒,更不会有小人使绊子,这时候的面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因为低调,所以不会产生面子问题引起的纠纷,因为低调也不会产生很多不好意思的事情,因为低调也不会被有心人盯上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在职场也好,在社会中也罢,过分的去发挥自己的实力,这并不会迎来掌声,也不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往往会引来更多无端的灾祸。

    特别是在这个人人心隔肚皮而且宣传事情不讲究真相的社会节奏下,过于暴露自己的实力,或者是为了出名而去无上限的去做一些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往往在成功的那一刻迎来的并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迎来的各种的劫难。

    孔子说过,满招损,谦受益。

    当一个职场人能力出众的时候,他的下属就会不停的让此人给他解决问题,进而就会导致本来应该下属自己解决的问题,然后演变成这个人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然后下属得到了升迁,而这个人却还在原地踏步。

    往上司的角度去看,上司看到了自己的手下这么有能力,多数的上司都会担心自己被超越,毕竟在古老的封建王朝体制中流传的这么一句话‘宁可用蠢才,宁可用奴才,也不会去用人才。’

    就像是很多行业内的竞争,具有颠覆性的一些收购或是并购案,往往不是跨界收购,而是行业内的收购。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行业内的收购往往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收购,而是比较弱的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反收购,这有时候会让经济学家感觉费解,但是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就会看出端倪。

    当一个新兴的行业内企业出现新产品的时候,并且引起市场关注的时候,这时候在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就会自动的联合起来进行抵制,并且在私下里进行破坏。

    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只要这个企业产品市场普及率超过一定份额,就一定会对他们这些老牌企业进行下手,或者动摇老牌企业的利益,挡了老牌企业的财路,所以这个时候在本行业内的众多老牌企业就会联手,通过各种的打压手段对这家新兴的企业进行各种名头的发难,最终就会导致这家本来欣欣向荣的创新型企业,在莫名其妙中被干掉。

    为什么说聪明也好,实力也罢,不要太过于显现,因为当一个人过于显现自己实力的时候,一方面会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另一方面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而反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假如一个人拥有过于显现的能力,就会引来资源更白热化的竞争。

    因为这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个行业的利润上限也是存在的。

    当一方的能力过强时,他就会被动的去蚕食其他的资源,这并不是企业做个声明或者是做个协议就可以规定的,而是因为企业想要做大,或者说职场中某一个人想要让自己变强,它必定会占有更多的资源,占有更多的市场比例,这是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因此在这种适者生存法则面前,弱者就会联合起来,一起将强者搞垮,或者是直接让强者消失。

    因此,为人处事也好,职场生活也罢,社会竞争也罢,一定要注意做事。

    该低调的时候低调,看看那些混的风生水起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在平时以低调为主,只有在少数时期高调一下,然后迅速的转为低调,那些在高调时期持续保持高调的企业,往往活不过5年。

    那低调应该在什么时间段表现为低调呢?低调就应该在事业巅峰或者是人生巅峰的时候见好就收,功成身退。

    这个时候的低调并不是遗憾,而是一种大智慧。

    就像在西汉开国之初,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但是在西汉建国成立王朝之后,韩信想要的是天下兵权,引发了刘邦的不满,最终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萧何本以为自己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初代功臣,再怎么说也是刘邦的左膀右臂,应该不会被嫉妒,但却没想到,刘邦直接以萧何侵占良田为由将萧何全家问责,发配边境。

    汉初三杰,唯有张良在刘邦成立王朝之后,便直接功成身退。

    将自己的官印留在府衙,然后带着几个夫人隐居山林。

    张良也是西汉历史上唯一一个功成身退的高手,也开辟了中国古代功成身退,得以保全性命的有名案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