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诡异凶猛,去找九叔求安慰 > 第27章 无缺书生莫知世

第27章 无缺书生莫知世

    “阿弥陀佛,施主冒昧了。”

    读书人都这么唐突的吗?

    “哈哈,见到小方丈,有些情不自禁。”书生哈哈一笑,不见半点尴尬。

    他看到白淳小小的脸蛋上,满是大人的严肃和抵触,只觉得好玩。

    “你这家伙谁啊!对我师兄这么没礼貌!”无度不满道。

    “太学弟子,无缺书生莫知世。”他很自信,即便是坐着轮椅,也自信无缺,可见手段、心性非凡。

    “你这家伙!到底谁啊!也不说清楚,拽拽的!”无度嘟囔道。

    “小王爷,是那位生而知之、见而不惑的无缺书生。”

    无度还是不理解的看着。

    “就是他什么都知道。”黑乌鸦小声解释。

    “真的吗?我不信。”无度一脸质疑的看着莫知世。

    “那你知道害死我母妃的是谁吗?”

    莫知世原本自信的笑容僵住。

    “这件事,我倒是知道,但是不能说。”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知道?”无度也不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没必要骗小王爷。”

    “切。”无度嗤笑一声,对这个所谓的生而知之根本不信。

    但是一边的白淳目光就要复杂多了。

    这家伙,还真有可能生而知之,见而不惑。

    至少,他身上的很多东西,对方可能都看出来了。

    再多的,大概是没说。

    太学、读书人。

    看来,这个世界的儒家也有超凡力量,不是单纯的书生。

    不知道坐轮椅,是不是这种能力的代价。

    很快,远处窜过来一个人,穿着镇魔司的衣服。

    “莫大人,青山村的村民果然在祭祀妖物!”

    “哼。”

    莫知世身边的镇魔司铜牌捕头不屑哼声。

    “又是一帮人奸。”

    “妖魔乱世,青山之中的村民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妥协。”镇魔司的捕快小声议论。

    “那干嘛非得住在这深山之中?”

    “这里,原先是受到万佛宗庇护的。”

    镇魔司的众人看向白淳两人,不再言语。

    无念寺都轮到让小孩子当方丈了,显然不可能再庇护这些人。

    众人只能沉默。

    大家都清楚什么原因。

    万佛宗是被先帝坑没了的,宗门和荡魔军都折损将尽,导致门阀势起。

    地方官员不作为,镇魔司人手有限,根本管不了,村民想要活命,可不得和妖魔为伍吗。

    “不过是一帮不想缴纳赋税、逃避徭役的刁民!”

    书生展开手中的扇子,轻轻挥动,轮椅便动了起来,移到白淳两人面前。

    “镇魔司的捕快很多都是军户,擅长刀马,不知人心复杂。”莫知世叹了口气,似乎是在解释。

    军户世代为兵,地位其实不高,除了要打仗,军户也是要种田的。

    但是镇魔司不同,本就已经脱离底层,而且上升通道也比一般的军伍多,更不用说平民了,身处高位者,对于平民自然带着股先天的蔑视。

    之后书生继续解释,似乎是在给两个小孩子解惑。

    “自前朝开始,佛道宗门便不用交赋税,所以会有人将土地挂在宗教名下,宗门不事耕耘,享受田租,佃户省去赋税,不只是佛门,道门和其他宗门也是如此,而我们儒生,靠的是世家和商贾,背后,也是平民百姓。”

    白淳看着面前儒雅中带着股漫不经心的书生。

    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儒生。

    一般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吕轻侯那样的,不知俗事,苦读圣贤书,多少都会有些迂腐和空洞。

    等到后期成长,人情练达,因为官场浮沉,最终也会成为营营苟苟之辈,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沉溺于名利之中。

    只有极少数没有泯然于众,在保持本心的情况下,还能有所作为,百年难出一个。

    “穷百户而养一人,世家门阀,佛道宗门,都是在侵蚀平民的生存环境,即便是一年风调雨顺,交完赋税,农户也只是勉强温饱,但凡遇到点天灾虫祸,基本上是卖儿卖女,甚至卖田的地步。”

    书生目视远处的青山村,悠然道。

    “所以,能避开赋税,可以减轻不少负担,这些人宁愿躲入深山,也要远离官府,因为苛政猛于虎。”

    白淳意识到,这个人不是在讲给他听的,而是为了无度。

    大隋出了两任皇帝,劳民伤财,他大概想要通过自己,影响无度,从而影响大隋未来。

    可惜,大隋哪有什么未来。

    “即便是佛门也是空说慈悲罢了,不过是。。。。”

    书生大概是有感而发,想要继续慷慨激昂下去,却戛然而止。

    白淳挑眉。

    这是被警告了?

    即便他不说,白淳也能猜出来,都不用测算的。

    他原本的世界,历史上,佛门尝到收租的好处之后,就开始主动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主,然后迫害当地自耕农。

    典型的就是喇嘛,几乎建立地上佛国。

    所有人都得供奉佛。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现如今,截然相反。”

    一个人散尽家财,即便是救得了一村之人,也难以拯救一县又或者一国之人。

    但是反过来,搜刮一村、一县甚至是一国,却可以让一个人过上神仙日子。

    因此,有了地主、有了商贾、有了皇帝和朝廷,有了人上人。

    这才是社会的真实状态,一样的弱肉强食。

    只不过不是竭泽而渔,而是三世而竭。

    穷不过三代,一个有门有户,有田有房的人,不发迹,三代之后就会消失。

    古代的自然灾害绝对不少,加上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很多人其实都是在饥寒交迫的边际挣扎。

    但凡出现大病大灾,整个家庭就得选择卖房卖田,甚至卖身为奴。

    这样残酷的现实之所以无人在意,因为富贵之人会淘汰出穷人,而维持整个生态链。

    有人上,自然有人下,还有人亡。

    “无念寺现在,情况就要复杂一些。”感慨一阵之后,书生这才提及他们的切身利益。

    “原本无念寺香火鼎盛时,高僧无数,也曾经庇护过山下的村民,所以这里才会形成青山村,但是后来随着荡魔军进入青山,万佛宗便一落千丈,这些人不再供奉香火之后,无念寺上上任方丈便彻底选择封山。”

    慢慢的,所有人就忽视这件事了。

    朝廷的根本不想进山深究,不交赋税,那朝廷也就不管。

    村民早先供奉香火,一来以表诚心,祈求佛祖保佑,二来便是抵了租金。

    后来无念寺声威不再之后,去上香的人,就少了。

    没了众生供养,无念寺只能将原本种植修行资源的佛田,改种粮食。

    修行资源不够,大修士便不够,彻底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最后只剩下几个人。

    到最后,下山降妖除魔的人都没了。

    荡魔军进山,太平三十年,这好日子久了,无念寺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信仰也就排在了生计后面,以至于山下村民就这么把自己坑了。

    无念寺呢,态度也诡异,也不解释,也不劝说,直接关了大门,封山闭寺。

    只有山下出现妖魔,村民求过来,无念寺才会安排僧人下山,降妖除魔。

    展露存在感,汇聚愿力,供养佛田。

    一种消极的态度。

    莫知世最后感慨一句,不知是同情还是惋惜。

    “无念寺衰败,不再庇护村民,朝廷也根本不管这里。所以,这些村民最终只能与妖魔为伍。”

    “对他们来说,或许大概没区别。”

    “赋税、香火亦或者祭祀,都是为了活下去。”

    镇魔司的这些人都清楚是什么情况,因此才是这幅态度。

    如果不是无度以小王爷的身份召集,镇魔司最多安排一两个人来这边做个调查,写一份卷宗。

    至于斩妖除魔?

    那可有生命危险的,而且死亡率绝对不低。

    荡魔军的前车之鉴摆在这里,不到万不得已,这些人不会轻易进入青山除魔的。

    对于镇魔司来说,只要这些妖魔不冲出青山,围攻县城,那就不用管。

    躲进青山,本就是这些村民自己的选择。

    看到这些人的态度,还有自己了解到的因果,白淳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众生不善。

    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不是那种斤斤计较亦或者小偷小摸的小恶,而是大恶,无形之大恶。

    所有人都自私自利,没有大局观,没有正义感。

    好似完全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朝廷不在乎百姓,加重徭役赋税,皇帝好大喜功,妄图建立千古功勋,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世家门阀忙着垄断资源,建立不世基业。

    而基层民众,只在乎眼前利益,妖魔当前,便化作伥鬼助纣为虐。

    无念寺传承大乘佛法,理应渡济世人,但是当村民选择恶因时,也不劝说,反而封山避世,等着事态严重,这才出手,赚取名声和信仰。

    若是一般人,无可厚非,可这是佛门,还是大乘佛教,满口慈悲,救渡世人的佛门。

    这是一个恶世。

    “莫大人,那头异虎出现了,还有几只伥鬼!”镇魔司的捕快过来禀报。

    “我们人手不够,等他们结束了,再去收拾。”

    就在白淳以为这个书生会可怜村民,而让镇魔司的人出手的时候,这货却选择了作壁上观?

    合着,之前的言论,纯粹是言论?纸上谈兵?

    假慈悲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