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知而不为

    “镇魔司铁律,所有和妖魔为伍的人,不论何种缘由,不救,任由其自生自灭。”

    不管白淳两人心底有着什么样的疑惑,莫知世只是无奈的解释道。

    “阿弥陀佛,贫僧不明白,为何只是不救?”白淳总感觉莫知世这话里有话。

    “救与不救,其实全在我一念之差,覆水虽难收,但妖魔一事,无功也无过,等异虎害了人,去收拾局面,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切未定,异虎没害人,他们出手镇杀妖魔,不仅可能会面对妖魔,还会被村民偷袭,在他们看来,这是冒犯山君。”

    有些人,不值得救,尤其是这样的恶世,那些自投罗网的人。

    莫知世是一个见到人间疾苦的人,心中也带着对底层人民的善。

    但是就像是这个人一样,只说不做。

    说还只说一半,不能说的绝不说。

    无缺之名,倒像是捧上去的,应该叫空谈书生。

    当然,这件事上,白淳保持一致。

    是先是后,确实都是降妖除魔,但是却左右一村人的生死。

    若是白淳自己来选择,肯定毫无疑问是后者。

    我可以冷漠,但是我看不过你的冷漠。

    “无禅,我们要不要救?”小胖纸无度小声道。

    他不太清楚这其中的纠葛,只觉得一村人在他面前被妖魔害死,是不应该的。

    “阿弥陀佛,众生皆苦,唯有自度。”

    莫知世诧异的看了一眼白淳,万佛宗出了个小乘佛法弟子?老方丈最终也改变了想法?

    “与妖魔为伍,无异于妖魔,不是不救,而是救不了。”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每一个离谱的选择,背后可能都是一个悲剧。

    一边的铜牌捕头走过来,替书生解释道。

    “早期镇魔司初建时,完全不是这样消极的,也继承荡魔军信念,铲除妖魔,恢复人间太平。”

    “但是有太多人奸,尝试到妖魔的诱惑之后,选择背叛人族,坑害我镇魔司先辈,偏偏这些人隐藏本心,隐匿于人群中,蛊惑人心,趁机偷袭,一般人根本无力分辨,若是出手,还会被民众误会,引起民变。”

    “所以,我们只能作壁上观,让妖魔作乱,最后清扫局面,恢复稳定。”

    铜牌捕头神情也非常复杂,但是更多的还是愤恨。

    怒其不争。

    镇魔司分为金银铜三牌。

    捕头为将,捕快为兵。

    再往上就是入编荡魔军,成为大隋定海神柱。

    如今的荡魔军因为人太少,加上皇帝没有安全感,因此走的精英路线。

    大隋最好的资源,一定在荡魔军,即便是宗门也比不了。

    因为现在的荡魔军,又称——黄金甲!

    他们穷的只剩黄金了。

    “所以,我们知道这些人或许有被迫的,但是不可能因为这些人,就忽视背后的危险。”

    “尤其是这些人早就不交赋税,不服徭役了,县衙那边,这些人甚至没有户籍,不算是大隋子民。”铜牌捕头补充道。

    “不是我要说空话,而是言无限而力有尽,即便是杀了异虎,这青山之中,还有更多妖魔,这些人一样会供奉他们,带来其他的灾祸,而我们又不能杀他们。”

    莫知世无奈道。

    他比这些人更清楚村民的无辜,但是这个世道,无辜没用。

    知而不言,言而不尽,行而不为,为而不力。

    莫知世这个人,就像是与现实妥协的理想家。

    他知道很多事情,但是知道的越多,越痛苦,尤其是这样一个世界。

    索性当了个俗人,一切按照主流态度去处理。

    而他自己或许是在等。

    这番话,或许不仅仅说给无度或者白淳听过,可能还有更多的人。

    想要改天换地,一个人也不够,哪怕是皇帝。

    想要改革,将面对的是整个天下,乱起来,皇帝也会被拉下龙椅。

    这就是现实。

    清醒的人不得不干蠢事,但是他又不屑于装糊涂。

    莫知世,很纠结的一个人。

    白淳从他的别扭感中,看到一份道家心境。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他是清醒的,但是做事是顺应自然的。

    他不做,选择说,试图找到愿意做的人。

    儒家五脉,演、书、说、意、学。

    这家伙就是说脉的学生,以语言为武器,合纵连横,左右天下局势。

    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说客。

    主修言学,明理审视,出词吐辩,万口莫当。

    “我有一双真实之眼,可鉴世间种种真假,明辨过去未来,可惜只能看。”

    不能说,也不能做。

    “本来,不该是我来青山的,但是我知道我要来见一个人,可以改天换地,变换乾坤的人,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有没有见到。”

    白淳一顿,这家伙不会是说的我吧?不行,鬼知道这话会不会被传传出去,转移视线。

    “想来,施主应该是看到了,无度,想不到你身份尊贵,命运也如此重要,回去我就传你大日如来真经,度化苍生,拯救世界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无度一愣,说的是我吗?

    “真的吗?我也能学?”

    “当然,这经文,只要听到就会。”白淳很是认真道。

    他当时一听就会。

    “就和心经一样?”

    无度很是高兴,他天赋不行,念经慢不说,习武天赋也是最差的,没想到遇到心经之后,他发现,自己也有过目不忘的天赋。

    “心经!你怎么知道心经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没想到原本还在看戏的莫知世脸色大变。

    “你们看了?”莫知世的脸色异常严峻。

    让无度有些局促。

    “看了。”

    “麻烦大了,你们现在记得多少字?”

    感知到莫知世的神情不对,无度更加慌张了,扭头看了看黑乌鸦,发现对方神情也非常紧张。

    “怎么了?我记得178个字。”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他或许还要想一想,或者诵念一遍,才能确定,但是现在,几乎张口就来。

    “无禅大师,你呢?”

    “忘了。”白淳其实知道完整版的心经,260个字。

    但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才不会实话实说呢。

    “忘了?难道是大日如来咒的作用?”莫知世皱眉。

    “这是一门西域传来的经文,微言大义,般若皆空,看过的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记住大半,而且随着诵念的次数,经文会不断完整,直至让人强行四大皆空,脱离红尘。”

    “可是,我看的是残经啊。”无度急忙反驳。

    “心经就是残经,谁也不知道完整版的究竟多少字,只知道字数越多,忘记的也越多,彻底四大皆空,了断凡尘。”莫知世皱眉。

    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最多就是彻底遁入空门,成为和尚,偏偏是小王爷。

    若是被皇帝知道了,可就麻烦了。

    白淳低眉。

    这玩意果然有问题。

    为啥他没事?因为知道完整的心经?

    还有,这特质,像是刻意的,为了加速信仰传播。

    心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

    精要、心髓。

    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

    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心经。

    这句话流传有多广,就不用多说了,仅次于阿弥陀佛。

    然而,听到莫知世的话,无度反而松了口气。

    “只是四大皆空吗?那也好,挺好的。”

    无度和白淳差不多大,白淳是成年人的灵魂,但是无度却是真正的小孩。

    不过,皇室的生活,让他早熟,有些事情,早就清楚了。

    听到莫知世这番话,反倒无所谓。

    “放下,就放下呗,之前还担心,要念多少年经文,才能放下一切,没想到这么容易。”

    几人想到无度的身世,尽皆沉默。

    一朝皇子,年纪轻轻就被送进了庙中,这其中牵扯到的事情,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以猜测的。

    “小王爷,你母妃的事牵扯到了——。”

    莫知世看着无度,见他好像确实不甚在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齐王杨暕对吗?”无度开口说出莫知世没能说出口的名字。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早夭,养大的只有三个儿子,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和赵王杨杲。

    元德太子杨昭英年早逝,杨暕是嫡次子,备受恩宠,但是品行骄纵,骄奢淫逸,好逸恶劳,还喜欢有夫之妇,被杨广不喜。

    赵王杨杲自小聪敏,可惜不是萧皇后生的,庶出,身份差了不少。

    宇文化及造反的时候,杨杲11岁,和杨广、杨暕一起被杀了。

    无度是第五子,出生没多久就被杨广隐匿,送到无念寺。

    对外宣称夭折,不着记载。

    大概是世界的不同,皇室也需要借助宗门的力量。

    不过,这个世界的杨广,大概忽略了一个问题。

    他儿子的天赋,其实一般。

    无度是无念寺弟子中,天赋倒数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