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吕奉先在此 > 第四章 恶名传洛阳

第四章 恶名传洛阳

    走在返回河内的道路上,丁常越想越气,叔父待他吕布不薄,可他吕布却不明真相,听信外人之言而弑杀义父。

    还道叔父对天子不忠,有叛逆之心,可他接掌了叔父的兵权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此刻能够影响洛阳朝局的关键人物。

    “这等不忠不孝之辈,也配取代叔父?”

    丁常心中愤懑,十分为丁原感到不值,若有可能,他一定要那吕布付出代价。

    突地他灵机一动,虽然自己无法报复吕布,但洛阳城内不满意他吕布杀害叔父,侵占兵权的,肯定大有人在。

    想到这里,丁常面上一喜,随即举手示意众人暂停行路。

    而同行八百人虽然不解,但也不好违了丁长史的面子,所以只得站着歇息一会儿。

    而趁着这个功夫,丁常已经招来了一个他所相熟的名叫丁沐的族人。

    两人耳语一阵,丁沐便带着丁常的信物直奔洛阳方向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逐渐变得遥远,丁常松了口气,转过身来挥手示意众人继续赶路。

    ……

    约一个时辰后。

    洛阳城内,一座豪华官邸前,迎面走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生客。

    经过护卫的通传,没过一会儿,他就被府中管事迎了进去。

    在管事的指引下,几番折转,走至庭院,丁沐终于见到了此刻正在玩着“投壶”游戏的府邸主人。

    那是一个身长八尺,穿戴丝绸衣物,且容貌雄伟,面有威仪的中年男子。

    丁沐暗生敬畏,恭敬行礼,并奉上了自己携带的信物,连带着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昨夜中郎将李肃暗至大营,以天子口谕和官职爵禄威诱吕布,使其叛主弑父,杀死了主公丁原,并强占了军中大权!”

    “什么,丁原死了?!”

    短箭“嗒”的一声掉到了地上,中年男子骇然失色,面上一片惨白。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局势会变化得如此之快,记得昨日丁原还与自己书信,言及如何铲除董卓,恢复朝堂,还政天子。

    可没想到昨夜他就惨遭小人设计,身死命陨,兵权失于吕布,这真让人猝不及防。

    现在丁原死了,这偌大的洛阳城中,还有谁能抑制那日益张狂的董卓呢。

    就他们眼下手中还剩的兵马,怕是还不够那董卓塞牙缝的,吞并也只是早晚之事。

    但军权可以没了,他们袁家却不能失势啊,若是任由董卓这个西凉武夫、背主之贼把持朝政,那他们袁家岂不成了天下笑柄!

    一想到这,袁绍就气得牙痒痒,恨那董卓白眼狼,不仅乱了袁氏大业,还将他们袁家逼至如此境地。

    大呼了两口气后,袁绍冷静下来,他想到了此时尚官拜太傅的叔父袁隗,或许叔父会有为袁氏解除眼前困境的办法。

    心中仿佛找着了依靠,袁绍直接弃了丁沐,焦急地走到了门外,然后乘坐马车向着太傅府而去。

    ……

    而此时洛阳街道上,丁原的死讯也正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哄传开来。

    无论朝堂公卿,还是世家名流,全都惊骇不定,心中恐惧董卓,闭门不出。

    但当事人董卓却丝毫不在意这些,甚至闲得无聊,在府邸里面和一众美人玩起了“捉迷藏”,因为他的贤婿已经去为他做事了。

    在百官慌乱无措之际,没人留心发现,董卓帐下头号幕僚李儒,已经自平城门走入了皇宫之中。

    说来也巧,东汉皇宫南临洛河,北傍邙山,而皇宫也分为了南、北两宫,南宫为皇帝及群僚朝见议政之地,北宫为皇帝及妃嫔寝居之所。

    两宫以复道相连,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即主道为皇帝专用御道,两侧为臣僚、侍者所用,以显示皇帝威严。

    且十步设一卫士,侧立两旁,威武肃穆,尽显庄重,宫室之规格,可见一斑。

    而此时天子年幼,何太后摄政,故而主政之地不在南宫,而在北宫太后所在寝殿。

    李儒先抵南宫,经复道,再至北宫,北宫尽头即是太后所在之永乐宫。

    来到宫门前,李儒刚刚停下脚步,随行的西凉武士就迅速上前,蛮横地推开了门前站着的两个寺人,然后又驱散了往来的女婢侍者,为李儒清理出了一条通畅开阔的道路。

    李儒面色不改,跨步走进了永乐宫内,而身后武士也紧紧跟了上去。

    与此同时,何太后听见了宫院中的动静,也是急忙从寝殿之内走了出来。

    “汝是何人,胆敢擅闯皇宫禁地?”

    初一见面,何氏就拿出了皇太后该有的威严质问李儒。

    而李儒听着太后的声音,心中十分平静,仅是淡淡地行了一礼,便回复道:“小人李儒,乃董将军帐下幕僚,今日入宫,是为了请太后封赏功臣而来!”

    何氏感受着他那无礼至极的态度,心中愤怒不已,但一想着他的身后之人是那董卓,就又熄了怒火,然后冷冷地问道:

    “无人立功,何来封赏?”

    李儒嘴角勾起一抹嘲笑,看向何氏轻蔑道:“好叫太后知晓,昨夜逆贼丁原已被斩首,并州军已在吕布率领下投靠了董将军,如今洛阳内外,人马尽是董将军帐下。”

    “什么?”何氏大惊失色,不禁往后退了两步。

    又看着李儒身后的西凉士卒,何氏心中忽地生出了一抹寒意,只寄希望于那董卓不要乱来。

    李儒轻轻一笑,继续说道:“小人今日入宫见太后,便是来请太后封赏那斩杀了叛贼丁原的吕布。”

    何氏抿了抿嘴,心中十分无助,这一刻,她想到了那数月前尚还活着的昏庸皇帝丈夫,若他还在,她们母子两人岂会落到眼下如此境地。

    可惜没有如果,幼帝年少,胆魄不足,如今能够为他挡下风雨的,只有何氏她这个亲生母后了。

    想到儿子,何氏稍作冷静,调整了呼吸后看向李儒问道:“不知董将军想要如何封赏那吕布?”

    李儒看着她面色不停变化,不知这女人在想什么,但他也毫不在意,于是坦然说道:“主公要的封赏,都在这里——”

    说着李儒就从怀中掏出了两张绢布,递到何氏身前,任她观看。

    何氏心中忐忑,接过绢布仔细观看起来,发现其中一张是将丁原的官职转加给吕布,而另一张居然是天子诛杀逆臣丁原的诏令。

    对此,何氏虽不明所以,但她却是松了口气,因为董卓竟然出乎意料地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太后还是快些为董将军盖好印玺,不要误了主公时间!”

    对于女人的心思,李儒实在难以理解,于是加紧催促起来。

    可何氏心中反而不急,她淡淡地看了一眼李儒,然后拿着绢布缓缓走回了寝殿之内。

    而李儒虽然有些气恼,但碍于礼制,也只能留在殿外等候,谅她何氏还不敢违逆主公意愿。

    果然不过一会儿,就有宫女拿着两张加印完毕的“圣旨”走了出来,交到了李儒的手里,但何氏却是没有再出来露面了。

    李儒冷哼一声,仔细检查了一遍“圣旨”,发觉没有遗漏之后,转身就出了永乐宫。

    ……

    同一时间,袁绍也来到了太傅袁隗府上,他急急忙忙地闯入了袁隗的书房之内。

    “叔父,大事不好,丁原…”

    “好了,此事吾已知之!”

    袁绍话还没说完,袁隗就伸手打断了道。

    看着叔父镇定的表情,袁绍既是欣喜,又是意外,就想一问清楚。

    而袁隗仅是看了他一眼,就大概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毕竟两人相熟已久。

    在袁绍欲要询问之际,袁隗直接开口解释道:“这是董卓府上流出的消息,而本公也派人去过并州军营地打探,见那营中果是新竖起了一杆'吕'字大旗,证实丁原确实已死。”

    袁绍心中疑惑顿解,原来是董卓主动将消息放了出来以震慑百官,而叔父身为太傅,得知此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缓了口气,他再次看向袁隗问道:“叔父,眼下丁原已死,京中兵权怕是早晚落入董卓之手,我袁氏又该当如何呢?”

    听着袁绍所问之事,袁隗亦是无奈,他转身眺望窗外,思绪翻涌而出,心中想着无数种可能,也想着袁氏的无数种下场。

    良久之后,袁隗长叹了一口气道:

    “如今之计,唯有两策。一是暗中派人分化董卓麾下兵马,并寻机刺杀董卓,挽大厦于将倾;二是我袁氏子弟逃出洛阳,召集天下各州郡义军,合力攻入洛阳,再造汉室!”

    有了袁隗之言,袁绍只觉形势立时清晰了不少,可稍一琢磨,他又觉得不对味儿,便拱手说道:“叔父,董卓乃是武夫出身,身边士卒亦是强悍,刺杀一途恐不可取!”

    袁隗闭眼一叹,点了点头,又睁眼看向他道:“那本初可愿到任地方,起兵讨董?”

    听着这话,袁绍一时愣住,如今天下州郡人心各异,他又在地方没有根基,人脉多在洛阳,此时出走,怕是难得天下士人支持。

    可对着叔父期盼的眼神,袁绍想说出去的话又强行憋了回来,他空张着嘴巴却愣是没发出一点儿声音。

    “罢了罢了,且看局势如何发展,我袁氏再做决定吧…”

    袁隗摇了摇头,又长叹了口气,然后提步走出了书房,独留袁绍一人在那儿反复思考。

    ……

    却说李儒返回之后,便将“圣旨”交予董卓,而董卓仅是看了一眼,便又将“圣旨”随手扔到了一旁的李肃怀中。

    “拿着这些,去给某家换来并州军那三千人马!”

    在董卓凶厉的目光之下,李肃心中颤颤,躬身奉着圣物,缓步撤出了正堂,又快步走至府外,翻身上马便向并州军营地而去。

    骏马奔驰,一瞬便出了洛阳城,然后狂奔到了吕布寨外。

    李肃匆忙下马,紧着去见吕布,不想却被士卒给拦在了营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