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 061 王府买人初具规模 平台召对识见三桂

061 王府买人初具规模 平台召对识见三桂

    朱慈炤笑道:“我会把人全买下来,让先生先挑。先生喜欢哪几个,就选哪几个。”

    毛奇龄闻言,便要下跪。

    朱慈炤连忙扶住:“区区小事,先生客气什么。”

    毛奇龄倒并不是纯粹的迷恋女色,也是想试探试探汉王殿下的气度。

    朱慈炤无所谓,这些女子自己本来也不会收用,买来就是为了留一半粗使,另一半分配给自己的手下亲信。

    等三人聊完,朱慈炤派方正化去安置毛奇龄,自己则回到房中,就见田婉玉跟小桃正拿着两本名册在那里抄抄写写。

    朱慈炤问道:“怎么样,买完了吗?”

    小桃笑道:“都买下来了,一个五十两,总共三千两,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钱都花出去了,人也都留下了。”

    “一个五十两?”

    “对呀,那商人养了他们十几年,每个人穿衣吃饭、读书识字,学习琴棋书画、针织女工,这些不要钱吗?

    因为咱们一口气把人全买了,这商人还是给了个良心价呢。”

    朱慈炤点点头,无所谓了,不过是左手倒右手而已,钱还在我的人手里。

    “那些女子,先送去给我新收的伴读毛先生挑,他挑完了,剩下的你们姐妹俩商量着分配吧。

    给史先生四个,方先生四个,大伴也四个,高文采四个,百户每人两个。”

    小桃问道:“这么一分,人直接分完了啊。”

    朱慈炤笑道:“这里面肯定有不要的,比如方先生、高文采。但人家可以不要,咱们不能不送。

    送过之后人家不要,那就不怪咱了。”

    田婉玉问道:“殿下打算自己留几个?”

    朱慈炤摇摇头:“我就不要了,女人我只用最好的。丫环侍候你和小桃,你们姐妹俩贴身服侍我。”

    田婉玉笑道:“也不知道殿下的汉王妃娘娘是个怎样的女人,奴家还真有点期待呢。”

    “你要执意不肯做汉王妃,那我就和勋贵联姻呗,到时候就是纯粹的利益交换,没什么感情可言,有啥可期待的呢。

    哎,别提了,我的官瘾已经过去了,这汉王是越当越没意思。我更想学王摩诘,来个辋川闲居。

    也就咱们前任唐王殿下那么喜欢折腾,怎么样,现在变成唐庶人了吧。”

    田婉玉闻言,满脸憧憬:“到时候,咱们盖一个有山有河有湖有温泉的大别业,每天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别像现在这样勾心斗角了。”

    朱慈炤点点头:“最多二十年吧,等我扫平天下,让王妃带着世子坐镇北京,治国理政,咱们去游山玩水。”

    小桃在旁边揶揄道:“王妃娘娘是招你们了,还是惹你们了,被你们这好一顿算计。”

    “我早点退位不好吗,像世庙、神庙动不动就当四十多年皇帝,皇子、大臣受多大折磨。

    到最后相看两厌,又是何苦。

    我们只是想让王妃早点升皇后,再早点从皇后升太后,这怎么能说是算计她呢。”

    小桃反驳道:“王妃也可能只想着陪伴夫君,对权力并没有太大兴趣呢?”

    听到这话,朱慈炤和田婉玉一起被逗乐了。

    朱慈炤拧拧小桃的俏脸:“傻丫头,权力就是蚀骨的毒药,别管多么与世无争的姑娘,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久了,都会变质的。

    比如韦皇后,与唐中宗真称得上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了。

    但神龙政变,中宗复辟之后,你再看韦皇后的所作所为。

    没办法,屁股决定脑袋,几乎算是至理了,绝大部分人都逃不出这句话的掌控。”

    小桃轻声笑道:“那主人将来做了监国,做了皇帝,大权在握时,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我自然是不忘初心,异于凡俗。你别看我这小姨娘整天乐呵呵的,她眼光刁毒着呢。

    我若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格,你觉得她会死心塌地地选择我?”

    小桃刚要说话,就听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一个新买的丫环站在门外禀报道:“殿下、两位姑娘,乾清宫总管太监求见,说是陛下有旨意。”

    朱慈炤笑道:“不错不错,这才买完就用上了。行,我这就出去见他。”

    说罢,朱慈炤又再次来到书房,王德化行过礼,便聊起了正事:

    “殿下,皇爷明天在平台召见吴三桂,要您和太子、定王一起去旁听。”

    “吴三桂?他进京了?父皇召见他,拉上我们做什么?”

    王德化笑道:“我自己猜测,皇爷就是想让您和定王知道知道朝廷多么不容易。”

    “朝廷不容易,我还不容易呢。他那不容易,全是自己作的,非要在松锦打什么决战。

    现在好了吧,一仗打到亡国。

    关外就剩个吴三桂,有没有五千精兵都是个问题。要我说,都不如赶紧跑路去南京算了。”

    王德化笑道:“前一阵子几家勋戚不是捐了十二万两银子嘛,皇爷最近可振奋了,满心指望冯元飙带着这些银子,去陕西练出一支新秦军呢。”

    朱慈炤更无奈了:“我求求他了,别再从榆林招兵了。陕西一共剩这么点精兵,全让他霍霍没了。

    后天是周延儒寿宴,父皇是个什么态度?”

    王德化摇摇头:“殿下也知道皇爷的性情,他信任一个人,就会一直重用下去,直到那人露出明显的问题为止。

    所以只要接下来朝廷不出现重大挫折,皇爷是不会动摇对周延儒的信心的。”

    “寿宴那天,我要弹劾周延儒。”

    “啊?”

    朱慈炤把自己的计划和考量,原原本本跟王德化说了一遍。

    王德化不便久留,二人商量了约莫两刻钟,快速互通了消息。

    第二天上午,十月十九日。

    崇祯参加完经筵,在平台召见吴三桂。太子、定王、汉王及首辅、次辅在侧。

    朱慈炤站在最不显眼的位置上,打量着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才三十五岁,并且对崇祯还极为忠诚。

    准确说,吴三桂自始至终都对崇祯极为忠诚。

    可以说吴三桂对不起大明,也可以说他对不起汉人。

    但要说吴三桂对不起崇祯,那还真有点冤枉他。

    都到山西望风而降、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的时候了,吴三桂还肯从宁远拖家带口地赶来勤王,对崇祯真是仁至义尽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