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 062 崇祯帝召对吴三桂 朱慈炤预测东虏事

062 崇祯帝召对吴三桂 朱慈炤预测东虏事

    崇祯死后,吴三桂降清不降顺,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转变流寇思想,和清军一打就全露馅了。

    不选择投降李自成,说明吴三桂眼光不错。

    朱慈炤正想着,崇祯和吴三桂已经聊上了。

    崇祯最关心的,还是关宁军的人数与战力。

    吴三桂忠诚归忠诚,在人数上不敢少报:“禀陛下,臣在松锦之战后,收拢溃兵,招揽壮勇,如今共有精兵三万。

    一旦东虏大军来攻,三万兵马恐怕不足以支撑。

    而且末将身后的山海关兵力空虚、守备薄弱,还请陛下速速增兵为宜。”

    崇祯听说吴三桂尚有三万精兵,先是大喜。等听到吴三桂建议增兵,又皱紧了眉头。

    朝廷现在这个样子,哪还有能力在辽东增兵啊。

    甚至都不应该称辽东了,锦州已失陷,复辽眼看希望渺茫。

    山海关外的重镇里,就剩下了宁远,以后还是称辽西较为恰当。

    崇祯忽略了吴三桂的增兵要求,又问道:“黄台吉威胁要入关劫掠,吴总兵你怎么看?”

    吴三桂答道:“据末将推测,从下个月起,东虏就会入关劫掠京畿。

    现已入冬,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恐怕只是小打小闹。

    明年开春,东虏才会进行大规模劫掠。陛下应该早做准备才是。”

    “这次东虏会大举进攻京城吗?”

    吴三桂摇摇头:“末将以为不会,东虏志在劫掠,并无意进攻京城。

    据末将了解,东虏黄台吉想要再观望观望,先看看流寇有何建树再说。”

    崇祯又问道:“内地已无勤王军可调,东虏入关劫掠,该如何应对?”

    吴三桂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看太子、首辅,然后便又低头沉吟。

    崇祯知道吴三桂心里有话,却不敢说,忙勉励道:“吴总兵,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便是有不当之言,朕亦赦你无罪。”

    吴三桂壮着胆子答道:“回陛下,末将以为,还是命各府、州、县组织乡勇,配合官军抗击东虏吧。”

    这次轮到崇祯沉吟不语了。

    半晌之后,崇祯命太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辽东的话题,有许多可讲的。平素比较沉默的太子,都滔滔不绝讲了很多观点。

    好容易等太子讲完,定王站出来奏道:“父皇,儿臣也有话说。”

    崇祯点点头:“那就讲吧。”

    于是定王借此机会,也大大表现了一番。

    周延儒、陈演极力称赞太子,对定王也颇为赞赏。

    崇祯很满意,周延儒、陈演两人把分寸掌握的极好,对于太子,要给予在三个皇子中最高的评价。

    对于亲王,也要称赞,但不能越过太子的次序,不能夺去太子的光芒。

    等定王讲完,崇祯夸了几句,便扭头去看汉王。

    找了半天,才发现汉王正缩在太子身后,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崇祯问道:“汉王,你缩在那里做什么,今天为何如此安分?还不赶紧过来。”

    朱慈炤只得硬着头皮从太子身后走出,来到崇祯面前,与吴三桂并排站立。

    崇祯对吴三桂笑道:“咱们这位汉王殿下,对国事的看法可多了。

    让他也说说,咱们都听听。”

    朱慈炤答道:“回父皇陛下,儿臣对辽东没有看法。今日是讲读之期,儿臣还急着回府跟先生练字呢。”

    崇祯冷哼一声:“让你说,你就赶紧说,说完了你就可以回去了。”

    朱慈炤无奈地摇摇头:“敢问吴总兵,这次清军入关劫掠,是何人统兵?”

    “回殿下,敌情不明,尚且未知。”

    朱慈炤笑道:“若我所料不错,这次统兵的应该是黄台吉的七哥,阿巴泰。”

    吴三桂问道:“殿下何以见得?”

    朱慈炤正色而答曰:“黄台吉如今身体极差,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了。

    明年七八月间,最是闷热的时候,黄台吉也就差不多该归西了。

    所以黄台吉既不敢让多尔衮三兄弟统兵,也不让他的皇子统兵。

    和皇长子豪格同在正蓝旗的小旗主阿巴泰,倒是不错的人选。

    之前黄台吉一心想与朝廷讲和,就是因为自知身体支撑不了多久,急于达成和谈,好集中精力为自己皇子铺路。”

    崇祯耐着性子听完,轻蔑地冷哼了一声。

    朱慈炤假装没有听见,继续说道:“黄台吉死后,对于皇位归属,必起争端。

    这对我们大为有利,我们应该安插得力之人到豪格、多铎、阿济格等东虏权贵身边。

    只要争端一起,我们就要在背后发力,左右东虏皇位的归属。

    即便最终皇位还是落到黄台吉儿子手中,我们至少也要引发更大的内乱。

    如果能乘机搞死两三个亲王、郡王,那也算大有收获。

    毕竟双方打了这么多年,我们在战场上还没有杀死过东虏的亲王、郡王呢吧。”

    崇祯实在听不下去了,呵斥道:“孽障,还不赶紧住口。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朕。

    提到东虏,你总是皇位皇位的说个没完,黄台吉算哪门子皇帝。

    他那些兄弟子侄又算哪门子亲王、郡王。

    我们乃是上国,要行光明正大之道。你说的那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龌龊勾当。

    哼,你以后还是安安分分跟着先生练字吧。”

    朱慈炤挨了训斥,立即就闭嘴了。这位崇祯大帝陛下可真够双标的。什么叫光明正大之道?

    汪乔年挖了李自成祖坟,把李自成的祖宗挫骨扬灰,这是光明正大之道?

    那问题来了,汪乔年的所作所为,是受谁指使的呢?

    上面没人授意,汪乔年疯了吗,去干刨人祖坟这种缺了大德的事情?

    朱慈炤越发觉得没意思,就要站到定王身后去,继续缩着得了。

    吴三桂却突然开口问道:“敢问殿下,黄台吉死后,您以为谁会最终继承贼酋之位?”

    朱慈炤不假思索地答道:“黄台吉的长子豪格肯定无法上位,因为他没有蒙古贵族血统。

    黄台吉、东虏众贵族,最看重的就是与蒙古各部的联姻。

    所以豪格必然没有希望,但两黄旗一定会坚持拥戴黄台吉的儿子上位。

    所以新皇帝只能从黄台吉的幼子里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