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 > 011【成片搞定,厂内放映】求追读

011【成片搞定,厂内放映】求追读

    “这是你想的曲子?”

    方老师有点诧异,他光听李艺书哼唱,就觉得这曲子貌似还不错。

    “是,拍戏的时候,脑子不由自主蹦出来的。”

    “可以啊艺书,没想到你还有音乐这方面天赋。”

    “没没,我可没音乐细胞,就是脑子里蹦出了这段旋律,然后自己哼哼感觉还挺好听的。”

    “那你这还真有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味道啊。”

    “哈哈,方老师您别拿我逗乐了,我这还要再哼哼吗?”

    “家里有录音机没?”

    “有。”

    “回去自个录一段,明天带给我就行了。”

    “好咧方老师,那我就先回去了。”

    “回去吧回去吧。”

    出了配音室,李艺书也不是很确定方老师能不能还原这首曲子,不过只要大差不差就行了,左右主要的还是英文歌词。

    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李艺书就好奇为什么《那山那人那狗》这样一部明显偏乡土气息的文艺片,要选一首英文歌曲?

    一直到后来多次重温,仔细琢磨了好久,大抵有了点思路。

    这首略与大山气质不符的歌曲,可能是导演想要表达大山里的年轻人正在悄然的改变,在逐渐的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也为儿子与姑娘的感情增加了一份疏离感。

    就像剧中的邮路与公路之争那样,父亲坚持乡邮员就得走邮路,不能投机取巧;儿子却认为可以搭公路上的公车,这样省时省力。

    最终选择怎么走,走那条路,是时代交给大山和大山里的人的一个问题。

    同时也是交给观影者们的抉择。

    而对于现在的李艺书来说,除了上面这条因素,选择这首歌,更多的还是为了参展。

    选一首中文歌曲,那些老外未必听得懂,而这样一首明显带有男女情爱的歌曲,带来的效果终究还是有的。

    .............

    时间飞逝。

    转眼就到了邀请厂领导还有一众主创人员观看电影成片的日子。

    蒋琴琴本来是想自己来的,因为她妈妈最近工作比较忙。

    不过赵雪不答应,说她这漂亮的一个小姑娘,自己从山城过来这边,很容易被坏人拐跑了,所以命令儿子李艺书当天晚上坐末班车去接对方。

    好在川山过去是一家,专车还是有的,李艺书当天晚上过去,第二天下午就赶回了川蜀。

    在山城待的一个晚上,蒋琴琴的妈妈很是热情,不仅拿了很多她自制的辣椒酱带给李母,还私下里跟李艺书说要是蒋琴琴耍小脾气的话打电话跟她讲,到时候等蒋琴琴回了山城再收拾她。

    川妹子嘛,火爆脾气是天生的,就算表面上看起来柔柔弱弱,可发起狠来谁也招架不住。

    知女莫若母,蒋母很清楚女儿是有小脾气的。提前说一说,也算是给李艺书打个醒。

    这架势俨然就是丈母娘的节奏。

    弄的李艺书很是不好意思,看着还挺稚嫩的蒋琴琴,总感觉自己成了怪蜀黍。

    好在他现在的身体也才十七岁而已。

    这天。

    峨眉电影制片厂。

    只能坐50人的小型放映室内,此时已经坐的满满当当不说,边上的走廊还临时加了十几个位置。

    除了《那山那人那狗》的主创人员,厂里面邀请来的领导,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厂里面的职工。

    从筹备剧组,到现在剪辑结束成片,这小两个月的时间里,早传遍了整个厂。

    谁都好奇这老李家的儿子到底想拍什么样的电影,居然值得老李两口子花光积蓄、还赔上老脸请人帮忙。

    这期间自然是有鼓励的,有看好的,可也少不了说风凉话的。

    父亲李建一直没回应这些话题,但母亲赵雪是个火爆脾气的人,自然是不惯着这些人,该怼怼该骂骂,反正一句话,我掏钱我乐意,我儿子能耐大了去了!

    “儿子!”

    看着人到的差不多了,赵雪拍了拍儿子胳膊,咬着牙说道:“今天可一定要给你妈我争口气,狠狠地打那帮老娘们的脸。”

    边上的蒋琴琴立马认同的点头,“干妈,艺书哥哥肯定可以的,我相信他一定能行。”

    “放心吧妈,这片子绝对不差的。”

    李艺书信心满满,只因为前俩天他就已经跟父亲、摄影师张继武二人提前看过了成片。

    整体风格跟原片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景色与主演不同。

    但张叔叔不愧是峨眉厂多年的老摄影师,技术是相当的可以,这版的景色给李艺书的感觉要更加优美。

    主演方面,父亲李建是本色出演,虽然没有滕老师那么高超的表演能力,但也表现出一名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期盼与认可。

    李艺书演出了十七八岁刚刚高中毕业,就迫切的想要接父亲班的愣头青形象,后面与父亲一同走上了邮路,也是将那种害怕父亲,又渴望与其亲近的感觉表演出来。

    李艺书自己给自己打分,肯定是比不上刘晔的,但好在主打的就是一个真情流露。

    蒋琴琴的话,李艺书自我感觉要比原版好,更漂亮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那天夜晚结婚戏,蒋琴琴眼波流转,真的演绎出了什么才是少女情怀总是诗。

    “好了安静,开始放映吧。”

    副厂长起身打断了后面人的窃窃私语,对着后面的放映员点了点头。

    《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开始放映。

    荧幕还是黑色一片,却传来了优美的笛声,伴随着片头的结束,“李艺书导演作品”几个大字出现后,现场有人笑出了声。

    赵雪怒了,刚想起身护犊子了,就被李艺书给拉住。

    “妈,看完了再说。”

    “这帮人,真是看不得人好。”

    赵雪心里有气,但是在蒋琴琴的宽慰下,很快就沉浸在了放映的影片当中。

    “这拍的也没什么嘛。”

    “一般般…”

    “这个女主角倒是挺漂亮。”

    “不错啊,这结婚戏拍的挺好,老张这摄影技术有进步啊。”

    “这怎么还有英文歌?胡闹这不是,乡土文艺片加一外国歌。”

    “……”

    后面的人似乎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小声议论是否会被前面的李艺书听见。

    尽管一开始李艺书不在意,可越说越多,心里面难免就有点不舒服。

    蒋琴琴抓住李艺书的手掌,露出灿烂的笑容,“没事的艺书哥哥,他们根本不懂,我看着就非常好。”

    是啊,他们算什么,一帮老家伙了。

    就算没办法以厂里的名义送过去,那自己也得想办法独自报名,他还指望着能在日本那边大卖一波呢。

    如今1991年了,日本那边的财政部,主动戳破了房地产这个最大的泡沫,硬着陆之下,遍地的哀嚎与痛苦。

    心灵受到创伤的他们,急需要一部治愈心灵的影片。

    至于说经济不好,电影院可能没什么人去,这个想来问题不大。

    日本观众是有长期观影习惯的,在这种心灵、经济双重打击的社会背景之下,花上一杯咖啡的钱买一张治愈心灵的文艺电影票,想来是很多中年人十分乐意的事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