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 > 012【电影厂的名义,燕京北电行】求追读!

012【电影厂的名义,燕京北电行】求追读!

    电影不长,只有93分钟。

    但是在这期间,不看好不认可的人,在后面嘀嘀咕咕的,赵雪不知道多少次想要起身大骂这帮人,但最终还是在蒋琴琴的安抚之下,给忍了下来。

    前排领导的座位上,陈副厂长看到了一半,便看向了边上的李建,“我说老李,真没帮你儿子?”

    李建道:“真没有,陈厂长您不信的话,问问老张他们,大家跟组大半个月的时间,都知道我闷头演戏,啥的什么都不管,全都是艺书那孩子自个操持剧组的一切。”

    陈副厂长瞥了眼右手边隔了两个位置的张继武,对方听到了刚刚的对话,见陈副厂长看过来,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李建所说。

    “拍的不错,剧情虽然有点简单,却能给人一种淡淡的乡愁,父子之间的感情也表演的很不错……”

    能当上这种制片厂副厂长的人,基本上过去都是从事相关工作的,鉴赏水平还是有的,加上跟李建又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所以陈副厂长以一个观影者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画面质感有点粗糙,不过质量上却还是很不错的。

    最起码对于第一次执导的新人导演而言,这部片子何止是及格分,打上九十分都没问题。

    “那陈厂长,报名威尼斯电影节的事……”

    “先看完再说吧。”

    “好好…”

    半个多小时过去。

    当影片来到了末尾,剧中的儿子再次背起了包裹,带上那条名为老二的狗,再次踏上了那条父亲走过了几十年的乡间邮路。

    仿佛是在告诉观影者,邮路薪火相传,父子之情也延绵不断。

    再回想影片中,儿子背起父亲过河,意味着儿子终于理解了常年送信的艰苦和这份工作坚持的意义,父子之间完成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和解。

    狼狗“老二”作为他们之间的纽带,继续陪伴着他们

    咔嚓,灯光大亮,放映结束了。

    “有点意思…”

    陈副厂长摸了摸下巴,瞥了眼边上热切的李建,思虑了一番后,这才开口道:“老李,以咱厂的名义报名没问题,但是邮寄费用你得出,这国际邮费可是很贵的。”

    威尼斯电影节报名时间一般是7月到8月中旬,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然后在开幕式的前半个月,提前公布提名的名单。

    报名方式的话,也挺简单的,通过国际邮递将参赛的电影底片送过去。

    现在这年头,国际邮寄还是挺贵的。

    厂里面不可能出这笔钱,就算可以出,也不能开了这个头,那往后谁都要厂里面报名邮寄,厂里面得有多少钱才够?

    “没问题,我出,我都出了!”

    李建高兴不已,这事总算是搞定了。

    他回头看去,就见到儿子李艺书正看着自己,李建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呼!

    成了!

    李艺书长舒一口气。

    这年头,没有背景是真不行啊。

    难怪后面陆大导演拍了《金陵!金陵!》这样的电影,都还能在后面继续接拍几部商业大片。

    他如今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关系户的感觉。

    ................

    得到了厂领导的确切答复后,李艺书带着拷贝的底片坐上火车,直奔燕京而去。

    他终究是食言了。

    请制片部的陈主任帮忙给中戏和北电两边的老师打了声招呼。

    主要还是艺考的报名时间过了,他最开始是想先去报个名的,等影片出来了,加上以他多年的导演经验跟理论知识,绝对是要比同龄学生优异太多太多。

    艺考提名完全是不成问题的。

    但父亲赌上了他这么多年的脸面,李艺书自然不可能因为艺考这件小事,而放弃参与到后期的剪辑这样重要的事当中。

    所以打了声招呼。

    4月10号。

    燕京电影学院。

    一间小放映室内。

    导演系的几名老师,还有负责艺考的老师,包括几名校领导,也都跑来凑热闹。

    他们都想看看这名得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制片部陈主任特意打招呼的17岁学生,他第一部执导的影片到底有何出彩的地方,能够让峨眉厂帮忙报名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93分钟过去。

    电影放映结束了。

    时任导演系主任的司徒兆敦,看完了影片后,忍不住大声赞叹道:“拍的真好啊!这真的是十七岁学生拍的?”

    负责艺考的主考官开口道:“我打电话问过峨眉电影制片厂,那边确认过了,的确是李艺书同学亲自执导拍摄…”

    边上有人打断道:“可是我听人说,这位李艺书同学的父亲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李建导演,会不会是他父亲?”

    主考官摇摇头:“不是他父亲,陈主任也在电话里面特意说明了此事,剧组全都是峨眉制片厂的职工。他父亲李建导演虽然在川蜀那边有点名气,但也只是一名普通职工,还做不到让整个峨眉电影厂为他说谎。”

    那人摇摇头,“话不能说太满。”

    司徒主任心里面是认可电影是那孩子拍的,毕竟峨眉电影制片厂是大厂,如果真的是他父亲代拍的话,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的。

    他沉思了片刻,瞥了眼几名校领导,见他们不说话,这才问道:“这李同学艺考方面怎么样?”

    “很不错!在执导理论方面,我感觉比我们在校的那些研究生都要厉害,而且这孩子对国外的导演技术也有研究,反正我面试他的时候,是被震撼到了。如果单轮理论知识的话,我觉得这部影片绝对是出自他之手。”

    其他几人听到艺考主考官都这么说,纷纷惊讶地很,一个十七岁少年理论知识居然比他们的研究生还厉害。

    “那就招了!”司徒主任也是爱才心切,也是决定打破规定,招收对方。

    主考官迟疑道:“司徒主任,有件事得先说一下。”

    “怎么?”

    “这位李艺书同学说他之前一直忙着拍这部电影,所以文化课方面可能不太好,他自己也说了这接下来的两个月会努力学习,但是吧……”

    “文化课啊~”

    司徒主任也是头大的很,每年有很多艺考过了的,但文化课不达标,高考成绩不行,从而错失了进校的机会。

    “对了,李艺书同学还说,他也参加了中戏那边的艺考……”

    “那就走特招!”

    司徒主任一听到中戏,立马眼巴巴的看向了几名校领导,他可不想这么好的苗子被中戏那边抢走了。

    高考改革以后,虽然没有了推荐上大学的制度,但还是多了特招名额,只不过需要上报到文化部那边。

    而这样的事情,司徒主任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得让校领导去安排。

    所以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有成绩的,不然学校是不太乐意去特招的,太费劲了。

    这年头还不像后来,大学扩招以后,随便一所大学都能有特招名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