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这几种伤病在廖晴眼里是小伤,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可是要命的重伤了。能够这么快速妥善解决,足见这个邓医倌医术高明。

    伤者家属给医馆交足了医药费,对廖晴千恩万谢,回家照料伤者不提。那个医馆极力邀请廖晴前来坐馆,廖晴婉言谢绝了。医馆用托盘呈上全部诊金,廖晴推辞不过,收下了一半,皆大欢喜。

    冯氏做主购置了一批当地特色药材,钱三爷又雇了马车及马车夫,一家人向杭州而去。

    廖晴在车上休养,本已瘦尖了的脸庞慢慢圆润了起来。她如前世未受伤时一样可以正常睡,正常醒,完全地支配这具身体,钱盼晴却再也没出现。那个心直口快豪情万丈的女子再也回不来了。

    廖晴还是有些难过的。她希望钱盼晴可以平安喜乐一生,她已经习惯了陪伴着她,可是命运如此,实在是谁都做不了主。

    廖晴抚摸着日益隆起的腹部,对着钱盼晴许诺:我会好好替你活着,照顾家人,抚育孩儿,报仇雪恨。

    打她醒来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时间静止的诡异情况。廖晴分析可能是她真的在穿梭时空所引发的现象。幸运的是通过这个时机她救出了钱家人。

    过了二十多天,车队平安到达杭州。

    将药材交付给了冯家药铺,结清了车资,一行人回到了邓府。

    钱得胜见着父母姐姐平安归来,喜出望外,热泪盈眶。没想到还能有全家团聚的一天啊!要知道凌霄城破的消息传来后,钱得胜就为父母及姐姐举丧,钱家和邓家一样都开始穿孝了。

    廖晴有点不太真实的感觉。她躺在钱盼晴卧房的架子床上,觉得这几个月简直就是像做梦,甚至比梦境更加不可思议。

    小家伙在腹中翻动,廖晴细细体验着这种新奇的感觉,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是如此血脉相连,密不可分。

    她在孕育一个新生命。她觉得她的人生缺失的一大块被补上了。

    有了钱三爷和冯氏做主,廖晴安心养胎就是,家里把几件大事料理了,日子还是要一天天过下去。

    好在之前已经救出来了不少孩子,算是万幸。钱三爷不顾劳累,慢慢安排人手,把别处安置的孩子慢慢收拢到一起。

    廖晴拿出了所有的嫁妆,全权交与钱三爷与冯氏支配。幸而有邓一伦的游击将军的名号,聚集人手才没那么引人注目。

    只是,桃花镇的人,剩下的已经着实不多了。钱家在钱盼晴的嫁妆庄子里安家落户,开始养育教育孩子们。

    数月后,廖晴产下一名男婴,钱三爷斟酌再三,起名邓家兴。

    廖晴高兴之余,给小娃娃起了小名,二凤。丁香不解,怎么起了一个女娃娃的名字呀?廖晴解释道:起女孩名字更好养活些,还有叫狗剩的呢。

    邓家兴三个月大的时候,钱家邓家的核心人物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讨以后家族大业。

    坐吃山空是不可能的。两家人口已经数百人,再多的财资也不可能永远支撑下去。

    钱得胜也需要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儿郎们长大了,也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女孩们也得有个好门第才可以有好亲事。

    南宋遗孤害死了邓一伦母子,元朝灭了桃花镇,这两边都结下了血海深仇,都不能做指望。

    了解历史走向的廖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经商,建元曲班子,行医道,发展百业。并且指出学习蒙古语,回纥语的重要性。

    元朝幅员辽阔,已经打通了东西方,建立了从古至今最大最便利的商贸之路。组建商队,开展贸易,开设商铺,是最好的选择。习武的可以参加商队,保证财物安全。

    元朝不科举,习文的干脆就投身娱乐业吧!编曲唱戏,建戏园子组戏班子,娱乐业一直都很赚钱的好不好。

    有了钱财却无实力守护,就是一只肥羊,谁都想给吃掉。冯家走医路护住了冯氏产业,邓家也可以尝试。若是邓家医道之途顺利,就不会轻易被人吞掉。

    经营百业,组建成行业里最高水平的队伍,自然不愁营生。小富即安,也不失于一条安稳的道路。

    待到儿郎们长大,这天下什么样,再依势而行好了。

    众人没想到廖晴一介女流,竟可以有如此格局与眼界,深觉钱三爷与冯氏教养子女得力。

    大家伙讨论了三天,皆觉得廖晴所说可行。既有了大的方向,自然有相应的人操心劳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日子有了奔头,邓家钱家气象为之一新。

    钱盼晴作为邓一伦的遗孀,家资丰厚,不免有人打她的主意。为免横生事端,廖晴打扮成男子模样出入,化名邓超,为邓一伦共曾祖父的同族。反正钱盼晴长年居于内宅,见过她面的人不多,倒也不虞穿帮。

    ……

    邓超是近几个月在杭州声名鹊起的有名的医倌,据说连富有盛名的冯家二爷,医术亦有所不及。这可了不得!

    他特别擅长治疗外伤与陈年旧疾,治病又快又好,邓氏医馆一时间门庭若市。

    邓超身材高挑,五官秀气,除了面容是真黑以外,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好些女郎见之不忘,邓医倌的小像传遍杭州路。白衣飘飘,有如谪仙,就是不爱笑。

    据有心人打探,邓超洁身自好,从不眠花宿柳,贪杯误事。更妙的是,邓医倌早年父母已逝,婚事竟是自家可以做主的!

    消息传开,多家恨嫁女齐齐瞄上了邓医倌,花红柳绿涌入邓家医馆,邓超躲避不及,只能跳窗逃跑,一时成为杭州城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

    这个时代的女性竟然这么热情的?实在是吓人!男孩子在外面也要保护好自己呀!

    不得已邓氏医馆新订下了规矩:伤患自家前往医馆就诊,最多两名男性亲属陪同,邓医倌不出外诊。否则拒诊!

    白纸黑字蒙汉两种字体写出明示于医馆门前,前赴后继的桃花雨才渐渐平息。

    媒婆们把邓超所住的院子门槛几乎踏烂。邓超来回医馆途中轿子屡屡被拦,门房里媒婆可以打几桌牌九!

    实在是不堪其扰,邓超自绝于天下:他爱男人!男的!人高马大男子气概超乎常人那种!还必须得貌若潘安!

    媒婆们一哄而散,女郎们芳心碎了一地。邓医倌的婚事渐渐无人问津。

    廖晴这才能专心致志地研究这个时代的医术。毕竟是多年的医学素养打底,中医汤药,针灸,外科手术,经脉穴位全面结合,廖晴站上了这个时代医学技术的顶峰。

    她对蒙人汉人西域人西洋人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医术高明不说,居然多种语言均能说会写,医患交流顺畅,医患关系空前和谐。看病当请邓医倌,成了时下所有富贵人家的共识。

    掌握了这个时代最大资源最有权势的蒙古人一向热情好客。病痛得到医治的时候,感激之情汹涌澎湃,奉上大笔财资的同时,有人投其所好,居然另辟蹊径,开始送邓医倌男人!

    人高马大,貌若潘安?潘安什么模样不知道,相貌英俊的就对了!反正家里男性驱口有的是,只要看上眼,拿去!送你了!不好意思?直接送你府上,放下就走。身契给你,想怎么样都可以!

    廖晴被这个热情似火的时代整懵了。她只想好好给人看个病而已,怎么就成了美男收集了?

    甚至于为了得到邓医倌的区别对待,全心医治,蒙古人来看病带上一个符合邓医倌“口味”的礼物竟然成了惯例!

    真是天雷滚滚!杭州城的八卦迅速转变为“听说没,今天邓医倌又收了一个绝色佳男!”“哎呀呀,后宅这么多人,会不会打起来?”“邓医倌真是好体力呀!还能坐馆从早忙到晚,啧啧,不容易呀不容易……”

    呵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