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到了元大都已经是深秋时节。香山的红叶渲染整个山岭,李衮心中想了几次出游的计划,最后都放弃了。在城内倒是无碍,出了元大都,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疯子来刺杀。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廖晴倒是不在意出不出去游玩。她现在天天也忙的很,隔日需要进宫给元世祖调理身体,其他时间需要去医学校讲课,还要在家带邓家兴泰山铁山三个孩子,灵子渐渐大了,也需要准备嫁妆。

    黄家对于能够迎娶东墩亲王的养女还是非常满意的。最初在商议亲事的时候,只是看在灵子是黄家姑奶奶唯一的血脉的份上。谁知道钱盼晴再嫁居然嫁与皇家,而灵子居然也可以算得上是郡主了。

    两家对亲事的流程和嫁妆情况都是已经商议了许久的。廖晴对这些细节问题都不甚了解,自然是全凭冯氏做主。

    当初钱盼晴两次出嫁冯氏都没有亲自操办,一直都引为生平憾事,现下外孙女要出嫁,自然是亲力亲为,不肯再错过。

    灵子将要嫁的是她心中才高八斗的公子,当然是满心欢喜。

    热热闹闹地送了灵子和她的嫁妆回杭州永宁侯府待嫁,廖晴不禁回想起桃花镇的一切。那些在桃花镇里尚未收殓的尸骨,让她不由地幽幽叹气。

    李衮不禁问了一句怎么了,廖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说是因为自己舍不得。李衮没有在意,养女嘛,又不是亲生的,说了亲事备好了嫁妆打发出了门子就是,真心疼,也该是心疼自己的女儿。是不是该生一个自己的女儿啊?李衮如此琢磨着。

    邓谦和已经长大了,长相俊朗,文武双全。因为才貌俱佳,又已经袭了百户,兼有邓家医馆等多处资产,在南边那可是排得上号的“黄金单身汉”,前来攀亲家的简直不要太多。邓家人都快要挑花眼了!

    浙江行省的达鲁花赤的女儿居然也相中了邓谦和!

    这件事经过层层上报,李衮知道了以后不禁陷入了思索。因为是廖晴前任丈夫的血脉,李衮并不好过问亲事。不过这倒是一个可以借机笼络蒙古贵族的机会。

    娶妻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样把婚姻之事做到利益最大化,才是需要考虑的。他不能擅自做主,但是,还是需要告知廖晴此事的。

    廖晴也不知道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按说,为了宋人以后的社会地位提升,是应该进行蒙汗联姻,促进民族大团结的。

    但是,邓谦和的婚姻大事最能做主的应该是他的亲生父母,以及他自己。如果强迫他娶一个蒙古贵女,不一定会令他幸福的。

    廖晴只是负责了邓谦和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她不想影响到他重要的后半部分。作为一个现代人,婚姻自由是仅次于人身自由的基本权利。

    听了廖晴的理由,李衮觉得一种令他觉得熟悉的怪异的感觉又出现了。廖晴的思想与他所知道的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普通的贵族妇女,关心的都是家中的人财物,丈夫的妾室,子女的教养。皇室的女子,就算是想要谋划大位,也是关心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权利谋算,铲除异己。从来没有象廖晴这样,关心的出发点就是人。

    每一件事,她所看重的,是对人有没有好处,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有没有好处,而不是私利,不是钱财,不是权力。

    不一样,这很不一样。或者说,这是书上所说的古时候的大同社会中肩负使命的圣人才会有的思想。现在,连婚姻的出发点都变了,成婚的人本人的意愿变得最为重要。

    李衮觉得他越来越不了解廖晴。廖晴所拥有的那些奇思妙想,经过邓家钱家百业打造,已经极大地提高了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国家已经因此而获益良多。李衮在中枢,他知道这个国家正在慢慢变得更好,更强。

    李衮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开始默默观察廖晴的日常生活过去他没有留意过的点点滴滴很多方面。他甚至有了一个胆大的猜想,廖晴恐怕不来自于他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地方。

    邓谦和最终还是自己选择了一户汉臣的嫡女,好像是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他对蒙古贵女没有任何好感,也没有打算娶任何一个异族女子为妻。

    廖晴送上了祝福,还有她能够给与的财资。

    李衮对杭州路达鲁花赤表示遗憾,并赠送了十匹好马以表歉意。蒙古人一向都是豪爽的,没有那些弯弯绕绕,没有成亲家,也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

    不过忽必烈在后来听说了此事后,思忖良久,表示要给泰山找一个蒙古大族的贵女为正妃。

    廖晴看着现在连乳牙都没有换的儿子感到很是无奈,这么小,就考虑婚姻之事,也太早了吧!不过既然姓了孛儿只斤,恐怕只有忽必烈才可以决定泰山以后娶谁为妻了。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过去。春节很快就到了,这一年一年过得是真快啊!

    春天来了,照例又是往元上都驻夏。在行进路上,收到了高丽忠烈王妃,忽必烈的女儿去世的消息。李衮这个姐姐今年刚三十八岁,因为嫁去高丽的缘故,在王室中和李妃的关系是最好的。如此年轻,就匆匆去世,很是突然。

    忽必烈的外孙,忠烈王妃之子,王璋尚在怯薛军中,得知母亲突然去世,悲痛不已。换了重孝,他跑到忽必烈面前哭诉,并没有听说母亲染疾,为何会突然去世,会不会另有内情。

    忽必烈沉吟一番之后,命李衮领蒙古骑兵五千人马,护送王璋去往高丽,处理后续事宜。论起辈分,李衮是王璋的舅舅,论起年龄,王璋还大李衮一岁。

    廖晴因要给忽必烈调理身体,不能陪同前往。这是她与李衮自成婚以来,两人第一次分开。虽然很是不舍,但是高丽乃是李衮母族所在,不容有失。只能目送着李衮王璋的人马远去。

    李衮身为东墩亲王,协理高丽事宜,是实实在在的分内之事。且他的母族均出自高丽,此事必须处理好才行。

    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十几日内赶到了开城。此时距离李衮同父异母姐姐去世,已经有二十余天。

    李衮做为已故王妃的亲弟弟,又是目前协理高丽事务的东墩亲王,他入高丽,意义非常。

    高丽忠烈王率领群臣身着麻衣孝服在王城外恭迎。远远看见李衮所奉的代表了忽必烈的仪驾,就拜倒在地。王璋见着父王,下马跪拜见礼。李衮与忠烈王互相见礼,高丽大臣引路,前往高丽王后灵柩所在而去。

    蒙古骑兵在开城外驻扎,亲卫兵跟随李衮住进了王城内。自古以来,出嫁女如果意外去世,娘家兄弟但凡还在世,都是要过问后事的。更何况是一国公主,这么悄无声息地死了,谁家也不能答应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