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1997:风华绝代 > 第2章 灯火里的中国

第2章 灯火里的中国

    吴楷文回到宿舍,虽然穿越,他却没有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主角,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让他明白无论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争取得来才最保险。

    眼下没钱、没名、没人脉,演戏或拍戏是不可能的,而且剧本、剧组还要慢慢攒,上辈子虽然看过的精品不少,但要一一复原并查漏补缺还是要下功夫的。

    上辈子吴楷文基本都扎根在文艺界,对外界的新闻只知道一些重要节点,想以其他产业作为第一桶金几乎不可能,那么所剩的路子就只有唱歌这一条。

    先打开名声,进入圈子,再赚点小钱,一步一步徐徐图之,做大做强。

    对于撞开文艺界的第一首单曲,吴楷文已有腹稿。

    1997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大事自然是香江回归,而有这么一首歌与之十分契合,那就是2021年鹏城大鹏新区组织创作的歌曲,《灯火里的中国》。

    “湾区的船帆从灯塔掠过……”

    “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

    香江回归之际,这些句子是无比的应景。

    吴楷文的嗓音学廖院长或周深深肯定没戏,他本嗓的音色清澈而高亢,高音倒没问题,而且上辈子弄短视频那些年也出过音乐相关的内容,没少学习新的演唱技巧,对各类歌曲游刃有余。

    写下谱子和歌词后又想了想,吴楷文也放弃了从老妈那学来的民声唱法,转而决定用偏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来处理,最多找个女高音来和声。

    1992年,中戏开办了音乐剧班,吴楷文也去蹭过课。外界都知道孙宏雷上过中戏,但许多人不知道他读的并不是表演系,而是两年制的音乐剧大专班,谁让他是跳霹雳舞出道的呢。

    宿舍里仅剩吴楷文一人,整栋大楼都静悄悄的,只有笔尖从纸面划过时发出的沙沙声,十分连贯、规律,显然下笔之前在心中早有腹稿。

    第二天,吴楷文早早的回到东三环附近的歌舞团大院,正巧见到同样年轻20多岁的老妈,正挎着篮子穿越院子准备出门买菜。

    记忆中二十多年后的那张脸再次浮现眼前,又看了看老妈现在还算紧致的皮肤,心中一边感慨岁月的无情,一边暗暗发誓要让妈妈早些过上好日子。

    吴楷文对往外探头的看门刘大爷打了个手势,示意不要声张,然后躲在一旁,等老妈从大院里走出来。

    “当当!”

    吴楷文的心境仿佛真回到了二十岁,像个二流子一样跳出去拦在大门口:“这位漂亮姐姐,你要去哪?”

    “呀!”

    一个一米九的大个拦在路中间,吴雪绒被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不由扬起手中的篮子就要砸过去:“你这孩子,都大学毕业了怎么还没个正形……”

    “哈哈哈!”

    一旁的刘大爷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不等篮子打到身上,吴楷文跨步上前抱住老妈,隐忍中带着一丝激动的喊了声,“妈!”

    吴雪绒放下篮子,当母亲的自然能从儿子的动作感受到他怀揣着怎样的情绪,好一会才问:“好了好了,都长那么高的个了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事就说。”

    “嘿嘿。”

    吴楷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也没啥事,就是想和您唱首歌。”

    “什么?!”

    吴雪绒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孩子就是喜欢讲究个出人意料。

    本来吴楷文的文化成绩挺好,能上首都的重点名校,结果偏去考中戏。

    好在是自己的种,演唱天赋不错,大小也学了不少技巧,后来总算考上去了,选的却是表演系。

    本以为他选了想读的专业就能安分点,哪知大二又嚷嚷着要转专业,读导演系。

    好不容易盼到毕业,非要拿家底去拍电影,吴雪绒是拧着他的耳朵将人塞进歌舞团里,给弄了个舞台剧执行导演的助理,这才把毕业大戏给混了过去。

    现在可好,兜兜转转一大圈,居然回来说要唱歌。

    吴雪绒抬起手戳了戳儿子的脑门,恨恨的说:“没良心的小王八蛋,就知道消遣你妈,我要去买菜了,该干嘛干嘛去。”

    “妈,我说正经的呢。”

    吴楷文扶着老妈的双肩,十分真诚的说道。

    “你得了哈,还正经?你哪次不说是正经的。”

    吴雪绒一脸鄙夷:“现在你也毕业了,要么自己在外边找工作,要么听我的进歌舞团,别成天瞎想瞎转悠。”

    得,吴楷文算是明白了,要是不拿出点真东西老妈是不会再相信他,毕竟读大学这几年曾经的自己确实比较跳,没个定性。

    “喏,您瞅瞅,我写的。”

    看着递到眼前的稿纸,吴雪绒下意识的接过,先是扫了一眼标题,然后便不由自主的跟着写好的简谱哼唱起来。

    “嗯?”

    哼到一半,吴雪绒抖了抖纸张,国家二级演员的水准自然能分辨好坏,她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问:“你写的?真是你写的?”

    吴楷文一脸嘚瑟:“我的笔迹您还不认识么。”

    吴雪绒差点没把稿纸直接扔儿子脸上,两眼发出凶狠的目光,质问道:“我问是不是你写的,你说什么笔迹?”

    与生俱来的血脉压制让吴楷文不敢再继续插科打诨,忙说:“肯定是我写的,词和曲都是。香江那边这不马上就回归了嘛,我还想蹭个热度,沾个光呢。”

    听到儿子的再三保证,吴雪绒眼睛里爆发出奇异的神采。

    自1982年老公抛妻弃子南下打拼,从此音讯全无,吴雪绒独自抚养7岁的吴楷文,母子俩相依为命十几年,性格要强的她甚至把儿子的姓都改了随自己。

    曾经她无数次想过让儿子进歌舞团随她唱歌,可这小王八蛋野惯了,虽然打小学了不少音乐和演唱的东西,他却只把这当成一种爱好,大学里来回折腾几次都没想过要唱歌。

    现在可好,不但会唱,还能写,而且写得还相当不错,真是老天开眼了!

    唱了二十几年歌,而且多半还是主旋律歌曲,吴雪绒一哼之下就品出了这首歌的成色,那是无比的应景,好得不能再好。

    她也不去买菜了,脸上挂着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笑容,挽着儿子的手腕就往院子里走。

    “你先回去,我上东边跟团长说说,让团里的乐队帮忙伴奏,咱得多练几遍。等熟悉了,你妈我豁出这张老脸也要让团长同意你在7月1号那天站在双井剧院的舞台上。”

    哎呀,这就是亲妈啊!

    吴楷文十分感动,不过还是拉了老妈一把,说:“上台的事等会儿再说,以前住隔壁的李叔、现在文化部艺术司的李司长跟您是同学吧?”

    吴雪绒没好气的白了儿子一眼,“你提他干嘛,人家现在是厅级干部,眼光高的很,而且十几年前就搬出去了,和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没什么交集。”

    吴楷文却笑了,说:“这种人嘛,其实很好打交道。要么花钱办事,要么送他点亮眼的政绩,譬如在这首歌的词作者那里加上他的名字。”

    吴雪绒要说话的全都堵在了嘴里,愣愣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仿佛第一天认识他一样。

    手里这歌是好歌,但想推出去,那原唱基本就没她们娘俩什么事了。别说吴雪绒只是个二级演员,就算是一级演员,再这个时候看到这歌都会眼睛发光。

    不过真要让那人在词作者那里署名,再由他推出去的话,她们娘俩不仅能保住原作原唱,甚至还有可能登上更大的舞台。

    “那要不……”吴雪绒踌躇片刻便做出了决定:“我回去打个电话!”

    看着吴雪绒坚决转身的背影,吴楷文的心里暖暖的,老妈为了她可是连原则都放弃了。

    这辈子您就好好享福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