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1997:风华绝代 > 第96章 《活埋》首映

第96章 《活埋》首映

    2月15,除夕,《活埋》柏林首映。

    经过了威尼斯的洗礼,吴楷文对这类活动开始变得游刃有余,反正具体事项由徐小艺负责,他只需要站在外边当宣传工具人,跟电影人以及媒体打打招呼就好了。

    电影节已经进入了后半程,评审团的委员们都在电影宫里关门审片评奖,不能与外界接触,由电影节主席莫里茨转达了评审团的问候。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身为电影节主席,莫里茨在接到报名后的第一轮看片会上就看过《活埋》,他完全不吝啬自己的褒奖之词:“你不仅是位优秀的音乐人,更是一名杰出的电影人,《活埋》从拍摄手法到所展现的社会环境,都区别于以往看到的任何一部中国影片。”

    随后,老头又跟胡君握了握手,“你是一名杰出的演员,身躯里流淌着雄性阳刚,坚毅品质,在电影里却展现出完全有别于自身特质的形象和表演,真的非常精彩。”

    老头的英语口音比较重,胡君半桶水的英文根本反应不过来,吴楷文对发懵的师兄说道:“他夸你演得好。”

    这下胡君明白了,露出一嘴白牙:“Thankyou!”

    吴楷文继续领着胡君站在门口,迎接络绎不绝的宾客、影评人、记者还有观众们。

    本次柏林电影节是他第三次出征欧洲三大,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可谓志在必得,还花了大价钱在当地报纸、地标建筑甚至电视媒体上打广告。

    随着2月初《Yellow》和《真爱乐章》的分红到账,吴楷文身上的资金压力骤减。

    《Yellow》现在仅北美销量就已接近780万张,年内达到钻石应该不成问题。专辑的分红是截止1999年1月1日,当时《Yellow》的全球销售统计是1240万张,专辑售价14.99美元,吴楷文能拿到每张2.8美元。

    《真爱乐章》的数据要低不少,不过全球也有近350万张的销售量,也给他大大的回了血,足够在宣传上进行挥霍。

    随着工作人员过来说800人的放映厅已经坐满,吴楷文先看了眼外边依旧人头攒动等待观影的人群,心中更有底气,随后这才领着胡君往回走。

    先是走上舞台,再次向到场的人表达感谢,然后直接放片。

    电影的开头一片黑暗,只有空旷但十分沉闷的敲击声在回荡,伴随着细沙钻过缝隙洒落的声音,人们虽然什么都看不见,却能清晰感受到时间甚至生命在流逝。

    嗒!

    随着胡君打开给CD随身听供电的蓄电池灯,一个压抑、逼仄、昏暗的空间呈现在众人眼前,从缝隙渗落的沙子飘扬在空中,细致又真实,仿佛下一刻就要从荧幕上飘出来。

    坐在前排的大多都是业内人士,还有不少影评人和记者,对过往的中国电影也算有所了解,原先还以为海报上一个困在木箱剪影里的人顶多就是一段精彩片段,哪想到电影开篇就把人给关里边了。

    许多人不由产生一个疑问,接下来的剧情该如何发展?

    很快,胡君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要在不知道被埋地点和凶手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进行自救,同时还要与时间赛跑,与压抑的空间、恐惧的心理做斗争。

    一个个电话拨出,对话中揭露了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但胡君却没能如愿找到埋他的人,即便他为了生存抛弃了尊严,求爷爷告奶奶的问了個遍,却没有任何头绪。

    崩溃的情绪刹那间似泰山崩离,如洪水决堤,那张天生雄性荷尔蒙爆满的脸上流露出浓浓的哀伤和绝望。

    这种男人的泪水不仅有魅力,还自带一种生命的震撼,极具感染力。

    胡君仰躺着看向镜头,眼神呆滞但又非常有层次,内里还套嵌着绝望与眷恋,这一个镜头瞬间就把所有人的心都抓住了。

    电影里和影院中都无比安静,这时候,CD随身听就派上了用场,已经绝望的胡君摁下播放键,似乎想以此让自己变得平静些。

    音乐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好的承接和转进作用。

    这里吴楷文选用了《浮夸》的原dome,纯音乐版的《depression》,这曲子本来是江志仁写来悼念张国荣的,有种怪诞的哀伤和灵魂仿佛围绕在周身的诡异。

    嘶~

    胡君的表情随着诡异的曲风在变幻,一下子让许多人的汗毛都立起来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心里涌动,似乎马上就要迸发出来。

    卢方不自觉的抓住胡君的手,就算是人艺排戏时她也没见过男朋友的这个样子,在音乐的作用下,甚至有点分不清虚实。

    胡君察觉到女朋友的担心,偏过头去,正巧和卢方的视线对上,随即送上一副无需担忧的眼神。

    感受到与往日没什么不同的爆棚男友力,卢方这才放下心来。

    胡君仅仅通过表情就完美的演绎了一部MV,丰富的情绪变化让观众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完全不觉得枯燥,这给予了他充分发挥演技的空间。

    一首歌的时间正好,手机的定时闹铃响起,再次把电影拉回主线。

    前半部分的电话内容是揭露地产行业的坑骗,后半部分就是各种利益关系了,影片的节奏很好,将广泛的社会性的矛盾融入到空间逼仄的惊悚求生片里。

    尤其是最后的结尾,“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直接戳中了欧美中产的G点。

    小时候大家或许都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绅士,每天上班路上会给路边的乞丐10美元,起初乞丐投来感激的眼神,渐渐的变得理所当然。

    有一天,绅士忘记带钱出门,路过的时候就没有施舍,乞丐突然抓住绅士的衣领愤怒的问“我的钱呢?”

    “今天我忘记带了”绅士说完就走,从此再也没有对乞丐进行施舍。

    这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一名中产每天会给路边的乞丐10美元,虽然没听到过对方的一句谢谢,还是默默地坚持了整整两年。

    后来,这位中产结了婚,开销变大了,就开始每天只给乞丐5美元。

    这一次乞丐开口了:“以前给10美元,怎么现在只给5美元?”

    中产男人回答说:“我结婚了。”

    乞丐闻言,一巴掌打在了对方脸上,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虽然现在只是90年代,黑命贵和各种少数团体还不像上辈子那么疯狂,但移民、难民、黑人却也开始挤占了原本只属于白人群体的高福利,而这些人在白人眼中就跟故事里的乞丐一样,不懂感恩,还反过来不断的索取。

    原先现场观众还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审视影片,没想到却被一电影的最后一句话整破防,猛然发现大清竟是我自己!

    电影结束,放映厅里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一个个起身,心思沉重又无比叹服的鼓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