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长城边 > 第十章

第十章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原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

    随着后来的逐渐发展,人们又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阖家团圆,吃月饼也已经是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人们不仅把它当作节日的食品,也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在许红枣所画的长夏嘉树图上,有风小窑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有风小窑之上,还有一个不为别人所熟悉的名字,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

    可以说,方寸之地的有风小窑,不过是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里的一家民宿而已。

    在许红枣少女的幻想里,中秋节前夕,位于西院的月饼工坊里,就已经是非常忙碌的景象了。

    月饼工坊里师傅们,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制作老式的传统月饼。

    传统月饼的好处在于,精致的食材要经过全手工的制作而成。

    经过和面、擀皮、包馅、印花、烘烤等一道道精心的工序,传统工法做出来的月饼有着松、酥、香的特点。这是机器制作无法比拟的。

    月饼馅料也丰富多样,有五仁、黑芝麻核桃、红糖、红豆、绿豆、板栗、紫薯、香芋、蛋黄、草莓、哈密瓜、枣泥、无糖椒盐、冰糖山楂、黄金南瓜、木糖醇等。

    所有的馅料,也全部都是纯手工打造。

    制作好了的月饼,再巧用心思的包装一下,既可以买来赠送亲朋好友。又可以是为来往的游人们准备的一份节日佳礼。

    因为是在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院区里的月饼工坊里生产的,月饼的名字也就可以随着叫长夏月饼。

    当然,来到西院的游人们,也可以到月饼工坊的体验区里,亲手感受一下月饼的传统制作技艺。

    在亲身体验过了传统的月饼制作技艺后,还可以到不远处的桂花园里吃着月饼,赏着桂花。

    桂花园里,还可以食用到用桂花为原材料所制作而成的各种食品,像是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等等。

    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香味,再喝上一杯桂花蜜酒,所有人都是甜甜蜜蜜的。

    在中秋的宴俗里,也时兴着吃螃蟹,并且还十分的精雅。

    把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在一起佐以酒醋品尝。食毕再饮用些苏叶汤,并用之洗手。

    宴桌区周,要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在一旁又要演出着中秋的神话戏曲。

    又或是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再搁置上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别大的月饼,四周再缀满糕点和瓜果。

    等祭月完毕后,再按家里的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个人象征性地尝一口,美其名曰“吃团圆饼”。

    花好月圆人团圆,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的所有公共场所里,也会挂上许多的灯笼,让聚集在这里的游人们,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用猜灯谜的活动增加节日热闹、红火、喜庆的氛围。

    中秋节,还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三大灯节之一的中秋节,也总是要玩灯的。

    只是中秋节张灯结彩的程度,总是要逊色于元宵灯会的。

    在节前十几天,西院的花灯坊里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氛围。

    师傅们用竹条来扎灯笼。在灯笼上面做出果品、鸟兽、鱼虫图案以及‘中秋安康’等的吉祥字样,上糊的色纸也绘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孩童们也将花灯放入锦鲤溪的溪水中漂流玩耍的。

    月明风清的中秋之夜,在花灯内燃上烛,用绳子系在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其他种种形状,挂于屋舍的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在长夏嘉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的五处大院里,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各行各业里,不同的家庭成员们都相聚于灯下,团圆共此时,灯火映万家。

    在长夏嘉树,中秋节除了要观灯赏月外,观湖也是一项很有意思的中秋节习俗。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登山而至有风小窑的观景台上,瞧着远处山水一色的长夏湖与青山,虽在很远处,只因为观景的角度极好,就让人感觉到近在咫尺了一般。

    就像是少年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样,虽然非常确定是遥远的,但是仍然有希望可以看到。

    观湖之时,向对面的青山许个小小的愿望,愿自己的所愿之事与所成之事,是一场不辜负的双向奔赴。

    在长夏,玩兔儿爷也是一项中秋节独有的习俗。

    人们按着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又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然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兔儿爷兼具了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

    兔儿爷,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

    最初的时候,兔儿爷只用于中秋的拜月祭祀。

    到了后来的时候,兔儿爷才逐步转变成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中秋将至的时候,也是泥彩塑工坊里最忙的时候。

    每逢中秋佳节之时,纯手工制作而成的兔儿爷都供不应求。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再倒出来。

    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此外还有捏的一种做法。

    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

    兔儿爷的坐骑有狮、虎、鹿、象不等。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

    兔儿爷,有着玩赏的趣味,不仅可以为节日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又承载着人们的浪漫心性。

    南院的长歌行,西院的敕勒歌,北院的洞仙歌,东院的渔歌子,中院的清平乐。也都有沉浸式的中秋表演,像是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里。后来民间又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了多个故事版本。

    据西汉的《淮南子》中说,嫦娥登上了月宫,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了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嫦娥的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在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就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幻想总是非常浪漫又美好的,但也总是与现实有着九九八十一难和十万八千里距离。

    谢长夏在平信窑吃饭的时候,与许红枣聊天说话的时候。

    许红枣就给谢长夏讲了自己幻想中中秋佳节的样子。

    许红枣说:“我那时候年轻,只觉得我能想到的,现实里就都能一一实现。”

    “我说我想出去看看世界,去大城市里闯闯,总是会有帮助的。最后收获的,也不过是一无是处的自己。”

    “现实就是,有风小窑民宿,能够解决我的温饱问题,还能陪在姥姥身边,就已经是万事如意了。”

    谢长夏与许红枣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谢长夏自小生活在富贵之家,从小到大,也许会为情所困,但是从来不会为了资金而却步任何的事情。

    反观家境清贫的许红枣,自小在许姥姥的爱里长大,虽然不缺爱,也从不会为情所困,但是凡事都要优先考虑下资金的问题,越考虑,就越望而却步。

    谢长夏听了许红枣讲的有关于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之中,中秋节日里的运营活动设计与安排。从没有觉得遥远不可期待,反倒是觉得指日可待。

    谢长夏说:“我觉得你的想法和设计,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首先,你要坚持,其次,也不能止步不前,还是要继续的学习与完善,至于其他,就交给造化。”

    许红枣切了月饼给谢长夏说:“谢谢你的鼓励,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了。”

    “终究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撑起来生活的本质。我曾经也质疑过资质平庸,质疑斤斤计较,到后来,我慢慢也理解了平庸,也释怀了斤斤计较。”

    “如此凡夫俗子的我,本就不是什么旷世奇才。能看遍世间繁华,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已然三生有幸。”

    “我也不认命过,不服输,不想被别人给比下去。努力过,也坚持过。就不要说是买房,买车,谈对象了,饿不着就很好了。非要说我有点什么,除了我的姥姥,爸爸,妈妈,我怕是只有病了。”

    谢长夏说:“这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一件事,我初见你的时候,觉得你长的一般。但是这几天相处下来,发现,但凡是你多点时间打扮打扮自己,也是一大美女。”

    许红枣笑着说“谢谢你对我基因的认可,这也说明了我姥姥也是个大美人。”

    这时候,南院夏盛红的女儿夏明玥也过来了中院。

    “红枣,我妈妈说你男朋友来了,我过来瞧瞧。”

    许红枣咳嗽了几声指着谢长夏说:“夏阿姨误会了,给你介绍下,这位先生是北院的租客谢长夏。”

    许红枣又指着夏明玥说:“这是南院夏阿姨的女儿,夏明玥。”

    夏明玥瞧着气质不凡的谢长夏说:“你好,我叫夏明玥,叫我明玥就好,”

    “你好,谢长夏。”

    夏明玥又和许姥姥打了招呼:“姥姥,好久没见着您了,特想您。”

    许姥姥温柔又慈爱的说:“姥姥也想明玥,听你妈妈说,这趟出去,去拍婚纱照去了,打算什么时候办喜事。”

    “明年的春天就办喜事了,到时候请姥姥去见证我的幸福。”

    夏明玥欣赏了几眼谢长夏的帅气,又瞧了眼不通男女之情的许红枣说了句:“没准还能和你家红枣一起办喜事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