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长城边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既讲到了百花州,就不得不讲一讲有着花信风之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建造于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闭藏部落与发陈部落之间的花房,横跨了两个部落,隶属于发陈部落,又与百花州、百蔬州位置极为相近的时令赏花圣地——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川原无处着繁红。逢人谩说燕宫旧,废址荒营暝霭空。

    从前时候的车马和都书信很慢,即便是常有千里马,还可以飞鸽传书,快马加鞭,日子里也总有空闲。

    人们总是会有着更多的时间去细致入微的观察大自然里每一处细小又微妙的时令变化。

    人们把花开的时候,吹过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思是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

    只因为是应花期而时的风,所以才叫信。

    黄鸟绿阴春树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

    《岁时记》中也有:“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

    一番风来,随即便吹开了应季的花骨朵们,随风盛开。

    善于发现美和总结归纳的人们,又从百花丛中挑选出来,花期最为准确的一种花,作为某一个节候的代表花,称之为“花信风”。

    这也是最初的时候,许红枣给自己的民宿取名有风小窑的出处。

    有风吹过来的时候,就会有适宜的花盛开。

    许红枣曾经无处觅知音地只对白雪这一只羊说过:“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见,我所有幻想都开花,是风口浪尖上的国色天香。”

    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冬三月里的小寒节气,终于春三月时的谷雨节气,涵盖了从岁暮天寒到春回大地的八个节气。

    小寒节气,花信风开。一候梅花,岁寒而春生,周而复始。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历来,小寒节气里的这三种花都颇得文人雅士们的欢心,也堪称是文人墨客心头上的“白月光”。

    所以啊,这二十四番的花信风,也是节气里的终极浪漫。

    寒极春生,否极泰来。在最冷的时候里相逢,有花无叶是梅花,路过繁花锦绣的春天,再遇楝时令里的夏华。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全部都是按照着一定的季节时令来活动的。

    动植物们的所有活动,也都是与时令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为了季节里的标志。

    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也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

    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节律现象称之为物候。

    《诗经》中记载“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等,也都是物候的体现。

    物候的发展变化也与农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夏小正》中,就按照着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

    此后的《吕氏春秋》、《礼记》等也都有着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的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候。

    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

    每年里,从小寒到谷雨的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里都有某种应时的花卉绽蕾开放,于是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

    人们在二十四候的每一候里所开花的植物中,挑选出来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作为其代表,视为这一候之中的花信风。

    小寒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节气里的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一年当中的花信风里梅花最先,楝花最后。

    经历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便就是以立夏为起点的盛夏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仅是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利用这种物候的现象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在民间里,就有着许多的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像是“桃花开、燕子回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等。

    由此可见,农事与农业,也是最接近大自然康养的存在,也是最顺时依时的。

    大城市里来的金顺义,在有风小窑民宿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渐渐的与许红枣十分的熟络起来。

    自打许红枣知道了,金顺义是做游戏编程之类的工作,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打造出来视觉上的唯美场景。

    许红枣便一天八百来回的往西院的里令义窑跑,软磨硬泡地求着金顺义友情帮自己开发出来一个可以兼具体验与养成类的小游戏。

    这倒不是许红枣有多么的沉迷玩游戏娱乐,也不是许红枣有多好的打游戏天赋。

    只不过是,许红枣想通过打造游戏场景的方式,来体验自己唯美幻想里的场景。

    如此,不仅可以满足了自己的视觉享受。也可以顺带着推广推广有风小窑民宿,还有洋苹果之流。

    比方说,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里的花信风,在小游戏里,可以由玩家自己搭建花信风园林风格,自己种养花树,等到节气到了,还可以在游戏里看到和现实里一样逼真的花开花落,从线上也可以沉浸式体验到线下花海的真实盛况。

    又或者,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梦幻联动,线上种的花,线下也可以采摘的到花朵,做成花束。

    就像是在看电影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又高于艺术。

    不过,实习艺术的技术也要使得大自然更加的唯美梦幻,更加的逼真,栩栩如生才好。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精神上总要与生存中整齐划一,才能是平和安康的小日子。

    因为石洞村地处北地,兼具了四时之气。又得益于人类的聪明才智,便有了温室大棚的研发与应用,以备发展与四时之需。

    又为与百花州相对应着,一边是梦幻,一边是现实。

    于是,也就有了发陈部落里的百蔬州。

    与百花州的浪漫主义不同,百蔬州主打的就是一个现实主义。

    从温室大棚到庭院青翠,家人与游人餐桌上的一日三餐,全部都是纯绿色还无公害的营养蔬菜。

    用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里动物们自产的肥料,自销给植物们,用纯天然的养料喂养着百蔬州上种植的青蔬。

    让所有到此处来的游客们,都能吃的放心,赏的欢心。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去夏来,秋收冬藏。

    燕云十六州农业景观里,位于蕃秀部落里的燕云四州,分别是棠果州、山棠州、樱桃州和莲花州。

    因为长夏海棠绝世而独立的存在,其成熟后正红色的外表,又正好对应着夏三月里的暖阳似火。

    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整个的园区里,所有的甬道上,也全部都种满了长夏海棠。

    曾经晓负盛名的石洞村,也可谓是长夏海棠之村。

    所以后来的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也以长夏海棠作为园区里唯一的行道树。

    在许红枣的唯美幻想里,又特别在蕃秀部落里,作为点睛之笔,交叉着种植了长夏海棠树与其他的果树。

    蕃秀部落的棠果州里,长夏海棠与沙果、富士、红黄元帅、香果、国光、旮旯,鸡冠苹果等果树们一起种植着。

    规范种植着的一排排果树下面,在夏三月里,也是乘凉避暑的好去处。

    棠果州的旁边,是特别设计出来的牧羊村,专门用来放养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与牧羊村相对而言的,则是山棠州旁边的牧牛村。

    山棠之名,取自山楂与海棠的结合。二者有缘相似,却又完全不同。

    未到山棠州,便会有很多的游人们一时间分不清楚山楂和海棠。

    但在山棠州里,可以从树,花,叶,果的多个角度里,明显的感受出来,海棠就是海棠,海棠不是山楂。

    像是长夏海棠这样子的,果子身上有六到八条棱的海棠,不仅是海棠果中的精品,辨识度也更高一些。

    况且,长夏海棠还是地理农产品,只在石洞村附近方圆十里范围内,有且仅有。

    也不必因为山楂名震天下,就认为海棠这样相似之物,也或许是山楂。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植物种植设计,源自于许红枣大学之时,将石洞村盛产的长夏海棠,赠送给自己同学,但在同学眼中,只认山楂,却不知有海棠。

    也是在长夏海棠的宣传和推广上,多花费出来的小心思了。

    夏三月里,五声为笑。自然也最是红火热闹的季节,万物华实。

    在棠果州和山棠州的树荫下,不同门类的手工艺者、传承人们,也都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果树下乘凉避暑。

    有做木工的师傅,做兔儿爷的泥彩塑传承人,做核雕、石雕、竹木的雕刻师,剪纸的艺术家……

    在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这里避暑纳凉,可不一定是都要靠着打牌或是八卦消遣的。

    学一技之长,传承一门手艺,陶冶陶冶性情也是极好的。毕竟,技多也不压身。

    传闻中的多才多艺,也是大多数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

    在蕃秀部落里,还有着紧挨着牧牛村的小品楼,紧挨着牧羊村的相声楼。

    游人们在欢声笑语里,避暑纳凉。感受到田园牧歌的快乐。

    动物们,也因为愉悦欢心的氛围,都生长的十分明艳动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