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长城边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九宫八卦黄河灯,火树银花通夜明,织女轻弹流水曲,雅章歌舞乐升平。”

    锣鼓喧天时的喜庆欢乐,鞭炮齐鸣时的喜庆热闹。终不及,上元佳节时的火树银花合。

    许红枣九岁以前的石洞村,最喜庆热闹的时候都在冬三月里,又以正月十五时候的热闹为最佳。

    正月十五上元夜,以九曲黄河灯与烟花的五光十色,加之戏曲、秧歌,高烧等民俗活动,以达到热闹的最顶峰。

    在喜庆的热闹中,也有着对唢呐艺术的广泛应用。

    九曲黄河灯又称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阵、九曲黄河灯会、转九曲等,因灯阵曲折绵延如黄河之龙曲。

    九曲黄河灯因为占地广、费料多、又耽误工,旧时候也不会年年扎放,一般都是每20年扎放一次。

    那时候的整个长夏市里,也只有石洞村会每年布展一次。

    据民间的说法,过会时在黄河九曲阵里转一圈能够保这一年顺风顺水,有些在外奔波的人也会专门回去转会,因而每年庙会的时候,都是人潮人海,人来人往的,具有着十分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

    清代的地方志《米脂县志》有:“十五日元宵、灯市遍张灯火花炮……四、五、六三日,阖邑僧众于十字街作斋蘸,关城外,以高粱秆圈作灯市,娓曲回环,游者如云,俗名转九曲的记载。”

    《延庆县志》中有:“上元张灯三夜,或作九曲黄河灯,共灯三百六十盏。”

    《宣化府志.延庆州》也有“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制黄河九曲灯,男女竞赛夜游,名为走百病。”

    由以上的文献也可以了解当时灯阵造设及其活动的概貌。

    河九曲一词最早见于《河图》对黄河的记述“黄河出昆仑山……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

    卢纶的《边思》一诗中也有“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等古诗名句。

    九曲黄河灯的设置必须按照图谱进行。

    首先在两亩平坦的空地上按两米多等距画出纵横19共361个白点,在白点竖高约1米的树干作灯杆,插木质灯托。

    灯阵座北朝南,南面正中白点作出入口,不设灯,合灯阵360盏灯之数。

    然后扎秫秸横绑在灯杆上挡成九个回环,留一条通道为疏导九宫方阵,从入到出不相重复。

    灯的制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有时候用米脂、洋芋、白萝卜用豆面作灯碗。

    也有时候用荠面蒸制,现在已改用为小瓷碗。

    有的地区灯场造设时用木杆,并特制各式彩色电灯置于灯托。

    灯阵的活动与民间舞蹈紧密结合,造设纷华、回环曲折的灯阵给表演提供了别致的场地,精彩的表演又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灯节三五天里,每当入夜时,鞭炮、锣鼓、喧闹声由远而近,人们簇拥着各种表演队伍涌向灯场,随队鱼贯而入。

    秧歌队率先进入,在持伞指挥的“伞头”带领下,每进一个环先唱一段专门词曲的喜歌,然后在快乐气氛中表演。

    也有高跷队带头的时候,手持花灯舞动前进,其他表演队和群众一起蜂拥于后。

    九曲回环的造设把两亩见方的灯场伸延为三、四里长的九个表演区,扩大延展了表演空间与时间,疏导了拥挤的人流,约束人们沿路线前进、观赏,保证了盛大活动的进行。

    过去,贫困的山村既难得有娱乐的机会,又无宽阔的场地,一年一度灯节中的灯阵活动就成为不可少的群众性娱乐。

    各种的民间表演在不同区域内直接和观众呼应,使出全身解数争能竞技,夺取灯会的魁首。

    欢腾的场面激发起观众的兴致,流连观赏,使人们得到极大的享受。

    灯阵能在山村保存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九曲黄河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乡老传闻:清初杨鲸、杨霞兄弟两人,是文武二进士。

    杨霞曾任过知县,杨鲸曾官居守备,他们在辞官荣归时,从北方带来的仆从中,有人会扎九曲黄河灯,元宵节扎放过一次,从此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的独特艺术。

    黄河灯阵形外廓为正方形,内里分三行,每行三个小正方形,共九个,故称“九宫八卦阵”。

    阵形每边埋十九根边柱,成为高出地面1.6米的木桩。柱与柱之间是1.5米的巷道。

    沿走向顺序用怵秸扎成篱笆墙,这样既坚固又避免观众横串巷道,边柱的每一顶端安放一个油碗,内盛豆油或其他植物油,用棉絮搓成灯芯子,到放灯时点燃照亮。

    灯阵周围均用苇席扎缚成1.6米高的围墙。

    灯阵前面设两门,右边为正门入口,左边为反门出口,进出口处,扎一宽13米,高7~8米的大型牌坊松门,悬灯结彩,松门两边、张贴喜庆对联,如“百灯千盏万民同乐,九宫八卦大地回春”。

    松门上面悬一横匾,大书“中军帐”或“庆元宵”等金色大字。

    彩门两侧张贴“观众须知”和“灯阵平面图”。

    会派值班人员卫护讲解维持秩序。

    观众自正门人,循序行进、中途不得停顿也不得折回。

    参观的人群扶老携幼,鱼贯而行,行进必经九曲十八阵,共九十六处长短不等的拐弯抹角,在阵中步步身边灯火摇曳,五光十色,婉延曲折,连绵不断,似游天宫,如履银河,令人心旷神怡。

    石洞村每逢扎放九曲黄河灯之年,全村人家都忙个不停,至期全村燃放灯花,特别是靠街大户或爱好者,一两个月前,就会准备原材料。

    聘请能工巧匠,绑扎各式各样的灯笼以备到期挂出,相互竞赛,别落下风。因此,看黄河灯的人群,也必然到村里观灯。

    门前挂灯,有八卦灯、六角灯、西瓜灯、茄子灯、鱼灯、蛤蚌灯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还有横在门上的灯匾、挂在门旁的灯联。

    走马灯、游鱼灯高高挑出,引人注目,紧有趣的还是写在灯壁上的“灯谜”,情文并茂,丰富多彩。

    一些长衫先生和青年学生,有的拿着铅笔、本子,边看、边记、边猜,他们时而苦想冥思,时而互相争辩。

    成群结队的青年妇女,身着花花绿绿的节日新装。指手画划脚,说东道西。

    街头巷尾、洋溢着欢声笑语,一直热闹到深夜。

    有时候为了凑热闹,也把自己扮的杂耍也带到灯场来。

    诸如:龙灯、高跷队、狮子舞等。旱船队表演的草船借箭,将无数支起花、连珠炮、三阳明射向夜空五光十色,锣鼓喧天,为灯场增添了新的光彩。

    月正圆时灯正新,满村灯月白如银。圆圆月下灯千盏,灼灼灯中月一轮。

    月下观灯灯富贵,灯前赏月月精神。今宵月色灯光内,尽是观灯玩月人。

    九曲黄河灯的传统扎法,是将361根方椽等距离栽成24米见方的黄河阵,使所有椽子横竖成行、对角成行,方阵中央竖起一根12米高的天灯杆,是点将台的象征。

    方阵的出口入口平行并列,用五彩牌坊装饰,是阵门的象征,一般都向北开。象征众兵将的方椽之间,用高粱秸绑扎连结成象迷宫一样的方格通道。

    让人们从右门入阵,依次转黄河阵内的9个蜗牛状的迷宫圈,其顺序是: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东北角、正东、正南、正西、正北、阵中心,绕过天灯杆后出左门。行人一不小心,走错一个口,就很难走出阵来,在阵中转个没完。

    每根方椽的顶端用各种颜色的彩纸糊成灯罩,天黑后点上灯盏儿,时儿跳动的灯头,使光线明暗变化,使九曲黄河阵平添几分神秘,五颜六色且乍隐乍现的灯火格外迷人。

    天灯杆顶上是一个1米见方的大灯笼,灯罩四面分别用真、草、隶、篆四体写着“黄河“二字。

    上灯后,几里外都能看见。随着时代的变迁,扎黄河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为了省去刨土坑栽方椽的麻烦,千根村黄河文体协会成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预先用水泥、石子做成了中间留有方椽孔的水泥墩,摆阵时按等距离放好墩子插上方椽即可。

    为解决高梁秸和芦苇易折断的问题,扎黄河改用小竹杆,即光滑又结实,能够多次使用。

    方椽顶上的灯盏儿,先是用小红蜡代替,后来使用节日彩灯代替了小红蜡,既防风又能随意闪烁。

    有时还将节日彩灯架在九曲黄河的上空,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并将天灯杆装饰成明珠的造型,霓红灯上下闪烁,更加光彩夺目。

    还有一种扎制的方法是在村外扎“九曲黄河八卦阵”,附以村内挂灯,即以瓜、果、蔬菜、人、畜、禽、兽各种造型图影的灯,有的在灯上写有谜语、故事等。

    聘请戏班,扎戏台唱戏,以增加活跃气氛。

    村内挂灯,皆与晚间进行。每户至少挂两盏灯,即影壁墙与大门外各挂一灯,也有挂三灯、五灯者。其灯各式各样,有八角灯、六角灯、茄子灯、黄瓜灯、桃灯、苹果灯等,多属自家制作,也有请能工巧匠制作的。

    黄河扎好后要象戏班子“请戏神”一样“请三宫”,敲锣打鼓到村外将“三宫”请来,供在黄河出入口的对面。

    有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各种文艺班子演出之前首先要串黄河,一般由莲花灯先入黄河,随后依次是龙灯、狮子、武术队、霸王鞭、二鬼摔跤、骑毛驴、跑旱船、踩高跷、戏曲、拉碌碡、太平鼓、体育队……群众。

    每逢正月十六晚上,转灯的同时还在黄河边上燃放烟火。

    一簇簇火树银花高过了天灯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花色图案,随着清脆悦耳的炮声,在五彩缤纷的黄河上空竞相展现,让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相传,自封建社会立了玉帝庙、天地水三官庙和古佛殿后,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都会大摆三天九曲黄河灯会,此风俗从此就盛行起来了。

    人们以它来驱逐邪魔,赶走鬼魅,防疾避疫,获得安宁健康。

    府谷镇同样以自古相传下来的习惯而年年举行此会。

    当地人称此活动为“灯游会”、“九曲阵”。此阵以“九曲”为图,横竖均以十九行排立的方阵布局,样似黄河阵,阵内设三百六十杆旗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青、黑、赤、黄立幡,并以三百六十盏明灯设于旗下,中曲设庙楼一座,供奉曾设黄河阵为兄报仇丧命的云琼碧三霄娘娘,庙顶立三面大旗,三盏高灯。

    东西仪门,一为进门,一为出门,象征两仪,四方四正的四处城壕,象征四象。共七个字,四角四个,东、西、北各一个,形为八卦成九宫,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来构成的。仪门对面设置本县城隍、关帝、财神,以及过往诸神。

    游人愿敬则敬,不敬也不强求。府谷镇的“九曲”的特点是内不设岔道,游人连袖靠肩,在东、西、中三条长街中放心转游,不怕走错路径,更不怕误入迷魂阵,一敞通地畅游直至出口,表示一年通顺大吉。

    “上元节”的“九曲”每年十三日时点灯,十四日开始,十六日过了子夜结束,三日内昼夜九城辉煌,四方放彩,人聚成海,香烟弥漫,爆竹齐鸣,转城者偷灯送灯,各取所需,九曲待巷游人,川流不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